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闽教版心理健康七年级 29.探索心理健康的奥秘 课件

    闽教版心理健康七年级 29.探索心理健康的奥秘 课件第1页
    闽教版心理健康七年级 29.探索心理健康的奥秘 课件第2页
    闽教版心理健康七年级 29.探索心理健康的奥秘 课件第3页
    闽教版心理健康七年级 29.探索心理健康的奥秘 课件第4页
    闽教版心理健康七年级 29.探索心理健康的奥秘 课件第5页
    闽教版心理健康七年级 29.探索心理健康的奥秘 课件第6页
    闽教版心理健康七年级 29.探索心理健康的奥秘 课件第7页
    闽教版心理健康七年级 29.探索心理健康的奥秘 课件第8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心理健康闽教版七年级二十九 探索心理健康的奥秘课前预习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心理健康闽教版七年级二十九 探索心理健康的奥秘课前预习课件ppt,共24页。
    一 心理健康的特征与标准
    (一) 心理健康的概念   1 健康  2 心理健康 3 心理卫生
    什么是健康?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时,在宪章中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疾病和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1989年的宣言再次把健康概念的内涵深化,认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所以,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身心全面的健康,心理健康既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人类健康的最终标准。
    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积极发展的心理状况,在这种状况下主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能充分发挥身心潜能,而不仅是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解释“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一般适应能力、自我满足能力、人际间各种角色的扮演、指挥能力、对他人的积极态度、创造性、自主性、成熟性、对自己有利的态度、情绪与动机的自我控制方面达到正常水平。”心理健康有两层含义:一是没有心理疾病;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
    (二) 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智力正常  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具有健全人格    情绪和情感稳定,能够保持良好的心境    有健全的意志和协调的行为 心理特点符合心理年龄
    (三)、在理解和运用心理健康的特征和标准时要注意的问题 1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只要基本符合了上述心理健康的特征就可以被认为是心理健康者。    2健康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状态。    3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不能等同起来。   4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不是泾渭分明的对立面。
    (四) 心理健康状态及其心理卫生对策 心理卫生是对保障心理健康的各种措施和活动的总称,是心理健康的前提和保障,心理健康是心理卫生的目的和结果。搞好心理卫生,有利于预防心理疾病,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活动的效率;有利于完善个性,搞好人际关系,增强群体凝聚力;有利于提高社会精神文明程度。 对不同心理状态的人群有不同的心理卫生措施: 1、心理健康者及其群体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卫生科学知识,提高其自我心理保健意识;使其自觉培养健康心理,增强心理防卫能力,克服心理行为中尤其是个性方面的不足和偏差,自觉地接受心理咨询指导,定期进行心理测验,了解自己心理的优势和不足;遵循心理科学的原理,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妥善处理个人的工作、学习、婚恋、高效绩地完成工作。
    2、心理缺陷者及其群体:这是一类常见的心理不健康者。他们缺少正常人所具备的心理适应调节和平衡能力,明显地偏离心理健康范围,但尚未达到心理疾病程度。造成心理缺陷的基本原因是心理发育不健全和不成熟。心理缺陷最常见的是性格和情感缺陷 。这一类人在我们教师学生中仅占少数。他们共同的后果和危害是导致学校生活适应不良,尤其表现在人际关系协调障碍,使其在学校生活中处于困难、无能为力和心理矛盾、烦恼状态,容易诱发多种心理疾病和身心功能紊乱。 对于心理缺陷者应采取的心理卫生措施,主要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训练相结合的措施,即通过普及宣传教育,让广大师生早期识别、正确判断心理缺陷,使其本人懂得心理缺陷的危害性,及早接受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尽早转化为心理健康者。
    3、心理疾病患者及其人群 :我国精神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1989年)已明确指出,心理疾病与精神疾病是同义词。常见的有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心理障碍、身心疾病、人格障碍与性变态等。 对心理疾病患者及人群所采取的心理卫生 作对策是:早期发现和识别病人早期明确诊断和早期防治。对待心理疾病患者,除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训练以外,更重要的是施行各种心理治疗手段,包括精神药物治疗,以促使其疾病早日康复,转化到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不健康则是指一种较持久的不良状态。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依据心理功能受阻的程度,一般可分为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三个层次。心理问题: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由于外部影响或内部失调而引起的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现象。如因对某事一时想不明白或遭到某种失败、打击而导致的困惑、疑虑、苦闷与迷茫等。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很高,可以说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但是产生了心理问题的人其心理功能并未受到明显的影响,这些问题经过别人的帮助或自己的调节很快就能得到解决。 心理障碍是心理功能发生局部障碍的表现,其原因多与自我调节水平下降有关。产生心理障碍的人通常会在从事某些活动时有一些明显的不适表现,反应方式出现异常,适应水平显著下降,因此活动效果会受到严重影响。心理疾病是心理功能出现严重障碍的表现,通常是因为外部刺激过强或心理严重失调所至。在心理与行为上都属于异常的范畴。
    二 影响人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内在因素主要有:     第一,生理因素的影响。这里主要是指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作用。由于遗传基因的不同或营养、创伤等原因,使人表现出不同的神经类型或神经系统的强度。不同神经类型的人,对外界刺激所表现出来的反应能力是不同的,例如,神经类型弱的人(气质属于抑郁质),具有严重的内倾性,不灵活、刻板性强。神经系统功能脆弱的人能感知到微弱的刺激,因而这些人更容易产生紧张反应。
    第二,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人们对周围环境刺激所作出的反应(包括评价)往往会由于自身身体健康状况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地说,具有良好健康状况的人能够正确感知外界客观事物,并做出恰当的反应,而身体不适或有恙者往往容易歪曲事实,同时表现出各种不良的情绪状态,例如,厌烦、激动、紧张、焦虑、恐惧等。 第三,认知因素的影响。认知因素对人们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当人们认识到某种不良的心理品质或行为会影响到自己的心理健康时,他们就会加强心理防御,以阻止不良因素进一步入侵或蔓延。当然,有时也会出现认知与反应脱节的现象,这就需要凭借意志的努力来加强调整。
     第四,情绪因素的影响。良好的情绪可以减轻或消除精神紧张,保持和调节机体内各系统、各器官功能的协调和平衡,维持身心健康;不良情绪往往会过分地刺激机体而引起机体功能的紊乱,导致身心疾病。有一项统计表明,在500名入院求诊的肠胃病人中,因情绪不好而致病的患者就占76%。     第五,人格因素的影响。人格特征主要是在后天环境中形成的,同时它也决定了一个人对环境刺激的反应方式。具有良好人格特征的人,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周围的环境;反之,则容易对周围的一切抱着怀疑、恐惧和敌对的态度,这种反应方式会引起他们内心的高度紧张,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外在因素主要有:      第一,单调、重复的工作、学习活动的影响。长期从事某项单调、重复的工作,学习某些单调乏味的材料,容易产生乏味心理,从而失去对本职工作、学习内容的兴趣,甚至还会出现厌恶感。     第二,工作、学习的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人们在自己已经熟悉的环境、条件下工作、学习,往往会表现得应付自如。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性情开朗,工作、学习的效率也高。但是,一旦变换工作、学习的环境和条件,少数人就会出现某种不适应感。这种不适应感的心理反应主要是指他们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与新的同事相处时会发生困难,以及不能很快地调整自己,安下心来专心致志于学习。   
    第三,人际关系紧张的影响。有的人缺乏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因此,人际关系显得颇为紧张。于是,他们又常常因此表现出愤怒、不安、忧虑、失望等不良情绪。 第四,突发生活事件的影响。丧偶、离异、失去亲人等突发性的生活事件会给人们造成心理上的创伤。 第五,长期应激的影响。由于工作特点所致,公安民警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容易引起生理机能和心理功能平衡的失调。此外,过量的烟、酒等刺激也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以上从几个方面重点分析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的内外因素,目的在于帮助大家了解这些知识,在实践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端正认识、强调自我修养的前提下,及时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各种心理状态,确保心理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也能够使自己更加清晰地注意到自己周围各种不利因素的存在,努力做到及时排除或减弱它们的影响,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忧 国内有关机构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所做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有10%~30%的青少年存在着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是指人们心理上存在着某些障碍和疾患及由此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和行为 。在某地抽取了1500多名小学 ,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小学生虽有50%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30%的学生属基本正常范围,但也有10—15%的学生低于正常水平,特别是还有3—6%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扰 。以上情况说明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确实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忧。有心理学家预言:21世纪,心理疾患将成为人类一大祸害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应引起教育各方面的关注重视 。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正常——胜任学习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和谐 正确的自我意识——客观评价自己 健康的情绪——稳定愉快正视现实,把握现实——敢于进取 心理表现符合年龄特征心理康复能力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激烈的竞争,传播媒介的影响,再加上学校过于强调升学率,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尤其是现在的中小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子女的升学、分数成为父母心理平衡的补养品,不能客观实际地给孩子制订目标;还有,中小学生性发育的提前,而学校教育跟学生青春期成长脱节等。这些因素的影响,使中小学生们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对许多问题感到迷茫和困感,但又不知如何解决。
    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第一、学习类问题 。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大。 2、厌学。 3、考试焦虑。 以上问题主要是由学校教育结构、学校教育指导思想、学校教育方法的影响而形成的。 第二、人际关系问题。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 第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 第四、挫折适应问题。
    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一)营造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二)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能力和素质。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第一、学习类问题。 1、恐惧 2、厌学 第二、人际关系问题。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 2、与同学的关系问题。 3、与父母关系的问题。 第三、情感类问题。
    中学生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的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 2、抑郁心理。 3、闭锁心理。 4、焦虑异常心理 。 5、恐惧心理。 6、易怒。 7、逆反心理。 8、嫉妒心理。 9、猜疑心理。 10、厌学心理。
    培养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1、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通过优美洁净的校园环境。 2、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3、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4、在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5、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6、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相关课件

    初中心理健康闽教版七年级二十五 明天的我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心理健康闽教版七年级二十五 明天的我课前预习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我们的课堂约定,明天的我,过去的我,未来的我,心的思考新的起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心理健康第十一单元 心理健康与我二十九 探索心理健康的奥秘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心理健康第十一单元 心理健康与我二十九 探索心理健康的奥秘教课内容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心理小测验,第四部分放飞梦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心理健康闽教版七年级二十九 探索心理健康的奥秘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心理健康闽教版七年级二十九 探索心理健康的奥秘集体备课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件目录,身边的心理学,对健康的理解,什么叫心理健康,活动举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