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第2节预防传染病教案 (1)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296079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3章第2节预防传染病教案 (1)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296079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3章第2节预防传染病教案 (1)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296079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第12章第3节激素调节教案 (4) 教案 1 次下载
- 第13章第1节健康及其条件教案 (1) 教案 1 次下载
- 第13章第2节预防传染病教案 (3) 教案 1 次下载
- 第13章第2节预防传染病教案 (4) 教案 1 次下载
- 第13章第1节健康及其条件教案 (1) 教案 1 次下载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预防传染病教案设计
展开《预防传染病》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预防传染病》一节是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学习传染病的基础知识,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是健康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本节课内容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且近几年中各种新旧传染病此起彼伏,艾滋病、非典、肝炎等的猖獗引起了人们的极度关注。学生对传染病的相关知识知道的很少,故有强烈的求知欲。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描述传染病和病原体的概念及特点;
2、 列举常见传染病,说出蛔虫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
利用各种方式展开调查,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和展示自我的能力,学会判断、筛选、分析、归纳传染病及预防的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逐步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养成关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
2、 在小组协作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学会分工、合作,培养集体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通过生动形象的录像和动画来突破重难点。
四、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法 网络教学法 探究教学法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
1、思想技能准备:具有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学科整合的意识,具有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制作简单课件和网页,能熟练使用网络进行教学。
2、多媒体课件和教师制成的专题知识网(传染病的有关图片,动画,影视资料;传染病及预防的文字资料和网页)。
学生准备:
1、思想技能准备:经过将近一年的培养,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熟练使用网络进行学习,且能制作简单的幻灯片和编辑word文本。
2、课前通过多种媒体(报纸、报刊、互联网等)收集资料,制作PPT。 一部分同学编排小品“公交车上”。
七、教学设计填写调查表
录相引入课题 |
填写调查表 |
概念总结 |
小品:公交车上 |
讨论分析交流 |
几种常见的传染病类型 |
了解艾滋病 |
八、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1)课前预习 | 请同学带着问题快速预习课本内容: 1.什么是传染病?有什么特点? 2.什么是病原体?什么是传染源?两者有什么区别? 3.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那几个环节?如何终止传染病? 4.常见的传染病的种类有哪些?如何预防?
| 学生阅读课本P108—112,有针对性的进行预习。 | 让学生学习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
2)情景导入 真实情景再现导入新课
| 播放非典时期录相片段 师总结:认识传染病,预防传染病,我们迫在眉睫,责无旁贷。 | 观看录相资料。 谈感受:“当时太可怕了”“我们都不敢出门”“到处都在消毒”“大家都在想方法预防非典”“不知道它为什么危害这么大”等等。
| 非典时期情景再现触动了每一位同学的神经,那种对非典的惶恐、疑惑和不知所措历历在目,学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
|
3)课前调查 调查表格及汇总的结果 | 展示调查表格及汇总的结果 老师暂不对内容过多评价。 师:大家填写的表格有需要改动的地方,同时在再填表格时也提出了许多疑问,要解决这些疑问,就让我们进入传染病知识的学习吧。
| 学生课前进行调查和思考,并提出了疑问,为课堂新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 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积极主动地进入到学习中来。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
4)课前预习,学生上网查阅资料。 | 师:尝试说出下列常见传染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流行性感冒 水痘 肺结核 手癣、足癣 蛔虫病
| 学生课前预习并且查阅资料获得答案。 | 通过对常见疾病的调查和了解,会更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
5)概念总结 | 师: 让我们来总结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 展示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
展示病原体概念及各种病原体的图片。
引导学生根据致病的病原体的不同,对传染病进行分类。
引导学生再次回顾调查表 | 观看分析蛔虫的生活史,了解蛔虫如何侵染人体的。
观看图片,听老师讲解后自己概括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 学生发言。
学习病原体的概念,区别不同的病原体。
并尝试根据致病的病原体的不同,对传染病进行分类。
学生对调查表进行纠错和进一步学习。 | 由蛔虫卵和蛔虫的生活史引出传染病的概念和特点,水到渠成。
病原体种类繁多,多是我们看不到的,一些很具代表性的图片让学生很是惊奇,学生兴趣一直很高。
通过自我纠错,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
6)小品模拟 问题引导 突破重难点 | 师:我们知道了传染病的概念,它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那它为什么会造成大规模的流行,我们有没有方法预防呢? 我们来看一段小品,
(说明这是一个浓缩的过程,因为传染病从感染到发病是有一定时间的) 引导学生思考“感冒如何在车厢内传播的”并利用谈话法逐步揭示传染病是如何流行的。
师:感冒的病原体是什么? 师:如果是一般感冒病原体是感冒细菌,如果是流感病原体就是流感病毒。 师:流感是如何在车厢内传播的? 师:乘客都感染了感冒,可是司机怎么没得感冒? 师:流感由重感冒患者传染给其他人的过程中,具备了哪些条件?
师:那我们怎么做才不会感染上感冒呢?
师:大家回答得不错,我们了解了流感的传播过程,那么每一种传染病的流行和预防又是怎样的呢? 引导学生阅读P109-110课文
老师在学生发言时适时引导点拨。 观看传染病传播的视频。
学生发言后,展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
|
学生表演小品,其他同学观看
学生积极发言:
答:流感病毒。
答:那个感冒患者频繁打喷嚏,其他人吸入了飞沫就会得感冒。 答:他抵抗力强。 他可能注射了流感疫苗。 答:有流感患者,他会打喷嚏、咳嗽,和他近距离接触的人会吸入飞沫,而且他们没有抵抗力,就很容易感染上感冒。 答:让感冒者回家休息。 让感冒者去医院治疗。 给车厢消毒。 我们多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注射流感疫苗。
阅读课文,尝试归纳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
四人小组讨论,学生发言,解决问题,归纳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
形成概念: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一环节,既可终止传染病的流行。 |
小品是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学生演的认真,同学看到心里,兴趣很高,发言格外踊跃。
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利用谈话法,与学生一问一答,问答丝丝入扣,与学生分外融洽,在不知不觉间突破重难点。
观看传染病传播的视频,让学生有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
7)常见的几种传染病类型
| 请同学介绍常见的几种传染病类型。
| 学生课前调查并做好简单明了的PPT文件,并存编辑入老师课件中。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各组的调查成果。 各小组派代表为大家展示讲解本组作品。
录相“艾滋病” | 学生锻炼搜集信息、分析问题和应用能力,学会判断、筛选、分析、整理传染病及预防的信息。。 |
8)知识拓展 | 以病毒性甲型肝炎为例,对本节的知识点进行练习回顾。 | 学生自主做练习。 | 以练习对本节的知识进行复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
9)本节知识点概括 | 教师展示。 | 学生做笔记。 | 学生建立知识概念图,对本节知识掌握更具逻辑性和连续性。 |
九、板书设计
第二节 预防传染病
一、传染病概述
传染病的概念 特点:流行性 传染性
病原体概念 包括:细菌 真菌 病毒 寄生虫等
二、传染病流行和预防
传染源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控制传染源
预防措施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十、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和课堂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 从本节课的内容设计教学方案
本节内容是预防传染病,象蛔虫病、水痘、腮腺炎等传染病是我们从小到大都很熟悉的,而同时我们又对各种危害较大的传染病的科学知识了解的又很少,对具体的预防措施知识知道的更是微乎其微,2003年的非典就给我们敲起了警钟。从非典和疾病调查入手,很自然地引入到了解传染病、预防传染病的学习中。实验、录相、动画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开发了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兴趣和潜能继续开发,自己制作和演示幻灯片,知识的学习和各种技能训练巧妙结合,并在其中渗透着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人文精神。
2、 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新课程理念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第一课时的疾病调查表、第二课时的课前调查活动、幻灯片的制作与课堂展示,学生积极参与,自主设计并勇于展示自我。老师的主导作用体现把握课堂节奏,把握知识结构的构建,在学生活动时启发学生思维,在学生的发言时适时点评,并进行知识的点拨,在学生出现偏差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 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
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生的潜能,通过资源丰富的网络进行学习,在有限时间内使学生的视野最大限度的得到拓宽,使学生对课本内容的了解更深刻,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使学生学会判断、筛选、分析、整理各种信息。学生自主性得到更大的体现,并培养和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这里对教师和学生的思维观念都是一个很大的转变,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当然对教师和学生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然,在实践教学中也会出现一些意外事件,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的一些微小细节进一步改进。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才能与时俱进,与所有教师同仁共勉。
2021学年第2节 预防传染病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2节 预防传染病教学设计,共3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预防传染病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预防传染病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预防传染病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预防传染病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 2课时,课前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