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
展开《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眼和视觉,本节课向同学介绍的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中眼与视觉的知识,既是知识的介绍,又是很好的一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注意用眼卫生,关爱盲人的情感。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概述人体通过眼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部分的功能。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尝试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做出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自觉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
(2)有自觉关爱盲人的意识,懂得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
3.教学重点
(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4.教学难点
(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树立爱护眼睛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眼睛与视觉"这部分内容是比较感兴趣的,他们不仅对结构与功能感兴趣,更对与眼睛有关的疾病感兴趣,尤其是与他们密切相关的"近视",想要清楚地了解为什么。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头脑中的感性材料,利用启发性语言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去认识,不断地培养能力。
三、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学生:课本。
教师:ppt课件、眼球模型。
导入新课
1.找一位近视眼的同学出示"真情告白",吐露自己近视眼的苦恼与困惑。
用生活中的事例导入课题,激发学生情感,进入新课学习。 1.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例,使本节课一开始就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生物学科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 自主学习,理清脉络
2.任务一: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学生阅读教材,小组合作,按要求完成学生导学案上的有关问题(关于眼睛的构造)。
3.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归纳书上知识点,提出小组内提出的疑问,其余组进行补充。
4.学生对照导学案上的问题,认真观看ppt课件,了解基本知识。
巡视、指导,参与讨论,点拨引导。
5.任务二:视觉的形成
看课本79页第三自然段,完成导学案的问题(合作探究,课堂展示)
学生说一说:视觉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光线到达视网膜的通路上的结构,如: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等出问题,视网膜出问题,视神经出问题,或视觉中枢出问题。
总结:只要是与视觉形成有关的结构出问题都有可能使人看不见。
6.全班进行表达与交流,并做好组内评价工作。
学以致用
地震后从废墟中救出幸存者,为什么要遮住他的眼睛?
光线暗时瞳孔变 ,光线亮时瞳孔变 。
比一比:
若把眼睛比作照相机,人眼球的瞳孔、晶状体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 )
A.镜头、光圈和胶卷 B.胶卷、镜头和光圈
C.光圈、镜头和胶卷 D.镜头、胶卷和光圈
7.课后兴趣探究:近视及其预防
看课本81页,完成下列问题
(1)近视的成因
近视眼是由于眼球__________过长,或晶状体___ ___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 的眼;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 ( 透镜)加以矫正。
(2)近视的预防
预防近视眼要做到“三要”和“四不要”。(画在课本上,落实到行动中)
通过身边的事例,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体现"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并从情感上进行教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共鸣。
8.通过恰当的评价,培养学生善于聆听他人的意见并给予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9.以小组为单位,课后进行调查,各组明确任务,讲究合作,追求实效,
三、板书设计: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思维导图
一、 眼和视觉
2.视觉的形成 (图解形式表示)
3.近视及其预防
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目的,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 人的由来第一节 人的起源和发展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 人的由来第一节 人的起源和发展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