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展开2021 -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RJ)
测试范围:1.2.3单元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四大题,满分120分,测试时间120分钟。
2.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写在试卷或答题卡上。
3,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班上的小东同学喜欢唱歌,他搜集了不少歌词,我们一起来欣赏。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4分)
百灵鸟从蓝天飞过,我爱你中国。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我爱你青松气质,我爱你红梅品格,我爱你家乡的甜蔗,好像乳汁滋润着我的心窝。我要把最美的歌儿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
我爱你中国,我爱你壁波滚滚的南海,我爱你白雪飘飘的北国,我爱你森林无边,我爱你群山 wěi é,我爱你淙淙的小河,荡着清波从我的梦中流过。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
——《我爱你中国》歌词
(1)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为加点的字注音。(2分)
wei é 淙淙
(2)小东同学在抄录歌词时,不小心抄错了一个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改为
2.课文内容默写。(8分)
(1)士别三日、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2)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光未然《黄河颂》)
(3)王维的《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诗句是:“ , 。”
(4)“歌以咏志,诗以传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 , 。”表现了诗人浓郁深沉的思乡思亲之情;岑参《逢入京使》中的“ , 。”抒写了诗人远涉边塞时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3.欣赏下列歌词,回答问题。(4分)
我要穿越这片沙漠,找寻真的自我,身边只有一匹骆驼陪我。这片风儿吹过,那片云儿飘过,突然之间出现爱的小河。我跨上沙漠之舟,背上烟斗和沙漏,手里还握着一壶烈酒,漫长古道悠悠,说不尽喜怒哀愁,只有那骆驼奔忙依旧,什么鬼魅传说,什么魑魅魍魉妖魔,只有那鹭鹰在幽曲的高歌,漫天黄沙掠过,走遍每个角落,行走在无尽的苍茫星河。
——《沙漠骆驼》歌词节选
(1)歌词中的骆驼是沙漠之舟,他给了作者以安慰和力量,《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为什么也叫骆驼祥子? (2分) 。
(2)小东查了字典,“糖魅姻糖”的解释是这样的:原为古代传说中的鬼怪,现在指各种各样的坏人。他觉得《骆驼祥子》中也有不少“糖魅魁舾”,请你举出具体的例子,并结合小说谈谈坏人坏在哪里。(2分) 。
4.下面语段横线上填人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4分)
自从有了书籍,就有了读书方法。梁启超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抄录或笔记,这种 的办法笨是笨极了,真正做学问的人却总也离不了;陈演格读书,习惯将自己,的考证、注释、心得写在书眉上,这种 的方法使他成为“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胡适主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种 的读书方法同时适用于科学与人文学科;朱自清则主张 ,特别推崇姚鼎的“放声疾读,久之自悟”。
A.博览质疑诵读精读
B.精读博览质疑诵读
C.诵读精读博览质疑
D.质疑诵读精读博览
5.综合性学习。(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把祖国放在心间,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奉献青春,牺牲生命……为进一步培养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学校开展了主题为“祖国,我爱你”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与。
(1)请你按照活动的主题,仿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方案的名称。(2分)
示例:爱国书籍交流会
(2)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推荐一则名言,并简要说说推荐的理由。(2分)
(3)在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日子里,出现了许多疫情里的“逆行者”,在国家危难关头挺身而出,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请你写出一位最让你感动的人物故事。并谈谈,从他(她)身上你学习到了什么。(4分)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6-10题。(16分)
歌声
梅林坳的路是难行的,肩上的负荷渐渐地沉重起来。我们进行在艰难的道路上。
那正遭受着残酷践踏的土地——九龙新界的远影,还依稀地在那迷蒙的烟雾中,在那模糊的远山的阴影下,好像一只在荒野颤抖着的受伤的野兽。人们不都是刚从那死亡线上选脱出来的吗?
站在山道上回过头去,那久经荒芜的田地,变成了瓦砾的村舍的旧迹,被砍伐了的树木残根……还清晰地显露在人们的眼底,这一切都铭记着这土地的被蹂躏、被残害的过往。
仰望山头,路还多么悠长啊!可是,越过这山壁,越过这难行的山道,不就是自由的天,地吗?怀着这希望,这确信,谁也不会发出一声怨叹。曾经走到绝望边缘上的人是不会屈服于艰苦的!
一刻钟以前,我们不是还在敌人武器的控制之下吗?可是现在,我们竟然平安地转上了通向自己人的土地的路,摆脱了野兽的跟踪。谁还会顾虑到道路的艰难呢?
当我们到达山顶的时候,那是多么地高兴啊!向北望去,一片丰饶的田地,展开在山下,虽然已是残冬的李候,可是,那些成熟了的麦子,那些将近开花的蔬菜,绿得多么诱人啊!就在那方向,寄托着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漫漫长路的目的。
微风轻拂着我们发红的脸,阳光从云隙里伸展下来,温暖着我们,有如一条金色的被,子。多么明朗的天气啊!我们多久不曾在这样明朗的天空下呼吸过了啊!三十天以来,在我们的记忆中似乎搜寻不出一个明朗的天气。那些日子,天空总是那么阴沉。战烟和阴雾混合着,低低地压了下来,压得人喘不过气。那时,我曾经想:香港的天气难道向来是这样的么?为什么一向不曾发觉呢?可是,现在,我们终于摆脱了那窒闷的空气的压迫!我们又能轻快地呼吸清新的空气了!
经过了十几分钟的休息,一天行旅的疲劳,似乎很快地洗清了,我们又精神饱满地开,始了未尽的旅程。
下坡路特别地好走,人们的脚步都轻松了起来。有人轻轻地唱起歌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这歌是太熟悉了、不大容易在人们的心里唤起感动。可是,现在,这同样的歌声,却多么地叫人感动啊!
三十多天以来,我们不曾听到过这歌声,谁还敢唱这首歌?侵略者不是正在窥视着每,一个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而企图以一声歌或一句话来做屠杀的罪证吗?我还清楚地记得:在圣诞节次日的那个恐怖的早晨,邻家的三岁的孩子曾经为着唱了一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而遭到她母亲一顿打。当她母亲变了脸色,用手扪住她嘴的时候,她挣扎着,带哭地问:为什么不许唱呢?
大人们也只能含着泪沉默地望着她,谁能说唱这歌是有罪的呢?三岁的孩子是不能了解这一夕之间的巨变的,她有什么理由要抑制这唱歌的欲望呢?
可是现在我们又重新听到了这歌声!一个人低声地开始,于是第二人,第三人……不自觉地随和起来,于是这低声的吟哦终于成了壮大的歌唱一叫人激动、颤栗的唱歌!
负荷依然是那么沉重,道路依然是那么崎岷,可是却不再感到疫困,因为我们终于越过了那生和死的界限,踏上了自己人的土地!
说明:本文选自《旅程记》,作者以群,写于1942年4月。抗日战争期间,香港沦陷后,我党组织护送一批知名文化人离开香港,经由广东沦陷区到达抗战大后方。本文所写,即为这次行动的一段生活。
6.文章中的“歌”的歌名是什么?文中写到歌声的0,2小节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4分)
7.第(5)段画线句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从修辞的角度加以分析。(2分)
8.第(7)段文字中多次写到明朗的天气,表达了作者 的心志;“那窒闷的空气的压迫”既指 ;又指 。(4分)
9.从全文看,(14)段连用两个“依然”一词的作用。(2分)
10.链接材料: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媚。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一一《阿长与<山海经>》
小东读了选文和链接材料深受感动,但是他又不太明白感动在哪里,请你帮他分析分析:选文中第10段“这同样的歌声”现在叫人感动的原因是 ,链接材料采用了 人称,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 之情,它凝聚着鲁迅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托着鲁迅对 的人们的衷心祝愿。(4分)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1-14题。(12分)
头顶有把伞
窗外哗啦啦地下起了雨,雨滴不住地敲打着玻璃窗户,溅起片片零乱的水花。陈小雨觉得雨滴不像是打在玻璃上,倒像是滴落在自己的心里。望着外面的大雨,陈小雨再也静不下心来听课了,她看了一眼手表,还有10分钟就放学了。正好这时老师的课也讲完了,她便托着下巴,听着杂乱的雨声,胡思乱想起来。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逢下雨天,陈小雨的心情就十分糟糕。不为别的,就因为别的同学有父母送伞,而自己却没人送伞。每每看到同学撑开父母送来的雨伞时,她就羡慕得要命,紧接着就是一阵莫名的失落。其实,每次下雨前,她都有所准备,包括今天,她的书包里就放着一把折叠的雨伞。可是,她仍然期盼能打着母亲送来的雨伞。
在陈小雨的记忆中,父母从没来学校给她送过伞。记得上小学二年级时,有一次,临近放学,天空下起了瓢泼大雨,许多家长都手持雨伞,焦急地等在学校门口,她以为母亲也一定夫在其中。可是,人群散了,她也没有看到母亲的身影。回到家里,她浑身都淋透了,委屈地哭着质问母亲:“同学的妈妈都来送伞,你怎么不给我送呢?”
母亲听后歉意地说:“宝贝,对不起!妈妈要上班,没有时间,你得学着自己想办法。”从那以后,陈小雨每天都要关注天气预报,如果预报第二天有雨,她就事先放一把折叠伞在书句里,有时,她还会提醒母亲不要忘记带命。
不知不觉,放学铃声响了起来,陈小雨木然地站起身,到了校门口,她还是忍不住朝人群中望了望,尽管她知道母亲是不可能来给自己送伞的。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她的眼前。怎么可能呢她难以置信,使劲地揉了揉眼睛,的确是自己的母亲。她惊喜地朝母亲挥挥手,并喊道:“妈妈,我在这里。”
撑开母亲送来的雨伞,陈小雨觉得是那么激动,那么高兴,那么幸福。这么多年来,母亲是第一次主动给自己送伞,而且还是在自己带了伞的情况下。她问母亲:“今天怎么有空,想起给我送伞呢?”
母亲望着远处,答非所问地说:“怕你失望,怕你难过,更怕你自卑。”
原来母亲是懂自己心的,陈小雨的心里不禁一颤。一直以来,她都觉得母亲不太关心自己,更不理解自己。但当她听到母亲刚才说的话时,才发现一切并非这样。
虽然如此,陈小雨还是不解地问母亲:“小时候,我特别盼望你能给我送伞,可是你总说忙,而现在我长大了,你却把我当成了小孩。”
母亲叹了口气说:“因为小的时候,你不懂得自卑,那时妈妈只想让你学会独立,事事都要靠自己。其实,每次下雨,妈妈都悄悄地躲在不远处,默跌地注视着你。哪一位母亲能忍心看着自己的孩子受苦呢。看到你淋雨时,妈妈的心如同被针刺一般,无数次想跑到你的面前,为你遮风挡雨,为你排除一切困难。可是妈妈心里明白,你需要成长。在妈妈的庇护下,你永远也长不大。所以,妈妈才狠下心不给你送伞。”
母亲的声音有些哽咽,顿了顿又接着说:“现在,你长大了,已经养成了独立自主的习,惯,而且有了爱的需求。如果妈妈再不出现,你就会在同学面前很没面子,并觉得妈妈不够爱你。其实,在妈妈的心目中,你永远都是最重要的。”
听了母亲的诉说,陈小雨不禁热泪盈眶。她没想到,一件微乎其微的小事,竟包含着母亲这样的良苦用心。
街上的雨,仍然渐沥沥地下着,但陈小雨的心里却睛空一片。因为她明白,无论自己走到哪里,无论是雨天还是晴天,她的头顶始终有一把撑开的大伞。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及主旨。(2分)
12.请从描写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4分)
13.如何理解第03段画线句的含义?(2分)
14.文中的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本文内容简要分析。(4分)
三、古诗文阅读(14分)
(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5-18题。(10分)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围,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领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构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卖油翁》)
【乙】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④绝编①,迨能倍①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②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惟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③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间,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这里指读书刻苦。④造:等到。⑤倍:同“背”,背诵。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康肃忿然日
②尔安敢轻吾射
③患记问不若人
④或中夜不寝时
16.下列对【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B.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C.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D.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领之。(2分)
②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2分)
18.【甲】文卖油翁和【乙】文司马温公的做法分别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请回答。(2分)
(二)阅读《木兰诗》节选,完成19-20题。(4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9.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一句写出了木兰代父从军的主要原因。
B.选段通过“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这些声音表现行军旅途中的快乐。
C.木兰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她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D.《木兰诗》表现了北方人民僧恶长期割据战乱,渴望过上和平、安定生活的愿望。
20.请赏析诗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2分)
四、作文(50分)
21.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无声的眼泪,却有着最丰富的生命色彩,也许是获得成功时的喜悦之泪,也许是阅读一本书时的感动之泪,也许是分别时的不舍之泪,也许是做错事时的懊悔之泪……就让我们在一颗颗晶莹的泪珠中,去感受那最真实的生命印记吧!
请以“那一刻,我流泪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班名,字体工整、卷面整洁。
(2)题目:生活中充满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自定,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③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
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6,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6页。
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