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模拟卷(宁波专用)(一)
展开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模拟卷(宁波专用)
科学试题(一)
考生须知:
1.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O:16 Na:23 S:32 Cl:35.5 Fe:56 Cu64
试题卷 Ⅰ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第1~10小题,每小题4分,第1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5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
1.文学作品中,松、竹、梅被喻为“岁寒三友”,请问:这三种植物在分类上分别是( )
A.松、竹、梅均是裸子植物
B.松和竹是裸子植物,梅是被子植物
C.松是裸子植物,竹和梅是被子植物
D.竹和梅是裸子植物,松是被子植物
【答案】C
【解答】
A、松、竹、梅均是裸子植物,竹和梅是被子植物,A错误;
B、松和竹是裸子植物,梅是被子植物,竹是被子植物,B错误;
C、松是裸子植物,竹和梅是被子植物,C正确;
D、竹和梅是裸子植物,松是被子植物,竹和梅是被子植物,松是裸子植物;D错误。
故选C
2.夏季是细菌性痢疾的多发季节,为预防该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防疫部门严禁学校食堂二次销售部分剩余饭菜.该传染病的类型和防疫部门要求的防护措施分别属于( )
A.消化道传染病 切断传播途径
B.呼吸道传染病 控制传染源
C.消化道传染病 保护易感人群
D.消化道传染病 控制传染源
【答案】A
【解答】解:细菌性痢疾是消化道类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是饮食.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像细菌性痢疾等消化道类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饮食传播,因此防疫部门严禁学校食堂二次销售部分剩余饭菜,其防护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选:A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测pH值
C.稀释浓硫酸 D.氢气还原氧化铜
【答案】C
【解答】A、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中,要在试管上方垂直悬空滴加,不符合题意;
B、测pH时不能将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中,应用玻璃蘸取少量液体滴在试纸上,不符合题意;
C、稀释浓硫酸要“酸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散热,符合题意;
D、氢气还原氧化铜时为使药品充分接触,氢气的导气管应伸入到试管底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人体内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可用流程图来表示。以下流程图正确的是( )
A.尿液形成的途径: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B.外界空气进入人体肺部:鼻→咽→气管→喉→支气管→肺
C.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次序:口腔→咽→食管→小肠→胃→大肠→肛门
D.血液循环的规律: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答案】A
【解答】A:尿的形成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尿素分子排出体外的主要过程: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一尿液。故该选项流程图正确。
B:外界空气沿呼吸道进入人体,在肺泡处扩散到血液,即: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毛细血管,B错误。
C:食物通过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C错误。
D: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肺循环的流程: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体循环的流程: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错误;
故选A。
5.如图甲是热机的能量流向图。图乙显示的是甲、乙两热机的参数。甲、乙相比,甲的( )
A.有用机械能较大 B.损失能量较小
C.燃料的化学能较大 D.热机效率较低
【答案】B
【解答】A.甲的有用的机械能为2000J,而乙有用的机械能为4000J,故A错误;
B.甲损失的能量为500J,乙损失的能量为5000J,故B正确;
C.甲燃料的化学能:2000J+1500J+500J=4000J,乙燃料的化学能:4000J+5000J+3000J=12000J,故C错误;
D.甲的热机效率:η=W有W总=2000J4000J=50%,乙的热机效率:η'=W有'W总'=4000J12000J=33.3%,故D错误。
故选B。
6.火炬中的可燃物是丁烷(化学式为C4H10),它燃烧时,火苗高且亮,即使在白天,二百米以外也清晰可见。下列关于丁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丁烷由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构成
B.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C.丁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24∶5
D.丁烷分子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答案】A
【解答】A、 丁烷由丁烷分子构成,其一个分子由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构成 ,符合题意;
B、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不符合题意;
C、丁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2×4):10=24∶5 ,不符合题意;
D、 丁烷分子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如图所示是一种电子计时器,具有倒计时功能。“定时开关”在电路刚连通时,处于“闭合状态”,达到设定时间后自行断开,铃声响起。符合以上设计要求的电路是( )
A. B.
C. D.
【答案】D
【解答】AB.当两个开关都闭合时,电铃响;当定时开关断开时,电铃不响,与题目不符,故A、B错误;
当定时开关和总开关S都闭合时,电铃被短路,不会发声。但是此时电源两极之间没有任何电阻,那么电源会被烧坏,故C错误;
当定时开关和总开关S都闭合时,电铃被短路,此时电源两极之间存在定值电阻R,可以保护电源的安全。当定时开关断开时,电铃接入电路,此时电铃发声,故D正确。
故选D。
8. 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或结论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烧杯里称量
B.在量筒中稀释浓硫酸
C.排水法收集O2时,看到水槽内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便立即收集
D.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5.5
【答案】A
【解答】A、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为防止腐蚀托盘,应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称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B、在量筒内稀释浓硫酸,操作错误,会使量筒受热不均,引起炸裂,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等到气泡冒出均匀后再收集,而不是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就立即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不纯,故选项说法错误;
D、pH试纸有广泛pH试纸和精确pH试纸,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应为整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B、量筒不能作反应容器;
C、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注意事项进行解答;
D、根据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应为整数进行分析判断.
9.宁波月湖景区的梧桐树因被天牛的幼虫蛀食,生长受到影响。化学防治以喷洒农药为主,导致抗药性天牛数量增多,所以效果不明显。2021年5月初,园林部门通过释放花绒寄甲成虫(花绒寄甲是天牛的天敌之一)的方法,以虫治虫。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月湖景区内所有的梧桐树构成一个群落
B.天牛的抗药性只与生物的遗传有关
C.花绒寄甲与天牛构成一条食物链:天牛→花绒寄甲
D.“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具有环保、无污染等优点
【答案】D
【解答】A、景区内所有的梧桐树是同一物种,构成了一个种群;故A错误;
B、天牛的抗药性与生物的遗传、环境有关;故B错误;
C、花绒寄甲与天牛构成一条食物链:梧桐树→天牛→花绒寄甲;故C错误;
D、以虫治虫的方法不需要使用化学药剂,没有污染;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0.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硬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
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时,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答案】C
【解答】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硬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如果光从空气垂直水面射入水中,那么光的传播方向不变,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时,相当于蜡烛火焰向下移动,而像的移动方向与物体相反,则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1.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Fe 粉末和 CuO 粉末
鉴别
取样,分别滴加稀 H2SO4 ,观察现象
B
稀硝酸中含有稀盐酸
验证
取样,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C
硫酸铁溶液中混有少量硫酸
除杂
加入足量的铁粉,过滤
D
CaCl2 和 CaCO3 固体混合物
分离
加水溶解、过滤, 洗涤干燥滤渣, 并蒸发滤液
【答案】C
【解答】A.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会看到有气泡生成;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会看到溶液变蓝,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稀硝酸不与硝酸银反应,而稀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而不是硫酸铁,引入新的杂质,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氯化钙溶于水,而碳酸钙不溶于水,则通过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分离,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2.如图所示,两只完全相同的盛水容器放在磅秤上,用细线悬挂质量相同的实心铅球和铝球,(ρ铅>ρ铝)两球全部没入水中,此时容器中水面高度相同,设绳的拉力分别为T1和T2,磅秤的示数分别为F1和F2,则( )
A.F1=F2,T1=T2 B.F1=F2,T1>T2
C.F1>F2,T1<T2 D.F1<F2,T1>T2
【答案】B
【解答】(1)根据公式V=mρ可知,
质量相等的铅球和铝球,因为 ρ铅>ρ铝 ,所以V铅
(2)因为容器相同,且水面高度相同,
根据F=pS=ρ水ghS可知,所以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相同;
根据公式磅秤的示数=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容器的重力可知,
磅秤的示数F1=F2。
故选B。
13.“钱江潮水,天下奇观。”每逢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钱塘江即使在无风的情况下也会有几米高的浪涛。关于潮水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与月球的形状有关 B.与月球上的环形山有关
C.与月球对地球的吸引力有关 D.与月球上无水有关
【答案】C
【解答】潮汐是由月亮和太阳(主要是月亮)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中秋节前后,是一年中二者离地球最近的时候,所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的秋潮就比较大。
故答案为:C
14.如图是把A、B、C三块钢块(可能带有磁性)悬挂起来,并让它们彼此靠近时的情况,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A,C靠近,可能会相互排斥
B.若A,C靠近,一定会相互吸引
C.因为A,B吸引,B,C相互排斥,所以只有B是磁体
D.因为A,B吸引,B,C相互排斥,所以A,B,C一定都是磁体
【答案】A
【解答】C和B相互排斥,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知,二者肯定都是磁体。AB相互吸引,A可能是磁体,也可能不是磁体;若A是铁、钻、镍等物质,则A吸引C;若A是磁体,当A、C两个磁体的同名磁极相遇时,会发生排斥;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5.下列四个实验中。“操作--图象--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操作
分别向等质量的镁粉、铁粉、锌粉中加入等浓度稀硫酸
一定温度下,向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固体
向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向H2SO4、MgSO4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图象
结论
三种金属与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Mg>Fe>Zn
该氢氧化钙溶液已经饱和
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全部变质
pH为7时水平线段表示硫酸镁和氢氧化钠反应
【答案】D
【解答】A、 分别向等质量的镁粉、铁粉、锌粉中加入等浓度稀硫酸 ,通过反应速率可得出三种金属与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为 Mg>Zn >Fe,不符合题意;
B、
向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会吸收水份生成氢氧化钙,溶液中溶剂减少,溶质会析出,所以溶质质量减小,若向不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会溶解,溶质质量会增加,不符合题意;
C、向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稀盐酸,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后才开始产生气泡,说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不符合题意;
D、 向H2SO4、MgSO4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硫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然后硫酸镁与氢氧化钠反应, pH为7时水平线段表示硫酸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试题卷 Ⅱ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共34分)
16.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如图所示,小明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声音的 不同;但对于声音主要是由哪个物体发出的有所疑惑,于是他又找来了薄铁片、薄塑料片和薄木板,用相同的速度先后在梳齿上划过进行对比,发现声音的音色不同,据此判断听到的声音主要是由 (选填“梳齿“或“硬卡片”)发出的。而人的听觉是在 形成的。
【答案】振动;音调;硬卡片;大脑
【解答】(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如图所示,小明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振动的快慢不同,即振动频率不同,那么听到声音的音调不同;
(3)他又找来了薄铁片、薄塑料片和薄木板,用相同的速度先后在梳齿上划过进行对比,发现声音的音色不同,据此判断听到的声音主要是由硬卡片发出的。
(4)而人的听觉是在大脑中形成的。
17.2021年5月10日,成都市某小区电梯内发生一起电瓶车自燃事故。
(1)电瓶车自燃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是由于电源短路,形成大电流并产生大量的热。这一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再转化为 能。
(2)针对上述电梯内电瓶车自燃隐患,宁波市未雨绸缪,早就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其中“阻车感应系统”已在多个小区推行。如图所示某阻车感应系统在电梯轿厢内的信息传递示意图,一旦电瓶车进入电梯,就会被摄像头检测到,语音告警器将进行语音提示,同时电梯门不会关闭。这一信息传递过程与反射弧类似,图中的 (填序号)类似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3)电动汽车一般由电池包供电。若电池包意外进水,可能引发电动汽车自燃,其机理如下:
水电解→可燃性气体累积→遇明火,气体燃烧→引燃整车
这里的可燃性气体是 。
【答案】(1)内
(2)①
(3)氢气(H2)
【解答】(1)电瓶车自燃过程,能量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内能(或热能);
(2)感受器是接受外界刺激的,而图中的电瓶车识别预警摄像头起到的作用类似感受器;
(3)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两种气体,具有可燃性的是氢气;
故答案为:(1)内;(2)①;(3)氢气(H2) .
18.人体表面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加以调节。如图是皮肤中同一血管在不同温度下口径的示意图,其中B为正常温度的环境中,试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散热主要是通过 方式进行。
(2)当环境温度达到35°C以上,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汗液蒸发的方式进行,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应类似于图 。
【答案】(1)直接散热
(2)C
【解答】(1)在寒冷环境中,由于皮肤血管收缩,如A图,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随之降低, 主要是通过 直接散热方式进行。
(2)当外界温度高于体温时,即当环境温度达到35℃以上时,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是蒸发散热。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应更类似于图C。
19.如图所示,小明探究“树荫下的光斑”时,在一块硬纸板上挖一边长为4.5毫米的正方形的孔,把这块挖有正方形孔的纸板对准太阳光,当纸板和地面相距较远时,在地面上能观察到 (填“正方形”“圆形”或“三角形”)亮斑,这是光的 造成的;再逐渐增大纸板与地面的距离时,你会发现地面上那个亮斑将变 (填“大”或“小”);当纸板和地面距离非常非常近时,在地面,上能观察到 (填“正方形”“圆形”或“三角形”)亮斑。
【答案】圆形;直线传播;大;正方形
【解答】(1)太阳光通过硬纸板上很小的正方形小孔,在地面上将观察到一个圆形的光斑,这个圆斑是太阳的实像,这是小孔成像现象,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硬纸板与地面的距离增大,也就是小孔到地面的距离增大,光斑的形状不变,但是光斑变大。当纸板和地面距离非常非常近时,在地面上能观察到正方形的光斑。
20.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由a端移动到b端,测得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与通过R1的电流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
(1)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 。
(2)变阻器R2两端电压的变化范围为 。
【答案】(1)16Ω
(2)0~16V
【解答】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V1测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当滑片位于a端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压表V1的示数即为电源的电压,
由图乙可知,电源的电压U=24V,电路中的电流I=3A,
电阻R1的阻值:R1=UI=24V3A=8Ω;
当滑片位于b端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路中的电流最小,
由图图可知,R1两端的电压U1=8V,通过的电流I1=1A,
R2两端的电压:U2=U-U1=24V-8V=16V,
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R2=U2I2=16V1A=16Ω。
(3)当滑片位于a端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压表V2的示数最小为0V,
当滑片位于b端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压表V2的示数最大,最大为16V,
所以电压表V2的示数变化范围为0V~16V。
21.某电热水壶铭牌上标有“220V 1000W”字样,当其正常工作时,把质量为2千克,温度为30°C的水加热到80℃,用时10分钟[c水=4.2×103焦/(千克·℃)]。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为 焦,电热水壶烧水的效率为 。
【答案】4.2×105;70%
【解答】(1)水吸收的热量Q=cm△t=4.2×103J/(g·℃)×2g×(80℃-30℃)=4.2×105J;
(2)电热水壶消耗的电能W=Pt=1000W×600s=6×105J;
电热水壶的效率为:η=QW=4.2×105J6×105J=70%。
22.小刚同学在测定腊块的密度时,获得了如下数据,请帮他记录在表格中。
腊块的质量(克)
腊块的体积(厘米3)
腊块的密度(千克/米3)
【答案】18.1;20;0.905×103
【解答】解:(1)蜡块的质量等于10g+5g+2g+1.1g=18.1g;
(2)蜡块的体积等于50g-30g=20g;
(3)蜡块的密度ρ=mV=18.1g20cm3=0.905g/cm3=0.905×103g/cm3。
故答案为:(1)18.1;(2)20;(3)0.905×103。
23.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氢氧化钠、硝酸钠、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小金同学为探究其成分完成了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等分为两份;
②往一份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产生沉淀质量与所加稀硫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③往另一份无色溶液中通入适量的CO2,产生白色沉淀。
请回答:
(1)仅根据②推测原样品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
(2)原样品的所有可能组成是 。
【答案】(1)Na2CO3和Na2SO4
(2)BaCl2、NaOH BaCl2、NaOH、NaNO3
【解答】①取少量白色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样品中碳酸钠、硫酸钠与氯化钡不能同时存在;②往一份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立即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钡,因碳酸钠和硫酸钠会与氯化钡反应产生沉淀,所以固体样品中一定不含硫酸钠和碳酸钠;③往另一份无色溶液中通入适量的CO2,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固体中还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钡沉淀;
(1) 仅根据②推测原样品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Na2CO3和Na2SO4 ;
(2) 原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钡,一定不含碳酸钠和硫酸钠,可能含硝酸钠,所有可能组成是 BaCl2、NaOH或BaCl2、NaOH、NaNO3 ;
故答案为:(1) Na2CO3和Na2SO4 ;(2) BaCl2、NaOH;BaCl2、NaOH、NaNO3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共36分)
24.现有一根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将其橡皮膜外表面在以下不同情境中的形状变化
(1)向管内缓缓注水,观察到橡皮膜向外凸。随着加入的水量增多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将注人水后的玻璃管放入装有水的水槽中,慢慢向下移动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当玻璃管移动到管内液面和水槽液面恰好相平时,橡皮膜的形状是 (选填“凸面”“凹面”或“平面”),试说明理由。
【答案】(1)变大
(2)变小
(3)平面;玻璃管内外液体密度相等,且深度也相等,因此橡皮膜受到上下两方液体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使膜水平
【解答】(1)向管内缓缓注水,由于水的重力作用,橡皮膜会受到向下的压强,因此会观察到橡皮膜向外凸。随着加入的水量增多,水对橡皮膜的压强增大,那么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会变大;
(2)将注人水后的玻璃管放入装有水的水槽中,橡皮膜还会受到向上的压强;这时管内外压强相互抵消,相当于橡皮膜向下的压强变小,那么向外凸的程度会变小;
(3)当玻璃管移动到管内液面和水槽液面恰好相平时,那么h内=h外;根据公式p=ρ液gh可知,玻璃管内外液体密度相等,且深度相等,因此橡皮膜受到上下两方的压强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使膜水平。
25.科学探究小组做了四个生态瓶,编号分别为A,B,C,D.在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澄清池塘水(pH=7)、一定量的小鱼、螺蛳、小虾,并放入等量的水草,瓶口密封(如图所示).然后摆放在阳光充足的窗台上.对四个生态瓶进行了一个星期观察,发现瓶内的生物生存状态良好.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图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2)在生态瓶中,水草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3)持续光照8小时后,瓶内液体pH最接近7的生态瓶是 .(填字母标号)
(4)若要研究小虾对水草生长的影响,最好选择 两个生态瓶进行观察比较.(填字母标号)
(5)通过对四个生态瓶内水草、鱼、螺狮、虾的进一步观察,结果却发现:D生态瓶内的虾存活时间最短,你认为其重要原因之一是 .
【答案】(1)小鱼
(2)生产者
(3)A
(4)A和B
(5)缺氧(或二氧化碳过多pH值太低、虾被小鱼捕食、虾缺少食物、环境承载数量有限、虾的竞争能力弱均可)
【解答】解(1)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体内有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小鱼属于鱼类,体内有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而螺蛳属于软体动物、小虾属于节肢动物,都属于无脊椎动物.(2)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因此在生态瓶中,水草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3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B、C、D中有动物(消费者),动物吃水草,使水草的数量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减弱,并且动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导致瓶内二氧化碳比A瓶内的多.因此持续光照8小时后,瓶内二氧化碳变化最小的是A,故瓶内液体pH最接近7的生态瓶是A.(4)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若要研究小虾对水草生长的影响,就要设置以小虾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因此最好选择A和B两个生态瓶进行观察比较.(填字母标号)(5)D生态瓶内消费者数量多,导致水草数量最少,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最少,而瓶内消耗的氧气最多,最终缺氧导致小虾死亡.(或二氧化碳过多pH值太低、虾被小鱼捕食、虾缺少食物、环境承载数量有限、虾的竞争能力弱均可)
故答案为:(1)小鱼;(2)生产者;(3)A;(4)A和B;(5)缺氧(或二氧化碳过多pH值太低、虾被小鱼捕食、虾缺少食物、环境承载数量有限、虾的竞争能力弱均可)
26.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某学习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上述反应中无现象的是 (填字母序号)
(2)将反应后D和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假设与猜想】猜想一:NaCl:猜想二:NaCl和CaCl2,猜想三:NaCl、Ca(OH)2和HCl;猜想四: 。
【讨论与交流】经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三是错误的。理由是 。
【实验与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碳酸钠溶液
无现象
猜想四成立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
【答案】(1)D
(2)NaCl和Na2CO3;氢氧化钙和盐酸不能共存;有气泡冒出
【解答】(1)A中石蕊试液变红色,B中有气泡产生,C中固体溶解,溶液变黄色,D中没明显现象,E中产生气泡,F中产生沉淀;
(2) 反应后D和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 ,说明D中有盐酸和氯化钙,E中有碳酸钠和氯化钠,所以混合后的溶液成分一定有氯化钠,碳酸钠或盐酸可能存在一种,则猜想四为 NaCl和Na2CO3 ;
氢氧化钙和盐酸不能共存 ,所以猜想三是错误的;
若猜想四成立,则加入碳酸钠时无现象,加入盐酸时会产生气泡;
故答案为:(1)D;(2) NaCl和Na2CO3 ; 氢氧化钙和盐酸不能共存 ;有气泡冒出。
27.小敏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恒为6V。改变电阻R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保持R两端的电压不变,记下相应的4次实验的电流和电阻值,描绘在乙图中。
(1)在丙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压表正确连入电路;
(2)实验中,他所选择的变阻器是 (选填序号);
A.10Ω 5A B.20Ω 1A C.50Ω 2A
(3)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的科学量是 ;
(4)实验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接近6V,电路发生的故障可能是 。
【答案】(1)
(2)C
(3)电压
(4)电阻R处有断路
【解答】(1)根据乙图可知,电压表的示数为:U=IR=0.2A×10Ω=2V不变,所以电压表的量程选择0~3V,然后把电压表并联在乙图中定值电阻的两端,如下图所示:
(2)由图乙可知,实验中的最小电流I=0.1A,电压表的示数UR=2V,
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滑=U-UR=6V-2V=4V,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R滑=U滑I=4V0.1A=40Ω,
所以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50Ω 2A”,
故选C。
(3)图丙中阴影部分为长方形,它的面积等于长×宽,即面积为IR。由U=IR可知,它表示的物理量是电压;
(4)如果电路中出现电流表的示数为零,说明在电路中出现了断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是电阻R处出现了断路。
四、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共45分)
28.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我校很多同学喜欢食用一些油炸食品、烧烤食品。但油炸食品、烧烤食品等被营养专家称作“垃圾食品”,这是因为在制作过程中不仅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污染环境,而且食物中还会产生一些强至癌物质,如丙烯醛,化学式为(C2H3CHO)。试回答:
(1)丙烯醛的相对分子质量 ;
(2)丙烯醛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112克丙烯醛中碳元素的质量为多少克?
【答案】(1)56
(2)9:1:4
(3)解:丙烯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36/56
碳元素的质量=112 克*36/56=72 克
【解答】(1) 丙烯醛的相对分子质量12×3+4+16=56;
(2) 丙烯醛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3):4:16=9:1:4;
(3) 112克丙烯醛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112 克×36/56=72 克 ;
故答案为:(1)56;(2)9:1:4;(3)72克。
29.巴甫洛夫通过手术从狗的唾液腺导管处引出瘘管到体外,然后做以下实验:
①给狗喂食,有唾液从瘘管流出;②单以铃声刺激狗,瘘管处无唾液流出;③每次喂食以前先响一次铃,然后再喂食物,如此重复多次后,若只响铃声,也有唾液从瘘管处流出;④若以后每次只响铃声不喂食物,则从瘘管处流出的唾液量逐渐减少,最后无唾液流出。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是属于 (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
(2)从实验可知,铃声的刺激能引起狗分泌唾液的条件是 。
(3)实验④说明了 。
(4)若以光照代替铃声,重复上述的实验步骤,请推测狗会发生流唾液的行为吗?请说明理由 。
【答案】(1)条件反射
(2)每次铃声响后必须喂食,多次重复
(3)形成条件反射,必须有非条件反射的强化与巩固,否则会减弱甚至消失。
(4)会。经过多次训练,狗会形成有光照即有食物的条件反射。
【解答】(1)由图中实验步骤可知,
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刚开始没有的,经过强化后出现的,因此该反应属于条件反射;
(2)由实验可知,每次铃响后喂食,并重复多次,最后只响铃声,也会产生唾液;
(3)步骤4,经过一段时间只响铃声不喂食物,听到铃声分泌唾液的反射慢慢消失了;说明条件反射要不断的强化,否则会慢慢减弱并消失;
(4)用光照作为刺激,也会让狗产生流唾液的行为,但是需要重复多次训练才会产生;
故答案为:(1)条件反射;(2)每次铃声响后必须喂食,多次重复;(3)形成条件反射,必须有非条件反射的强化与巩固,否则会减弱甚至消失;(4)会。经过多次训练,狗会形成有光照即有食物的条件反射。
30.汽车超载是当前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根源。为了加强监控,各地均设置超载监测站。如图所示,已知某汽车的自重为2吨,其最大载重量为10吨。现让该汽车前轮开上电子地磅秤,其读数为5吨,后轮开上电子地磅秤读数为6吨,且前后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相等。问:
(1)该汽车的前轮对地面的压强 前轮对地面的压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该汽车是否超载,通过分析计算说明理由。
【答案】(1)小于
(2)
以汽车前轮为支点建立杠杆模型,示意图如图甲,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F后L=GL1-----①
以汽车后轮为支点建立杠杆模型,示意图如图乙,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F前L=GL2-----②
由①②两式可得:G=F前+F后=(5000g+6000g)×10N/g<(2000g+10000g)×10N/g
所以,该汽车不超载。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汽车前轮对地面的压力小于后轮对地面的压力,且接触面积相等,根据p=FS可知,前轮对地面的压强小于后轮对地面的压强。
31.我们通常说的“棉花”不是花,而是棉籽表皮长出的绒毛。如图所示为新疆长绒棉,它具有纤维柔长、整齐度佳、强度高等优良性状,被誉为“棉中极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疆长绒棉的这些性状主要由 决定的。
(2)棉籽是棉花的种子,它由 发育而成的。
(3)棉铃虫是棉花成长过程中常见的害虫,它的卵孵化后,必须经过幼虫、蛹和成虫各阶段,这种出现蛹期的变态发育叫做 (填“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
【答案】(1)基因
(2)胚珠
(3)完全变态
【解答】(1)生物的形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成的;
(3)棉铃虫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其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故答案为:(1)基因;(2)胚珠;(3)完全变态。
32.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正悄悄地改变地球的“模样”。
(1)右图是科学家拍下北冰洋巨型冰山的一角,是冰川漂浮在海面上的情景。若此冰川质量为2.06×108g,请通过计算说明冰川熔化后海平面的升降情况。已知海水密度为ρ海=1.03×103g/m3。
(2)知识拓展与应用:一块0℃的冰放在盛有0℃的水的容器中。已知冰块与容器底部相接触并相互间有压力,则当冰完全熔化为0℃的水后,容器中水面的位置将 ▲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你的选项。
A.上升
B.下降
C.保持不变
D.水面的升或降决定于冰和容器内水的体积
【答案】(1)解:G=mg=2.06×109N,冰川熔化前排开海水的体积V排= F浮ρ海g =2×105m3
若冰川中的冰全部熔化成水,水的体积:V水=m冰/ρ水=2.06×105m3
因V排<V水,所以海中冰川熔化后,海平面会升高。
(2) A 解释:冰熔化前,F浮+F支=G冰
,∴F浮=P水υ排g
即:P冰V冰g=P水V水g,------②
由①②可得:ρ水V排g<ρ水V水g,
即:冰熔化为水的体积大于排开水的体积,∴冰熔化后,水面将上升。
【解答】(1)冰川在水面漂浮,
它受到的浮力F浮力=G=G=mg=2.06×108g×10N/g=2.06×109N,
冰川排开水的体积: V排=F浮ρ海g=2.06×109N1.03×103kg/m3×10N/kg≈2×105m3 ;
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
熔化成水的体积V水=m水ρ水=2.06×108kg1.0×103kg/m3=2.06×105m3;
因V排<V水,所以海中冰川熔化后,海平面会升高。
33.为了减轻酸雨的危害,我国研发了“海水法烟气脱硫工艺”。其工艺流程大致是:
I从高处喷淋下的海水(pH=8.1-8.3)洗脱从下而上燃煤烟气中的SO2,(SO2+H2O=H2SO3,H2SO3是弱酸),海水变为弱酸性;Ⅱ将洗过烟气后的海水与氧气充分接触:Ⅲ.再通过与氧气充分接触的海水跟大量天然海水混合等措施,使各项指标接近天然海水再排放。
(1)工艺流程中天然海水接触烟气后变为弱酸性,这说明在此过程中海水中的 离子和H2SO3电离出的氢离子发生了反应。
(2)若要测定海水中Na2SO4含量,实验操作步骤是:取少量被测海水样品10克,加入足量的Ba(NO3)2溶液、再加入稀硝酸、过滤、洗涤、烘干、称量沉淀质量为0.0466克。请计算海水样品中Na2SO4含量。
【答案】(1)OH-
(2)设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x
Na2SO4+Ba(NO3)2=2NaNO3+BaSO4↓
142 233
10gx 0.0466g
142:233=10gx: 0.0466g
x= 0.284% ;
34.小明家在不远处施工,临时用导线将电水壶和电水龙头(打开几秒钟就能流出热水)接入家中电能表.如图所示。电水壶的规格为“220V 1210W”,电水龙头的规格为“220V 2420W”,当电路中单独使用电水壶烧水时,铝盘转动110r,用时120s。在电路中单独使用电水龙头洗漱时,用了270s。导线、电水壶和电水龙头的电阻不随温度变化。求:
(1)电水壶和电水龙头的电阻;
(2)导线的电阻;
(3)在洗漱时,导线上产生的热量。
【答案】(1)电水壶的规格为“220V 1210W”,电水龙头的规格为“220V 2420W”,
电水壶的电阻为:R壶=U电水壶2P电水壶=(220V)21210W=40Ω;
电水龙头的电阻为:R水龙头=U水龙头2P水龙头=(220V)22420W=20Ω;
答: 电水壶和电水龙头的电阻分别为40Ω和20Ω;
(2)当电路中单独使电电用电水壶烧水时,
消耗的电能为:W=1103000×1kW·h=11300kW·h;
此时电路的总功率为:P实=Wt=11300kW·h1203600h=1.1kW=1100W;
此时电水壶和导线的总电阻为:R总=U2P实=(220V)21100W=44Ω;
由于导线与电水壶串联接入电路中,则导线的电阻为:R线=R总-R壶=44Ω-40Ω=4Ω;
答:导线的电阻为4Ω;
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模拟卷(宁波专用)(四): 这是一份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模拟卷(宁波专用)(四),文件包含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模拟卷宁波专用四解析版docx、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模拟卷宁波专用四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模拟卷(宁波专用)(七): 这是一份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模拟卷(宁波专用)(七),文件包含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模拟卷宁波专用七解析版docx、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模拟卷宁波专用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模拟卷(宁波专用)(十): 这是一份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模拟卷(宁波专用)(十),文件包含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模拟卷宁波专用十解析版docx、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模拟卷宁波专用十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