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模拟卷(温州专用)(一)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模拟卷(温州专用)(一),文件包含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模拟卷温州专用一解析版docx、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模拟卷温州专用一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温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一)
科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a:40 Cu:64)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鹅掌楸是我国有一种名贵的植物,因叶片形似马褂,所以又称“马褂木”。鹅掌楸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的一些地区,属于被子植物。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鹅掌楸的种子裸露,有利于种子萌发
B.鹅掌楸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C.被子植物是植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
D.玉米、油菜、桂花树、玫瑰等都是常见的被子植物
【答案】A
【解答】A.鹅掌楸属于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被子植物种子的外层有果皮包被,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被子植物是植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常见的农作物、花卉、果树、蔬菜等绝大多数都是被子植物,因此玉米、油菜、桂花树、玫瑰等都是常见的被子植物,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B.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C.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答案】A
【解答】解:远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即折光能力减弱,像呈在视膜的后方,应佩戴会聚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
因此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因此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综上分析,只有选项A正确.
故选A.
3.张华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的实验时,将记录的实验数据通过整理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分析图像得出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通过导体A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A和B的电阻之比为1∶2
C.当在导体B的两端加上1V的电压时,通过导体B的电流为0.1A
D.将导体A和B串联时通过A的电流为0.4A,则导体B两端电压为2V
【答案】D
【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 通过导体A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 的关系图像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因此它们正比例关系,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导体A的电阻为:RA=UAIA=2V0.4A=5Ω;
导体B的电阻为:RB=UBIB=2V0.2A=10Ω;
那么A和B的电阻之比为:RA:RB=5Ω:10Ω=1:2,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当在导体B的两端加上1V的电压时,通过导体B的电流为 :I'B=U'BRB=1V10Ω=0.1A,故C正确不合题意;
D.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那么通过导体B的电流为0.4A,
导体B两端的电压为:U''B=I''BRB=0.4A×10Ω=4V,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海洋中有一种神奇动物,名叫绿叶海天牛。它的幼体吃掉藻类后,会吸收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基因,整合到自己的基因中,随后仅靠阳光便能饱食终日。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绿叶海天牛细胞内有叶绿体
B.营养方式包括自养和异养
C.绿叶海天牛不需要从外界吸收氧气
D.绿叶海天牛夺取了藻类的基因并进行了表达
【答案】C
【解答】A、由于绿叶海天牛能靠阳光饱食终日,说明它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绿叶海天牛细胞内有叶绿体,A不符合题意;
B、营养方式包括自养和异养,B不符合题意;
C、绿叶海天牛属于植物,植物是需要呼吸作用,因此也需要从外界吸收氧气,C符合题意。
D、绿叶海天牛夺取了藻类的基因之后可以进行光合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某同学为了取出两头均空的羽毛球筒中的羽毛球(如图),一手拿着球筒的中部,另一手用力F击打羽毛球筒的上端,则 ( )
A.该同学利用羽毛球的惯性 B.羽毛球会从筒的下端出来
C.击打筒时,筒没有惯性 D.该同学无法取出羽毛球
【答案】A
【解答】当用手击打球筒的上端时,球筒受力向下运动,而羽毛球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则它会向上爬行,直至露出筒外,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6.由c= Qm(t-t0) ,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比热容增大到原来的2倍
B.若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比热容减至原来的 12
C.若加热前后温度差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比热容增大到原来的2倍
D.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
【答案】D
【解答】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与吸收的热量、升高的温度和质量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7.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一旦诊断糖尿病就需要采取积极地干预措施。我们经常看到某些糖尿病患者每天要在自己腹部上“打针”,他们注射的药物是( )
A.维生素 B.胰岛素
C.葡萄糖液 D.含多种无机盐的营养液
【答案】B
【解答】胰岛素能够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
如果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就会在尿中出现葡萄糖,就是发生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的方法进行治疗;
因此某此糖尿病患者每天在自己的腹部“打针”,他们注射的药物是胰岛素;
故选B。
8.下列实验操作中,规范的是( )
A.手按短柄加热液体 B.测量液体体积
C.滴加液体 D.称量液体的质量
【答案】C
【解答】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大拇指握在试管夹的长柄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测量液体体积 ,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平齐,图示错误。
C.滴加液体,操作正确。
D. 称量液体的质量 ,托盘天平应该是左物右码,操作错误。
故选C。
9.下列关于放射现象、原子核和核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通过对放射现象的研究,物理学家确认,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
B.放射性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强剂量或长时间的辐射对人体有害
C.目前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
D.核聚变的原料"铀"在地球上的储量非常有限
【答案】B
【解答】A、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的,因此该选项错误;
B、放射性在治疗肿瘤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但是过量的辐射对人体是有危害的,有时住往需经20年以后,一些症状才会表现出来,因此该选项正确;
C
、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的链式反应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因此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该选项错误;
D、铀在地壳中的含量很高,比汞、铋、银要多得多,但由于提取铀的难度较大,只有沥青铀矿和钾钒铀矿两种常见的矿床,另外铀是核裂变的原料,不是核聚变,故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10.如图所示,是研究电流热效应的部分实验电路,甲电阻丝的阻值小于乙电阻丝的阻值.比较通电后两根电阻丝各自两端的电压U甲、U乙以及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分别产生的热量Q甲、Q乙的大小,下面关系中正确的是( )
A.U甲<U乙,Q甲<Q乙 B.U甲<U乙,Q甲>Q乙
C.U甲=U乙,Q甲=Q乙 D.U甲>U乙,Q甲<Q乙
【答案】A
【解答】由于两电阻丝串联,流过它们的电流I相等,通电时间t相等,因为R甲<R乙,由U=IR可知:U甲<U乙;由Q=I2Rt知:Q甲<Q乙;故选A
11.人体内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可用流程图来表示。以下流程图正确的是( )
A.尿液形成的途径: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B.外界空气进入人体肺部:鼻→咽→气管→喉→支气管→肺
C.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次序:口腔→咽→食管→小肠→胃→大肠→肛门
D.血液循环的规律: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答案】A
【解答】A:尿的形成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尿素分子排出体外的主要过程: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一尿液。故该选项流程图正确。
B:外界空气沿呼吸道进入人体,在肺泡处扩散到血液,即: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肺泡→肺泡周围毛细血管,B错误。
C:食物通过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C错误。
D: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肺循环的流程: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体循环的流程: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错误;
故选A。
12.甲溢水杯盛满密度为ρ1的液体,乙溢水杯盛满密度为ρ2的液体。将密度为ρ的小球A轻轻放入甲溢水杯,小球A浸没在液体中,甲溢水杯溢出液体的质量是30克。将小球B轻轻放入乙溢水杯,小球B漂浮,且有1/5体积露出液面,乙溢水杯溢出液体的质量是40克。已知小球A与小球B完全相同,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小球A的质量为30克 B.ρ1与ρ之比为5∶4
C.ρ2与ρ之比为4∶5 D.ρ1与ρ2之比为3∶5
【答案】D
【解答】由于小球A、B完全相同,即它们的密度均为ρ,质量也相同为m,体积相同为V;
由题知,小球A浸没在液体中,溢出液体的质量为30g。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则有:m排1=ρ1V=30g--------①
将小球B放在密度为ρ2的液体中,小球B漂浮,溢出液体的质量为40g,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则有:m排2=ρ2V排2=ρ2V×(1-15)=40g------②
根据漂浮条件可知:m=m排2=40g,故A错误;
所以,m=ρV=40g------③
由①③可得ρ1ρ=34,故B错误;
由②③可得,ρ2ρ=54 ,故C错误;
由①②可得,ρ1ρ2=35 ,故D正确。
故选D。
13.比较归纳是科学学习中的常用方法.若以下的物质转化都由一步反应完成:①Mg→MgCl2
②Mg(OH)2→MgCl2③MgCO3→MgCl2.则( )
A.三种转化发生的都是复分解反应
B.三种转化都必须加入盐酸才能进行
C.只有②发生了中和反应
D.三种转化的生成物中都有水
【答案】C
【解答】解:A、Mg→MgCl2,镁与稀盐酸或与氯化铜反应都可转化为氯化镁,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
B、镁与氯化铜可反应生成氯化镁,不需加入盐酸,故错误;
C、①中发生的反应是置换反应;②中氢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可生成氯化镁,属于酸和碱的反应,是中和反应;③中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镁与稀盐酸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正确;
D、镁与稀盐酸生成氢气和氯化镁,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铜,没有水生成,故错误;
故选C.
14.如表整理了部分中国运动员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夺冠的成绩,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科学研究,不正确的是 ( )
杨倩
巩立姣
侯志慧
施廷懋、王涵
女子射击
10m气步枪
女子田径
铅球
女子举重
49公斤级
女子跳水
双人3m跳板
251.8环
20.58m
抓举94g
326.40分
A.杨倩在瞄准靶心的时候,她肩膀对气步枪的支持力没有做功
B.已知铅球质量7.26g,则根据巩立姣的成绩可算出她这一次投掷对铅球所做的功
C.想估算侯志慧抓举时对杠铃做功的功率,还需知道她举起杠铃的高度与所用时间
D.施廷懋体重比王涵小,故双人跳水过程中施廷懋的重力做功更小
【答案】B
【解答】A.
杨倩在瞄准靶心的时候,她的肩部对气步枪的支持力向上,而步枪并没有在这个方向上通过距离,因此不做功,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铅球离开巩立姣后,虽然运动了一段距离,但是并没有受到她的推力,因此这段距离她没有对铅球做功,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根据公式P=Wt=Ght在已知杠铃的重力、上升高度和时间的条件下,可以计算出她对杠杆做功的功率,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双人跳水时,两人下落的高度相同,根据W=Gh可知,施廷懋的体重小,则她的重力做功更小,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5.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质量和底面积均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密度不同的液体,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放入容器中,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高度相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小于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
B.甲容器中小球受到的浮力大于乙容器中小球受到的浮力
C.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一定大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D.甲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
【答案】D
【解答】A.小球在甲中漂浮,则ρ甲>ρ;小球在乙中悬浮,则ρ乙=ρ,则液体密度:ρ甲>ρ乙,故A错误;
B.小球在甲中漂浮,则浮力F甲=G;小球在乙中悬浮,则浮力F乙=G,那么浮力F甲=F乙,故B错误;
C.小球在甲和乙中受到的浮力都等于自身重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G排可知,它们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G,即它们的重力恰好等于缺少的那些液体的重力,相当于没有两个球,只有液体。甲的密度大于乙,但是甲的体积小于乙,根据G=ρgV可知,甲液体的重力可能小于乙液体的重力。根据F=G容器+G液可知,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可能小于乙,故C错误;
D.根据p=ρ液gh可知,容器地表受到压强p甲>p乙,根据F=pS可知,容器底部受到压强F甲>F
乙,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共40分)
16.用什么方法能把山峰表示在地图上呢?小妍利用土豆、橡皮、记号笔、小刀等进行操作。
(1)为尽可能减小误差,画线过程中需注意 。(可能多项正确)
A.每块橡皮的高度相同
B.记号笔水平放置在橡皮上
C.绕土豆模型画出螺旋式上升的线
(2)步骤④中,俯视模型,若它代表一个山地地形,从 (选填“甲”或“乙”)地 上山顶的路比较陡峭。
(3)为了把等高线绘在白纸上,接下来的操作是 。(忽略材料不理想带来的干扰)
【答案】(1)A;B
(2)甲
(3)用小刀沿“线”水平切下“山体”,放在白纸上依次沿“山体” 边缘描线。
【解答】(1)A、相邻等高线之间的距离是相同的,所以每块的橡皮高度要相同;故A正确;
B、记号笔水平放置画出的线才在同一平面上;故B正确;
C、等高线是水平面上的闭合曲线,不能画出螺旋式上升的线;故C错误;
(2)甲地的等高线比乙地的等高线密集,所以从甲地登山的路会比较陡峭;
故答案为:(1)AB;(2)甲。
17.皮蛋是我国传统风味食品,制作皮蛋的料液主要由纯碱、食盐、生石灰、水等物质。将其调成糊状敷于蛋上,密封保存,数天后即可食用.
(1)用厨房用品区别食盐和纯碱,可以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
A.白酒 B.水 C.酱油 D.醋酸
(2)在制作料液过程中,发现很烫,原因可能是 .
(3)剥除松花蛋外边灰料后,常常发现蛋壳上有一些坚硬不溶于水的白色斑点,这斑点的主要成分是 . (填化学式)
【答案】(1)D
(2)生石灰遇水放热
(3)CaCO3
【解答】(1)醋酸与食盐不反应,与纯碱反应,生成醋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可以区分二者,故选D。
(2)在制作料液过程中,发现很烫,原因可能是:生石灰遇水放热。
(3)剥除松花蛋外边灰料后,常常发现蛋壳上有一些坚硬不溶于水的白色斑点,这斑点的主要成分是CaCO3。
18.滑板是深受青少年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如图是U型滑台和运动员姿势的简化示意图。运动员在滑台A处下滑,仅依靠滑行,滑到与A相同高度的滑台B处时静止。请回答下列问题:
(1)整个过程中动能最大的位置是 ,机械能最大的位置是 (选填“A”、“O”或“B”)。
(2)若想滑到C点,小金提出只要增加“用力竖直向上跳起一段高度”这个操作即可实现,则在 (选填“A”、“O”或“B”)点起跳有可能达到该目的。
【答案】(1)O;A
(2)O、A
【解答】(1)在下滑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而动能增大,此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O点时的高度最小,则转化成的动能最多,因此动能最大的位置在O点。A点时刚开始运动,机械能还没有损失,则机械能最大的位置在A点。
(2)根据图片可知,要想滑到C点,则需要有更多的机械能,如果在到达B点之前能够向上跳起,从而增大重力势能,进而增大机械能,就能达到目的,则选O或A。
19. 2021年5月10日,成都市某小区的个别居民为图方便,将电瓶车停在电梯内过夜,从而发生一起电瓶车自燃事故。
(1)电瓶车自燃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是由于电源短路,形成大电流并产生大量的热。这一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再转化为 能。
(2)电瓶车在电梯内比空旷车库里更易自燃,原因是 。
(3)电动汽车一般由电池包供电。若电池包意外进水,可能引发电动汽车自燃,其机理如下:水电解→可燃性气体累积→遇明火,气体燃烧→引燃整车
这里产生可燃性气体的化学方程为 。
【答案】(1)热(内)
(2)电梯内空气不流通,不易散热,温度易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3)2H2O通电__2H2↑+O2↑
【解答】(1)瓶车自燃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是由于电源短路,形成大电流并产生大量的热。这一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再转化为热能。
(2)电瓶车在电梯内比空旷车库里更易自燃,原因是:电梯内空气不流通,不易散热,温度易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3)水电解的过程,即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则反应的方程式为: 2H2O通电__2H2↑+O2↑ 。
20.科学发现往往源于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研究。
(1)如图甲进行白糖溶解实验,根据图中现象判断:溶液② (填“是”“不是”或“可能是")白糖的饱和溶液。
(2)如图乙所示,小科利用集气瓶收集从导管导出的氧气时,每隔一段时间,他就取出导管,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验满。可是他始终没有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小科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是 。
【答案】(1)可能是
(2)取出导管再进行验满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溶液②中没有未溶的白糖存在,因此它可能是白糖的饱和溶液;
(2)可是他始终没有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小科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是:取出导管再进行验满。
21.如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小虎用双氧水制取氧气,为获得较为平稳的氧气流,他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及理由是 。
(2)实验室可用A、E或A、F装置组合制取甲烷气体,则下列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
A.制取甲烷的药品是固体 B.甲烷密度大于空气
C.甲烷不与水反应 D.甲烷在水中溶解能力小
(3)双氧水可用于室内消毒,配制高浓度的食盐水可助于轻微伤口部位杀菌。20℃时往100克饱和食盐溶液中再加入5克食盐,此时保持不变的量是
A.溶质质量 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 D.以上都是
【答案】(1)C,通过注射器滴加液体,可控制反应的速度
(2)A;C;D
(3)D
【解答】(1)用双氧水和二氧化碳制取氧气时,不需要加热,则发生装置应该选“固液常温型”。图c
中,用注射器向内滴加液体,可以控制滴入液体的数量和快慢,从而准确的控制反应的速度,有利于得到平稳的氧气流,故选C。
(2)A装置为“固态加热型 ”气体发生装置,则制取甲烷的药品应该为固体,且需要加热,故A正确;
E为向下排空气法,则说明甲烷的密度小于空气,故B错误;
F为排水法,则说明甲烷在水中溶解度小,且不与水反应,故C、D正确。
故选ACD。
(3)20℃时往100克饱和食盐溶液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已经达到最大,即不会再继续溶解食盐,则加入5g食盐后,溶质质量、溶剂质量都不变,那么溶液质量也不变,即都是正确的。
故选D。
22. “史上最贵”的实验:
步骤Ⅰ.让金刚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收集生成的气体;
步骤Ⅱ.让足量镁条在步骤Ⅰ生成的气体中燃烧,生成黑色的炭粉和白色的固体氧化物.
(1)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基本反应类型是 .
(2)若金刚石质量为m1,按上述步骤反应且转化完全,生成的炭粉质量为m2,则m1 m2(填“<”、“=”、“>”),理由为 .
【答案】2Mg+CO22MgO+C;置换反应;=;物质转化过程中元素质量守恒
【解答】(1)步骤Ⅰ.金刚石的主要成分是碳,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2)在化学变化中元素质量守恒,故金刚石的质量就等于生成碳粉的质量.
答案:(1)2Mg+CO22MgO+C;置换反应;
(2)=;物质转化过程中元素质量守恒.
23.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历经23天,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壤安全着陆。
(1)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壤安全着陆的地理位置为:42.5°N 111.3°E,请根据如图所示的“中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分布图”判断:嫦娥五号返回器安全着陆地在发射地的_ 方。
(2)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至返回器携带月壤安全着陆的23天中,我们所在的宁波市正午太阳高度角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东北
(2)变小
【解答】(1)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嫦娥五号返回器的地理位置为:42. 5N, 111.3°E, 在图中太原附近,根据经纬度定向法,可知:嫦娥五号返回器安全着陆地在发射地的东北方向。
(2)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至返回器携带月壤安全着陆的23天中,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我们所在的宁波市正午太阳高度角会变小。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共36分)
24.学习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后,科学探究小组成员设计了一个实验,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取用生长旺盛的菠菜叶,用打孔器打出直径1cm的小圆形叶片30片,将小圆形叶片置于装有清水的注射器内,堵住注射器前端开口并向外缓缓拉活塞,重复数次使小圆形叶片内部的气体逸出。步骤、结果等如表:
步骤
烧杯距光源距离/cm
小圆形叶片浮起的平均时间/min
如图,做完全相同的三份甲、乙、丙,在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 NaHCO3 溶液(一种能为植物提供 CO2 的溶液),分别放入10片小圆形叶片。
甲:10
甲:22
将烧杯放置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分别调节_____,使三个烧杯在不同强度的光下照射。
乙:30
乙:48
观察并记录烧杯中每个小圆形叶片浮起所用的时间,计算每个烧杯中小圆形叶片浮起的平均时间。
丙:50
丙:71
请回答问题:
(1)实验中,每个烧杯放入10片小圆形叶片而不是1片,是为了 ;
(2)表中步骤横线上应填写的内容是 ;
(3)小圆形叶片经光照后能上浮,是因为
(4)通过实验,可能得出的结论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请你对他的结论作出评价 。
【答案】(1)增加样本数量,避免实验偶然性。
(2)烧杯距光源距离为10cm、30cm、50cm(或调节烧杯距光源在不同的距离)。
(3)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氧气,附着在叶片上,增大了V排从而增大了浮力,而叶片的重力增量极小,当浮力大于重力时,叶片上浮(也可回答产生氧气使叶片平均密度减小,叶片上浮,答案合理即可)。
(4)结论不严谨,因为没有用更强的光照做实验(可能光照增加到一定强度后,光合作用强度就不再增加了),结论具有片面性。
【解答】(1)若是只用一片叶子,实验会有很大的偶然性,因此叶子的数量要多。
(2)实验的变量是光照强度,因此可以改变烧杯距光源距离,比如距离为10cm、30cm、50cm。
(3)小圆形叶片经光照后能上浮,是因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氧气,附着在叶片上,增大了V排从而增大了浮力,而叶片的重力增量极小,当浮力大于重力时,叶片上浮。
(4)他的结论不严谨,因为光照增加到一定强度后,光合作用强度就不再增加了。
故答案为:(1)增加样本数量,避免实验偶然性(2)烧杯距光源距离为10cm、30cm、50cm(或调节烧杯距光源在不同的距离)(3)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氧气,附着在叶片上,增大了V排从而增大了浮力,而叶片的重力增量极小,当浮力大于重力时,叶片上浮(也可回答产生氧气使叶片平均密度减小,叶片上浮,答案合理即可)(4)结论不严谨,因为没有用更强的光照做实验(可能光照增加到一定强度后,光合作用强度就不再增加了),结论具有片面性
2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
(2)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 厘米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3)由于蜡烛变短,像成在了光屏的上方,要使像重新成在光屏的中心,把凸透镜往 调(选填“上”或“下”)。
(4)如图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 处(填“A”或“B”或“C”)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答案】(1)投影仪
(2)40.0
(3)下
(4)B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则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投影仪;
(2)根据甲图可知,此时物距u=25cm-10cm=15cm,像距v=55cm-25cm=30cm。此时将物距和像距交换数值,光屏上仍然成像清晰的像,即此时物距变成30cm,那么透镜所在的位置为:10cm+30cm=40cm。
(3)如果像要回到光屏的中央,那么像需要向下移动,根据“
凸透镜的移动方向与像的移动方向相同”的规律可知,此时应该把凸透镜向下调节。
(4)根据甲图可知,此时物距u=15cm,则凸透镜的焦距肯定小于15cm。当透镜移到16cm处时,此时物距u=16cm-10cm=6cm,则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且于蜡烛在同一侧,因此人眼应该在B处,才能看到蜡烛火焰的像。
26.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一时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青蒿素事实上是从黄花蒿中提取的,某兴趣小组利用苗期、生长盛期、花期和果期的黄花蒿的叶片,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见右图,他们进行该实验的目的是 。
(2)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应选择 期的黄花蒿叶片作为提取青蒿素的材料。
(3)屠呦呦从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获得灵感,把黄花蒿浸泡在乙醚(沸点为35摄氏度)中加热煮沸来提取黄花蒿中的青蒿素,从而避免了高温破坏青蒿素的有效成分。为什么用乙醚来提取黄花蒿中的青蒿素可避免高温破坏青蒿素的有效成分,请对此做出解释。
【答案】(1)探究黄花蒿叶片中青蒿素的含量与其生长时期的关系
(2)生长盛
(3)乙醚沸点低,且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不会破坏青蒿素。
【解答】(1)由图中的数据可知,该兴趣小组是探究不同生长时期叶片的青蒿素含量的变化;
(2)由图可知,青蒿素含量最高的时期是生长盛期,因此应选择这时的黄花蒿叶片作为提取青蒿素的材料;
(3)高温会破坏青蒿素的有效成分,而乙醚的沸点只有35℃,沸腾时温度只有35℃,不会破坏青蒿素;
故答案为:(1) 探究黄花蒿叶片中青蒿素的含量与其生长时期的关系;(2)生长盛;(3) 乙醚沸点低,且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不会破坏青蒿素。
27.科学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1)图1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
(2)图2实验中, (填化学式)使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变红;
(3)图3实验中,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填序号)。
A.试管内液体上升 B.试管变瘪
C.试管内液体变红 D.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1)瓶内氧气被耗尽(或氧气浓度下降或氧气含量减少)
(2)H2CO3
(3)A;D
【解答】(1)图1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瓶内氧气被耗尽(或氧气浓度下降或氧气含量减少);
(2)在图二实验中,CO2溶于水形成碳酸 H2CO3 ,它使紫色干花变红;
(3)图3实验中,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试管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后,里面气压减小,在外面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试管内水面会上升;二氧化碳会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产碳酸钙沉淀,因此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故选AD。
28.如图所示,进行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运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把导线放在磁场里,接通电源,让电流通过导线ab,会发现导线ab (填“运动”或“静止”)。
(2)把电源的正负极对调后接入电路,使通过导线的电流方向与原来相反,这时导线ab 。
(3)保持电源的正负极不变,对调磁体的磁极,使磁场的方向与原来相反,这时导线ab将反向运动。由此可以得出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而且受力的方向跟
方向和 方向都有关系。
(4)若增大电源电压或增强磁体的磁性,导体的运动速度会 (填“加快”或“减慢”),这说明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力的大小跟 和 有关。
【答案】(1)运动
(2)反向运动
(3)电流;磁场
(4)加快;电流的大小;磁场的强弱
【解答】(1)把导线放在磁场里,接通电源,让电流通过导线ab,会发现导线ab运动。
(2)把电源的正负极对调后接入电路,使通过导线的电流方向与原来相反,这时导线ab受到作用力的方向相反,因此反向运动。
(3)保持电源的正负极不变,对调磁体的磁极,使磁场的方向与原来相反,这时导线ab将反向运动。由此可以得出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而且受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都有关系。
(4)若增大电源电压或增强磁体的磁性,导体的运动速度会加快,这说明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力的大小跟电流的大小和磁场的强弱有关。
29.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取4个罐头瓶,编号1-4,每一瓶底放6层餐巾纸,每一瓶中放入10粒大豆种子于餐巾纸上。②将1-4号瓶做了下表所示不同的处理,5天后取出观察到如表所示的实验现象。请回答:
编号
处理方法
实验现象
1
不做处理
盖上瓶盖
放入25℃的培养箱中
不萌发
2
不做处理
盖上瓶盖
放入5℃的培养箱中
不萌发
3
向瓶中加水至餐巾纸湿润
盖上瓶盖
放入5℃的培养箱中
不萌发
4
向瓶中加水至餐巾纸湿润
盖上瓶盖
放入25℃的培养箱中
萌发
(1)1号瓶与 号瓶组合,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 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比较分析3号瓶和4号瓶的实验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 。
(3)4号瓶中有1粒种子没有萌发,可能原因是 。
【答案】(1)4;水分
(2)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3)种子的胚已死(或种子处于休眠期)
【解答】(1)1号瓶与4号瓶形成对照实验,变量为水分,有且只有水分做为变量。
(2)3、4号瓶子最为对照,变量为温度,能证明出温度对种子萌发产生了影响,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3)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在外部条件都满足的条件下,种子的萌发还需要自身条件, 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
故答案为:(1)4;水分(2)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3)种子的胚已死(或种子处于休眠期)
四、解答题(共5题,共44分)
30.如图1为一款陶瓷电煎药壶,工作电路简化为如图2所示,它在工作时,有高火加热、文火萃取和小功率保温三个过程。已知正常工作时,高火加热功率为500W,文火萃取功率为100W。若壶中药液的总质量为1g,且在额定电压下煎药时,测得药液的温度与工作时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1)煎药壶工作时的外界大气压 1个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低于”);
(2)煎药壶文火萃取时,图2中的开关连接状态是 ;
(3)煎药壶通电工作36分钟时电流所做的功是多少?
(4)R2的阻值是多少?电煎药壶的额定保温功率是多少?
【答案】(1)小于
(2)Sa接2,Sb断开
(3)W1=P1t1=500W×14×60s=4.2×105J
W2=P2t2=100W×(36-14)×60s=1.32×105J
W=W1+W2=4.2×105J+1.32×105J=5.52×105J
(4)R2= U2P2=(220V)2100W =484Ω
R1= U2P=(220V)2500W-100W =121Ω
P温= U2R总=(220V)2484Ω+121Ω =80W
31.如表是某品牌饮用矿物质水的部分标签,认真阅读并回答问题.
(1)如图为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则镁的元素核电荷数是 ,镁离子的符号是
(2)水是生命之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长期引用碳酸饮料以补充人体内水分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自然界中凡澄清透明的水都可以直接饮用
(3)氯化钾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一瓶合格的这种矿泉水中钾离子的质量不少于 .
【答案】(1)12;Mg2+
(2)B
(3)52.3%;0.5mg
【解答】解:(1)镁的核电荷数是12,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镁离子,镁离子的符号是Mg2+; (2)A、长期引用碳酸饮料以补充人体内二氧化碳,故错误;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正确;
C、自然界中凡澄清透明的水不是纯水,不能直接饮用,故错误;(3)氯化钾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3974.5 ≈52.3%;一瓶合格的这种矿泉水中钾离子的质量不少于:0.5L×1.0mg/L=0.5mg;
答案:(1)12; Mg2+; (2)B; (3)52.3%; 0.5mg.
32.人体内水的平衡对于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图甲是人体水平衡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
(1)饮水和食物是人体内水的主要。人体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 。
(2)根据图甲分析,人体参与水平衡调节的系统有 。(写出两个)
(3)抗利尿激素会抑制尿液的产生。图乙是某人汗液和尿液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曲线图。结合图甲,分析他在高温环境中汗液分泌量增多导致尿液减少的调节过程: 。
【答案】(1)小肠
(2)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答出2个即可)
(3)高温环境中人体汗液分泌量增多,血浆浓度变大,经神经调节,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脏重吸收的水量增多,尿液量减少。
【解答】(1)人体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2)甲图中出现了起到调节作用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而肾脏改变吸收水量则是泌尿系统参与,激素到达相应的作用器官需要循环系统的参与;
(3)高温环境下,人体汗液的会大大增加,这时会导致血浆浓度改变,神经系统接受这个变化后,下达指令内分泌腺分泌抗利尿激素,导致肾脏重吸收水分增加,导致尿液大大减少;
故答案为:(1)小肠;(2)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答出2个即可) ;(3)
高温环境中人体汗液分泌量增多,血浆浓度变大,经神经调节,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脏重吸收的水量增多,尿液量减少。
33.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正悄悄地改变地球的“模样”。
(1)右图是科学家拍下北冰洋巨型冰山的一角,是冰川漂浮在海面上的情景。若此冰川质量为2.06×108g,请通过计算说明冰川熔化后海平面的升降情况。已知海水密度为ρ海=1.03×103g/m3。
(2)知识拓展与应用:一块0℃的冰放在盛有0℃的水的容器中。已知冰块与容器底部相接触并相互间有压力,则当冰完全熔化为0℃的水后,容器中水面的位置将 ▲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你的选项。
A.上升
B.下降
C.保持不变
D.水面的升或降决定于冰和容器内水的体积
【答案】(1)解:G=mg=2.06×109N,冰川熔化前排开海水的体积V排= F浮ρ海g =2×105m3
若冰川中的冰全部熔化成水,水的体积:V水=m冰/ρ水=2.06×105m3
因V排<V水,所以海中冰川熔化后,海平面会升高。
(2) A 解释:冰熔化前,F浮+F支=G冰
,∴F浮=P水υ排g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模拟卷(温州专用)(九),文件包含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模拟卷温州专用九解析版docx、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模拟卷温州专用九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模拟卷(温州专用)(二),文件包含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模拟卷温州专用二解析版docx、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模拟卷温州专用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模拟卷(温州专用)(七),文件包含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模拟卷温州专用七解析版docx、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模拟卷温州专用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