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2* 师说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2* 师说学案设计,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第一学时,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过程,第二学时,第三学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积累文言常用实词“闻”“ 固”,理解古今异义现象。理解文段内容并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究,理解背诵,小组展示,质疑小结,点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韩愈就“师”作如何“说”,把握作者基本观点;
【学习重点】
1.作者关于老师的职能、从师的必要、择师的原则等方面的精辟论述,体会其深刻含义。
2.积累文言实词含义。
3.背诵第一段
【学习难点】
背诵全文
【学习过程】
一、巧设迁移:
1.在魏晋以后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在这种情况下,唐代散文家韩愈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批判“耻学于师”的陋习。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千古佳作《师说》,从中感受韩愈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2.文体简介
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是申说事理的文章,有的偏重叙事,如《捕蛇者说》,有的说明中抒情,如《爱莲说》;有的偏重说理,如《师说》。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论说文范畴,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师”是本文要着重论述的论题。“师说”,意思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韩愈写这篇文章是送给他的学生李蟠的,是他35岁时在长安当国子监四门博士时写的。文章针对当时社会上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痛加针砭。着重阐明教师的作用和从事应采取的态度,有破有立,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作用。本文是韩愈文集中的名篇之一。
二、合作探究(第一段):
1.重点实词:
闻:知道,懂得
固:本来
2.古今异义:
古之学者 古:求学的人 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无贵无贱 古:无论 今:没有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用来……的,……的凭借 今:表因果
3.通假字: 受,同“授”
4.词类活用: 吾从而师之 名词 意动 以……为师
5.文言句式:(指出句式特点,并翻译)
1)判断句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之所存,道之所存也
2)状语后置句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三、理顺文段内容,练习背诵
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教师职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从师必要: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标准:生乎吾前——生乎吾后
结论: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志之所存也。
【第二学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积累“师”、“传”等文言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
(2)理解宾语前置现象
(3)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究,理解背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从师的重要性,亲师信教。
【学习重点】
1.作者关于老师的职能、从师的必要、择师的原则等方面的精辟论述,体会其深刻含义。
2.积累文言实词,理解宾语前置现象。
3.背诵第二段
【学习难点】
背诵全文
【学习过程】
一、课前测评:
1.古之学者 (求学的人 )
无贵无贱 (无论 )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用来……的,……的凭借)
2.人非生而知之者,( )?(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是故无贵无贱,( ),( ),( )。
二、研习第二段:
1.重点词语:
君子不齿( )
今其智乃( )反不能及,其( )可怪也欤!
或师焉,或不( )焉
2.一词多义:
(1)师
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 圣人无常师 ( 老师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专门技艺人)
② 吾师道也(学习、效法) 不耻相师 (学习、效法)
或师焉,或不焉 ( 从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从师)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从师)
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老聃(以……为师)
(2)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动词 传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动词 流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名词 解释经书的著作)
3.词类活用: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4.古今异义:
小学而大遗 古:小的方面学习 今:小学校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古:一般人 今:许多人
5.特殊句式:(指出句式特点,并翻译)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三、知识延伸:
宾语前置:
A.(用“之”“是”等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
(1)何陋之有?
(2)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
(3) 何厌之有?
B.(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2)古之人不余欺也。
(3)忌不自信。
C.(疑问句中(谁、何、胡、奚、曷、安、恶、孰)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大王来何操?
(3)沛公安在?
四、理顺文段内容,练习背诵
论证从师的必要性(对比论证):
(1)古之圣人——今之众人
(2)爱其子——于其身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
总结:“呜呼!——其可怪也欤!”
【第三学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积累文言常用实词的一义多词现象。理解被动句。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自主探究,理解背诵
3.情感与价值观:感知从师的重要性,亲师信教。
【学习重点】
1.积累文言词意思“之”“其”
2.背诵全文
【学习难点】
背诵全文
【学习过程】
一、课前测评:
1.理解下列词语含义
(1)小学( )而大遗
(2)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3)今其智乃( )反不能及
2.默写
(1)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2)爱其子,( );于其身,( )。
(3)( ),( ),或师焉,或不焉,( ),( )。
二、研习第三、四段:
1.重点词语:
郯子之徒( )
余嘉( )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 )之
2.特殊句式:(指出句式特点,并翻译)
不拘于时
3.一词多义:
之
课文中出现 25 次,它的用法如下:
① 作代词,有两种情况
A.择师而教之 (指代人或事物 “他她它(们)”)
B.郯子之徒 士大夫之族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这类”、“这些”)
② 作助词,有五种情况
A.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 助词“的” 古之学者
B.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译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C.宾语前置 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
D.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③ 吾欲之南海 (作动词,“到”、“往” )
其
课文中出现 17 次,用法如下:
1.作代词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他 )
(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那些 )
(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 他们 )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他们的 )
(5)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 自己 )
2.作语气副词
(1) 表猜测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 大概 )
(2)表感叹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钦 ( 多么 )
(3)表商量 吾其还也。 ( 还是 )
三、知识延伸:
1.表示赞许意思的词语:赞 称 多 许 与
2.表示赠送意思的词语:遗 贻 赍
四、理顺文段内容,练习背诵
第三段:举例论证(孔子从师)
第四段:交代写作缘由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2* 师说学案及答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10.2* 师说学案设计,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