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九年级下册(2018)11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教课内容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九年级下册(2018)11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教课内容ppt课件
送东阳马升序 宋濂新课导入整体感知 了解作者 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这是宋濂为同乡青年马生所写的一篇临别赠言。 文章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整体感知 影视课文送东阳马升序整体感知 字词积累读准字音容臭( ) 烨然( ) 皲裂( )负箧( ) 曳屣( ) 媵人( ) 缊袍( )xiùyèjūnqièxǐyìngyùn整体感知 字词积累词语释义假借:逾约:加冠:先达:辞色:援疑:借。 超过约定的期限。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这里即指二十岁。有名望的前辈。言辞和脸色。提出疑难问题。质理:质询道理。整体感知 字词积累词语释义负箧曳屣:皲裂:媵人:逆旅:容臭:烨然:缊袍:口体之奉: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皮肤受冻开裂。这里指女仆。汤:热水。沃灌:即盥洗。客舍。指香囊。光彩闪耀的样子。以乱麻、旧絮衬于其中的袍子。指衣食的享用。整体感知 字词积累通假字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同舍生皆被绮绣 。词类活用 手自笔录腰白玉之环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支”通“肢”,读zhī,肢体。“被”通“披”,读pī,这里是穿的意思。“手”,名词作动词,这里是动手的意思。“腰”,名词用作动词,这里是“腰间挂着”的意思。“奉”,动词作名词,指“吃的穿的”。整体感知 字词积累古今异义。走送之。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主人日再食。媵人持汤沃灌。古义:跑。 今义:步行,行走。古义:这,此。今义:用作判断动词。古义:快步走,这里有“奔”的意思。 今义:用作趋向动词。古义:两次。 今义:又一次,继续怎样。古义:热水。 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局部探究 妙语佳句 1.“录毕,走送之……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本文句中,最重要的是两个动词:“走”“趋”。它们都跟行走有关,但意义有细微差别。 2.以对比的手法,突出“我”的学习条件的艰苦。句中的“腰”是名词用作动词,“腰间挂着”的意思。局部探究 对比修辞 什么是对比?课文是如何运用对比这一修辞手法的呢?试结合课文内容分析。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也叫对照。请从文中找出运用对比的加以品味。 对比可以使客观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表达得更集中、更加鲜明突出。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局部探究 写作特色本文有何写作特色,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1.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 2.对比手法的运用:本文另外一个重要的写作特色就是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比较明显的是在第二段中富家子弟的豪华和作者自己的贫寒的对比总结拓展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是作者讲述自己年轻时的求学经历勉励后生马君则应当把握机会,勤奋学习,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与学术修养。 文章开篇即点出学习上难以解决的矛盾:“家贫”和“嗜学”。紧接着,作者又特别渲染了从师求学的艰难:环境恶劣,自己受冻的苦状;自己缊袍敝衣,“无鲜肥滋味之享”。最后以“勤且艰”小结自己的学习生涯。作业设计 1.翻译课文,背诵课文。 2.话题写作:《论学习》是培根的名篇,王佐良先生的翻译可谓字字珠玑,文章从各个角度来阐述了读书的益处。对于学习你也一定有个人的看法,以“学习”为话题,写一段文字,100字以内。板书设计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求学勤宋濂 求学艰 自励卒有所获 励人借事说理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九年级下册(2018)11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集体备课课件ppt,共5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通假字,同“肢”肢体,同“披”穿,同“辩”辩驳,◆古今异义,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卒获有所闻,录毕走送之,媵人持汤沃灌,主人日再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九年级下册(2018)11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教学课件ppt,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写作背景,导入新课文体知识,整体感知作者作品,整体感知影视课文,送东阳马升序,局部探究字词积累,局部探究重点问题,总结拓展,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三单元11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背景图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