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三年级下册18 山外有山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美术三年级下册18 山外有山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了解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感悟山水画的艺术特点,能表现出空灵的山水意境。
尝试中国山水画的用笔、用墨的基本方法,用毛笔的方法表现一副具有近景、中景和远景的山水画。
体验独特的水墨韵味,激发对中国山水画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表现山水画的近景、中景和远景
难点:水墨的运用、山势的控制、位置的经营,表达山外有山的意境。
课前准备
PPT、笔、墨、纸、砚、洗笔筒、团扇
教学过程
、导入:
1.水墨浸染游戏与分享
师:看谁的眼睛最亮,看看老师印的对象是什么?
生:山、一群山、小土丘、海滩
师:看看作品中的墨色有什么变化?
生:有浓有淡、有深有浅
师:你能说的再具体点吗?(浓淡所处的位置)
生:浓的在前面、淡墨在后面
师:你真的师火眼睛睛,老师很佩服你的专注。这种浓淡变化的墨色就是中国画中墨的语言,我们所用的方法叫做浸染法。同学们课后可以多尝试一下,因为每一次的尝试都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这就是水墨的魅力。
揭题:那么给我们刚刚浸染的作品取一个名字《山外有山》,希望我们都能带着一颗谦逊的心来对待学习,对待生活。
、对比欣赏,初步感受
了解远景、近景、中景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山的摄影作品,找出作品中山由近到远处的变化。
生:近处的暗、远处的亮
师:如果用墨色表现你会有怎样的墨色?
生:近处的浓远处的淡。
师:有了远近画面就有了层次,那么处于两者之间的我们叫做中景,在中景的墨色处理上也是处于两者之间。那么用水墨表现的话是怎样的呢?(让同学们感受水墨的层次关系)
感受不同山体的形态
师:请同学来画一画你记忆中山的形态。
师:同学们的山都是秀气的小山坡,有一座、有两座的、也有层层叠叠绵延不断的山。我们一起来欣赏下自然界中各种体态的山。有灵动秀气的小土坡,也有险峻高耸入云的大山。如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山有种各种的姿态。
、欣赏作品 了解风格
师:山水画是中国画中的一大科类,看看画家傅抱石是如何表现祖国的大山。(感受酣畅淋漓丰富的墨色变化,引导学生从远中近三个层次上去感受画家的处理方法)
、初步尝试 经验分享
试一试
师:以毛笔竖起来或横着在宣纸上尝试山的墨骨画法,边示范边讲解。
师:请同学们试一试,请成功的同学分享成功的经验。
生:要笔尖沾墨、注意水分、笔的提和按都非常重要
摆一摆,解决重点
师:刚刚老师示范的三块山,你觉得那一块可以放在近景那一块可以放在中景,那一块适合放在远景,卫生。
生:浓墨在近,因为是主体,淡墨在远景,中间的墨色是中景。
师:同学们看老师可以通过不同的位置摆放,来营造不同的画面。希望同学们在画的时候能够多一点不同的构图。
、感悟意境,化解难点
想一想:那份作品中的山显得更远?请你想象一下,远处还有山吗?(旨在回应课题,笔墨升华。)
、作业布置
1.用没骨法表现近、中、远景且高低不同的山水画面。(表现出近、中、远山。)
2.画少量的山能表现出《山外有山》的画面空灵感哦。(学生画的同时,墨骨画法的视屏跟随播放)
(七)、作品展示 交流点评
师评、互评、自评
小结
我们的学习生活如同登山一样,当我们登山了山顶后发现前方还有更高的山顶在等着我们,这座山可能是挑战、可能是困难,无论怎样我们都要勇往直前勇攀高峰。战胜一座座“高山”。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二年级下册18.童年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8.伙伴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材分析,教学过程,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美版一年级下册18.伙伴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组织教学,谈话导入,新授,艺术实践,评价拓展,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