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7节 压强教案设计
展开七年级下册 压强 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 压强 | 单元 | 3 | 学科 | 科学 | 年级 | 七下 |
学习 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具体看易形变的物体的形变程度。 (2)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能作出压力的受力示意图。 (3)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4)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信息处理和 分析能力。 (2)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学习运用比值定义法和类比法。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利用日常用品探索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通过生活、物理、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社会活动的意识。 | ||||||
重点 | 压强大小决定因素及其概念的理解。 | ||||||
难点 | 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及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导入新课 | 1、 作出压力的受力示意图 方法指导:①明确受力物体;②明确作用点;③明确方向
2、你能解释这些神奇的现象吗? 出示图片:蝉和坦克 瘦小的蝉能用细细的口器插入厚厚的树皮,坦克那么笨重,却能在平原,坡地上驰骋; 出示图片:“骑泥马”比赛 站在海涂上的人会陷入及膝深的海涂中,而骑在泥马上的人为什么不会陷下去呢? 以上的现象都是压力作用效果的体现,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
动手锻炼
学生观察思考图中的现象和问题
|
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受压力的存在与作用效果的不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 ||||||||||||||||||||||||||
讲授新课 | 一、压力的作用效果 出示图片:人在沙滩或雪地上行走 人在沙滩或雪地上行走,脚对地面的压力会在沙滩或雪地上留下脚印。 这就是说,压力会使物体的表面产生凹陷的效果。尽管在许多情况下,物体表面的凹陷很小,人眼看不出来,但它却是存在的。 1、压力 (1)定义:科学中将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 压力的方向 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受力物体表面。 思考讨论:压力与重力相同吗?它们有什么区别? 压力与重力是不同的两类力。 ① 产生的原因不同 压力:接触互相挤压发生形变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 ②方向 压力的方向:垂直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② 作用点 压力的作用点在受力物体的受力面上; 重力的作用点是重心。 2、压力可以由重力引起,也可以与重力无关。 物体静置在水平面上且无其他外力作用时,它所受的重力与它施加于另一物体的压力大小相等;
2、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活动 (1)实验器材 (2)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在实验中应通过————————————观察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答案:物体的形变程度 (3)实验步骤 ①将桌脚放在海绵块上观察海绵的形变。 出示图片 ②在小桌上放上砝码将桌脚放在海绵块观察海绵的形变 出示图片 ③在小桌上放上砝码将桌面放在海绵块上观察海绵的形变。 (3)实验现象
(3)实验结论 大量实验表明,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实际上,压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决定的。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针对练习 甲 乙 丙 证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力的大小有关选:—————— 证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有关应选———————————— 答案:甲、乙;乙、丙 二、压强 1、压强定义:科学上把物体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2、定义式为:
用 p 表示压强,F 表示压力,S 表示受力面积,上述公式可表示为: 3、压强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为:帕斯卡,简称:帕 ,符号为 Pa,1 帕= 1 牛 / 米2 。 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单位,1张对折的报纸平铺在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约为 1帕; 1粒西瓜子平放在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约为 20帕。 出示图片 布莱士·帕斯卡公元1623年6月19日出生于多姆山省奥弗涅地区的克莱蒙费朗,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散文家。 帕斯卡在物理学方面的主要成就之一是对大气压强的研究。为了纪念帕斯卡,人们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压强的单位—帕斯卡。 例题:质量为60千克的人,每只脚接触地面的面积是196平方厘米。当他站在地面上时,脚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 出示图片:建造楼房时必须考虑地基及建筑体所能承受的压强。 解:压力 F = G = mg = 60千克 ×9.8牛 / 千克= 588牛,受力面积 S = 196平方厘米 ×2= 392平方厘米= 0.0392平方米。 根据压强的计算公式,得: =15千帕 答:人对地面的压强是 15千帕。 任何物体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遭到损坏。它是建筑设计师设计建筑物时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 一些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
|
观察图片人在沙滩或雪地上行走
学生理解记忆压力的定义和方向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思考探究压力 作用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阅读实验步骤动手操作
学生说出实验现象和结论
学生练习
理解基础上记忆。
学生记忆压强的单位
学生说出思路并认真观察老师的解题步骤
|
让学生体会压力产生的效果会使物体的表面产生凹陷的效果
了解压力的定义
了解压力与重力的不同
层层引导、步步深入,学生从自己的求知愿望出发提出了探究课题,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锻炼学生的观察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加深对实验的理解
掌握压强的定义以及公式
了解压强的单位为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单位
掌握压强公式的简单运用
| ||||||||||||||||||||||||||
课堂小结 | 1、科学中将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的方向是垂直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公式:p=F/S | 梳理自己本节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 根据学生表述,查漏补缺,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补充。 | ||||||||||||||||||||||||||
板书 | 一、压力的作用效果 1、压力会使物体的表面产生凹陷的效果; 2、科学中将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的方向是垂直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二、压强 1、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公式:p=F/S 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用符号Pa表示。 |
|
|
初中浙教版第7节 压强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浙教版第7节 压强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7节 压强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7节 压强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压强,压强公式的应用计算,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液体压强的特点,巩固练习,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获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获奖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氧循环 活动一,碳循环,温室效应 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