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云南省中考物理专题练2-声和光
展开A.甲B.乙C.丙D.丁
2.(2022•云南模拟)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图线如图所示。图线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处于AB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蜡烛处于BC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蜡烛从C移动到B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增大
D.将蜡烛从B移动到A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减小
3.(2022•砚山县一模)有一种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如图所示的光路中,一束光与液面的夹角为40°,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液面升高时,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右移动
B.反射角的大小为40°
C.当液面降低时,入射角会随之变大
D.该装置利用了光的反射定律
4.(2022•五华区校级模拟)下列图中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
C.丙图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在光屏上铺上一层红纸,只能看到黑色
D.丁图中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5.(2022•昆明模拟)图中的光现象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阳光下的影子
B.镜子中的小猫
C.通过后视镜观察路况
D.鱼缸中的鱼看上去变大了
6.(2022•云南模拟)“开面成光,则水银附体而成,非铜有光明如许也”我国古代著作中记载了铜镜的制作方法。铜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 )
A.直线传播B.折射C.反射D.色散
7.(2022•昆明模拟)如图所示,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在道路两旁安装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
B.图中用鼓槌敲击鼓面,发出声音,同时还能看到纸屑跳动,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加大敲击力度,可将声音的响度变大
C.图中用嘴对着瓶子(里面装有水)吹和用小棒敲击瓶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一样高
D.图中扬声器对着烛焰发声,烛焰在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二.填空题(共16小题)
8.(2021•云南)音乐课上,同学们饱含深情地演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歌声是由声带 产生的。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是在 处减弱噪声。
9.(2021•昆明)如图是池塘上方警示牌和它在水中“倒影”的两幅照片,(1)图甲中的倒影没有牌子本身明亮,这是由于 ;
(2)由于刮风,图乙中的水面有涟漪,倒影有些模糊,这是由于光发生了 。
10.(2021•云南)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cm(选填“8”、“18”或“28”);把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才能在光屏上重新成清晰的像。
11.(2022•五华区校级模拟)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此时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若将蜡烛靠近凸透镜一些,光屏上的像会模糊。如果不移动光屏,要得到清晰的像,可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个 (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12.(2022•麒麟区校级模拟)小明用透镜观察书上的字时,出现如图所示的情形,该现象的原理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同;该透镜与近视眼镜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同一种透镜。
13.(2022•云南模拟)小丽热爱跳舞,每周末都会去练习室学习。如图,这是小丽与伙伴们在练习室练习中国舞时的情景。她们在镜子中的像是由光的 形成的;小丽与镜子保持2m的距离沿镜子平行的方向向前走去,则她相对自己在镜中的像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14.(2022•昭阳区校级模拟)身高为1.6m的小华站在大穿衣镜前1m处,通过看自己在镜中的像整理自己的服饰,则她与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 m;若她以0.5m/s的速度往后行走了2s后,则她与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 m。
15.(2022•昆明模拟)LED光源是利用红、 、蓝三基色光,在计算机技术控制下任意混合,即可形成不同光色的组合变化,实现丰富多彩的动态变化效果及各种图像。照镜子时,如果觉得镜子里面的像比较暗,那么应该调整灯,使光照到 。(选填“人脸上”或“镜子上”)。
16.(2022•昆明模拟)小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竖直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应该在蜡烛 (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在实验中玻璃必须竖直放置,但小华发现小轿车的挡风玻璃却不会竖直安放,其原因是 。
17.(2022•云南模拟)小明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6米处,当他正对平面镜以1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时,以镜中的像为参照物,小明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他在镜中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2022•罗平县一模)罗平成千上万亩的的油菜花招来了远方辛勤劳作的养蜂人,还未看到养蜂人就先听到蜜蜂“嗡嗡”的声音,我是凭借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判断是蜜蜂发出的声音,此声音的特征是 (选填“响度大”或“音调高”)。
19.(2022•五华区校级模拟)2022冬奥会闭幕式上,人们手捧“柳枝”会聚在场地中央惜别冬奥,演绎中国人传承千年的惜别怀远,带上这一条柳枝,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折柳寄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折柳”代表了离别之情,正如李白的“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其中玉笛发出的声音是由玉笛内空气柱 产生的,李白听出吹笛人演奏的是《闻折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20.(2022•麒麟区校级模拟)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飞溅,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学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这一特性来辨识是哪一位老师在上课。
21.(2022•云南模拟)物理课堂上,教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同学们回答问题时,教师常提醒声音尽量大些,这里的“大”指的是声音的 (填声音的特性)。
22.(2022•砚山县一模)二胡是一种中国传统拉弦乐器。在使用前会对二胡进行调音,调音时使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演奏者用手轻轻拉二胡产生的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23.(2021•元阳县模拟)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开学推迟,为了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绝大多数学校都开了网课,同学们在家里上网课时,听声音就能辨别出是某位老师,是因为不同的老师声音的 不同,从电脑里传出的声音通过 传到同学们的耳朵里。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24.(2021•云南)如图1所示,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和一块厚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可以确定像的 。实验中有同学从蜡烛一侧透过玻璃板看到像有“重影”,其原因可能是玻璃板的前后表面都发生了光的 射。改善“重影”问题的办法是 。解决问题后,移动点燃的蜡烛,多次测量并分析得出结论。
(2)小明发现上述实验中难于准确测量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且未用大小不同的物体进行多次实验,就得出了像与物大小的关系,于是他换用一些完全相同的木块进行实验。
①如图2甲所示,将一组木块置于玻璃板前,改变该组木块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每次像和物的位置,如图2乙所示。根据对应顶点就能准确测出相应的距离,再将白纸沿 (选填“EF”或“GH”)对折,若像和物的对应顶点都 ,则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具有对称性。
②如图3所示,用叠加的方法改变物的大小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 。
(3)某小组在较暗的环境中实验时,发现木块的像较暗、不易辨识,联系日常照镜子的经验,解决方法是 (选填“照亮木块的像”或“照亮木块”)。
25.(2020•云南)现有如下器材:光具座、焦距为12.5cm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小明根据上述实验器材,进行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前应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到光具座上,把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调到 。为了验证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等于12.5cm,小明把蜡烛和凸透镜放在如图所示的刻度线处,把光屏移到光具座的 cm刻度线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承接到等大、清晰的像。经验证,凸透镜的焦距准确。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上移了一段距离,在没有移动器材的情况下,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和高度不动,需将光屏 (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3)分别把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A、B、C、D四个点对应的刻度线处,在 点能够在光屏上承接到清晰、最大的烛焰的像,在 点所成像的性质与眼睛的相同。
(4)实验结束后,小明又将一只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将光屏远离凸透镜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光屏上又看到烛焰清晰的像,由此可知该眼镜片可用来矫正 眼(选填“近视”或“远视”)。
26.(2022•罗平县一模)如图所示,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上。
(2)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3)如图乙所示,当他把蜡烛放在A位置时,光屏应向M点的 (选填“左”或“右”)侧移动,才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4)实验中,当小明用白纸遮掉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时,光屏上成像的情况是 。
A.只出现烛焰的上半部分的像
B.只出现烛焰的下半部分的像
C.仍然是完整的像,只是变暗些
D.成像情况不受任何影响
(5)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光屏上成的像将向 移动。(选填“上”或“下”)
(6)在实验(3)的基础上,把他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若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27.(2022•昆明模拟)某实验小组利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前老师让同学们把实验室的窗帘拉上再进行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将器材正确放置后,调整器材高度时 (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
(3)实验时调整蜡烛和光屏,直至在光屏上得到等大的实像,如图所示,则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 cm。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40cm处,光屏移到85cm处,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4)同组的小明又拿了一透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将光屏向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的距离后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透镜对光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可以用来矫正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28.(2022•云南模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明应使透镜面与太阳光的方向 (选填“平行”或“垂直”)。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时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小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后,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组装时,要调整F光源、凸透镜、光屏三个的中心在 ,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应该是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3)接着小明在不改变各元件位置的情况下,将原凸透镜更换成一个焦距稍小的凸透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这是在模拟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形成原因;此时,在不改变“F”、光屏和凸透镜(包括位置)的情况下,要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2022年云南省中考物理专题练2-声和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解答】解:由题知,P′是P点经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那么由P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一定过像点P',由图2知,甲图正确,乙、丙、丁错误。
故选:A。
2.【解答】解:(1)由图象知,u=v=2f=20cm,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10cm。
(2)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
A、蜡烛处于AB间某一位置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选项错误。
B、蜡烛处于BC间某一位置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选项错误。
C、将蜡烛从C移动到B的过程中,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选项正确。
D、将蜡烛从B移动到A的过程中,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选项错误。
故选:C。
3.【解答】A、当液面升高时,由于入射角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如图所示:
故光电屏上的光斑S向左移动,故A错误;
B、因为入射光线与界面夹角为40°,所以入射角等于90°﹣40°=50°;又因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角等于50°,故B错误;
C、当液面降低时,入射光线与液面之间的夹角不变,则入射角不变,故C错误;
D、该装置利用了光的反射规律,故D正确;
故选:D。
4.【解答】解:A、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符合实像的特征,不是虚像,故A错误;
B、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光发生了折射造成的,故B错误;
C、太阳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从上往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照射到红纸上,只有红光被反射,其它的吸收,所以只能看到红色,故C错误;
D、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正确。
故选:D。
5.【解答】解: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A、阳光下的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A符合题意。
B、镜子中的小猫,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后视镜一般为凸面镜,能反射光线,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鱼缸中的鱼看上去变大了,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解答】解:铜镜的成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故选:C。
7.【解答】解:A、在道路两旁安装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故A正确;
B、敲鼓时,可观察到鼓面上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加大敲击力度,鼓面振幅加大,声音的响度变大,故B正确;
C、敲击瓶子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瓶子(包括瓶内的水),瓶中盛水越多,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音调越低;用嘴贴着管口吹气,声音主要是由瓶内水上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出的,瓶中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所以用嘴对着瓶子(里面装有水)吹和用小棒敲击瓶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一样高,故C错误;
D、扬声器对着烛焰发声,烛焰在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共16小题)
8.【解答】解:歌声是由声带的振动而产生的;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振动;声源。
9.【解答】解:(1)图甲中的倒影没有牌子本身明亮,是因为一部分光线被反射到空气中,一部分光线折射进入水中,使得水面反射的光线减少,所以倒影暗了一些;
(2)水面有涟漪,则一部分光线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了四面八方,使得倒影有些模糊。
故答案为:(1)一部分光线折射进入水中,使得水面反射的光线减少;(2)漫反射。
10.【解答】解: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在光屏上成像,说明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为照相机的应用,物距应该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应大于10cm小于20cm,所以此时的像距可能是18cm;
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会延迟光的会聚,所以把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应将光屏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18;右。
11.【解答】解:由甲图可知该透镜焦距为40.0cm﹣30.0cm=10.0cm,故A错误;
由图乙可知,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远视眼得成因是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所以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若将蜡烛靠近凸透镜一些,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光屏上的像会模糊;如果不移动光屏,要得到清晰的像,需要使像提前会聚,由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个远视眼镜。
故答案为:照相机;远视眼镜。
12.【解答】解:由图可知,通过透镜看到的字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该透镜是凸透镜;
近视眼的成因是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需要配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所以该透镜与近视眼镜不属于同一种透镜。
故答案为:投影仪;不属于。
13.【解答】解:在镜子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因为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因此小丽与镜子保持2m的距离沿镜子平行的方向向前走去,以小丽为参照物,像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反射;静止。
14.【解答】解:小华离穿衣镜1m,依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她的像离镜子也是1m,故像离小华距离1m+1m=2m;
她以0.5m/s的速度沿着远离镜子方向行走了2s,则运动的距离是s=vt=0.5m/s×2s=1m,故人距离镜子的距离是2m,她与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4m。
故答案为:2;4。
15.【解答】解:绿、蓝三种色光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如果觉得镜子里面的像比较暗,那么应该调整灯,使光照到人脸上,人脸反射的光线越多,像就越明亮。
故答案为:绿;人脸上。
16.【解答】解:(1)实验时要同时观察蜡烛A的像和代替蜡烛A的蜡烛B,只能在蜡烛A的一侧观察;
(2)汽车玻璃倾斜放置时,车内乘客的像在挡风玻璃的上方,和路上行人分开,比较安全,故是为了消除晚上行车时因平面镜成像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故答案为:A;为了消除晚上行车时因平面镜成像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17.【解答】解:
(1)小明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m处,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以1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时,像以同样的速度靠近平面镜,他与像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小明的像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
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大小相等,小明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也不变。
故答案为:运动;不变。
18.【解答】解:不同的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能马上判断出蜜蜂发出声音的依据是凭借音色;
蜜蜂在不带花蜜飞行时比带花蜜飞行时翅膀每秒钟振动频率大,发出的音调高,有经验的养蜂人可以通过听蜜蜂飞行时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来判断蜜蜂是出去采蜜还是采蜜回来。
故答案为:音色;音调高。
19.【解答】解:“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是由于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李白听出吹笛人演奏的是《闻折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振动;信息。
20.【解答】解:(1)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飞溅,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根据音色能辨别发声物体。“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学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识是哪一位老师在上课。
故答案为:振动;音色。
21.【解答】解:教师讲课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播到学生的耳朵;
教师常提醒声音尽量大些,所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别人听得更为清楚,增大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振动;响度。
22.【解答】解:在使用前对二胡进行调音,使弦拉得紧一些,这样在拉动琴弦时,改变了琴弦振动的快慢,即改变了琴弦振动的频率,所以是为了改变音调;
演奏者用手轻轻拉二胡产生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故答案为:音调;振动。
23.【解答】解:不同的老师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从电脑里传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同学们的耳朵里的。
故答案为:音色;空气。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24.【解答】解:(1)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观察并确定像的位置;
玻璃板的前后表面都会发生反射现象,造成重影;
玻璃板如果薄,两个像距离近,测量误差小,实验效果好,所以为了改善“重影”,可以选择较薄的玻璃板;
(2)①实验中应沿平面镜的位置对折,即为GH,若像和物的对应顶点都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具有对称性;
②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玻璃板前后木块的个数始终相等,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物体成像要清晰,就必须让木块有足够光线射向平面镜才能成像,所以应该照亮木块。
故答案为:(1)位置;反;用较薄的玻璃板;(2)①GH;重合;②相等;(3)照亮木块。
25.【解答】解:(1)实验前的规范操作是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到光具座上,并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这样像才能成在光屏中央;
凸透镜焦距f=12.5cm,当物距等于25.0cm时,像距也等于25.0cm,小明把蜡烛和凸透镜放在如图所示的刻度线处,把光屏移到光具座的75.0cm刻度线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承接到等大、清晰的像。经验证,凸透镜的焦距准确。
(2)蜡烛在燃烧过程中不断缩短,向下移动,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可向上移动光屏;
(3)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把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A、B、C、D四个点对应的刻度线处,在C点能够在光屏上承接到清晰、最大的烛焰的像;
在A点所成像的性质与眼睛的相同,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来工作的;
(4)当该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时,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时,才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该眼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是凹透镜,由此可知该眼镜片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处;75.0;(2)蜡烛在燃烧过程中不断缩短,向下移动;向上;(3)C;A;(4)近视。
26.【解答】解:(1)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此时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为焦距,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1.0cm;
(3)由图乙可知,此时物距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的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光屏应该右移,应用为投影仪;
(4)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仍然是完整的像,故选C;
(5)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根据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像会向上移动;
(6)由于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比以前会聚得要晚了,像距更大了,因此要得到清晰的像,需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即应向左移动光屏。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2)11.0;(3)右;投影仪;(4)C;(5)上;(6)远离。
27.【解答】解:(1)实验前老师让同学们把实验室的窗帘拉上再进行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成像更清晰;
(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实验的要求,必须让三者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使其成像在光屏的中心;只有先将蜡烛点燃,才可以确定烛焰的中心,所以点燃蜡烛应在调整高度之前;
(3)如图所示,u=v=20cm=2f,所以f=10cm;
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40cm处,此时物距等于30cm,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为照相机;
(4)同组的小明又拿了一透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将光屏向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的距离后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
故答案为:(1)使成像更清晰;(2)点燃;(3)10;缩小;照相机;(4)会聚;远视眼。
28.【解答】解:(1)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应使透镜面正对着太阳光的方向,即镜面与太阳光的方向垂直,来回移动凸透镜,直到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时,该光斑在焦点的位置,凸透镜的焦距为f=10.0cm−0=10.0cm;
(2)为了在实验时凸透镜成像在光屏的中央,让烛焰、凸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处;由题意知,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物体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利用凸透镜的这种成像情况制成的;
(3)将原凸透镜更换成一个焦距稍小的凸透镜,光线会提前会聚成像,相当于近视眼的成因;由于像距变小,要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凸透镜,减小像距。
故答案为:(1)垂直;10.0;(2)同一高度;缩小,照相机;(3)近视眼;靠近。
木块的位置
保持不变
物的大小(玻璃板前木块的个数/个)
1
2
3
像的大小(玻璃板后木块的个数/个)
1
2
3
2022年广西中考物理专题练2-声和光: 这是一份2022年广西中考物理专题练2-声和光,共16页。
2022年江西省中考物理专题练2-声和光: 这是一份2022年江西省中考物理专题练2-声和光,共16页。
2022年辽宁省中考物理专题练2-声和光: 这是一份2022年辽宁省中考物理专题练2-声和光,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