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必修 下册单元学习任务教课内容课件ppt
展开第一单元学习任务
《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字的活用情况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B.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词作动词,造册登记
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沛公欲王关中 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D.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交好
拔剑撞而破之 破:形容词作动词,击碎、击破
2.下列对与课文相关的文学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因为《左传》和《公羊传》《穀梁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的,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B.《左传》中作者善于描写战争,也精于刻画人物。其笔下的人物形象,往往是寥寥几句,便能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C.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通婚姻,结为“秦晋之好”。后来“秦晋之好”泛指两家联姻。
D.“莫春者,春服既成”中的“莫春”即“暮春”,指的是阴历三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仲春”。
3.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爵位共有五等:公、侯、伯、子、男。张良运筹帷幄,辅佐刘邦平定天下,以功封留侯,其封地为留地。
B.古代室内宴会上的四面座位,以东向为最尊,南向次之,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者座位。“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坐;张良则为西向侍。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中“参乘”也作“骖乘”,又叫陪乘。古时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一人在右陪坐,故称“参乘”或“车右”。
D.古人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列顺序。“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是说项伯是项羽的伯父。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们时常说历史证明了什么, ① 。历史就是有过那么一回事儿,你要是说它证明了什么,那是你从其中得到的、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是你自己思想的产物。19世纪的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就曾教导人们:权力引导人腐败,权力本身是腐败人的。但是,这是 ② ,历史本身并没有这个东西。所以,我们所说的历史,实际上往往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过去所发生的事情,这是历史的事实;二是指 ③ ,这是历史学家的任务,也是学历史的人的任务。
答: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郑伯如晋,晋人讨其贰于楚也,执诸铜鞮①。栾书②伐郑,郑人使伯蠲行成,晋人杀之,非礼也。兵交,使在其间可也。楚子重③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④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问其族,对曰:“泠人⑤也。”公曰:“能乐乎?”对曰:“先人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公曰:“君王何如?”对曰:“非小人之所得知也。”固问之。对曰:“其为大子也,师、保奉之,以朝于婴齐而夕于侧⑥也。不知其他。”公语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言称先职,不背本也;乐操土风,不忘旧也;称大子,抑无私也;名其二卿,尊君也。不背本,仁也;不忘旧,信也;无私,忠也;尊君,敏也。仁以接事,信以守之,忠以成之,敏以行之。事虽大,必济。君盍归之,使合晋、楚之成?”公从之,重为之礼,使归求成。
(节选自《左传·成公九年》)
【注】①铜鞮:古地名,在今山西沁县南。②栾书:晋国大夫。③子重:即下文的婴齐,楚国令尹。④税:同“脱”,解开刑具。⑤泠人:即伶人,乐官。⑥侧:指司马子反,楚国大夫。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人讨其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B.使税之,召而吊之 吊:慰问
C.以朝于婴齐而夕于侧也 朝:朝见
D.君盍归之 盍:何不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公曰:“能乐乎?”
B.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C.浴乎沂,风乎舞雩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栾书伐郑,郑人使伯蠲行成,晋人杀之,非礼也。
译文:
(2)仁以接事,信以守之,忠以成之,敏以行之。
译文:
三、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支军队只有指挥体系健全,全体将士 ,才会形成强大的战斗力。中国古代军事家高度重视军队组织和指挥系统的建设,其中就包括金鼓制度。但是,由于古代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击鼓进军”“鸣金收兵”,使许多人形成了中国古代军队作战时似乎只有进攻和后撤两个指挥信号。在一些 的影视作品里,中国古代军队作战很像散漫的武装游行:一大批毫无组织纪律性的战士在各种乐器的伴奏下前行,等贵族车战或骑兵将领对决分出胜负后,所有人一拥而上或一哄而散。在这些作品里,大批步兵只是作为战争的陪衬而存在,金鼓制度 。( )。不说别的,古代军队中单是鼓的使用就非常繁杂,传递着丰富多样的指挥信息,比如通过鼓的大小和音调的不同体现指挥号令的级别,通过击鼓的不同频率来指导不同的进攻速度,用不同的击鼓次序指挥不同的兵种,如此等等,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令行禁止 粗制滥造 形同虚设 不一而足
B.令行禁止 粗枝大叶 徒有虚名 不一而足
C.雷厉风行 粗枝大叶 形同虚设 不胜枚举
D.雷厉风行 粗制滥造 徒有虚名 不胜枚举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古代小说中经常出现“击鼓进军”“鸣金收兵”,使许多人形成了中国古代军队作战时似乎只有进攻和后撤两个指挥信号的印象。
B.古代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击鼓进军”“鸣金收兵”,许多人形成了中国古代军队作战时似乎只有进攻和后撤两个指挥信号的印象。
C.古代小说中经常出现“击鼓进军”“鸣金收兵”,使许多人形成了中国古代军队作战时似乎只有进攻和后撤两个指挥信号。
D.由于古代小说中经常出现“击鼓进军”“鸣金收兵”,许多人形成了中国古代军队作战时似乎只有进攻和后撤两个指挥信号的印象。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然而,古代军队的金鼓制度绝非如此,这需要我们仔细考察一下历史事实
B.然而,历史事实绝非如此,这需要我们仔细考察一下古代军队的金鼓制度
C.而且,训练一支具有完善指挥体系、战斗力十足的军队,金鼓制度不可或缺
D.而且,金鼓制度不可或缺,这正是出于古代将领对完善军队指挥体系的考量
4.下面是某网上书店购书流程图,请将其转换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答:
四、拔高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坐法当斩。信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B.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C.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D.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在古文中,黎首、黔首、黎民、庶民、苍生、黎元、氓都有百姓的意思。
B.“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汉时,“郎中”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如《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
C.“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D.“公”是对他人的敬称,用于对尊长者和朋辈之间。类似的敬称有君、子、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信平民出身,家庭贫寒,生活无着,常常寄人篱下;但他却胸怀大志,忍辱负重,努力习武,积极投军献策,最后终于成了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B.本文主要是描写韩信的才能。不过,这里不是正面描写,而是侧面烘托,即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评价,表现了一个天才的军事家的形象。
C.文中刻画了汉高祖刘邦的雄才大略。他能够知人善任,采纳滕公和萧何的意见,拜韩信为大将,让他为自己打天下。
D.韩信起初在项羽军中做郎中,曾多次用计策干涉项羽,最终导致项羽不任用他。投奔汉王后,又因为犯法差点被杀头。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译文:
(2)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
译文: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C(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2.D(“仲春”错,应该是“季春”)
3.D(“项伯是项羽的伯父”错)
4.①但历史本身并不会主动证明②历史学家从历史中得出的教训 ③我们从历史中得出的结论(判断)
二、课外阅读
5.C(朝:早晨)
6.B(A乐:名词作动词,奏乐。B东:名词作状语,向东。C风:名词作动词,吹风。D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7.(1)晋将栾书率兵进攻郑国,郑国人派遣伯蠲求和,晋国人把他杀了,这是不合乎礼的。
(2)用仁来处理事情,用信来守护,用忠来成就,用敏来执行。
【参考译文】
(成公九年)秋,郑成公去到晋国,晋国人讨伐他叛晋顺服楚国,在铜鞮拘捕了他。晋将栾书率兵进攻郑国,郑国人派遣伯蠲求和,晋国人把他杀了,这是不合乎礼的。两国交兵,使者可以来往于两国之间。楚国的子重侵袭陈国以救援郑国。晋景公视察军用仓库,见到钟仪。问看管的人说:“戴着南方人的帽子而被囚禁的人是谁?”主管官吏回答说:“是郑国人所献的楚国俘虏。”晋景公让人把他释放出来,召见并且慰问他。钟仪再拜叩头。晋景公问他世系职业,他回答说:“是乐官。”晋景公说:“能够奏乐吗?”钟仪回答说:“这是我先人所掌管的职务,我岂敢从事其他工作呢?”晋景公让人给钟仪琴,钟仪弹奏的是南方的乐调。晋景公说:“你们的君王怎么样?”钟仪回答说:“这不是小人能知道的。”晋景公再三问他。他回答说:“当他做太子的时候,师、保侍奉他,每天早晨向婴齐请教,晚上向侧请教。我不知道别的事。”晋景公把这些告诉了范文子。文子说:“这个楚囚是个君子。言辞中举出先人的职官,这是不忘根本;奏乐奏家乡的乐调,这是不忘故旧;举出楚君做太子时候的事,这是没有私心;对二卿直呼其名,这是尊崇君王。不忘根本,这是仁;不忘故旧,这是守信;没有私心,这是忠诚;尊崇君王,这是敏达。用仁来处理事情,用信来守护,用忠来成就,用敏来执行。哪怕再大的事情也能成功。君王何不放他回去,让他结成晋、楚之间的友好?”晋景公听从了范文子的话,对钟仪重加礼遇,让他回国去替晋国求和。
三、语段阅读
1.A(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雷厉风行:像雷一样猛烈,像风一样快,形容执行政策法令等严格而迅速。也泛指做事情声势大而行动快。粗制滥造: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粗枝大叶:形容不细致,做事粗心大意。形同虚设:形式上虽有,却不起作用,如同没有一样。徒有虚名:空有某种名声,指名不副实。不一而足: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
2.D(A缺少主语,应删掉“由于”或“使”。B缺少谓语,应在“许多人”前加上“使”。C“形成了”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信号”后加上“的印象”)
3.B(根据语境,上下文应为转折关系,排除C、D;括号后的文字是对金鼓制度的阐释,排除A)
4.示例一:游客需先注册成为会员。会员登录后,可以购买图书,购买图书时既可添加图书到购物车结账、生成订单,也可一键购买结账、生成订单。除了购书以外,会员登录后还可修改信息,也可查看购物车和查询订单。
示例二:游客需先注册成为会员;会员登录后,可修改个人信息,可购买图书,也可查看购物车和查询订单;购买图书时可添加图书到购物车结账生成订单,也可一键购买结账生成订单。
四、拔高题
5.D(通览全句,整体把握句意;抓住人物、事件及关键词“之”“曰”等判断)
6.C(“迁”一般指晋升或调动官职,“左迁”指削职)
7.D(“多次用计策干涉项羽,最终导致项羽不任用他”错误,文中是说韩信多次向项羽献策,但没有得到项羽的重用)
8.(1)淮阴屠户中有个侮辱韩信的年轻人,他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内心是很胆怯的。”
(2)滕公听了他的话后感到惊奇,又见他相貌非凡,于是就把他释放了。和他交谈了一番,很欣赏他。
【参考译文】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还是平民的时候,家里贫穷,又没有好品行,未能被推选为地方小吏,又不会做生意维持生计。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讨厌他。他曾多次到下乡南昌亭亭长家里去要饭吃,一吃就是几个月,亭长的妻子对这事也很头疼,于是就早早地在床上把饭给吃了。到吃饭的时候韩信来了,就不再给他准备饭了。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很生气,从此就和他们断绝了关系,离开了他家。
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丝绵,其中一位大娘看韩信饿了,就给他些饭吃,一连几十天都是如此,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很高兴,对那个大娘说:“我一定会重重地报答您。”大娘很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真是可悲),我是可怜公子你,才给你饭吃,哪是指望你报答我呢!”
淮阴屠户中有个侮辱韩信的年轻人,他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内心是很胆怯的。”并且当众侮辱韩信说:“你果真不怕死,就用剑来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看了会儿,就低下身子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街上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是个胆小鬼。
等到项梁渡过淮河北上的时候,韩信持剑投奔了项梁,在项梁的部下,没有什么名气。项梁战败后,又归属项羽,项羽任他为郎中。他曾多次向项羽献策,项羽都没有采用。汉王刘邦入蜀时,韩信又逃离楚军归附了汉王。后来他犯法当处斩刑。韩信说:“汉王不是想统一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呢!”滕公听了他的话后感到惊奇,又见他相貌非凡,于是就把他释放了。和他交谈了一番,很欣赏他。并把此事告诉了汉王,汉王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但并没有感到他有什么出奇超众的才能。
韩信曾多次与萧何谈论事情,萧何很赏识他。在去南郑的途中,萧何听说韩信逃走以后,来不及向汉王报告,就亲自去追赶韩信。有人向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听了非常生气。隔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生气又高兴,骂萧何说:“你为什么逃走?”萧何说:“我不敢逃走,我是去追逃跑的人。”汉王说:“你去追的是谁?”萧何回答说:“韩信。”汉王又骂道:“将领中已逃跑了数十个,你都没有去追;追韩信,这是骗人。”萧何说:“那些将领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是国家中独一无二的人才。大王如果只想长期称王于汉中,那就可以不用韩信;如果决心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能与您共计大事的人了。”汉王说:“我也想向东扩展,怎么能忧愁苦闷地久居于此?”萧何说:“如果大王决心向东扩展,能起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如果不能起用韩信,韩信终归还是要逃走的。”汉王说:“我看在你的面子上就任命他为将领。”萧何说:“虽然你任命他为将领,但韩信仍然不会留下来。”汉王说:“那就任命他为大将军。”萧何说:“太好了。”于是汉王就要召见韩信任命他为大将军。等到任命大将军时,被任命的竟然是韩信,全军都感到惊讶。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单元学习任务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单元学习任务教案配套课件ppt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 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保民而王,国危也,明确简洁,有的放矢,任务表格,总结思路,范文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单元学习任务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单元学习任务集体备课ppt课件,共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