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问题解决教案
展开教材第 17-20 页整理与复习、练习四部分习题
教学提示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对“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整理与复习,也就是说是对本单元学习知识的梳理。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第一部分是知识梳理,构建本单元的网络知识树;第二部分是典题精练。本课时拟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谈话法、知识建构法、典题精练法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通过回忆、整理、复习和练习,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形成一定的技能。
通过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复习,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整十、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概括和归纳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过程与方法
经历复习整理的过程,尝试整理的方法,体验整理的优越。
通过整理和理解解决问题,进一步感受和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方法。
在小组合作、交流,全班展练过程中,学会复习的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讨,感受和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进一步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
通过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复习,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整十、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概括和归纳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难点
通过回忆、整理、复习和练习,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 形成知识网络,形成一定的技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本单元知识网络树课件、练习题课件(Ppt) 学生准备:练习本、草稿纸、笔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愉快地学完了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今天老师要检测一下你们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愿意
设计意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是否精彩吸引学生,往往从一堂课的导入是否引人入胜开始。本节课采取谈话导入新课,简单直接,直奔主题。
(二)探究新知: 一、复习知识
师:本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我们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学习的?(生读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预设)
生 1:本单元的学习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二是问题解决。
师:好,继续看书,看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有包含哪些知识?(生看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预设)
生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包含:两位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积的变化规律。
师,同学们概括总结的很准确,下面你能用表格的形式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吗?(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学生自主总结,教师引导列成下面的知识树)
两 位
数 乘
整 十
数 和
整 十
数 乘
整 十数
两位数乘整十数
先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两位数, 然后再在积的末尾添写 1 个 0。
两
位数乘两位数
竖 式 计
算 两 位数 乘 两位数
积 的
变 化规律
整十数乘整十数
整十数乘整十数,用两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然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 2 个
0.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
竖式计算积的末尾是 0 的两位数乘两位数
相同数位对齐,从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乘起,切记,在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时,积的末位一定要和十位对齐。
积的末尾是 0 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然后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数的几倍,积也扩到原来的 积的几倍。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数的几倍,积也跟着缩小几 倍。
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同时还可以考虑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两步连乘计算解
决问题
解 决
问题
先除后乘的两步计算问题
解答先求“单一量”再求“总量”的先乘后除 实际问题时,要要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单一量,再用单一量×份数,求出总量。
设计意图:每一课时知识点的学习都是散点式进行的,整理与复习的目的不单单是复习,重点是整理,因此本环节的教学设计是先让学生先把本单元的知识分为计算和解决问题两方面,然后再列举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每一较大的知识点,最后让学生自主构建,在教师引导下整理成网状知识树。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将自己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认识基本上都达到一个同一的水平。
二、例题精练 1.找错并改正。
(课件出示)(教材第 18 页“整理和复习”第 6 题)
师:先观察下面的算式,一个一个地判断对错,并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独立完成,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预设)
生 1:第一个算式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用 32 的个位上的 2 去乘 58,忘了加进位;其余的对位准确,十位上的 3 乘 58 时计算正确。
生 2:第二个算式中第二个因数 70 个位上的 0 没有参与计算,但是最后得数需
要把 0 落下来,没有其他错误。
生 3:第三个算式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 2 去乘 19,进位 1 占了一位,应该和 1×
2 的积 2 相加,其余没有错误。
师:好下面我们看课件,三个算式正确地计算是怎样得?
(课件动态演示或教师或学生板演)
5
8
4
6
1
9
×3
2
×
7
0
×2
1
1 1
6
3 2
2
0
1
9
1 7 43 8
1 8 5 63 9 9
设计意图: 学生是否掌握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时需要注意的知识点都不是建立在空洞的文字表面,而是依托具体的计算来体现。因此本环节的第一个练习题就是对竖式计算进行判断和改正,这样可以唤醒学生对竖式计算相关知识的回忆。
生独立完成教材第 19-20 页的第 11 题、第 15 题,然后学生板演全班交流。设计意图: 对于两步计算的乘加问题,教材例题没有安排,因此本环节设置两道问题解决练习题,一是对问题解决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以及解答的逻辑顺序唤起记忆,同时也是对两步计算的问题解决的一个知识拓展讲解。
(三)巩固新知:
1.独自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 1、2、5 题,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和解决问题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竖式计算和问题解决知识, 这样分类的练习更加有针对性。
(四)达标反馈
1.教材第 18 页第 3、4、7 题,第 19 页第 11 题。答案:
3.22×26=572(个)
4.
28×1625×6956×6536×40
20×7265×5614×3275×23
7.180050414401976496805
11. 25×13+15=340(本)
(五)课堂小结
1.学生自我评价,畅谈收获。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根据不同的数学信息,解答了不同形式的两位数乘两位
数练习,还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让我们都能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而这些问题都是在我们身边的,希望每个同学以后留心观察,用锐利的眼光发现问题,用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掌握好我们身边的数学。
设计意图:采取师生合作的形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教师随机进行总结,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以及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更好地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六)布置作业
1. 直接写得数。
脱式计算。
50×34-23043×(23+32)1000-42×17
走进生活。
水果商店运进 16 筐苹果,每筐 25 千克,卖出 2 筐后还剩多少千克?
一箱可乐有 24 瓶,一箱雪碧也有 24 瓶,现在有 12 箱可乐和 23 箱雪碧, 一共有多少瓶饮料?
明明绕着长 6 米、宽 5 米的长方形花坛跑 15 圈,他一共跑了多少米?
学校组组织优秀师生参观兵马俑,共 46 人去参观,其中有 18 名学生。票价如下:
学生票 28/元成人票 60/元团体票 40/元
32×30=
11×50=
20×
40=
40×30
12×30=
23×40=
25×
40=
80×50=
30×13=
60×50=
62×
0=
45×20=
2.连一连。
24×50
561
90×10
18×50
18×32
576
15× 60
10×90
51×11
1200
74×20
1000+480
3.竖式计算
32×18 =
61×24=
15×62=
36×25=
单元知识结构
整十数乘整十数
两位
数两位数乘两位数
乘
整理与复习
1.判断并改错(板演)
①购学生票需要多少元?购成人票需要多少元?
②如果按团体票购买,需要多少元??
③你会选哪一种方式,为什么? 答案:
1.96055080012003609201000400039030000900
2.
24×5057690×1018×50
18×3256115× 6010×90
(1)16×25-25×2=350(千克)
(2)24×12+24×23=840(瓶)
(3)(6+5)×2=22(米)22×15=330(米)
(4)
①18×28=504(元)(46-18)×60=1680(元)
②46×40=1840(元)
③1680+504=2184(元) 2184>1840建议购买团体票。
板书设计
51×11
3. 32×18 =576
32
×18
120074×201000+480
61×24= 146415×62=93036×25=900
611536
×24×62×25
256
24430180
32
1229072
576
1464930900
4. 50×34-230
43×(23+32)1000-42×17
=1700-230
=43×55=1000-714
=1470
=2365=286
5.
教学反思
教学资料包
教学精彩片段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行进了一个小调查。让大家做了四道题目,老师在这里对这四道题目的完成情况要进行一个统计,我们来看一看。
算式
43×22 =
75×31=
63×27=
76×54=
正确人数
错误人数
师:现在请你当当小专家,去思考你觉得这些算错的同学,可能错在什么地方? 同桌两位小专家之间可以讨论下。
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述,在黑板上适当的板书:
①进位加法出错;②计算时思路不清;③乘加混杂;④书写误差;⑤数字看错。
师:刚才各位小专家都说的很好,对于我们笔算的答案,我们有没有快速办法去检查呢?引出估算。并请孩子们估算这四道题目。在学生的回答的时候追问, 你是怎么估的。
师: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我常常利用估算来检测确定准确值的范围。
师:好,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些同学们昨天的错题,看看你们这些小专家是否
已经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准备好了吗?
(展示错题,学生讲解错误原因。)
师:同学们,这个笔算是如此的重要,那在笔算的过程中,就一定要仔细,一定要认真。
设计意图: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梳理学生的计算错误,这些错误的总结也来
源于学生本人的实践,最后再交给学生一种判断对错的简便方法---估算,接着再次实践。这样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认识---实践---反思— 再实践这一逻辑顺序。
教学资源
学校校礼堂有坐椅 32 排,每排 38 个座位,学校共有学生 1150 人,这些座位
够坐吗?
育人小学足球队有 22 名运动员,学校拿出了 1500 元,准备为每名运动员配
备一只足球,每只足球 69 元,还差多少元?
下面的不同汉字代表着不同的数字,相同的汉字代表相同的数。它们各代表什么?
有 趣
×趣 有
答案:
1.38×32=1216(个)1216>1150这些座位够。
2.69×22=1518(元)1518-1500=18(元)或 69×22-1500=18(元)
3.有=3、趣=6。
(提示:)
有 趣
×趣 有
108有=(3 )
1
0
8
有=( )
21
6
趣=( )
22
6
8
216趣=( 6)
2268
资料链接
小学数学常用的复习方法---自我再现法
自我再现法:是独自再现原识记材料的方法。其目的一是检验记忆的准确性, 纠正记忆错误;二是通过复现来巩固记忆。运用自我再现法时,最好能将原识记材料放在身边,以便随时对照检查。常用的自我再现法有如下几种:
自我口述法:运用口头复述的方法,根据复习任务把识记材料的主要意思说出来。使用口述法,一定要及时对照,及时纠正复述错误。
自我笔录法:用笔把自己回忆起来的识记材料记录下来,然后再和原识记材料相互对照以纠正错误记忆的方法。 我们平时默写公式、定理等都是自我笔录。
自我默忆法:是一种只在大脑中进行回忆的方法。
自我测验法:这是一种自我回答的方法,自拟题目。然后自己作答。可以口答、笔答,也可以心答。因而也可以说是这三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自我测验法拟定的题目往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目标具体,题型多变,方式灵活,因而增强了复习兴趣。但这种方法侧重于点,而忽略了面,最好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再针对重点难点有选择地运用此法。
小学数学常用的复习方法---互助复习法
互助复习法:指几个同学在一个学习小组里互相用功、共同提高的复习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主讲法:这种方法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某个同学在某一学科有专长, 或对某个问题理解较深透,就可以采取主讲法,由他来主讲,以使大家都能从中得到启示。还有一种方法是每个人都可以利用主讲的机会来复述识记材料,或阐述自己的观点,根据讲述的情况,进行自我判断和自我反馈,同时也听取别人的
意见,从而加深理解、巩固记忆、纠正错误。
讨论法:讨论法就是针对某些重点、难点,大家集思广益,从而加深理解或解除疑难的方法。讨论应在每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这样讨论才能深入, 才能集中每个人的独到见解而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
相互问答法:每个人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因而在互相提问时涉及面广, 有许多问题可能是自己所忽略的,也可能是理解肤浅的,这样在相互问答中就可以得到补充和提高,在回答中发现错误、纠正错误。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公因数、公倍数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公因数、公倍数教案设计,共6页。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与小数教案: 这是一份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与小数教案,共7页。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问题解决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问题解决教案设计,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