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练习题
展开2.3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
(测试时间:3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几内亚比绍政府曾经和美国、西欧几个国家的废物处理公司秘密签订一项合同。合同规定:几内亚比绍政府在今后5年内要接受该财团15吨有毒废物,从而获得6亿美元现钞,后因舆论压力而被取消。据此完成下面1-2题。
1.污染物转移的实质是( )
A.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 B.资源短缺
C.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D.任意排放废弃物
2.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物的行为,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的观念 B.环境的观念 C.权利的观念 D.发展的观念
【答案】1.A 2.A
【解析】1.几内亚比绍接受有毒物质转移伴随着经济赔偿,表面看似乎公平,其实这是发达国家依仗自己的经济实力强大迫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交往中必须接受的霸王条款,是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A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污染转移与资源短缺以及不合理利用、肆意排放等关系不大。故选A。
2.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则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A正确。与环境的观念、权利的观念以及发展的观念关系不大。故选A。
污染物跨国转移事件层出不穷,对输入国环境安全,甚至国家安全产生了很多影响。据此完成3-4题。
3.以下污染物跨国转移事件是通过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发生的是( )
A.罗马尼亚奥拉迪亚金矿事件 B.英国疯牛病牛肉事件
C.巴西“洋垃圾”退运事件 D.科特迪瓦毒污泥倾废事件
4.以下属于污染物跨国转移应对的根本措施的是( )
A.应急响应 B.善后处理 C.风险防范 D.源头消除
【答案】3.B 4.D
【解析】3.英国疯牛病牛肉事件是英国出口的牛肉检出病毒,这是通过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发生的,B正确;罗马尼亚奥拉迪亚金矿事件属于污染物跨国传输,A错误;巴西“洋垃圾”退运事件和科特迪瓦毒污泥倾废事件属于废弃物跨国转移,CD错误;故选B。
4.从源头上消除跨国环境污染造成的环境安全隐患,使其不再发生,这是跨国污染问题的根本应对措施,D正确;应急响应、善后处理、风险防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跨国污染问题,ABC错误;故选D。
界首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其从事回收经营人员达10万人,废旧电瓶年回收量约占全国的30%,再生塑料年回收量约占全国的10%。2007年界首某工业区被发改委批准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园区。自此,依托再生资源优势,界首培育了再生金属和再生塑料两大综合利用产业,走出了一条开发“城市矿产”、实现绿色崛起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下图示意界首市位置。据此完成下面5-7题。
5.促使界首成为我国再生金属、再生塑料生产基地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交通 C.政策 D.劳动力
6.界首经济开发区集聚了国内外数十家生产塑料彩条布、尼龙绳、尼龙网企业,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原料丰富 B.土地价格低 C.动力充足 D.协作条件好
7.在我国推广建设“城市矿产”基地,可以( )
A.实现废物零排放 B.解决实产资源不足 C.提高资源利用率 D.降低居民生活成本
【答案】5.C 6.A 7.C
【解析】5.结合材料“2007年界首某工业区被发改委批准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园区。自此,依托再生资源优势,界首培育了再生金属和再生塑料两大综合利用产业”可知,促使界首成为我国再生金属、再生塑料生产基地的主导因素是政策,C正确。故选C。
6.结合材料“依托再生资源优势,界首培育了再生金属和再生塑料两大综合利用产业”,国内外数十家生产塑料彩条布、尼龙绳、尼龙网企业,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再生资源优势而形成的再重塑料产业的形成,为其提供丰富价廉的原料。A正确。土地价格低、动力充足、协作条件好等是影响其分布的原因,但不能依据材料判断是最主要的原因。BCD错误。故选A。
7.依据材料可知,“城市矿产”是指回收的废弃物,使废弃物成为再生资源,从而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C正确;能实现废物的减量化,不能实现零排放,A错误;不能解决资源不足,B错误;与居民生活成本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
欧洲土地有限,农牧业普遍采取高度集约化的生产方式,天然放牧被圈养取代。这对促进欧洲各国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同时也埋下了隐患,如1996年欧洲爆发了疯牛病,2001年2月英国爆发的口蹄疫又迅速在欧洲蔓延。据此完成下面8-9题。
8.1996年英国出口的牛肉检测出疯牛病病毒,这属于污染物跨国转移的( )
A.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 B.污染物跨国传输
C.含有害有毒物质的产品走私 D.废弃物跨国转移
9.近几年,在欧洲爆发的疯牛病、口蹄疫等传染性动物疾病的共同特点有( )
①都是由于人为活动造成了环境污染,再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身体 ②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③只在发达国家发生和蔓延④是社会个别敌对势力进行的破坏活动造成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8.A 9.A
【解析】8.1996年英国出口的牛肉含有疯牛病病毒,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属于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A正确;牛肉不属于污染物、废弃物,BD错误;英国出口牛肉不属于走私,C错误;故选A。
9.近几年,在欧洲爆发的疯牛病、口蹄疫等传染性动物疾病是由于人为活动造成了环境污染,再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身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①②符合,④不符合;该传染性动物疾病并不只在发达国家发生和蔓延,③不符合;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下图为江苏省沿海污染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10-11题。
10.导致江苏沿海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 )
①海上石油泄漏②当地居民生活污染物排放
③洋流携带而来④当地生产污染物排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治理江苏沿海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全面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②增加资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
③加强宣传、立法和管理④禁止水产养殖,保护海洋生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0.D 11.B
【解析】10.海上石油泄漏会导致污染由海洋向陆地减弱,与题不符,①错;江苏沿海污染由西向东减轻,主要是生产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的,②④对;洋流沿海岸线南北流动,图中污染由西向东扩散,不是洋流携带来的污染物,③错。故选D。
11.全面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强宣传、立法和管理可以治理江苏沿海的污染,①③正确;增加资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可能会加剧沿海污染程度;禁止水产养殖的做法不现实,②④错误。故选B。
新疆巴里坤湖位于天山东段,是有名的盐湖,如下图所示,柳条河是其主要补给来源。长期以来,大量泥浆、微生物、枯死植被等在湖中沉淀,每年一定时期沼泽中容易产生以硫化氢、氨气为主的刺鼻气味。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12-13题。
12.每年巴里坤湖刺鼻气味最严重的时期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3.近年来,巴里坤湖的面积不断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温度升高,蒸发加大 B.气候异常,降水减少
C.上游过度用水,入湖水量减少 D.湖区围湖造田,侵占湖泊水域
【答案】12.B 13.C
【解析】12.
巴里坤湖产生刺鼻性气体的原因主要是沼泽中的植物遗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产生,因此温度越高,分解作用越强,所以夏季是气味最严重的季节。故选B。
13.巴里坤湖位于干旱气候区,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降水量的变化对其影响不大,气温升高会使补给变多,AB错误。冰雪融水形成的径流是该湖的主要补给水源,上游大量用水使得入湖水量减少是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C正确;湖区周边受盐湖的影响是盐碱地,不利于农业生产,该地区不可能大规模围湖造田,D错误。故选C。
二、综合题(3小题,共48分)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986年11月1日,瑞士某化学公司仓库发生火灾,导致大量有毒化学物质排入莱菌河,莱菌河巴塞尔下游约160千米范围多数鱼类死亡,瑞士、德国、法国、荷兰四国沿岸城市自然水厂全部关闭。为治理莱菌河水污染问题,沿岸国家共同成立了保护菜茵河委员会,委员会主席由各国轮值,秘书长则固定是荷兰人,经过共同不懈地治理,今天的菜菌河已经水质干净清澈。
(1)说明莱茵河水污染治理难度较大的原因。(6分)
(2)为什么保护莱茵河委员会的秘书长固定为荷兰人?(2分)
(3)列举促使莱茵河重现生机的具体措施。(8分)
【答案】(1)流经国家多,协调难度大;沿线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污染物排放多;下游地势低平,水流缓慢,自净能力差。
(2)荷兰地处莱茵河入海口,受污染威胁最大。
(3)加强全流域各国的合作,制订长期计划,共同治理莱茵河;控制河流污染源,杜绝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进河流;疏通河道;加强绿化。
【解析】(1)莱茵河水污染治理难度大主要从莱茵河流经国家、沿线污染排放及自净能力等方面分析;莱茵河属于国际河流,流经国家多,治理时要协调各国,协调难度大;沿河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污染来源多,污染物排放量大;下游流经平原,地势低平,流速较慢,不易更新,河流自净能力差,导致莱茵河水污染治理难度大。
(2)荷兰地处河流入海口处,莱茵河污染都会汇聚到河流入海口处,因此荷兰受莱茵河水污染威胁最大,所以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秘书长固定为荷兰人。
(3)为促使莱茵河恢复原有自然风貌、重现生机,加强全流域各国的合作,共同治理莱菌河;控制河流污染源,杜绝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进河流;拆除不合理的航行、灌溉及防洪设施,拆掉水泥护坡,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加强绿化,用草木绿化河岸:对部分裁弯取直的河段重新恢复其自然河道。
15.读欧洲造成酸雨的主要工业废气排放扩散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酸雨是一种跨越国境的污染物,它可以随同大气转移到1 000千米以外甚至更远的地区。挪威矿物能源使用量不大,但其南部却是欧洲酸雨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1)分析挪威南部成为欧洲酸雨最严重地区之一的主要原因。(6分)
(2)列举在欧洲有效控制酸雨的措施。(4分)
【答案】(1)该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较多;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工业废气由排放源地向东北扩散;挪威南部是工业废气的扩散区。
(2)使用清洁能源,使用废气净化设备,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防治。
【解析】(1)结合材料“它可以随同大气转移到1000千米以外甚至更远的地区”和示意图判断,该地受盛行西风影响,工业废气向东北扩散,挪威南部是工业废气的扩散区。
(2)需要从源头上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酸雨能跨境转移,还应加强国际合作。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近日,辽宁大连海关截获的23.71吨“洋垃圾”在大连港码头被退运出境。网友纷纷表示:“支持!拒绝洋垃圾!”据了解,这票名为“皮革废碎料”的货物未经海关申报,且为我国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洋垃圾”大量囤积在我国境内带来多种危害,是我国环境问题的重要源头之一。
材料二: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全年的快递共产生了1600多万吨的“天量”固态垃圾,相当于约1.5亿个成年人的体重。目前,包装材料总量庞大、种类较多,消耗增长迅速,过度包装、层层叠加、“大材小用”现象较为普遍,过度包装不仅消耗大量资源,还产生大量垃圾。国家统计数据显示,近些年,因快递包装产生的垃圾增量占生活垃圾增量的八成以上。大量快递包装垃圾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1)阅读材料一,说明“洋垃圾”入境对我国产生的危害。(10分)
(2)阅读材料二,针对上述问题,请你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12分)
【答案】(1)“洋垃圾”堆放占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洋垃圾”在堆放和处理过程中产生次生污染,加大环境压力;部分“洋垃圾”直接进入市场流通,危害人体健康;回收加工再销售的“洋垃圾”产品质量不稳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低价销售的“洋垃圾”产品扰乱市场秩序等。
(2)开发可降解(环保)的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实行快递包装材料分类回收,提高利用率;在确保物品不受损的情况下,实行适度包装;增强消费者环保意识,提高使用可降解包装材料的自觉性;加大对快递包装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等。
【解析】(1)洋垃圾对我国的危害主要从加剧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扰乱经济秩序方面回答。大量洋垃圾进入我国,占用土地资源,增加土地使用压力;堆放过程中产生新的污染物,加重我国的环境污染;洋垃圾未经处理直接在市场流通,各种细菌病毒危害人体健康;再加工工艺不规范,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洋垃圾的价格较低,进入市场后扰乱经济秩序。
(2)首先,快递包装物回需要电商平台、快递公司、消费者三个主体的共同参与。电商平台尽量使用绿色包装;不过度包装;在快递包装材料的回收过程中,可以引入第三方回收企业在回收点对快递包装材料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重复利用率;同时,政府部门需要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对快递包装回收的监管。 例如,建立绿色基金将为积极参与快递包装回收和使用绿色包装的企业提供一定的补贴和税收优惠。电子商务平台可以给快递公司和消费者以信用评级,并建立奖励和惩罚机制。 快递公司使用绿色包装时,将获得奖励积分或扣除快递费用;当快递公司使用非环保材料或“过度”包装时,将受到一定的惩罚,例如扣减积分,降低信用等级,甚至取消合作合同。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习题,共6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课时训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污染物转移的实质是,导致江苏沿海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综合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