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3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
展开第3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人工选择的过程和条件。
(2)说出生物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事例。
(3)概述自然选择学说。
2.能力目标
(1)观察原鸡原鸡的进化,初步形成观察能力和分析处理资料的能力。
(2)尝试探究生物进化的原因,解释有关桦尺蛾的数据和数据图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2)通过环境变化可以导致生物数量变化的事实,提高环保意识。
(3)领悟达尔文的科学成就、精神和态度。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先安排“人工选择”的内容,在安排“自然选择”的内容,这样的安排,一是符合达尔文对进化原因的实际探究过程和认识过程,体现了生物科学认识的发展过程。由“人工选择”得到启发,联想到“自然选择”,这是达尔文成功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关键性思维因素。也由此启发和培养学生的“联想”科学思维,可以使学生了解达尔文进化论的一些科学发展史。二是符合由人工到自然,可以使学生了解达尔文进化论的一些科学发展史。二是符合由人工到自然、由简单到复杂、有感性到理性、由实践到理论的学生认识基础、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
“人工选择”以学生常见的鸡为例,同学学生对插图的观察、分析和讨论,认识鸡的进化情况及其原因,进而获得人工选择的概念和人工选择具有普遍性的认识,而且为学生理解自然选择学说架设了认知阶梯,体现了课文的形象直观、启发思考和循序渐进的特点。
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有过度竞争、生存竞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这些都是学生较难理解的生物学概念。为此教材选用了英国某山村两种特色的桦尺蛾数量变化的科学研究实例,并配两幅图,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分析和讨论等活动,把握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体现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教学重点:自然选择学说、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2.教学难点:自然选择学说。
3.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本章前两节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在原始海洋中形成了地球上最早的生命物质——原始生命。原始生命经历了35亿年的漫长岁月,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不断发展,形成了今天的生物多样性。但是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
二、人工选择的启示
流程:①引导学生观察古代原鸡形成现在多个品种家鸡的简图,让学生利用信息库资料介绍各种鸡的优秀性状。
②引导学生讨论原鸡形成现在多个品种家鸡的原因,强调人工选择在家鸡不同品种形成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③引导学生代表举例介绍金鱼的培育。
我们来看这些鸡(展示图片),同学们知道这些品种都有什么品种优势吗?(学生回答,参考书后资料)这些性状对谁有利啊?(对人类有利)
这些品种的鸡都有共同的祖先——原鸡,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云南、湖南的山林间仍能见到它们能飞善跑的身影。 原鸡怎么会演变成现如今这么多品种的鸡呢?不如我们以产自江苏南通的家禽中明星狼山鸡为例,来了解一下。
(学生大致介绍)
谢谢这位同学精彩生动的介绍!由于这种鸡都从南通狼山出口,故取名“狼山鸡”。
我们再来看这些小家伙,金鱼!同学们有谁家里养过金鱼吗,举手我看看?为什么养金鱼?
漂亮可爱,我女儿也是这么说的。我们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金鱼。
谢谢这位同学。
这样的不正常的个体,怎么出现的?(变异)。
自然状况下,这些变异个体你们觉得存活率如何?(低)
那就是不利变异啦!我们为什么养不利变异的个体?(因为我们喜欢他们这些变异)
对咯,因为它们的变异符合我们的喜好。
我们现在家养的动物,种植的植物,基本都是人工选择的物种。这些被人类圈养驯化的物种,群体中存在很多各种各样的变异个体,例如狼山黑,“伯乐”发现了这种对人类有利的变异性状的个体,将它们挑选出来,利用遗传的基本规律,配合养殖、杂交的培养过程,使得这些对人类有用的特点被不断地积累、扩大,逐渐形成了今天的狼山鸡; 再来说金鱼,这里老师要用亲身经历告诉你们,金鱼的孩子不一定长的跟他们父母一样哦,因为在繁殖的过程中除了遗传现象还有( 变异)。比如珍珠和狮子头杂交,人家得到的后代是这样的,而我家里的杂交后是这样的,哎,人家的金鱼,容我悲伤一会。。。。
这种人工加以挑选、培育的过程,就是“人工选择”,“根据人们的需要和爱好,对生物发生的(对人类有利或者说人类喜好的)变异进行不断选择,从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做人工选择”。
二、自然选择
人工选择,带来了一些物种的进化和演变,不过这显然不是生物进化的主旋律,自然界的生物千千万,包括人类自身,是怎么进化来的?现在主要是支持一个“综合进化论”,其主要创始人是英国的博物学家达尔文。我们一起来看微课《达尔文与进化论》(5min)。
这就是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的步骤。下面我们一起分部来看一看(板书 写完方式)
1、过度繁殖:每种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如果条件允许其后代个体数量将会以几何级数增长。例如:大象的繁殖举例。每个物种都有超量繁殖的能力,大象属于繁殖力较差的了,100年寿命,可以产下6仔。一对大象,750年后,其后代可以达到1900万头!其他生物的数据可能更为可怕。
2、生存斗争:由于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能够提供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进行生存竞争。这个时间一般跨度都很大,因此很难被完整地观察到。可有些进化现象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蛾就是这样的例子。
18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那里的森林及农田生活着一种桦尺蛾,其幼虫是桦树的好害虫,成虫是一种飞蛾,它们夜间活动,白天休憩,通常栖息在有地衣覆盖的树干和石块上。英国工业化的日益扩大,烟尘和废气开始污染了工业城市和近郊,使地衣不能生长而树皮裸露,桦尺蛾栖息的背景由浅色地衣变为深色树干。
①我们来看34页的图表,不同体色的桦尺蛾数量比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白减少 黑增多)
②工业污染对桦尺蛾的数量变化怎样产生影响?
(栖息环境被污染而发黑,原来花白色是保护色,现在变得容易被发现而被鸟类发现吃掉;黑色则成为了保护色,不容易被发现吃掉。)
③如果没有食虫鸟,桦尺蛾比例还产生这样的变化吗?
(不会,食虫鸟是影响不同体色桦尺蛾数量比例发生改变的生物因素)
3、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很残酷,什么样的个体才能活下来呢?
(体色和环境相似的更容易活)
不同的环境因素,选择方向是不一样的。但达尔文认为:群体中有利性状的个体,更能够适应环境,在生存斗争中存活率高;具有不利性状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存活率低。变异,准确的说应该是可遗传的变异使得这类变异个体和他们的后代相对更适应环境,从而存活率高!这叫适者生存。
4、适者生存:例如:长颈鹿具有长脖子长腿性状的个体,也有脖子短的个体,因为什么原因(变异!)在食物匮乏的时候(长脖子的能吃到更高处的食物,活了下来;脖子相对短的吃不到,饿死了),生物进化中的“选择者”就是(自然条件),可以是生物因素,也可以是非生物因素,什么样的个体能活下来(适应环境的),什么样的会被淘汰(不适应环境的)。具体的自然条件不同,选择者就不同,选择的结果也就不相同,这也造就了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
4、随着环境的改善,小山村的污染状况得到逐步改善,不同颜色的桦尺蛾的比例会怎么变化?为什么?
(白的逐渐增多,黑色的逐渐减少)
最后我们再一起来分析一个例子:超级细菌和抗生素的关系,如果你是达尔文,你如何解释超级细菌的出现呢?
(录音:小林的感冒久治不愈)1min
资料二:“超级细菌”又叫“耐药细菌”,一般人们把对几乎所有抗生素有抗药性的细菌统称为超级细菌。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对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面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
切换PPT,学生讨论2min(板书 写完原因)
学生利用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论,解释“超级细菌”的出现。
教师总结:主要原因 变异
次要原因:滥用抗生素
基因突变是产生此类抗药性细菌的主要原因,抗生素的滥用对微生物进行了定向选择,导致超级抗药细菌的出现。
2016年7月1日起,除儿童医院外,江苏省46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统一实施新政: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
当家人或自己生病时,谨慎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对付不了病毒的,确定是细菌感染的病症,才可以用对应的抗生素!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
板书设计
原因 内因 可遗传的变异
外因 环境的变化
生物进化的原因 人工选择
方式
自然选择
最后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一个任务,回家查阅一些资料,用自然选择学说尝试解释恐龙为何灭绝的。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3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3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教学准备,板书设计,分析生活中的生物进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 这是一份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共2页。
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