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训练 9生物实验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297908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训练 9生物实验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297908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训练 9生物实验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297908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训练 9生物实验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训练 9生物实验,共29页。
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训练——9生物实验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完成下列实验操作步骤后,不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
A.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可看到红细胞单行通过
B.观察桃花的结构时,用放大镜观察可看到胚珠
C.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可观察到细胞壁等结构
D.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加碘液,可观察到整个种子都变蓝
2.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
A.验证酸对酶的催化影响——可用手捂法代替水浴加热
B.制作人血涂片——在载玻片上先滴少许生理盐水
C.观察种子中胚的结构——将胚解剖后用显微镜观察
D.测量食物花生仁中的能量——加热时花生仁尽量贴紧试管底部
3.下列实验中,实验用品的选择及使用目的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实验用品
使用目的
A
观察菜豆种子
显微镜
观察胚乳
B
种子呼吸释放二氧化碳
水
检验二氧化碳
C
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淀粉
酒精
溶解淀粉
D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口腔上皮细胞
生理盐水
维持细胞形态
A.A B.B C.C D.D
4.为了研究蚂蚁对金合欢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并得到了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请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金合欢幼苗的生长情况
①号没有蚂蚁栖居的金合欢
②号有蚂蚁栖居的金合欢
10个月的存活率/%
43
72
幼苗生长的高度/厘米
3月25日﹣4月16日
0→6.2
0→31.0
4月17日﹣至6月3日
6.2→10.2
31.0→72.9
A.该实验不需要控制金合欢幼苗的健康程度一样
B.该实验的对照组是②号,实验组是①号
C.实验表明,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D.实验表明,蚂蚁能促进金合欢幼苗的生长
5.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广口瓶,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呼吸作用的干扰
B.经过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右移
C.揭去广口瓶外的黑纸,通常可以观察到广口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换用植物的枯枝重做实验,也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
6.MRSA菌是一种引起皮肤感染的“超级细菌”,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有抗性。为研究人母乳中新发现的蛋白质H与青霉素组合使用对MRSA菌生长的影响,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别
培养基中的添加物
MRSA菌
1
100μg/mL蛋白质H
生长正常
2
20μg/mL青霉素
生长正常
3
2μg/mL青霉素+100μg/mL蛋白质H
死亡
A.实验还需设计有2μg/mL青霉素做处理的对照组
B.蛋白质H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是一种新型抗生素
C.细菌死亡与否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核的有无来确定
D.第2组和第3组对比表明,使用低浓度的青霉素即可杀死MRSA菌
7.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蚂蚁找到食物后是如何回家的,进行了以下实验。他们选择两只正要回家的蚂蚁,用剪刀剪掉其中一只蚂蚁的左、右侧触角,另一只蚂蚁不作任何处理,
然后把它们放回原地,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此实验的假设是蚂蚁是靠触角找到回家的路的
B.实验时应把剪掉触角的蚂蚁放在离蚂蚁窝较近的地方
C.若发现两只蚂蚁都回家了,则这个结果不支持本实验的假设
D.本实验存在的缺陷是蚂蚁数量太少,实验存在偶然性
8.某小组探究了花生仁和核桃仁哪个含的能量多。经过三次重复实验,得出了如下表的实验数据。下表中实验数据的关系应该不正确的是( )
种子
种子质量(克)
水量(毫升)
燃烧前水温(℃)
燃烧后水温(℃)
测定出的热量(焦)
花生仁
a1
b1
c1
d1
q1
核桃仁
a2
b2
c2
d2
q2
A.a1=a2 B.b1=b2 C.C1=C2 D.d1=d2
9.下列实验中,实验材料与使用目的不相符的是( )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使用目的
A.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酒精
脱去叶中叶绿素
B.
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清水
保持细胞正常形态
C.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碘液
检验淀粉是否被消化
D.
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食醋和清水
配制模拟酸雨
A.A B.B C.C D.D
二.多选题(共1小题)
10.小乐完成“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和“制作和观察血涂片”等实验后,做出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甲中,血管a中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大
B.甲中,血管b的管壁最薄、管径最大
C.乙中,细胞①在毛细血管中一般排成单行通过
D.乙中,低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三种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三.实验探究题(共16小题)
11.运动员的心理状况对运动成绩有一定的影响。为更好地备战2022年冬奥会,研究者以唾液中唾液淀粉酶的含量作为检测指标,探究心理压力对运动员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
试管编号
实验处理
1号试管
2号试管
加入淀粉液
2毫升
2毫升
滴加碘液
2滴
2滴
加入唾液
?
施加心理压力后,受试者的唾液2毫升
温度条件
?℃
?℃
(1)1号试管加入唾液的“?”处应加入 。
(2)两支试管温度条件“?”处的应该是 ℃。
(3)观察,记录并比较1号和2号试管蓝色褪去时间,若结果为 ,则说明施加心理压力使受试者唾液淀粉酶的含量增加。
12.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生态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另外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
②向B、C、D瓶中放入等量的水藻;
③向四个瓶中放入大小、形状和生长状况相近的小鱼各两条;
④把A、B、C瓶置于阳光下,D瓶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结果如下:
生态瓶编号
A
B
C
D
瓶中小鱼生存时间/天
3
11
25
2
(1)比较A、B、C的实验结果可知,小鱼的存活时间与 和 有关。
(2)比较A、B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的作用是 。
(3)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可能的原因是 。
(4)比较C、D的实验结果可说明,水藻在有 的条件下,才能释放氧气。
13.某兴趣小组已经知道种子的萌发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的影响,但不了解其萌发与光是否有关。为了探究光照对该种子萌发有无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步骤①:向培养皿中倒入适量的水,将等量的种子分别放入两组培养皿中;
步骤②:将一组置于有光照的环境中,另一组置于黑暗环境中。在培养过程中,使两组所处温度、水分、空气状况适宜且相同。
(1)上述对照实验方案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只有一项实验条件不同,其余均相同,其中起对照作用的实验因素是 。
(2)若上述实验的实际结果是:有光照组种子萌发,无光照组种子也同时萌发,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写出相应的结论: 。
该兴趣小组实验中发现有一小部分种子不萌发,小组对此展开了研究。
查阅资料:种子不萌发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种子处于休眠期。尤其南方红豆杉,为世界珍稀濒危物种,种子的休眠期长,种子萌发率低。
兴趣小组围绕“提前解除种子休眠,提高萌发率”这一目标,又做了如下实验探究,并得到了如图表中的实验结果。
组别
处理方式
1
不做处理直接播种
2
机械破损后直接播种
3
25℃的0.05%赤霉素溶液浸种24小时后播种
4
机械破损后,再用25℃的0.05%赤霉素溶液浸种24小时后播种
5
机械破损后,再用40℃的0.05%赤霉素溶液浸种24小时后播种
(3)进行1、2两组实验基于的科学猜想是: 。
(4)为更准确说明赤霉素对解除种子休眠有影响,小妍认为还需要设置对照组,请你写出设计方案: 。
14.生物体内的许多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因此研究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对影响酶的催化因素进行了研究。查阅资料得到,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淀粉遇到碘液会形成络合物呈现蓝色,淀粉如果被消化后,蓝色会褪去。
步骤
实验过程
试管甲
试管乙
试管丙
试管丁
1
注入1%的淀粉溶液
2毫升
2毫升
2毫升
2毫升
2
在设定温度下保温5分钟
37℃
37℃
0℃
70℃
3
注入新鲜稀释的唾液继续保温
2毫升
2毫升
2毫升
2毫升
4
加入盐酸调节pH值
7
2
7
7
5
滴加碘液
1滴
1滴
1滴
1滴
6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未出现蓝色
未出现蓝色
出现蓝色
未出现蓝色
(1)该实验的目的是 。
(2
)已知酸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但是实验中乙试管溶液未出现蓝色,原因可能是 。
(3)实验中,小科将丁试管从70℃水浴中取出后,立即滴加碘液,发现溶液中并未出现蓝色,小江认为高温应该会使淀粉酶失去活性,若要验证小江的观点,需要对丁试管进行的下一步操作是 。
15.糖尿病为常见的内分泌异常疾病,影响人的正常生活。为探究一定浓度的花生根茎水煮液对糖尿病小鼠是否具有降糖效果,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操作如表。试回答:
组别
数量/只
处理方法
实验操作
Ⅰ
1
不做处理
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Ⅱ
1
注射四氧嘧啶溶液
?
Ⅲ
1
注射四氧嘧啶溶液
注射等量的花生根茎水煮液
(1)表中,向Ⅱ组和Ⅲ组小鼠注射四氧嘧啶溶液的目的是破坏小鼠的 ,使小鼠患糖尿病。
(2)在第Ⅱ组实验操作中表格中应填 。
(3)由如图实验结果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4)本实验有不完善的地方是 。
16.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的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测量消化液的酸碱度可用pH试纸,其具体操作是 。
(2)查询资料得知,18℃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1,则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低的是 。
(3)资料表明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18℃之间,学习小组假设: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间。他们设置15℃、16℃、17℃、18℃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
①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应分别控制在 。
②实验结果如图2,据此能否确认该假设成立,并说明理由? 。
17.甲图是测量种子萌发时锥形瓶中气体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锥形瓶中放的种子事先用水浸泡过并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过(不影响种子生命力)。实验开始时U形管左侧与右侧液面相平,每隔半小时利用标尺量出右侧管内的液面高度变化。
(1)此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测定种子萌发时吸收 的速率(选填“氧气”或“二氧化碳”)。
(2)分析3.5小时~4小时内标尺读数没增加最可能的原因 。
(3
)本实验存在的问题是没有设计对照实验,因此实验数据不能准确反映真实情况。请设置此实验的对照实验 。
18.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弱,在透明塑料箱内部上方安置一盏LED照明灯,在箱中放入天竺葵,装有碳酸氢钠溶液的烧杯(提供二氧化碳气体),利用光照强度和氧气浓度传感器采集相应数据。先在室内自然光照下进行实验,于110分钟时打开LED灯带,连续获取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序号
时间/min
光照处理
光照强度/Lx
氧气浓度/%
1
10
室内自然光
43
15.7
2
100
室内自然光
101
17.1
3
110
室内自然光
101
17.1
4
110
打开LED灯
877
17.1
5
142
LED灯照射
877
20.2
(1)小组某同学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光照强度一定时,光照时间越长,光合作用越强。请你结合表格数据对该同学的结论进行评价(假设实验中呼吸作用强弱不变)。
(2)若想进一步探究光源种类对光合作用强弱的影响,请帮助设计实验步骤。
备选器材:如图所示装置;不透光塑料箱若干;LED灯和白炽灯(均可连续调整亮度)等。
19.小明为探究“大豆种子萌发的条件”,设计了如下实验过程:
步骤一:取4个透明玻璃瓶编号为1、2、3、4,每一个瓶底先铺设6层滤纸,再均匀摆放25粒大豆种子。
步骤二:将4个玻璃瓶做如下不同的处理,10天后取出观察萌发情况,记录胚根长度大于2毫米的种子数量,实验结果如表。
编号
处理方法
萌发数量/粒
1
不做处理
放入25℃的培养箱中
0
2
不做处理
放入0℃的培养箱中
0
3
向瓶中加水至滤纸湿润
就入0℃的培养箱中
0
4
向瓶中加水至滤纸湿润
放入25℃的培养箱中
23
(1)设置1号和4号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2)本实验中种子萌发的界定标准是 。
(3)实验中加水至滤纸湿润而不是直接加水至种子浸没的目的是 。
20.清明前后,有市民因食用“红心”甘蔗而发生中毒事件。甘蔗出现“红心”现象,是因甘蔗富含糖分和水分,易被节菱孢霉菌、镰刀菌、假丝酵母、枝孢霉、刺黑乌霉等霉菌侵蚀。为确定引起食用“红心”甘蔗中毒的霉菌种类,某微生物研究所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准备】
①取正常甘蔗,榨汁后灭菌,均分6组,每组500mL。
②将从“红心”甘蔗中分离得到的上述5种霉菌,分别接种于其中的5组甘蔗汁中。
③将上述5组霉菌培养液和1组未接种的甘蔗汁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15天,备用。
④选同种健康、断乳小鼠750只备用。
【实验步骤】
①喂养实验:将备用的5组霉菌培养液和1组未接种的甘蔗汁各喂养20组小鼠(每组3只),每次给每只小鼠喂养0.5mL,未出现中毒症状的隔2小时加喂1次,最多4次。
②统计小鼠中毒组数:若每组3只小鼠中有2只或3只小鼠出现中毒症状,再用备用小鼠重复实验,结果仍有2只或3只小鼠出现中毒症状,确定为中毒组。
③症状对比:将小鼠中毒症状与人食用“红心”甘蔗的中毒症状对比。
【实验数据】毒性试验结果统计表
接种霉菌种类
节菱孢霉菌
镰刀菌
假丝酵母
枝孢霉
刺黑乌霉
无
小鼠中毒组数
12
0
3
0
0
0
与人中毒症状对比
相同
_
不同
_
_
_
【实验分析及结论】
(1)步骤①用未接种的灭菌甘蔗汁以同样的方法进行实验,目的是 。
(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食用“红心”甘蔗导致人中毒的霉菌是 。
【知识拓展】进一步研究发现:甘蔗被该霉菌污染后,产生了一种毒素(3﹣硝基丙酸)。该毒素与黄曲霉系一样:高温下不易分解。由此联系生活实际,下列做注正确的是 。
A.“红心”甘蔗榨汁后饮用
B.不食用发霉变质的面包
C.被黄曲霉素污染的花生加热后食用
21.食用菠萝前用食盐水浸泡是一种习惯做法,其目的是为了抑制菠萝蛋白酶的活性。某研究小组对于食盐水是否真能抑制菠萝蛋白酶活性这一问题,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①取5支相同的试管,编号1~5,各加入5mL含菠萝蛋白酶的鲜榨菠萝汁;②往编号1的试管中添加5mL蒸馏水,其它试管中按下表要求分别添加5mL不同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放在相同温度的水中恒温水浴;③20min后测定各试管中菠萝蛋白酶活性,并计算其相对活性。数据如下:
编号
1
2
3
4
5
质量分数(%)
﹣
0.0005
0.005
0.05
0.5
酶的相对活性(%)
100
104.5
102.1
102.4
103.7
(注:酶的相对活性越大,酶的活性越强。)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设置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 ;
(2)在实验过程中,设置水浴的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原因是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影响 ,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3)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的结论:在该实验所用的浓度范围内,氯化钠溶液对菠萝蛋白酶的活性具有 作用。
22.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敏对植物产生氧气的条件和场所进行了研究。
实验一:取两个相同的密闭玻璃罩,甲中放入点燃的蜡烛,乙中放入与甲相同的点燃蜡烛和植物,并置于充足的光照下(如图甲乙)。观察并记录现象,得出结论:植物可以产生氧气。
实验二:在图甲、乙实验基础上,进一步实验得出:植物在光照条件下才能产生氧气。
实验三:用水绵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一侧,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如图丙);
②将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如图丁)。
根据实验回答:
(1)小敏根据 现象得出实验一的结论。
(2)要得出实验二的结论,请设计“进一步实验”的必要步骤是: 。
(3)实验三中使用好氧细菌的目的是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3.细菌等微生物是土壤的成分之一,它必须从土壤中吸收含碳的物质、含氮的物质、水和无机盐等,以维持其生命活动。有的土壤细菌(以下简称为“X细菌”)能将环境中的尿素转化为氨气。为探究某土壤样品中是否含X细菌,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①制备土壤浸出液。
②在专业人士指导下配制培养基(内有除含氮物质外的其他必需物质),将培养基分装在A和B两个培养皿中。
③在A培养皿中再加入 ,B培养皿不加(如图甲)。
④将等量土壤浸出液涂抹在A和B两个培养皿的培养基表面,并在适宜环境下培养一段时间(如图乙)。
⑤在A和B两个培养皿中加入 ,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A培养基表面显红色,B培养基表面不显红色。
实验结果分析:
(1)A培养基表面显红色是由于培养基中含有较多的氨水。这是由于X细菌在适宜环境下进行 生殖(填生殖方式),产生较多的X细菌所致。
(2)X细菌能将尿素转化为氨气,所以它是生态系统中的 (填生态系统的成分)。
实验结论:土壤样品中含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
24.为了探究菜豆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学校生物兴趣小组选取数粒饱满的菜豆种子,平均分为三组,分别放入三个相同的烧杯中。其中,A烧杯内,菜豆种子下有一块干棉絮;B烧杯内,菜豆种子下有一块湿棉絮;C烧杯内,菜豆种子浸没在煮沸的水中,液面上还有一层食用油。将三个实验装置放在光下培养7天,温度等其他管理条件相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见如图1)。请据题意回答问题。
(1)A组、B组作对照,7天后的实验现象是A组中的菜豆种子没有萌发,B
组中的菜豆种子萌发,由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填序号)
A.菜豆种子萌发需要阳光
B.菜豆种子萌发需要土壤
C.菜豆种子萌发需要温度
D.菜豆种子萌发需要水
(2)在C组液面上滴加食用油目的是 。
(3)7天后,从B组烧杯取出一株菜豆幼苗进行观察,其结构如图2所示,①是菜豆的幼叶和幼茎,④是菜豆的幼根,它们分别由菜豆种子内的 发育而来。
(4)在菜豆种子萌发阶段,可为其提供营养物质的结构是 。
25.苦瓜在种植生产中对种子的活力要求较高,赤霉素能使种子提早结束休眠,提高发芽率,某科研小组对此进行了研究,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选择一定数量、大小相近、用清水浸泡过的苦瓜种子,用滤纸吸干种子表面的水分,随机平均分为5组,标为A、B、C、D、E。
步骤2:将B、C、D、E4组种子分别浸泡在浓度为50毫克/升、100毫克/升、500毫克/升、1000毫克/升的赤霉素溶液中4小时,A组种子用清水浸泡4小时,均放置在温度为30℃的环境中。
步骤3:取出苦瓜种子,用清水洗净,置于铺好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于30℃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48小时后检查种子发芽情况,并统计发芽数。
(1)步骤1中用滤纸吸干种子表面水分的目的是: 。
(2)如表是科研小组获得的有关赤霉素溶液对苦瓜种子萌发影响的数据,小明从数据分析得出:处理苦瓜种子最佳赤霉素溶液浓度一定在500﹣1000毫克/升范围内。你赞同吗?并说明理由。 。
组别
赤霉素浓度(毫克/升)
发芽种子数
(粒)
发芽率(%)
A
0
103
68.6
B
50
105
70.0
C
100
118
78.6
D
500
122
81.3
E
1000
120
80.0
(3)由于苦瓜种子种皮厚且硬,直接播种后出土困难。某科研小组统计了不同时间、不同温度下苦瓜种子的发芽率(如图)。结合图像信息可知,为了提高苦瓜种子的发芽率,在播种前除了用赤霉素处理外,还需对种子进行如何处理。 。
26.为了探究小麦种子萌发时所进行的细胞呼吸类型,小龙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种子萌发过程中,如只进行有氧呼吸,则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相等;如只进行无氧呼吸,则只释放CO2不吸收O2。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及材料如图所示。
(1)向甲中A烧杯内倒入20mL的氢氧化钠溶液,乙中B烧杯倒入 。
(2)若不考虑外界因素的影响,小龙预测实验可能出现的现象及结论如下,补充完整。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装置红色液滴左移,乙装置红色液滴不动
只进行有氧呼吸
甲装置红色液滴不动,乙装置红色液滴右移
只进行无氧呼吸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3)为校正装置甲、乙中因外界温度变化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还应分别设置对照装置丙、丁。对照装置丙、丁的设置方法: 。
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训练——9生物实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解答】解:A、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可看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不符合题意。
B、每个子房里生有一个或多个胚珠,胚珠发育成种子,解剖桃花后,用放大镜观察,可看到胚珠,不符合题意。
C、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可观察到细胞壁等结构,不符合题意。
D、玉米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加碘液,可观察到胚乳部分变蓝,符合题意。
故选:D。
2.【解答】解:A、在验证酸对酶的催化影响实验中,实验变量是酸性强弱,同时消化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酶活性最强的温度是37℃,可以用手捂法代替水浴加热,A正确;
B、人的血液是液态的,在制作人血涂片时直接将血液滴在载玻片上即可,不需要在载玻片上先滴少许生理盐水,B错误;
C、种子结构的观察实验中用放大镜观察胚的结构即可,不能用显微镜观察,C错误;
D、在测量食物花生仁中的能量实验时,花生仁的火焰尽量靠近试管底中央,但是不能将花生贴紧试管底部,这样花生燃烧不充分,D错误。
故选:A。
3.【解答】解:A、观察和解剖菜豆种子时,用放大镜观察菜豆种子无胚乳,A错误;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验证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需要使用石灰水,B错误;
C、叶片放到酒精中隔水加热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避免受到叶绿素的颜色干扰,使实验现象更明显,C错误;
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滴一滴生理盐水在载玻片中央,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原有形状; D正确。
故选:D。
4.【解答】解:A、研究蚂蚁对金合欢的影响,其他条件相同,所以该实验需要控制金合欢幼苗的健康程度一样,A错误。
B、从表格中看出,①②两组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有无蚂蚁,其它条件都相同,①号没有蚂蚁栖居的金合欢,起对照作用,B错误。
C、从表中信息可知,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比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幼苗存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所以蚂蚁对金合欢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如果去除蚂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这说明蚂蚁与金合欢树属于互利共生关系。实验表明,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不能表明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C错误。
D、从表中信息可知,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比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幼苗存活率高,生长速度快。因此实验表明:蚂蚁能促进合欢幼苗的生长,D正确。
故选:D。
5.【解答】解:A.由于是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所以应避免光合作用的发生,所以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广口瓶,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光合作用的干扰,A错误;
B、由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会消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被澄清石灰水吸收掉,而使容器内气压降低,所以红墨水会向左移,B错误;
C、由于石灰水吸收了二氧化碳生成了碳酸钙的沉淀,所以揭去广口瓶外的黑纸,通常可以观察到广口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正确;
D、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换用植物的枯枝重做实验,观察不到实验现象,D错误.
故选:C。
6.【解答】解:A、第3组缺少2ug/mL的对照组,故A正确。
B、抗生素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抗菌作用的物质,而蛋白H是乳腺细胞产生,不属于抗生素,故B错误;
C、细菌是原核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故C错误;
D、第2组和第3组对比说明使用低浓度青霉素和高浓度蛋白H可杀死MRSA菌,故D错误。
故选:A。
7.【解答】解:A、由于本实验是兴趣小组为探究蚂蚁寻找到食物后是如何回家的,所以这样做的目的是:假设是蚂蚁是靠触角找到回家的路的,A正确;
B、两只蚂蚁到窝的距离远近不同,变量不唯一,B错误;
C、如果发现两只蚂蚁都回家了,则说明蚂蚁不是靠触角找到回家的路的,故这个结果不支持本实验的假设,C正确;
D、本实验存在的缺陷是蚂蚁数量太少,实验存在着偶然性,D正确;
故选:B。
8.【解答】解:A、为了控制变量所用种子的质量应该相同,因此a1═a2,A正确;
B、为了控制变量燃烧前水量应该相同,因此b1═b2,B正确;
C、为了控制变量燃烧前水温应该相同,因此C1=C2,C正确;
D、花生含脂肪大约是40%,核桃含脂肪大约70%,因此花生仁燃烧后水温比核桃仁燃烧后水温低即d1小于(不是大于)d2,D错误。
故选:D。
9.【解答】解:A、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用酒精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使叶片由绿色变成黄白色,A正确;
B、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由于0.9%生理盐水的浓度与人的组织细胞液的浓度一致,故可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不至于细胞因吸水膨胀,也不至于因失水而皱缩,B错误;
C、淀粉遇碘变蓝,所以能用碘液检测淀粉,C正确;
D、在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试验中,用食醋和清水配制模拟酸雨,并用PH试纸测定PH约等于4,D正确。
故选:B。
二.多选题(共1小题)
10.【解答】解:A、甲中,血管a中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属于动脉,正确。
B、b管壁最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径最小,是毛细血管,错误。
C、乙中,细胞①红细胞在毛细血管中一般排成单行通过,正确。
D、图二中②白细胞数量比较少,不易观察到,③血小板形状不规则,不易观察到,错误。
故选:AC。
三.实验探究题(共16小题)
11.【解答】解:(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要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要以唾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因此,在1号试管里“?”处应加入施加心理压力前受试者的唾液2毫升,这样就与2号试管形成了一组以施加心理压力前、后取受试者的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设置1号试管在本实验中起到对照作用。
(2)2号试管“?”处的温度条件应该是37℃,因为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受温度的影响,37℃接近人的体温,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能力最强。
(3)观察,记录并比较1号和2号试管蓝色褪去时间,若结果为2号试管颜色褪去时间少于1号试管,则说明施加心理压力使受试者唾液淀粉酶的含量增加;若结果为2号试管颜色褪去时间等于1号试管,则说明施加心理压力使受试者唾液淀粉酶的含量没有变化;若结果为2号试管颜色褪去时间大于1号试管,则说明施加心理压力使受试者唾液淀粉酶的含量减少。
故答案为:(1)施加心理压力前受试者的唾液2毫升
(2)37
(3)2号试管颜色褪去时间少于1号试管。
12.【解答】解:(1)在A、B、C三装置中可以形成对照试验的是A与B,B与C,A与B的变量是水藻,B与C的变量是河泥,因此比较A、B、C装置的实验结果可知,小鱼存活的时间与水藻和河泥有关。
(2)金鱼的存活需要食物和氧气,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比较A、B不同的变量是金鱼藻,没有金鱼藻的图A金鱼活的时间短3天,有金鱼藻的图B金鱼活的时间长11天,可知水藻的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为金鱼提供食物和氧气。因此金鱼活的时间长。
(3)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水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反而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与小鱼争夺氧气,氧气消耗的最快。因此D装置中的小鱼存活的时间最短。
(4)C、D的变量光照,因此比较C、D装置的实验结果可说明水藻在有光照的条件下,才能释放出氧气。
故答案为:(1)水藻;河泥
(2)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3)植物的呼吸作用也消耗了氧气
(4)阳光
13.【解答】解:(1)“上述对照实验方案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只有一项实验条件不同,其余均相同”。其中起对照作用的实验因素是光照;
(2)若上述实验的实际结果是:有光照组种子萌发,无光照组种子也同时萌发,根据实验结果作出相应的结论:种子萌发不需要光照。
(3)1、2
两组形成对照试验,唯一不同的变量为是否将种子进行机械处理。通过对直方图的分析,可以知道将种子机械破损后发芽率高。所以根据1、2做出的猜想是:机械破损可以提前解除种子的休眠,提高萌发率。
(4)为更准确说明赤霉素对解除种子休眠有影响,就要设计以赤霉素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设计方案为:把第3、4、5组的0.05%赤霉素溶液改为等量、等温的清水进行对照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判断赤霉素的作用。
故答案为:(1)光照。
(2)种子萌发不需要光照。
(3)机械破损可以提前解除种子的休眠,提高萌发率。
(4)把第3、4、5组的0.05%赤霉素溶液改为等量、等温的清水进行对照实验。
14.【解答】解:(1)对照实验要求变量唯一,在本实验中甲与乙形成以pH值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甲、丙、丁形成以温度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所以该实验是探究pH值和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的影响。
(2)已知酸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但是实验中乙试管溶液未出现蓝色,原因可能是虽然酸性条件下酶被抑制但是淀粉在酸性条件下可以水解,所以最终无蓝色反应。
试管甲和试管乙唯一的变量是pH值,丙由于温度过低,破坏了酶的催化活性,淀粉没有被分解,淀粉遇碘变蓝色
(3)通过本实验说明,温度过高,酶的活性丧失,酶的催化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必须有适宜的温度,酶的催化活性才能发挥。因此若要分析高温应该会使淀粉酶失去活性,我们需要对丙试管进行的下一步操作是降低温度至37℃水浴保温,然后观察现象。
故答案为:
(1)探究pH值和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的影响;
(2)虽然酸性条件下酶被抑制但是淀粉在酸性条件下可以水解,所以最终无蓝色反应;
(3)降低温度至37℃水浴保温,然后观察现象。
15.【解答】解:(1)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I组小鼠不做处理,向Ⅱ组和Ⅲ组小鼠注射四氧嘧啶溶液破坏胰岛,其目的是为了形成对照实验,制造患糖尿病的小鼠。
(2)向Ⅲ组注射适量用生理盐水配制的花生根茎水煮液,Ⅱ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水煮液。
(3)从图中看出注射四氧嘧啶溶液和生理盐水的Ⅱ组小鼠,血糖含量相对值最大。可得出结论一定浓度的花生根茎水煮液具有降糖效果。
(4)本实验有不完善的地方是小鼠的数量太少,具有偶然性。
故答案为:(1)胰岛;
(2)等量生理盐水;
(3)一定浓度的花生根茎水煮液具有降糖效果;
(4)小鼠的数量太少,具有偶然性。
16.【解答】解:(1)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用PH试纸,具体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蘸取消化液滴在PH试纸上,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值。
(2)从图1可知,三种蛋白酶在各自最适PH值下,肠蛋白酶对应的酶活性值最小,所以催化效率最低。
(3)要验证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要遵循单一变量、对照、重复等原则,并控制其他无关变量相同。
①由题意可知,此实验温度为自变量,PH值等为无关变量,为了得到准确的结果,PH应与相对应的蛋白酶的最适值,由图1可知,胃蛋白酶最适PH值为2,幽门盲囊蛋白酶最适PH值为8;
②由图2可以看出,当温度从~梯度变化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蛋白酶的活性一直在增强,酶活性峰值未出现,没有出现下降的拐点,因此,不能得出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到。
故答案为:(1)取一片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蘸取消化液滴在PH试纸上,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值;
(2)肠蛋白酶;
(3)①2、8; ②不能,由图可知随着温度提高酶活性逐步升高,酶活性峰值未出现。
17.【解答】解:(1)据图甲可知,该实验装置测量种子有氧呼吸时消耗的氧气量,主要原因是种子有氧呼吸消耗了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所以锥形瓶内的气体总量减少,U形管右侧液面上升,因此本实验目的是测定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选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速率。
(2)0~3.5小时内,种子进行有氧呼吸吸收O2,放出CO2,CO2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锥形瓶中气体体积缩小(或减小)。3.5小时~4小时内标尺读数没增加最可能的原因种子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O2。
(3
)“本实验存在的问题是没有设计对照实验,因此实验数据不能准确反映真实情况”。因此需要设计简单的对照实验,即用等量消毒液杀菌过的死种子代替实验组中的活种子,其他装置同于实验组。
故答案为:
(1)氧气
(2)种子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O2
(3)用等量的消毒液杀菌过的死种子代替实验组中的活种子,其他装置同于实验组
18.【解答】解:(1)序号2、3实验,光照强度不变,随着时间变长,氧气浓度保持不变,说明光合作用速率未增强,因此该同学结论不正确。
(2)若想进一步探究光源种类对光合作用强弱的影响,设计实验步骤如下:
①采用如图装置,用不透明塑料箱遮光,用传感器测定氧气浓度;
②闭合LED灯开关,测量光照强度记为E1,约100分钟后再次读出氧气浓度,得出氧气浓度增加值记为△P1;
③其他条件不变,更换LED灯为白炽灯,闭合白炽灯开关,根据传感器示数调整亮度E2=E1,约100分钟后读出氧气浓度,得出氧气浓度增加值△P2,并与△P1进行比较。
故答案为:
(1)不正确,序号2、3实验,光照强度不变,随着时间变长,氧气浓度保持不变,说明光合作用速率未增强;
(2)①采用如图装置,用不透明塑料箱遮光,用传感器测定氧气浓度;
②闭合LED灯开关,测量光照强度记为E1,约100分钟后再次读出氧气浓度,得出氧气浓度增加值记为△P1;
③其他条件不变,更换LED灯为白炽灯,闭合白炽灯开关,根据传感器示数调整亮度E2=E1,约100分钟后读出氧气浓度,得出氧气浓度增加值△P2,并与△P1进行比较。
19.【解答】解:(1)表中1和4变量是水分,目的是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由此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与水分有关。
(2)种子萌发的界定标准是胚根长度大于2毫米。
(3)实验中加水至滤纸湿润是保证种子萌发的一定的水分。若直接加水至种子浸没,种子萌发会缺乏充足的空气。
故答案为:(1)种子的萌发与水分有关;
(2)胚根长度大于2毫米;
(3)有充足的空气。
20.【解答】解:(1)步骤①用未接种的灭菌甘蔗汁以同样的方法进行实验,目的是作对照。
(2)根据“毒性试验结果统计表”与人中毒症状对比,小鼠中毒组数最多,可以判断:食用“红心”甘蔗导致人中毒的霉菌是节菱孢霉菌。
甘蔗被节菱孢霉菌污染后,产生了一种毒素(3﹣硝基丙酸)。该毒素与黄曲霉系一样:高温下不易分解。因此食品被节菱孢霉菌污染后,毒素仍然存在,不食用发霉变质的面包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1)作对照
(2)节菱孢霉菌;B
21.【解答】解:(1)对照试验中,一般条件没有发生改变的一组为对照组。所以,设置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
(2)此研究小组对于食盐水是否真能抑制菠萝蛋白酶活性这一问题,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设置水浴的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原因是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3)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在该实验所用的浓度范围内,氯化钠溶液对菠萝蛋白酶的活性具有促进作用。
故答案为:(1)对照
(2)酶的活性
(3)促进
22.【解答】解:(1)蜡烛燃烧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而实验一中得出植物光合作用会产生氧气,是因为放有植物的蜡烛燃烧的时间比没有放植物的时间长;
(2)实验二中缺乏了对照实验,实验二的结论是有光植物产生了氧气,要额外设置一组除没有光照外其他均相同的实验进行对照;
(3)好氧细菌会具有产生氧气的部位,通过好氧细菌的分布可以知道产生氧气的位置;由实验三可知,好氧细菌分布在有光照的叶绿体周围,说明叶绿体是植物产生氧气的场所。
故答案为:
(1)乙图中的蜡烛燃烧时间比甲图中长;
(2)增加一组实验,与图乙实验器材相同,将蜡烛点燃和植物一起放入玻璃罩,遮光处理,观察蜡烛燃烧情况并记录;
(3)指示氧气产生的位置;叶绿体是绿色植物产生氧气的场所。
23.【解答】解:③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为探究某土壤样品中是否含X细菌,A培养皿中再加入尿素,B培养皿不加。
⑤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因为碱性溶液,在A和B两个培养皿中加入无色酚酞,观察颜色变化。
(1)X细菌在适宜环境下进行分裂生殖。
(2)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X细菌能将尿素转化为氨气,所以它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故答案为:③尿素; ⑤无色酚酞
(1)分裂
(2)分解者
24.【解答】解:探究;用菜豆种子为材料,在实验中只有B组种子萌发,说明B组种子满足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自身因素: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故B号瓶起对照的作用.A与B对照,变量是水分;C与B对照,变量是空气.通过对比知道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所以:
(1)A组、B组作对照,7天后的实验现象是A组中的菜豆种子没有萌发,B组中的菜豆种子萌发,由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菜豆种子萌发需要水.
(2)在C组液面上滴加食用油目的是使水与空气隔绝.
(3)丙图中结构①是茎和叶,是由种子结构中的胚芽发育而来的;丙图中结构④是根的部位,由种子结构中的胚根发育而来.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呼吸作用增强,将储存在子叶内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输送到胚的胚轴、胚根和胚芽.萌发时,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随后胚轴伸长,胚芽突破种子背地生长,发育成茎和叶.
(4)菜豆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因此花生种子萌发时,提供营养物质的结构是子叶.
故答案为:
(1)D;
(2)使水与空气隔绝;
(3)胚芽;胚根;
(4)子叶.
25.【解答】解:(1)实验的变量是赤霉素溶液的浓度的不,步骤1中用滤纸吸干种子表面水分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减少实验误差;
(2)不赞同处理苦瓜种子最佳赤霉素溶液浓度一定在500﹣1000毫克/升范围内,因为C组和D组之间也可能出现种子萌发的高峰;
(3)结合图像信息可知,为了提高苦瓜种子的发芽率,在播种前除了用赤霉素处理外,时间相同,30℃时发芽率最高。
故答案为:
(1)控制单一变量,减少实验误差;
(2)不赞同,C组和D组之间也可能出现种子萌发的高峰;
(3)30℃.
26.【解答】解:(1)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甲烧杯内的A为氢氧化钠溶液,则乙烧杯内的B为等量的清水。
(2)若不考虑外界因素的影响,小乐预测实验可能出现的现象及结论如下,甲装置红色液滴左移,乙装置红色液滴不动,说明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甲装置红色液滴不动,乙装置红色液滴右移,说明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甲装置红色液滴左移,乙装置红色液滴右移,说明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3)为校正装置甲、乙中因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还应分别设置对照装置丙、丁,将甲、乙两装置中萌发的小麦种子分别换成等量的煮沸杀死的小麦种子,其余分别同甲、乙。
故答案为:(1)20mL清水;
(2)甲装置红色液滴左移,乙装置红色液滴右移;
(3)将甲、乙两装置中萌发的小麦种子分别换成等量的煮沸杀死的小麦种子,其余分别同甲、乙。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一——浙江省中考科学二轮专题,共4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学家发现,科学研究发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五——浙江省中考科学二轮专题,共5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小乐通过图示实验装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四——浙江省中考科学二轮专题,共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