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苏科版七年级全册1 计算机发展史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信息技术苏科版七年级全册1 计算机发展史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计算机的特点,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
维
目
标
知识技能
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了解我国计算机的发展状况,计算机的特点与具体应用。
过程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教法学法
操作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课前准备
极域电子教室
板
书
设
计
计算机的发展
一、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
1、诞生:1946年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ENIAC
2、发展:
二、计算机的特点
教学
后记
教学
环节
通 案
个 案
导入
新课
新课
探究
小结
一、引入新课
人们为什么要发明计算工具呢?
1、人类为了能快速、准确地进行数学计算,不断探索着用某种工具来替代人在计算方面的脑力劳动,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
2、自主探索:观察图片,议一议,从古至今计算工具是怎样演变发展的?
算筹→ 算盘 →机械式计算机→ 电子计算器→ 计算机
(观察变化)
二、新授:
计算机的发展
(一)计算机的诞生
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名叫ENIAC(埃尼亚克)。
2、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电子计算机时代。
3、补充:第0代(1642—1945)机械计算机和机电计算机
(1)1623—1662 Blaise Pascal纯机械设备,由一系列齿轮组成,采用十进制计算,能完成8位十进制加法、减法计算。
(2)Step Reckner (1670)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此后150年没有发展。
(3)Charles Babbage(1791-1837)Difference Engine(1822)解决快速编制不同函数数学用表问题,只能运行一个算法(多项式计算有限微分)。
(4)分析机(Analgtical Engine)(1837)历史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由存储、计算、输入、输出四部分组成。
4、ENIAC:装有18000个电子管,总重量达30吨,功耗140kw,有20个寄存器,每个能存放70位的十进制数,每秒5000次加法运算,通过设置分布在各处的6000个开关和众多的插头与插座来编程。
(二)计算机的发展:
1、发展历程: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1946—1955年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1955—1965年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65—1975年
第四代: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5—?
2、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显著特点是:
体积小 重量轻 功耗少 成本低 功能强
3、未来发展趋势:
光电子 超导电子 生物等元器件技术
(三)计算机的特点:
1、运算速度快,精度高
2、存储容量大,记忆能力强
3、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4、自动化程度高
三、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信息技术苏科版七年级全册1 安装操作系统精品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苏科版七年级全册2 信息技术优秀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明确任务,新课讲授,总结提炼,课外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信息技术第1章 走进信息世界第1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2 信息技术优质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提问,导入新课,任务驱动,归纳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