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之挑战压轴题(选择题):运动和力(含答案)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之挑战压轴题(选择题):运动和力(含答案)第1页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之挑战压轴题(选择题):运动和力(含答案)第2页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之挑战压轴题(选择题):运动和力(含答案)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之挑战压轴题(选择题):运动和力(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之挑战压轴题(选择题):运动和力(含答案),共25页。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之挑战压轴题(选择题):运动和力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21秋•乐山月考)如图所示,正在平直路面上向右匀速行驶的小车中有一轻质弹簧,其右端固定在车厢上,左端连接到木块上,弹簧此时处于原长状态并保持水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弹簧未发生形变,则小车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若木块突然压缩弹簧,则小车一定在做加速运动
    C.若木块受到向左的摩擦力,则小车一定在做加速运动
    D.若木块受到向右的摩擦力,则小车一定在做加速运动
    2.(2021•游仙区模拟)如图所示一块正方体的磁铁重2N,在大小为F=3N的拉力下从A点水平直线运动到E点。已知AB=BC=DE=4m,其中AC段接触面的材料是木,DE段接触面的材料是铁,每经过相同时间,用虚线框记录物体位置,根据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不考虑磁铁与铁块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作用力)

    A.AB段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摩擦力等于3N
    B.BC段物体在做加速运动,所以摩擦力小于3N
    C.DE段由于受到磁力作用磁体对接触面压力变大,所以DE段摩擦力一定比AB段要大
    D.BC段要比AB段要光滑
    3.(2021春•松滋市期中)如图所示,甲是放在水平桌面上的重为10N的木块,重为6N钩码乙通过细绳绕过定滑轮带动甲做匀速直线运动,若要用力将甲物块向左水平匀速拉动,拉力大小为( )

    A.4N B.6N C.12N D.16N
    4.(2020•福州模拟)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面上,上表面固定一轻滑轮(不计滑轮摩擦),轻绳绕过滑轮后,一端固定在右侧墙上,另一端施加力,使木块向右匀速运动。第一种用大小为F1的力竖直向上拉,第二种用大小为F2的力水平向右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情况摩擦力相同 B.第一种情况摩擦力大
    C.F2一定大于F1 D.F2一定大于F1
    5.(2020春•凉城县期末)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向上拉物块A,当弹簧测力计对物块A的拉力为F1(F1≠0)时,物块A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F2,物块A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N1(N1≠0),水平地面对物块A的支持力为N2.已知物块A受到的重力为G,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拉力F1与F2是一对平衡力
    B.压力N1与重力G的大小相等
    C.压力N1与支持力N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拉力F2与重力G是一对平衡力
    6.(2020春•黄埔区期中)水平放置的密闭玻璃管内充有水,如图所示,当玻璃管突然沿水平方向向左运动时,水中的气泡将( )


    A.向右运动 B.向左运动 C.保持不动 D.无法判断
    7.(2019•惠安县校级开学)用绳系住一个物体后,分别让它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第一次让物体以2m/s的速度匀速上升,此时拉力F1,第二次让物体以1m/s速度匀速下降,此时拉力F2(忽略空气阻力),则( )
    A.F1=2F2 B.F1=F2 C.F1=F2 D.无法确定
    8.(2019•日照模拟)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木箱,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箱在与水平面夹角为θ的拉力F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θ从0°增大到90°的过程中,木箱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则拉力F和木箱受到的摩擦力f的变化是( )

    A.F一直增大,f一直增大
    B.F一直减小,f一直减小
    C.F先减小后增大,f一直减小
    D.F先增大后减小,f一直增大
    9.(2018•德清县自主招生)如图,两木块A和B被水平力F通过挡板C压在竖直墙上,处于静止状态,则( )

    A.物体A对B没有静摩擦力
    B.物体A对B的静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
    C.物体A对B的静摩擦力与B对A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0.(2018•椒江区校级三模)某同学将同一小球以相同大小的速度按如图两种方法抛掷小球。甲图是竖直上抛,乙图是以一定的角度斜抛小球。忽略运动过程中所受的空气阻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小球到达的水平高度等于乙图中小球的水平高度
    B.甲图中小球到达地面时的速度大于乙图中小球的速度
    C.如果乙图中小球到达最高点时突然不受重力,该小球将水平向右匀速直线运动
    D.若将小球的质量增大,则小球到达地面时的速度都将比原来的大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之挑战压轴题(选择题):运动和力(10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21秋•乐山月考)如图所示,正在平直路面上向右匀速行驶的小车中有一轻质弹簧,其右端固定在车厢上,左端连接到木块上,弹簧此时处于原长状态并保持水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弹簧未发生形变,则小车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若木块突然压缩弹簧,则小车一定在做加速运动
    C.若木块受到向左的摩擦力,则小车一定在做加速运动
    D.若木块受到向右的摩擦力,则小车一定在做加速运动
    【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应用能力.
    【分析】(1)平衡状态是指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时受平衡力;
    (2)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是受到了非平衡力的作用。据此分析其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
    【解答】解:由题意知,原来小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弹簧也随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
    A、若小车运动状态虽然改变(即做变速运动),但木块与小车之间只是产生了相对运动的趋势,而并未发生相对运动,此时弹簧不会发生形变,小车却并不是做匀速运动,故A错误;
    B、若木块突然压缩弹簧,说明小车在突然减速,而木块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才会压缩弹簧,故B错误;
    C、若木块受到向左的摩擦力,说明木块向右运动或有向右运动的趋势,则这种情况是由于小车突然减速,而木块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从而造成木块向右运动或有向右运动的趋势,故C错误;
    D、若木块受到向右的摩擦力,说明木块向左运动或有向左运动的趋势,则这种情况是由于小车突然加速,而木块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从而造成木块向左运动或有向左运动的趋势,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在平衡状态和非平衡状态时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属于易错题。
    2.(2021•游仙区模拟)如图所示一块正方体的磁铁重2N,在大小为F=3N的拉力下从A点水平直线运动到E点。已知AB=BC=DE=4m,其中AC段接触面的材料是木,DE段接触面的材料是铁,每经过相同时间,用虚线框记录物体位置,根据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不考虑磁铁与铁块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作用力)

    A.AB段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摩擦力等于3N
    B.BC段物体在做加速运动,所以摩擦力小于3N
    C.DE段由于受到磁力作用磁体对接触面压力变大,所以DE段摩擦力一定比AB段要大
    D.BC段要比AB段要光滑
    【考点】摩擦力的大小.
    【专题】应用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应用能力.
    【分析】(1)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平衡力判断摩擦力的大小。
    (2)物体进行加速运动,所受的拉力大于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根据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分析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根据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分析滑动摩擦力大小。
    【解答】解:
    A、由图知,在AB段,磁铁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所以磁铁在AB段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磁铁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拉力大小是3N,所以磁铁在AB段受到的摩擦力也是3N,故A项说法正确。
    B、由图知,在BC段,磁铁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长,所以正方体磁铁在BC段做加速运动,则磁铁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大于摩擦力,拉力大小是3N,所以磁铁在BC段受到的摩擦力小于3N,故B项说法正确。
    C、由图知,在DE段,磁铁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增大,所以磁铁在DE段做加速直线运动,则磁铁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大于水平向左的摩擦力,比较可知DE段摩擦力比AB段要小,故C项说法错误。
    D、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由前面解答可知,磁铁在BC段受到的摩擦力小于在AB段受到的摩擦力;磁铁在AC段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相同(都等于磁铁的重力),而磁铁在BC段受到的摩擦力较小,所以可知BC段要比AB段要光滑,故D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有一定难度。
    3.(2021春•松滋市期中)如图所示,甲是放在水平桌面上的重为10N的木块,重为6N钩码乙通过细绳绕过定滑轮带动甲做匀速直线运动,若要用力将甲物块向左水平匀速拉动,拉力大小为( )

    A.4N B.6N C.12N D.16N
    【考点】摩擦力的大小.
    【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
    【分析】分析滑块受到的力,滑块向左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受到平衡力作用,根据平衡力条件判断摩擦力大小。对滑块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力时,滑块向右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受到平衡力作用,根据平衡力条件判断拉力大小。
    【解答】解:
    钩码通过定滑轮拉着木块向右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木块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右6N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滑动摩擦力是f=6N;
    对木块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拉力F左,使木块拉动钩码匀速上升,木块向左匀速直线运动,木块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F、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水平向右的拉力F=6N,水平向左的拉力F与水平向右的拉力F、滑动摩擦力是平衡力,所以F左=F+f=6N+6N=12N,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平衡力及运动和力的理解和应用,要会从物体的平衡状态的角度去对物体进行平衡力的分析。
    4.(2020•福州模拟)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面上,上表面固定一轻滑轮(不计滑轮摩擦),轻绳绕过滑轮后,一端固定在右侧墙上,另一端施加力,使木块向右匀速运动。第一种用大小为F1的力竖直向上拉,第二种用大小为F2的力水平向右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情况摩擦力相同 B.第一种情况摩擦力大
    C.F2一定大于F1 D.F2一定大于F1
    【考点】摩擦力的大小.
    【专题】应用题;定量思想;推理法;重力、弹力、摩擦力;应用能力.
    【分析】(1)匀速运动时受平衡力,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在同一物体上;
    (2)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解答】解:始终用大小为F1的力竖直向上拉,木块向右匀速运动,木块受到向右的拉力和向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木块受到的摩擦力f1=F1;
    若将绳端拉力方向改为水平向右,木块仍能匀速运动,这时拉力大小为F2,则物体受向右的两个F2和向左的摩擦力平衡,大小相等,即2F2=f2,即F2=f2
    因为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当绳子竖直向上拉时,对物体有竖直向上的拉力,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小于重力,当改为水平向右拉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重力,即当拉力改为水平方向后,压力增大,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增大,即f2>f1(即第二种情况摩擦力大),所以F2=f2>F1.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判断以及影响摩擦力的因素等知识,比较两次的拉力的大小是本题的难点。
    5.(2020春•凉城县期末)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向上拉物块A,当弹簧测力计对物块A的拉力为F1(F1≠0)时,物块A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F2,物块A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N1(N1≠0),水平地面对物块A的支持力为N2.已知物块A受到的重力为G,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拉力F1与F2是一对平衡力
    B.压力N1与重力G的大小相等
    C.压力N1与支持力N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拉力F2与重力G是一对平衡力
    【考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力的合成与应用.
    【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分析、综合能力.
    【分析】(1)首先确定物体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再明确它受到了哪些力的作用,和这些力的三要素分别是什么,才能对这些力的关系进行正确的辨别;
    (2)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3)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解答】解:
    A.弹簧测力计对物块A的拉力F1作用在物块A上,物块A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2作用在弹簧测力计上,二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C.物块A受到弹簧测力计对物块A的拉力F1、水平地面对物块A的支持力N2、自身竖直向下的重力G处于平衡状态,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1+N2=G,则N2=G﹣F1,又因物块A对水平地面的压力N1和水平地面对物块A的支持力N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二力大小相等,即N1=N2=G﹣F1,所以压力N1与重力G的大小不相等,故B错误、C正确;
    D.弹簧测力计对物块A的拉力F1和物块A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二力大小相等,则F2=F1=G﹣N2,所以拉力F2与重力G大小不相等,二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受力分析是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通过受力分析,明确各个力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应该重点锻炼的物理能力之一。
    6.(2020春•黄埔区期中)水平放置的密闭玻璃管内充有水,如图所示,当玻璃管突然沿水平方向向左运动时,水中的气泡将( )


    A.向右运动 B.向左运动 C.保持不动 D.无法判断
    【考点】惯性.
    【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
    【分析】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物体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解答】解:当密闭玻璃管突然向左运动时,密闭玻璃管内的液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不动,即液体会向右运动,从而把气泡挤向相反方,即气泡向左运动。
    故选:B。
    【点评】水平仪中液体的质量远大于气泡的质量,可以理解成液体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把气泡挤向液体运动的反方向。
    7.(2019•惠安县校级开学)用绳系住一个物体后,分别让它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第一次让物体以2m/s的速度匀速上升,此时拉力F1,第二次让物体以1m/s速度匀速下降,此时拉力F2(忽略空气阻力),则( )
    A.F1=2F2 B.F1=F2 C.F1=F2 D.无法确定
    【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
    【分析】平衡状态指的是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力平衡。
    【解答】解:当物体以2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处于平衡状态,即拉力和重力仍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拉力F1=G;
    当物体以1m/s的速度匀速下降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力平衡,即拉力和重力仍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拉力F2=G;
    因为两个相同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所以两个物体的重力也相等,即F1=F2。
    故选:B。
    【点评】在判断物体受力情况时,首先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只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受力平衡,再根据二力平衡就可以求出物体受到的相关的力。
    8.(2019•日照模拟)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木箱,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箱在与水平面夹角为θ的拉力F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θ从0°增大到90°的过程中,木箱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则拉力F和木箱受到的摩擦力f的变化是( )

    A.F一直增大,f一直增大
    B.F一直减小,f一直减小
    C.F先减小后增大,f一直减小
    D.F先增大后减小,f一直增大
    【考点】摩擦力的大小.
    【专题】定性思想;重力、弹力、摩擦力;分析、综合能力.
    【分析】在θ从0逐渐增大到90°的过程中,木箱的速度保持不变,说明物体受力始终平衡,受力分析后正交分解表示出拉力F,由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可得,F在水平方向的分力始终等于摩擦力,由于摩擦力逐渐减小,故F在水平方向的分力减小。
    【解答】解: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

    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μFN﹣﹣﹣﹣﹣﹣﹣①,
    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受力平衡,则
    水平方向上:Fcosθ=μFN﹣﹣﹣﹣﹣﹣﹣②
    竖直方向上:FN+Fsinθ=mg﹣﹣﹣﹣﹣﹣③
    由③可得:FN=mg﹣Fsinθ﹣﹣﹣﹣﹣﹣﹣﹣﹣④,
    将④代入②解得:F=,所以,当θ从0逐渐增大到90°的过程中,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在θ从0°增大到90°的过程中,物体对面的压力逐渐减小,所以摩擦力逐渐减小,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摩擦力大小的判断以及拉力F的变化,是一道难题。
    9.(2018•德清县自主招生)如图,两木块A和B被水平力F通过挡板C压在竖直墙上,处于静止状态,则( )

    A.物体A对B没有静摩擦力
    B.物体A对B的静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
    C.物体A对B的静摩擦力与B对A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考点】平衡状态的判断.
    【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应用能力.
    【分析】对上图中物体A和B进行受力分析,先整体分析,再单独分析,根据二力平衡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因为当前状态是静止状态,所以所有力都是平衡的。
    A、如果A和B之间没有摩擦力的话,由于受重力,A和挡板就会往下掉,就不会处于静止状态了,故A错误。
    B、因为A是处于静止状态,A竖直方向的受力情况:
    ①挡板对A的摩擦力,因为挡板是静止的,挡板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平衡,挡板对A的摩擦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上,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对挡板的摩擦力竖直向下;
    ②重力,方向为竖直向下;
    ③B对A的摩擦力。
    共受这三个力,且这三个力是平衡的,由于①②受力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所以B对A的摩擦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可知,A对B的摩擦力是竖直向下的,故B正确,D错误。
    C、物体A对B的静摩擦力与B对A的静摩擦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这也是本题的难点。
    10.(2018•椒江区校级三模)某同学将同一小球以相同大小的速度按如图两种方法抛掷小球。甲图是竖直上抛,乙图是以一定的角度斜抛小球。忽略运动过程中所受的空气阻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小球到达的水平高度等于乙图中小球的水平高度
    B.甲图中小球到达地面时的速度大于乙图中小球的速度
    C.如果乙图中小球到达最高点时突然不受重力,该小球将水平向右匀速直线运动
    D.若将小球的质量增大,则小球到达地面时的速度都将比原来的大
    【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专题】定性思想;运动和力.
    【分析】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守恒,即上升时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下降时,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一切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需要动能的因素:重力和速度,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重力和高度。
    若将小球的质量增大,小球开始的动能和结束的动能都与原来相等,速度也相等,与质量无关。
    【解答】解:A、甲图是竖直上抛,到达最高点时动能为零,原来的机械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乙图到达最高点时还具有水平向右的速度,重力势能要小于原来的机械能,故甲图小球到达的水平高度大于乙图到达的水平高度,故A错误;
    B、若不计空气阻力,上升时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下降时,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故开始时的动能等于最后的动能,因为甲、乙两球质量相同,速度相同,开始时的动能相同,故甲图中小球到达地面时的速度等于乙图中小球的速度,故B错误;
    C、乙图中小球做斜抛运动,小球出向上运动,还向前运动,到达最高点时仍往前运动,若此时突然不受重力,该小球将沿水平向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若将小球的质量增大,小球开始的动能和结束的动能都与原来相等,速度也相等,与质量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以及牛顿第一定律,是一道综合题,难度较大。

    考点卡片
    1.惯性
    【知识点的认识】
    (1)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惯性定义: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叫做惯性.惯性代表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相对难于改变,也就是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运动状态相对容易改变,也就是惯性小.
    (3)当你踢到球时,球就开始运动,这时,因为这个球自身具有惯性,它将不停的滚动,直到被外力所制止.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是有惯性的,它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
    (4)惯性的应用与防止:在日常生活中惯性现象对我们既有有益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有益的要加以利用,例如利用惯性使锤头套紧;有害的要加以防止,例如汽车不能超速超载.

    【命题方向】
    命题方向有以下方面:(1)惯性的认识;(2)影响惯性的因素;(3)惯性的应用与防止.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受到的动力越大,惯性也越大
    B.骑自行车的人上坡前加紧蹬几下,这是为了增大惯性
    C.足球越滚越慢,是因为受到了球场对它施加的力的作用
    D.若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慢慢变小,最终停下来
    分析:根据:惯性的知识及力的作用效果分析解答此题.
    解:A、物体的惯性取决于物体的质量,与物体速度无关,故A错误.
    B、骑自行车的人上坡前加紧蹬几下,是为了获得更大的速度,自行车惯性不变,故B错误.
    C、足球越滚越慢,是因为受到了球场对它施加的阻力作用,阻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使它停下来,故C正确.
    D、若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则物体由于惯性要继续运动下去,不会停止,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的惯性、力的作用效果.应记住: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取决于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无关;力的作用效果有: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2:由于不遵守交通法规酿成的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国家加大了对违反交通法规的处罚力度.关于汽车安全行驶的规定和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限制汽车最大行驶速度,是为了减小汽车的惯性
    B.安全带主要是在汽车突然启动时对驾乘人员起到保护作用
    C.冬天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轮胎上装防滑链,是为了减小摩擦
    D.严禁酒后驾车.主要是因为饮酒后驾驶员反应迟钝,更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分析:(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其大小只取决于物体的质量;
    (2)安全带是为了防止在紧急刹车时人会前冲而带来的伤害;
    (3)冰雪天因为路面结冰,而使摩擦力减小,故为了增大摩擦可以在轮胎上装防滑链;
    (4)汽车的刹车距离取决于汽车的运行速度及人的反应时间,而酒后人的反应时间增长,故可以分析为什么不能酒后驾驭.
    解:A、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大小与速度大小无关;限制速度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刹车距离,故A错误;
    B、根据惯性可知突然启动时人是向后仰的,安全带不起任何作用,故B错误;
    C、防滑链可以增大轮子与地面间的摩擦力,防止交通事故的产生,故C错误;
    D、人饮酒后,由于反应变慢,则反应时间变长,则刹车距离变大,极易造成交通事故,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理知识在交通法规中的应用,在生活中要注意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

    【解题方法点拨】
    (1)惯性不等同于惯性定律.惯性是物体本身的性质,而惯性定律讲的是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2)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不能说“由于惯性的作用”“获得惯性”.正确的是“具有惯性”.
    2.平衡状态的判断
    【知识点的认识】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平衡状态,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处于平衡状态.如挂着的电灯、放在桌面上的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直线运动的汽车、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的降落伞都处于平衡状态.

    【命题方向】
    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与牛顿第一定律的联系,是命题的知识点.
    例1: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小球到达最高点时处于 非平衡 状态(选填“平衡”或“非平衡”),你判断的依据是 小球只受重力作用 .(忽略空气阻力)
    分析: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小球到达最高点时只受重力作用,物体只受一个力的作用,根据几个力平衡的概念可知一个不能平衡.
    解:到达最高点时,小球只受到重力一个力的作用,所以它受到的力不是平衡力,它处于非平衡状态.
    故答案为:非平衡,小球只受重力作用.
    点评:物体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的作用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说这几个力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并且合力为零.

    例2:下列运动过程中,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是( )
    A.在空中自由下落的苹果
    B.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子
    C.沿光滑斜坡滚动的小球
    D.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的跳伞运动员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什么状态是平衡状态,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平衡状态.
    解: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能保持平衡状态,即静止状态或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的跳伞运动.
    A、在空中自由下落的苹果,下落速度越来越快,不是平衡状态;
    B、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子,上升速度越来越小,不是平衡状态;
    C、沿光滑斜坡滚动的小球,速度越来越快,不是平衡状态;
    D、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的跳伞运动员,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平衡状态.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衡状态的理解和掌握.判断方法: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都是平衡状态;物体受到的力平衡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解题方法点拨】
    在判断物体受力是否平衡时,先要看合外力是否为零,这是个前提.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为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3.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知识点的认识】
    (1)平衡力是指一个物体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但是他的受力物体是一个.比如,两队人拔河僵持不下,那么绳子就受到两方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这样,绳子受到的就是一对平衡力.(注意,平衡力的受力物体是一个)
    (2)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比如说,我推墙,那么我对墙施加了一个力,反过来,我的手同时也受到墙对我的压力.我对墙的力和墙对我的力就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注意:相互作用力的受力物体是两个,比如,我对墙的力中,墙是受力物体,而我是施力物体;反过来,墙对我的力中,我变成了受力物体,而墙是施力物体)

    【命题方向】
    判断两个力是否为一对平衡力,还是相互作用力是命题方向,因为学生往往区别不开.
    例1:有一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茶杯受到的重力和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茶杯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茶杯受到的重力和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茶杯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和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对各选项逐一进行分析.
    解:A、由于茶杯对桌面有压力,所以桌面才支持茶杯,即压力的相互作用力是支持力,故A选项错误;
    B、茶杯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B选项正确;
    C、重力是茶杯受到的力,而压力是桌面受到的力,所以重力和压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选项错误;
    D、茶杯受到的重力和茶杯受到的支持力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所以重力和支持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和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并且会区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例2:杯子静止在书桌上,桌面对杯子有支持力,与支持力平衡的力是 杯子的重力 ,与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的是 杯子对桌子的压力 .
    分析:(1)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将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当两个力满足四个条件时,才是一对平衡力,即“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
    解:(1)杯子静止在书桌上,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和杯子的重力,符合平衡力的四个条件,是一对平衡力;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桌面对杯子施加支持力的同时,杯子对桌面施加压力;它们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故答案为:(1)杯子的重力;(2)杯子对桌子的压力.
    点评:(1)掌握二力平衡条件的运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特点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要区分开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解题方法点拨】
    判断的关键是找好平衡力、相互作用力的受力物体有几个.

    4.力与运动的关系
    【知识点的认识】
    (1)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原来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
    (2)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物体如果受到力的作用,且受到的力不平衡,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
    (4)如果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它可能不受外力作用,也可能受平衡力作用.

    【命题方向】
    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变化与平衡力结合是命题的方向,学生往往理解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这个误区也是命题的知识点.
    例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就会运动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分析:(1)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不变,即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体现在速度大小及方向的变化.
    解: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不一定就会运动,当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不变,即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错误;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可能不受力,也可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B错误;
    C、只有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才会发生变化;故C错误;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且是非平衡力的作用;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明确物体的受力情况,及在不同受力情况下所处的运动状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还要深刻理解力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例2:对于“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历史上经历了漫长而又激烈的争论过程.著名的科学家伽利略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其核心含义是(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物体只要运动就需要力的作用
    C.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D.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
    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的得来经历了三个阶段:
    (1)亚里士多德认为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运动,停止用力物体停止运动.他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通过斜面小车实验,接触面越来越光滑,摩擦力越来越小,物体速度改变的越慢,物体运动越远.推理:如果没有摩擦,速度不会改变,永远运动下去.
    (3)牛顿总结前人经验并加以概括,得到牛顿第一定律.
    解:(1)物体只要运动就需要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都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相同的.
    (2)斜面小车实验,接触面越来越光滑,摩擦力越来越小,物体运动越来越远,没有摩擦,物体永远运动下去.没有力就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选C.
    点评:(1)正确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的作用,依靠的是物体的惯性.
    (2)掌握研究牛顿第一定律这种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的推理得到结论的方法.

    【解题方法点拨】
    力与运动的关系是力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正确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是学好力学的关键.知道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如何改变.
    5.力的合成与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
    (1)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二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二力大小之和,方向与这两个力方向相同,即:F=F1+F2;同一直线上相反的二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二力大小之差的绝对值,方向和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即F=|F1﹣F2|。

    【知识拓展】
    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法则:实验证明,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用表示两个力的力的图示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所示,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是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特殊情况。

    【命题方向】
    合力的方向与谁的方向相同,此处用到的物理学方法﹣﹣﹣等效替代法是命题的关键。
    例1:关于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不为零的力,其合力一定不为零
    B.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其中任何一个力
    C.求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就是把两个力的大小相加
    D.不论两个力的方向如何,合力的方向总是和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
    分析:解答此题时,要从力的大小和方向两个方面来考虑,在分析各选项时千万不能漏掉力的方向。
    解:A、如果物体受到的两个力为一对平衡力,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则它们的合力为零,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因为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二力之差,因此合力大小不一定大于其中任何一个力,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二力之和,但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二力之差,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同一直线二力的合力方向与两个分力的方向相同;当二力方向相反时,合力方向与较大力的方向相同,所以不论两个力的方向如何,合力的方向总是和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要结合同一直线上二力的方向分析合力大小,并会能判断出合力的方向。

    例2:把一个重为2牛的苹果竖直向上抛出,苹果在空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若苹果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所受合力的大小分别为F1、F2,则( )
    A.Fl可能小于F2B.Fl可能等于F2C.Fl一定等于F2D.F1一定大于F2
    分析:根据力的合成计算合力的大小,即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二力的合力等于二力之和;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等于二力之差。
    解:因为苹果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阻力,所以合力等于二力之和;因为苹果在下降的过程中,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阻力,所以合力等于两力之差。所以F1一定大于F2。
    故选D。
    点评: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会根据同一直线上的二力的合成进行计算合力的大小。

    【解题方法点拨】
    利用好两个力的合力的范围是:|F1﹣F2|≤F≤F1+F2解题。

    6.摩擦力的大小
    【知识点的认识】
    对于初中摩擦力的大小不需要利用公式计算,摩擦力大小只要求求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这两种摩擦力一般与平衡力相结合出题,例如:静摩擦力,要根据受力的情况来分析,而不要想当然或跟着思维定势走.
    例:用手握住一个瓶子静止不动,随着手的握力的增大,瓶子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如何变化?
    讲解:此时瓶子处于静止状态,在竖直方向上除受一个重力之外,还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作用,且摩擦力的大小与重力大小相等.由于瓶子的重力大小是不变的,所以瓶子静止不动时摩擦力的大小是不变的,它不随握力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认为所有情况都是“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例: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某人用10牛的力拉木块在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改用15牛的水平拉力拉木块,仍使木块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应如何变化?
    讲解:当木块受10牛的力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摩擦力与拉力二力平衡,大小为10牛.当木块受15牛的拉力作用时,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没改变,所以摩擦力的大小不变,只是此时,也正是摩擦力没有改变而拉力变大,所以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木块在做加速运动,这也跟生活经验相吻合.不少同学认为“拉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是没有根据的.

    【命题方向】
    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与平衡力相结合出题是中考命题方向.
    例1:一物体以1m/s的速度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为40N,若物体运动的速度增加到3m/s时仍在该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它受到的摩擦力( )
    A.大于40N B.小于40N C.等于40N D.无法确定
    分析:(1)首先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判断出摩擦力的大小;
    (2)掌握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根据影响因素判断摩擦力的变化情况.
    解:一物体以1m/s的速度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f=F=40N,方向与拉力方向相反;
    物体运动的速度增加到3m/s时仍在该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未变化,所以摩擦力仍不变,为40N.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在解析摩擦力的变化时,关键是分析影响因素是否变化,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

    例2: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图中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均为F
    B.甲、乙两图中B物体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均为F
    C.甲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0,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
    D.乙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F,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
    分析:在分析时,分别以整体、A、B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且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平衡力的作用.
    解:乙图,AB同时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AB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A不受摩擦力的作用,AD错误;
    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受地面的摩擦和拉力F,这两个力相互平衡,则f=F,两种情况下B受到的摩擦力相等,B正确;
    甲图以A为研究对象,A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方向受拉力F和B对它的静摩擦力作用,且f=F,C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摩擦力大小的判定,将甲乙两图相互对比,关键是能够对整体和部分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力的知识进行判断,对学生来说应属于难题.

    【解题方法点拨】
    摩擦力的大小计算应当联系二力平衡的知识与力的合成(当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受力一定受平衡力).


    相关试卷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之挑战压轴题(解答题):运动和力(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之挑战压轴题(解答题):运动和力(含答案),共4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之挑战压轴题(填空题):运动和力(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之挑战压轴题(填空题):运动和力(含答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大量实验表明,利用力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之挑战压轴题(选择题):电功率(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之挑战压轴题(选择题):电功率(含答案),共44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