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冀教版三年级下册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案
展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经历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的长度,探索并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等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分为两个知识块: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单元最后安排了“整理与复习”,结合本单元内容,还设计了“铺地面”的综合与实践活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面积公式以及探索公式的方法都是以后学习多边形面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本单元教材在内容安排和编写思路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强化“面积”概念的认识和体验。首先利用学生熟悉的物品比较面积的大小,再比较两个长方形纸片的大小,从而认识“面积”的概念。通过两片叶子、方巾和手绢的直观比较,以及两个物体面积大小的比较,进一步体会面积的实际意义。运用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测量课桌面的面积,在学生动手测量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面积,体会统一计量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外,在认识面积单位时, 通过举出生活中面积是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的实物,让若干学生站在 1 平方米的纸上等活动,使学生体验这些面积单位的大小,建立表象。
2、探索并自主建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关于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传统教材都是安排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之后,利用正方形面积公式计算推导。本套教材改变传统教材的知识建构方式,在学生认识了面积单位,学会用这些面积单位测量某个物体表面面积的基础上,让学生合作研究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这样编排的目的,首先是淡化以“计算”为途径的学习方式,强调面积单位和测量活动经验水平上的构建,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知识,
学会探索的方法。
3、重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形成过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既是数学计算的重要知识,又是后面探索多边形面积公式的基础。所以教材特别重视面积公式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能用合适的单位测量图形基物体表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
2、在比较图形面积大小,估计、测量面积以及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4、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能克服活动中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难点
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
能恰当地选用测量单位测量不同的物体的面积
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掌握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
算
教学建议
本单元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为以后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所以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真正理解。
2、借助身边事物,使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3、让学生经历用面积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梳理面积单位,形成结构化认识。
4、让学生结合实际选择和运用合适的面积单位。
5、充分利用实际操作,深入理解面积公式。
6、注意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
掌握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应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
实际问题
掌握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应用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会比较物品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体验在同一测量单位下量出结果的一致性。
能选择恰当的面积单位计量不同物体的面积。
理解面积单位之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理解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本单元用 8 课时完成教学。
课题
课时
认识面积
1
测量面积
1
认识面积单位
1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
长方形的面积
1
正方形的面积
1
(整理与复习)周长和面积的综合复习
1
(综合与实践)铺地砖
1
总计
8
数学三年级下册七 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数学三年级下册七 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教案及反思,共2页。
小学冀教版七、折线统计图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冀教版七、折线统计图教案设计,共2页。
2020-2021学年七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七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