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 (2019)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设计
展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的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型的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本章地位: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有机整体,本章内容——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是该模块《生物与环境》中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第4章——人与环境的理论基础。
本节地位: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之一,学习本节内容,需要建立在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的基础上,也是后续物质循环的学习的基础,体现了是物质是能量的载体。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系统流动的概念、过程、特点、表示方法和研究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概念;
2.通过数据的分析,总结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3.学会用图形——金字塔模型来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4.运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能够分析生活中生态系统的利弊,总结出研究生态系统的意义。
三、重难点
1.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来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
2.通过分析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的图解,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
3.运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生活中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科学原理;
以上3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此外还有一难点:生态金字塔的级数一般不超过5及倒置的实例和原因。
四、设计思路
本次课程是网络课程,且作为新授课,贴近教材,理清教材设计的思路,理解过程性概念,主要设计是“分析——小结——总结“的模式进行讲解,解答课本的思考题,内容设计难度低,以适用于学生自学和预习。
本节内容,采用教材中鲁滨逊流落荒岛的例子导入,先直接给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再按照每一个营养级来讲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每讲解一级总结一级的过程,讲完第一、二、三级后,窜起整个过程,点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接着带领学生通过图和表格的转换,归纳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同时,用表格表示能量流动的情况,引出能量流动表示方法——金字塔,介绍三种金字塔模型。最后给出生态学研究的意义,并举出生活运用的实例。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1)给出问题情景:假设你是鲁滨逊,流落荒岛,仅有水、鸡和玉米,如何选择食物的使用策略,来维持更长时间等待求援?
(2)回顾旧知,给出概念。回顾生态系统的结构,点出生态系统流动的概念。
2.新课讲解
(1)确定研究和分析的思路。讲述以个体为研究单位,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个体繁多,研究复杂;类比数学合并同类项的思路,合并所有同物种的个体为种群进行研究,简化研究的过程。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
①分析生产者的能量输入情况:
地球上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业,固定在有机物中。重点强调输入生态系统能量的起点,以及能量转换的形式:太阳能转换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②分析生产者的能量流动情况
先分析固定下来的能量的两个去向是:散失和储存,指出散失的形式是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储存的能量有用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接着以动画的形式分析了储存的能量的去向有哪些:遗体残骸流向分解者、未利用转化为化石燃料、被下一营养级摄入;
最后以流程图的形式总结出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情况;
③分析第二营养级能量流动的情况
先以问题“第二营养级摄入食物中的能量全部都被该营养级利用了吗”进行分析,得出“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再接着分析第二营养级能量的去向,再进行总结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情况;
④分析第三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情况:
先按照第二营养级的分析思路进行分析,接着提出“各级消费者的能量流动情况是否都是与第二和第三相同“的问题,点出只有最高级消费者,不会被捕食。
再分析比较前面的能量流动过程,总结出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食物网。
⑤总结归纳能量流动的过程,与能量流动的概念相呼应。结合课本的55页3-6的图来产生,使学生能够理解能量流动的概念。
(2)能量流动的特点
①解读教材思考·讨论中的“分析赛达伯格湖的能留流动“的图解,重点解决讨论中的第一、第二个问题,设计出表格给学生参考,通过讨论的能量的”出入比“,以此引出能量传递效率的概念,计算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
②总结归纳能量流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特点1是单向流动,分析其原因:一是从进化的角度解释,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二是从热力学定律的解读解释,散失的热能不可以自发的回到生物群落。
特点2是逐级递减,结合前面分析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分析其,能量逐渐递减的原因: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大部分能量;各营养级的能量都会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还有一部分能量未被利用,例如成为化石燃料等。
最后运用能量流动的特点,提出生态系统稳定的条件是需要从系统外补充能量。
(3)生态金字塔
①采用前面讲述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时,用表格表示各营养级能量情况,简单明了引入,提出可以用图形来表示,以面积(或体积)大小来表示能量多少,自然引入能量金字塔;结合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能量金字塔一定是正金字塔的。
②接着提出把能量换成生物量,就形成生物量金字塔了,这里需要跟学生解释一下生物量的概念,同时分析出现倒金字塔的情形,并举例;
③提出数量金字塔的概念,举例出现倒金字塔的实例;
④总结生态金字塔的种类和特点。
(4)研究生态系统流动的意义:
①提出意义1: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将生物在时间、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并举例和分析:间作套种、多层育苗、稻--萍--蛙等立体农业生产方式。
②提出意义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地规划和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并举例分析,同时强调,科学规划生态系统是提高能量利用率,能量利用率与传递效率是不同的;
③提出意义3: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并举例分析,例如载畜量的确定、除虫除虫的意义等。
(5)给出本节课程框架,帮助学生理清楚本节的内容框架。也可以作为本节课的板书内容。
3.讲解教材习题的“概念检测“,巩固本节内容。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a href="/sw/tb_c400390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策略,教学程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3章 基因工程第2节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3章 基因工程第2节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