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4综合与实践 农田收入测算 |西师大版
展开综合与实践 农田收入测算
三案 | 五步 | 教师活动及具体内容 | 学生活动 |
预习案(课前) | 第一步: 预习生疑:研读教材,分析学情,编写并下发导学提纲,指导学生有效预习 | 三维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统计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预习要求: 1、通过预习,了解: 如何对农田进行测算。 2、通过预习,你有什么困惑:
|
预设重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统计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
预习提纲: 如何对农田进行测算。 | |||
教学方法: 通过课件出示“农田收入测算”情境图,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 |||
学习方法: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 |||
学习用具: 多媒体课件;收集有关农田收测算的相关资料。 | |||
探究案(课 中 )
| 第二步: 学情反馈:检查预习: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点评自主学习效果 | 导入: (课件出示农田收入测算主题图) 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了解农田耕作吗?在农田耕作中又涉及到哪些数学知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农田收入测算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农田收入测算) 2.介绍有关农田收入测算的小知识。 学生根据所查资料进行简单介绍,教师适当加以补充。 学情反馈方法: 问答方式。 预设探究问题,分配探究任务: 如何对农田进行测算。 | |
第三步: 合作探究:学生根据任务,开展合作探究,教师巡视引导,适时参与学生探究活动、组织、点拨、评价 | (一)说一说 (课件出示情境图)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1.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指名回答。 2.学生对农村稻田耕作的事情了解很少,老师可以补充相关知识。 (二)解决问题 1.要向田里灌10cm深的水,需电费多少元? (1)分析:要先计算将这块农田灌10厘米深的水需要多长时间,按照水在直径10厘米的水管中流速是每秒5米,也就是1秒的流量相当于直径是10厘米,高5米的圆柱的体积,而向农田灌溉10厘米深的水,实际灌溉的水量相当于底面积3200m2,高10厘米的圆柱的体积,由此可以计算出需要多少电费的问题。 (2)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小组讨论。 (4)小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合理的引导。 1秒的水量:3.1 4×0.052×5=0.03925(立方米) 1时的水量:0.03925×3600=141.3(立方米) 总的灌溉水量:3200×0.1= 320(立方米) 电费:320÷141.3×1×0.4≈0. 91(元) 2.提问:怎样计算这块稻田水稻的销售收入?要求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需知道水稻的总产量和稻谷的价格) (1)学生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计算。 提示:水稻的总产量=水稻亩产量×每亩面积×3200 销售收入=水稻的总产量×稻谷价格。 (2)指名汇报,师生共同订正。 3.追问:如果种1亩地政府1年补助40元,1年所需的种子、肥料等投入大约要300元。请算一算,王大伯承包这块地1年纯收入有多少元? (1)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 提示:纯收入=总收入一所需费用 | ||
第四步: 交流展评:点拨、评价,老师根据学生的质疑释疑,进行精讲、拓展、提升 | 一、学生进行交流展评:点拨、评价: 交流体会。 二、教师精讲、拓展、提升: 我们在测算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不能光信别人的话,更不能为了得到极小的利益而盲目行动。 | ||
练习案(课中) | 第五步: 拓展提升:(针对考点至少出一道题)小结该课,出示检测题。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查漏补缺 |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检测: 出示“活动拓展”:查询有关稻谷出米率和大米价格的信息,估算王大伯卖稻谷和大米哪种收入更高。 (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2)反馈交流,得出结论。 提示:卖大米的总价=稻谷的总产量×稻谷出米率×大米价格 卖稻谷的总价=稻谷的总产量×稻谷价格 查漏补缺:
| |
课后反思 | 解决问题疑虑、反思课堂教学、修订教学设计、撰写反思 |
|
附:板书设计
农田收入测算
纯收入=总收入一所需费用
卖大米的总价=稻谷的总产量×稻谷出米率×大米价格
卖稻谷的总价=稻谷的总产量×稻谷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