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年初中化学解题模型之微型、创新型实验(含答案)

    2021年初中化学解题模型之微型、创新型实验(含答案)第1页
    2021年初中化学解题模型之微型、创新型实验(含答案)第2页
    2021年初中化学解题模型之微型、创新型实验(含答案)第3页
    还剩6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年初中化学解题模型之微型、创新型实验(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初中化学解题模型之微型、创新型实验(含答案),共7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是模拟工业炼铁的微型装置,如图是探究分子运动的微型实验,,已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解题模型之微型、创新型实验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2021秋•无为市月考)某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微型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时应先点燃酒精灯,然后再通入氢气
    B.反应过程中,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固体
    C.气球的主要作用是收集尾气和平衡压强
    D.装置中发生反应:H2+CuOCu+H2O
    2.(2021•包河区三模)如图为CO还原CuO“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略)。已知HCOOHH2O+CO↑。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B.挤压甲中胶头滴管的同时点燃酒精灯
    C.乙中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丙中增加的质量
    D.此装置内空间较小,空气易排尽,实验危险系数小
    3.(2021秋•花都区期末)某实验小组计划利用甲酸(HCOOH)与浓硫酸制备CO,并利用氧化铜CuO能够被还原成单质铜的性质,验证CO的还原性。装置如图所示。已知:HCOOHH2O+C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操作时,先滴加HCOOH,再点燃酒精灯
    B.甲处的现象是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C.澄清石灰石变浑浊是因为发生了置换反应
    D.气球的作用是:收集尾气,防止CO污染空气
    4.(2021秋•鹿邑县月考)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模拟工业炼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应先点燃酒精灯后通CO
    B.充分加热,a处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C.b处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CO2
    D.可用水吸收尾气中的CO
    5.(2021•桂平市三模)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
    B.a处发生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C.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
    D.该实验的优点之一是节约药品
    6.(2021•桐城市校级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装置的优势是节约药品,现象明显
    B.再挤压左滴管,白磷熄灭,这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
    C.实验过程中只产生了有害气体,因此需要进行尾气处理
    D.先挤压右滴管并微热燃烧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这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7.(2021•利辛县二模)如图是CO还原氧化铜的微型实验(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已知:HCOOHH2O+CO↑,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实验时先点燃酒精灯,再挤压软塑料滴瓶
    B.现象:氧化铜由红色逐渐变成黑色
    C.环保: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处理尾气
    D.分析:澄清石灰水的质量在反应前后发生改变
    二.填空题(共2小题)
    8.(2021•新野县三模)如图是模拟工业炼铁的微型装置。酒精喷灯加热部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前配制澄清石灰水时,发现向氢氧化钙固体中加入足量水后,溶液底部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 ;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 。

    9.(2021•南阳二模)如图是探究分子运动的微型实验。
    (1)写出如图微型装置的一条优点: 。
    (2)滴加几滴试剂X后,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先后变色,则加入的试剂X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8小题)
    10.(2021秋•卧龙区校级月考)如图为CO还原CuO“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等略),已知:HCOOHH2O+CO↑,回答下列问题:

    (1)A、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
    (2)写出CO还原CuO的化学方程式 ;
    (3)指出该装置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
    11.(2021秋•岚皋县月考)化学课上,老师做了“魔棒生烟”的趣味实验,如图A。
    (1)图A现象说明了微粒具有的一条性质是 ,浓盐酸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2)写出图A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3)同学们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实验装置,将两侧注射器中等体积的少量液体同时滴在棉花上,结果观察到c处最先出现白烟。
    ①该实验说明在相同条件下, (选填“HCl”或“NH3”)分子运动较快。
    ②该实验与图A实验相比,最大的优点是 。
    12.(2021•梁园区校级四模)用如图微型实验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实验过程:①先通入N2,再点燃酒精灯,观察到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改为通入O2空气,观察到b中红磷立即燃烧。
    (1)由上述实验现象分析可知:①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② 。
    (2)已知五氧化二磷能与水化合生成磷酸(H3PO4),磷酸具有酸的性质写出将尾气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总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
    13.(2021春•荔湾区校级月考)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
    (2)选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D装置收集O2气体应从 (选填“a”或“b”)端通入。
    (3)实验室常用B装置制取CO2,若用C装置替代B装置作发生装置,其优点是 。
    (4)某同学采用如图E所示的装置分离H2、CO2的混合气体。步骤如下: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H2;再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可得到CO2。则X溶液最好选择 (填序号)。
    a.NaOH浓溶液
    b.饱和Ca(OH)2溶液
    (5)如图所示为某化学小组设计的微型实验装置:

    ①请写出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某同学误将浓盐酸当稀盐酸使用,观察到a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但b处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引起该现象的原因是 。
    ③微型实验装置的优点是: 。
    14.(2021•杭州二模)某同学用含有CO2的CO来模拟炼铁实验,并检验气体产物和收集尾气,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微型实验装置(夹持设备已略去)。

    (1)装置A的作用是什么? 。
    (2)写出B处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现象: 。
    (3)实验结束后,D中有部分溶液进入E处量筒中,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该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
    15.(2021•朝阳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装置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用装置,回答相关问题。

    (1)从图Ⅰ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能达到“随时控制反应开始和停止”目的的是 。
    (2)图Ⅱ是医用输液观察液滴快慢的滴壶,现用它做微型实验装置检验二氧化碳。
    ①气体应从 (选填“c”或“d”)端通入;
    ②其中所装的液体 (选填“能”或“不能”)装满。
    (3)图Ⅲ装置可测定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先连接量气管和水准管,再向水准管注入适量水,然后将量气管跟Y形管连接,最后向上调节水准管高度后,若观察到 ,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装好药品后,如何操作Y形管使反应发生: ;
    ③反应后,Y形管中残留有氧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 (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6.(2021•开封一模)超氧化钠(NaO2)是一种固体供氧剂,可应用于家庭急救。超氧化钠在常温下分别能与CO2、H2O、HCl发生反应,均可生成O2。为了验证CO2能跟NaO2反应生成O2,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已知:超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1)超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和一种白色固体,则该白色固体可能是 。
    a.NaCl
    b.NaOH
    c.Na2CO3
    d.NaHCO3
    (2)A装置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B装置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 ;表明二氧化碳没有被超氧化钠完全吸收的现象是 ;请将C装置中导管补画完整。
    (4)F是利用W管进行微型实验的装置。实验过程中微热a、b处,观察到a处红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由此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什么? 。
    (5)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取少量D中固体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有气泡产生。为验证该水溶液中含有的氢氧化钠,他再向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于是该同学得出“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的结论。请简述该同学的验证实验设计不合理的原因 。
    (6)若要用超氧化钠与水反应来制取72g氧气,请计算理论上需要超氧化钠的质量。
    17.(2021•梁园区校级四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1)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B.将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后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C.将铜丝插入稀盐酸中,产生气泡,溶液逐渐变为蓝色
    D.向盛有块状石灰石的试管中倒入稀硫酸,有气泡持续冒出
    (2)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

    ①实验室利用A、C装置制取氧气,则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利用G装置收集到氧气的最佳时刻是 。
    ②B装置的球形管内固体为大理石,烧杯内盛有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用F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CO2(气体从导管h进入集气瓶内),并检验CO2的性质则所选用装置的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正确连接顺序为:a接 、 接 、 接 、 接 ;与F装置匹配最合适的带导管的橡皮塞是图2中的 。

    (3)图3是化学小组设计的模拟炼铁微型实验装置。
    ①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CO,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后再加热,以防发生爆炸。检验装置中的气体已纯净的方法是 。
    ②我国是世界钢铁产量最大的国家,某冶炼厂按计划冶炼含铁质量分数为98%的生铁1000吨,试计算:若用含杂质质量分数为20%的赤铁矿冶炼,最少需要该赤铁矿多少吨?
    四.解答题(共1小题)
    18.(2021秋•荔湾区期末)在宏观、微观利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

    ①表示的是 ,②表示的是 。
    (2)Na+和O2﹣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3)图2为某反应的微型实验装置,请回答:
    ①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③图3为B处反应过程微观示意图,请在图中的虚线框内补充相应图形使之完善。


    初中化学解题模型之微型、创新型实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2021秋•无为市月考)某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微型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时应先点燃酒精灯,然后再通入氢气
    B.反应过程中,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固体
    C.气球的主要作用是收集尾气和平衡压强
    D.装置中发生反应:H2+CuOCu+H2O
    【考点】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氢气具有可燃性,不纯的氢气在点燃或加热时可能会出现爆炸;
    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水,据此分析实验现象。
    【解答】解:A、氢气具有可燃性,不纯的氢气在点燃或加热时可能会出现爆炸,因此在使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入纯净的氢气,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故错误;
    B、氢气还原氧化铜反应过程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观察的实验现象是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固体铜,故正确;
    C、实验是氢气通入氧化铜中燃烧,实验中气球的主要作用是收集尾气和平衡压强,故正确;
    D、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发生反应:H2+CuOCu+H2O,故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包含了丰富的实验基本技能知识,要求学生对实验原理有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021•包河区三模)如图为CO还原CuO“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略)。已知HCOOHH2O+CO↑。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B.挤压甲中胶头滴管的同时点燃酒精灯
    C.乙中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丙中增加的质量
    D.此装置内空间较小,空气易排尽,实验危险系数小
    【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根据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判断;
    C、根据物质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微型”实验的优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装置的特点可知,该装置不能控制反应的停止,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为了防止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在点燃时发生爆炸,挤压甲中胶头滴管,过一会儿再点燃酒精灯,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乙中固体减少的质量是氧元素的质量,丙中增加的质量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二者不相等,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微型”实验装置内空间较小,空气易排空,实验危险系数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具有还原性)、装置的特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2021秋•花都区期末)某实验小组计划利用甲酸(HCOOH)与浓硫酸制备CO,并利用氧化铜CuO能够被还原成单质铜的性质,验证CO的还原性。装置如图所示。已知:HCOOHH2O+C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操作时,先滴加HCOOH,再点燃酒精灯
    B.甲处的现象是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C.澄清石灰石变浑浊是因为发生了置换反应
    D.气球的作用是:收集尾气,防止CO污染空气
    【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加热时可能会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实验开始先通入一氧化碳,再点燃酒精灯加热玻璃管中的氧化铜,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操作时,先滴加HCOOH,再点燃甲处酒精灯,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甲处的现象是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气球的作用是收集尾气,防止CO污染空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2021秋•鹿邑县月考)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模拟工业炼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应先点燃酒精灯后通CO
    B.充分加热,a处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C.b处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CO2
    D.可用水吸收尾气中的CO
    【考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结合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实验的现象、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实验开始先通入一氧化碳,再点燃酒精喷灯加热玻璃管中的氧化铁,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具有毒性,能污染环境,为防止污染空气,尾气不经处理不能直接排放,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但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不能用水吸收的方法处理尾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原理、实验现象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2021•桂平市三模)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
    B.a处发生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C.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
    D.该实验的优点之一是节约药品
    【考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结合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实验的现象、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高温下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高温下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此装置可节约用品,污染小,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原理、实验现象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2021•桐城市校级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装置的优势是节约药品,现象明显
    B.再挤压左滴管,白磷熄灭,这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
    C.实验过程中只产生了有害气体,因此需要进行尾气处理
    D.先挤压右滴管并微热燃烧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这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化学与能源;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根据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B.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
    C.根据白磷燃烧的产物来分析;
    D.根据实验现象以及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解答】解:A.该装置容积小,节约药品,现象明显,选项说法正确;
    B.再挤压左滴管,白磷熄灭,这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选项说法正确;
    C.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是一种固体小颗粒,有毒,因此需要进行尾气处理,选项说法错误;
    D.挤压右滴管并微加燃烧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以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的温度需要达到其着火点,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气体的制备、燃烧条件的探究,解题时根据反应的原理、燃烧的条件以及实验现象来分析解答即可,难度不大。
    7.(2021•利辛县二模)如图是CO还原氧化铜的微型实验(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已知:HCOOHH2O+CO↑,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实验时先点燃酒精灯,再挤压软塑料滴瓶
    B.现象:氧化铜由红色逐渐变成黑色
    C.环保: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处理尾气
    D.分析:澄清石灰水的质量在反应前后发生改变
    【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结合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实验时应先挤压软塑料滴瓶,使HCOOH与浓硫酸反应,产生CO,排走装置中的空气,再点燃酒精灯,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实验中氧化铜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尾气中含有CO,会污染空气,但氢氧化钠与CO不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处理尾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D、澄清石灰水会与生成的CO2反应,故反应前后澄清石灰水的质量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2小题)
    8.(2021•新野县三模)如图是模拟工业炼铁的微型装置。酒精喷灯加热部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2Fe2O34Fe+3CO2↑ ;实验前配制澄清石灰水时,发现向氢氧化钙固体中加入足量水后,溶液底部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 CO2+Ca(OH)2═CaCO3↓+H2O ;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 收集尾气,调节气压 。

    【考点】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碳具有还原性,与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碳具有还原性,与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2Fe2O34Fe+3CO2↑。
    实验前配制澄清石灰水时,发现向氢氧化钙固体中加入足量水后,溶液底部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收集尾气,调节气压。
    故答案为:
    3C+2Fe2O34Fe+3CO2↑;CO2+Ca(OH)2═CaCO3↓+H2O;收集尾气,调节气压。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具有还原性等)、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现象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2021•南阳二模)如图是探究分子运动的微型实验。
    (1)写出如图微型装置的一条优点: 操作简便或节约药品等 。
    (2)滴加几滴试剂X后,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先后变色,则加入的试剂X是 浓氨水 。

    【考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1)根据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2)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性溶液变成蓝色;无色的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成红色。
    【解答】解:(1)该实验装置,具有操作简便,节约药品等优点;
    (2)由于酚酞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都不变色,所以试剂X应该是碱性,并且具有挥发性,所以试剂X是浓氨水。
    故答案为:(1)操作简便或节约药品等;
    (2)浓氨水。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遇酸碱性溶液的变色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实验探究题(共8小题)
    10.(2021秋•卧龙区校级月考)如图为CO还原CuO“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等略),已知:HCOOHH2O+CO↑,回答下列问题:

    (1)A、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A处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固体变红,B处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2)写出CO还原CuO的化学方程式 CO+CuOCu+CO2 ;
    (3)指出该装置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没有设计尾气处理装置,在右端导管用酒精灯点燃尾气或用气球收集 。
    【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结合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尾气中含有有毒的一氧化碳来分析。
    【解答】解:(1)A处指的是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A处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固体变红,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所以B处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CuOCu+CO2;
    (3)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本实验的缺陷是没有设计尾气处理装置,在右端导管用酒精灯点燃尾气或用气球收集;
    故答案为:(1)A处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固体变红,B处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CO+CuOCu+CO2;
    (3)没有设计尾气处理装置,在右端导管用酒精灯点燃尾气或用气球收集。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2021秋•岚皋县月考)化学课上,老师做了“魔棒生烟”的趣味实验,如图A。
    (1)图A现象说明了微粒具有的一条性质是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浓盐酸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易挥发 。
    (2)写出图A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氯化氢+氨气→氯化铵 。
    (3)同学们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实验装置,将两侧注射器中等体积的少量液体同时滴在棉花上,结果观察到c处最先出现白烟。
    ①该实验说明在相同条件下, NH3 (选填“HCl”或“NH3”)分子运动较快。
    ②该实验与图A实验相比,最大的优点是 减少了污染 。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2)根据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
    (3)①其它条件相同时,相对分子质量越小,运动的越快。
    ②不同的实验装置,优缺点不同。
    【解答】解:(1)只要靠近就能产生白烟,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不断运动的;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2)反应物是氯化氢和氨气,生成物是氯化铵,所以文字表达式是:氯化氢+氨气→氯化铵;
    (3)①观察到c处最先出现白烟,理由是氨气比氯化氢相对分子质量小,分子运动速率更快,所以最先在c处相遇,产生白烟最浓。
    ②该实验与图A实验相比具有的优点是:不污染空气、还能探究分子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有关。
    故答案为:(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易挥发;
    (2)氯化氢+氨气→氯化铵;
    (3)①NH3;②减少了污染。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2.(2021•梁园区校级四模)用如图微型实验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实验过程:①先通入N2,再点燃酒精灯,观察到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改为通入O2空气,观察到b中红磷立即燃烧。
    (1)由上述实验现象分析可知:①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② 温度达到着火点 。
    (2)已知五氧化二磷能与水化合生成磷酸(H3PO4),磷酸具有酸的性质写出将尾气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总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P2O5+6NaOH=2Na3PO4+3H2O 。
    【考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2)五氧化二磷与水化合生成磷酸,磷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磷酸钠和水。
    【解答】解:(1)熄灭酒精灯,改为通入O2空气,观察到b中红磷立即燃烧,说明:①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
    故填:温度达到着火点。
    (2)五氧化二磷与水化合生成磷酸(H3PO4),磷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磷酸钠和水,总的反应化学方程式:P2O5+6NaOH=2Na3PO4+3H2O。
    故填:P2O5+6NaOH=2Na3PO4+3H2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2021春•荔湾区校级月考)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分液漏斗 。
    (2)选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若用D装置收集O2气体应从 b (选填“a”或“b”)端通入。
    (3)实验室常用B装置制取CO2,若用C装置替代B装置作发生装置,其优点是 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
    (4)某同学采用如图E所示的装置分离H2、CO2的混合气体。步骤如下: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H2;再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可得到CO2。则X溶液最好选择 a (填序号)。
    a.NaOH浓溶液
    b.饱和Ca(OH)2溶液
    (5)如图所示为某化学小组设计的微型实验装置:

    ①请写出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②某同学误将浓盐酸当稀盐酸使用,观察到a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但b处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引起该现象的原因是 Ca(OH)2+2HCl=CaCl2+2H2O 。
    ③微型实验装置的优点是: 节约药品(或产生的污染物少) 。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及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3)根据不同装置不同优点分析。
    (4)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5)①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②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解答。
    ③根据装置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仪器①名称是分液漏斗。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用装置D收集氧气,氧气从长管端进入,即氧气应从导管口b端通入。
    (3)实验室常用B装置制取CO2,若用C装置替代B装置作发生装置,其优点是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4)X溶液最好选择NaOH浓溶液,是因为氢氧化钠浓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效果最好。
    (5)①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CO2中混有HCl,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不能生成CaCO3沉淀,故a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但b处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
    ③微型实验装置的优点是节约药品(或产生的污染物少)。
    故答案为:
    (1)分液漏斗;
    (2)2KMnO4K2MnO4+MnO2+O2↑;b;
    (3)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4)a;
    (5)①CaCO3+2HCl=CaCl2+H2O+CO2↑;
    ②Ca(OH)2+ 2HCl=CaCl2+2H2O;
    ③节约药品(或产生的污染物少)。
    【点评】通过本题的练习需要我们综合掌握物质的制取、性质、以及从题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会根据实验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
    14.(2021•杭州二模)某同学用含有CO2的CO来模拟炼铁实验,并检验气体产物和收集尾气,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微型实验装置(夹持设备已略去)。

    (1)装置A的作用是什么? 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
    (2)写出B处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现象: 红棕色粉末慢慢变成黑色 。
    (3)实验结束后,D中有部分溶液进入E处量筒中,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该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向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含有氢氧化钠 。
    【考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固体的性质来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其检验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不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故填: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2)B处发生的反应是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B处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红棕色粉末慢慢变成黑色;故填:红棕色粉末慢慢变成黑色;
    (3)装置中氢氧化钠能与生成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要检验反应后E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向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含有氢氧化钠;故填: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向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含有氢氧化钠。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物质的检验方法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5.(2021•朝阳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装置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用装置,回答相关问题。

    (1)从图Ⅰ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能达到“随时控制反应开始和停止”目的的是 甲、丙 。
    (2)图Ⅱ是医用输液观察液滴快慢的滴壶,现用它做微型实验装置检验二氧化碳。
    ①气体应从 d (选填“c”或“d”)端通入;
    ②其中所装的液体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装满。
    (3)图Ⅲ装置可测定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先连接量气管和水准管,再向水准管注入适量水,然后将量气管跟Y形管连接,最后向上调节水准管高度后,若观察到 左右两边管内形成稳定高度差 ,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装好药品后,如何操作Y形管使反应发生: 将Y形管倾斜使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接触 ;
    ③反应后,Y形管中残留有氧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 无影响 (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制取装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能达到“随时控制反应开始和停止”目的的装置可以实现固液分离。
    (2)①图Ⅱ是医用输液观察液滴快慢的滴壶,现用它做微型洗气装置,气体从d管进入。
    ②洗气所装的液体不能装满。
    (3)①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分析。
    ②根据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必须接触才可反应分析。
    ③根据具体的操作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
    【解答】解:(1)从图Ⅰ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能达到“随时控制反应开始和停止”目的的装置可以实现固液分离。故选甲、丙。
    (2)①图Ⅱ是医用输液观察液滴快慢的滴壶,现用它做微型洗气装置,气体从d管进入。
    ②洗气所装的液体不能装满。原因是液体不会被压往c处流出。
    (3)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先连接量气管和水准管,再向水准管注入适量水,然后将量气管跟Y型管连接,最后向上调节水准管高度后,若观察到左右两边管内形成稳定高度差,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如图装好药品后,操作使Y型管使反应发生将Y形管倾斜使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接触。
    ③反应后,Y型管中残留有氧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无影响。
    故答案为:(1)甲、丙;
    (2)①d;②不能;
    (3)①左右两边管内形成稳定高度差;②将Y形管倾斜使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接触;③无影响。
    【点评】要熟练掌握气体制取的装置的选择、、注意事项、装置评价,装置改进等知识点,并能灵活应用。
    16.(2021•开封一模)超氧化钠(NaO2)是一种固体供氧剂,可应用于家庭急救。超氧化钠在常温下分别能与CO2、H2O、HCl发生反应,均可生成O2。为了验证CO2能跟NaO2反应生成O2,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已知:超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1)超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和一种白色固体,则该白色固体可能是 c 。
    a.NaCl
    b.NaOH
    c.Na2CO3
    d.NaHCO3
    (2)A装置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3)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B装置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 NaHCO3+HCl═NaCl+H2O+CO2↑ ;表明二氧化碳没有被超氧化钠完全吸收的现象是 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请将C装置中导管补画完整。
    (4)F是利用W管进行微型实验的装置。实验过程中微热a、b处,观察到a处红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由此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什么?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5)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取少量D中固体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有气泡产生。为验证该水溶液中含有的氢氧化钠,他再向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于是该同学得出“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的结论。请简述该同学的验证实验设计不合理的原因 Na2CO3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不能得出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的结论 。
    (6)若要用超氧化钠与水反应来制取72g氧气,请计算理论上需要超氧化钠的质量。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科学探究.
    【分析】(1)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3)稀盐酸能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除杂的装置分析。
    (4)可燃物燃烧条件: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5)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6)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解答】解:(1)超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和一种白色固体,则该白色固体可能是碳酸钠,不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氢钠,是因为反应物中不含有氯元素、氢元素。
    (2)A装置中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B装置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吸收挥发出的氯化氢,稀盐酸能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表明二氧化碳没有被超氧化钠完全吸收的现象是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浓硫酸吸收水蒸气时,应该“长进短出”,如图。
    (4)实验过程中微热a、b处,观察到a处红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由此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故填: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5)由于Na2CO3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不能得出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的结论。
    (6)设理论上需要超氧化钠的质量为x。
    4NaO2+2H2O=4NaOH+3O2↑
    220 96
    x 72g

    x=165g
    答:需要超氧化钠的质量为165g。
    故答案为:(1)c;
    (2)CaCO3+2HCl═CaCl2+H2O+CO2↑;
    (3)NaHCO3+HCl═NaCl+H2O+CO2↑;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5)Na2CO3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不能得出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的结论;
    (6)165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2021•梁园区校级四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1)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B 。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B.将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后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C.将铜丝插入稀盐酸中,产生气泡,溶液逐渐变为蓝色
    D.向盛有块状石灰石的试管中倒入稀硫酸,有气泡持续冒出
    (2)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

    ①实验室利用A、C装置制取氧气,则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利用G装置收集到氧气的最佳时刻是 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产生时 。
    ②B装置的球形管内固体为大理石,烧杯内盛有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Cl+CaCO3=CaCl2+H2O+CO2↑ ,若要用F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CO2(气体从导管h进入集气瓶内),并检验CO2的性质则所选用装置的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正确连接顺序为:a接 g 、 f 接 b 、 c 接 h 、 m 接 e ;与F装置匹配最合适的带导管的橡皮塞是图2中的 丙 。

    (3)图3是化学小组设计的模拟炼铁微型实验装置。
    ①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CO,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后再加热,以防发生爆炸。检验装置中的气体已纯净的方法是 在右端导气管口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气休,移近火焰点火,若发出轻微的爆鸣声,证明气体已纯净 。
    ②我国是世界钢铁产量最大的国家,某冶炼厂按计划冶炼含铁质量分数为98%的生铁1000吨,试计算:若用含杂质质量分数为20%的赤铁矿冶炼,最少需要该赤铁矿多少吨?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铵态氮肥的检验.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将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后研磨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2)①根据装置特点选择反应物,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注意事项分析;
    ②根据大理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分析;根据实验的目的分析;
    (3)①根据气体验纯的方法分析;
    ②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数据结合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解答】解:(1)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将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后研磨,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现象为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铜排在氢的后面,与盐酸不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向盛有块状石灰石的试管中倒入稀硫酸,因生成硫酸钙微溶物,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马上阻止反应进行,因此气泡不会持续冒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①A为固体加热发生装置,且有棉花,故选高锰酸钾为反应物,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氧气不易溶水,且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利用G装置收集到氧气的最佳时刻是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产生时;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产生时;
    ②大理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HCl+CaCO3=CaCl2+H2O+CO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因此发生装置选择B,盐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二氧化碳中会有氯化氢和水蒸气,因此先通过E中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再通过C中的浓硫酸除去水蒸气,气体均为长进短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气体从h导管进入集气瓶,也为长进短出,因此与F装置匹配最合适的带导管的橡皮塞是图2中的丙,最后通过D中石灰水检验性质,气体仍为长进短出;若要用F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CO2(气体从导管h进入集气瓶内),并检验CO2的性质则所选用装置的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正确连接顺序为:a、g、f、b、c、h、m、e;故填:2HCl+CaCO3=CaCl2+H2O+CO2↑;g、f、b、c、h、m、e;丙;
    (3)①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CO,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后再加热,以防发生爆炸。检验装置中的气体已纯净的方法是在右端导气管口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气休,移近火焰点火,若发出轻微的爆鸣声,证明气体已纯净;故填:右端导气管口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气休,移近火焰点火,若发出轻微的爆鸣声,证明气体已纯净;
    ②铁的质量为1000t×98%=980t
    设需要Fe2O3的质量为x
    Fe2O3+3CO2Fe+3CO2
    160 112
    x 980t

    解得:x=1440t
    最少需要亦铁矿的质量为440t÷(1﹣20%)=1750t
    答:最少需要亦铁矿的质量为1750t。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干燥和除杂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四.解答题(共1小题)
    18.(2021秋•荔湾区期末)在宏观、微观利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

    ①表示的是 原子 ,②表示的是 分子 。
    (2)Na+和O2﹣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Na2O 。
    (3)图2为某反应的微型实验装置,请回答:
    ①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
    ②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黑色固体粉末慢慢变成红色 。
    ③图3为B处反应过程微观示意图,请在图中的虚线框内补充相应图形使之完善。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1)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
    (2)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写法来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实验现象、微观反应示意图的意义以及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解答】解:(1)汞是一种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构成的,因此,①表示汞原子;水是由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因此,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则②表示分子;故答案为:原子;分子;
    (2)构成化合物的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的总数相等,因此Na+和O2﹣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2O;故答案为:Na2O;
    (3)①A处发生的反应是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故答案为:Zn+H2SO4=ZnSO4+H2↑;
    ②在加热的条件下,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因此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黑色固体粉末慢慢变成红色;故答案为:黑色固体粉末慢慢变成红色;
    ③由化学方程式以及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图中的虚线框内应补充一个水分子和一个氢分子,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故图示为;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组成和构成,解答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的信息,根据信息并结合课本知识来解答问题。

    考点卡片
    1.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知识点的认识】该探究是为了弄清或者验证物质的某些性质或变化规律,而进行的实验探究.因此,这类题目分为探究型实验探究和验证型实验探究两大类.就该探究的内容来说,物质的性质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变化规律是指该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或者化学变化)的一般趋势和规律性等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是将物质的某些性质或变化规律,以实验探究的形式逐步展示出来,让学生分析解答之;或者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或者验证物质的某些性质或变化规律等;最后,总结、概括、说明该物质的某些性质或变化规律.其题型有实验探究题,或者计算题等;不过,主要以实验探究题的形式出现.中考的重点是将物质的某些性质或变化规律实验化体现,让学生根据所学,进行科学的实验探究,以便完成其中的空缺,或者是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以图探究,或者验证物质的某些性质或变化规律等.
    【解题方法点拨】对于探究型实验探究,要熟悉实验探究的环节和方法,精心设计实验方案,将所学过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技巧迁移至此,进行细心地探究实验和观察现象,再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推断、总结出该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等. 对于验证型实验探究,要熟记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根据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探究,并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实验现象,来验证该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等.
    2.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知识点的认识】该探究是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而进行的实验探究。探究的具体内容有:
    1.燃烧的条件,也就是:(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即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也就是,(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通过实验探究找出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并且,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让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应用意识。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其中以实验探究题最为常见。中考的重点是将有关的理论知识和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先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出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然后,通过拓展与迁移来进一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等。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可以根据燃烧的条件和学过的相关知识,充分挖掘实验图示中的有用信息,使用控制变量法、对照实验法等来设计实验方案,或者根据问题情景,按照给出的实验方案,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然后,分析归纳出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等。最后,运用实验所得,进一步拓展与迁移,以便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知识点的认识】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就是检查一套装置经过装配或连接完毕后,是不是一个密闭的、不漏气的好装置.其检查原理是通过气体的发生装置与辅助容器中的液体(一般是水)构成一个密闭装置,依据改变密闭装置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冒气泡、形成水柱、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其气密性的好坏.由于气体的发生装置的出口个数不同,因此检查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一般考查以下两种情况:1.气体的发生装置的出口一个时,可利用装置内空气的热涨冷缩原理,如图所示:
    先把导管插入辅助容器中的水,用手握气体的发生装置,使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空气就会从导管口逸出,辅助容器中的水中就会冒出小气泡;当手移开后,其中的空气温度降低,体积收缩,辅助容器中的导管中会形成一小段水柱.此时,说明此装置气密性良好.若看不到冒气泡或者形成水柱,则说明此装置气密性不好.
    2.气体的发生装置的出口二个时,一定要先设法堵住一个,再进行检查其气密性的好坏.此时又分为两种情况:
    (1)如果要想堵住的是进气口(即长颈漏斗之类的仪器等),那么就可以先从长颈漏斗中注入水,使水浸没其下端管口,然后再按照上面的气体的发生装置的出口一个的那种情况,进行检查即可.
    (2)如果要想堵住的是出气口(即连接有胶皮管的导气管),如图所示:
    那么还是要先从长颈漏斗中注入水,当水浸没其下端管口时,用弹簧夹,夹住导气管上连接的胶皮管,保证此处不漏气;然后再加入少量的水,若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的水面不再下降,则说明此装置气密性良好.若继续下降,则说明此装置气密性不好.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是通过设置实验情景或直接询问的方式,让学生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或者是选择、填写装置气密性检查的原理、现象等等.题型有操作题、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装置气密性的检查作为实验的基本技能之一,是中考化学实验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因为一般说来,无论采用哪种装置制取气体或进行某一物质的性质实验等,在成套装置组装完毕和装入药品之前,都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才能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理解并掌握不同情况下的检查方法和现象等等;然后结合实验情景和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图示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选择好检查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或者细心地思考探究并完成相关的实验问题等等.


    4.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知识点的认识】所谓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际上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个层面,是指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第二层面,是指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方法。它们的具体内容分别介绍如下:
    第一个层面,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又分为两种和三种。前者有“固体加热型”和“固液常温型”两种装置;后者有“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和“向上排空气法”三种装置。具体如图所示:
    第二个层面,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方法,具体来说是这样的:
    1.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取的依据是气体制取的反应原理,即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如果是用固体或固体混合物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制取气体,那么就要选择合适的仪器组装成上图中的“固体加热型”的装置(或直接选取该装置),来进行实验制取该气体。如果是用固体和液体混合物在常温的条件下反应制取气体,那么就要选择合适的仪器组装成上图中的“固液常温型”的装置(或直接选取该装置),来进行实验制取该气体。但是,还需要注意的有:(1)在“固体加热型”的装置中,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内的导管不能伸的太长,刚露出橡皮塞即可。(2)在“固液常温型”的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浸在液面下,瓶内的导管不能伸的太长,刚露出橡皮塞即可。
    2.常用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取的依据是气体的溶解性、密度及其是否与水或者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等。如果气体是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并且不与水发生反应,那么该气体可选取上图中的“排水法”的装置来收集。如果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并且不与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那么上图中的该气体可选取上图中的“向下排空气法”的装置来收集。如果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并且不与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那么上图中的该气体可选取上图中的“向上排空气法”的装置来收集。但是,还需要注意的是:(1)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要先在集气瓶中装满水,倒立于水槽中,瓶底不能有气泡;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把导管口放在瓶口内开始收集气体;导管口一开始冒气泡时,不宜立即收集,因为此时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收集满气体(瓶内的水全部排净)时,要在水下用毛玻璃片盖好后取出;若收集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就将集气瓶正方在桌面上备用;若收集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就将集气瓶倒方在桌面上备用。(2)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一定要将导管伸到集气瓶的底部,并且收集的时间要稍微延长一点;以防瓶内的空气排不干净,使收集的气体的纯度不高。若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还要注意用毛玻璃片盖住一半瓶口,以防密度更大的气体进入瓶内,使收集的气体的纯度不高。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来探究常用气体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装和选取,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根据实验、问题情景信息,考查学生分析探究并选择、判断、填写相关的实验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考查学生对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这类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及其依据,还有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有时还需弄清图示信息等等;然后,结合实验、问题情景信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图等,并根据气体的制取原理来组装、选配、判断或者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再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密度及其是否与水或者空气发生反应等来判断、选用收集装置;或者评价、改良某一装置等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给出的装置来推断气体的制取原理、气体的性质、仪器的名称、其中的错误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等。
    5.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知识点的认识】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都含有剧烈燃烧和放出大量的热这两个现象;除此之外,分别是: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无气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生成大量的白烟(即五氧化二磷),发出白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即二氧化硫);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即四氧化三铁).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来考查学生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的掌握情况.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联系着氧气的化学性质来考查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或者是进一步考查学生对其理解、运用和书写相关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的能力,以及对相关实验的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等等.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以及它与氧气的化学性质的相互联系等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及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做这方面的题时,要特别注意:碳、磷、硫、铁等物质氧气中和空气中的反应现象的不同,切不可将其混为一谈.还有,就是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反应的典型现象常常被作为试题的题眼来用.
    6.氧气的制取装置
    氧气的制取装置
    【知识点的认识】氧气的制取装置,主要是指氧气的实验室制取装置.它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其中,发生装置又分为“固体加热型”和“固液常温型”两种装置;收集装置分为“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两种装置.具体如图所示: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有:
    1.在“固体加热型”的装置中,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为了便于氧气的导出,试管内的导管不能伸的太长,刚露出橡皮塞即可.
    2.在“固液常温型”的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浸在液面下;同理可知,瓶内的导管不能伸的太长,刚露出橡皮塞即可.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倒立于水槽中,瓶底不能有气泡;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把导管口放在瓶口内开始收集;导管口一开始冒气泡时,不宜立即收集,因为此时的氧气中混有空气.当瓶内收集满氧气(瓶内的水全部排净)时,要在水下用毛玻璃片盖好后取出;将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备用即可.
    4.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一定要将导管伸到集气瓶的底部,并且收集的时间要稍微延长一点(以防瓶内的空气排不干净),还要注意用毛玻璃片盖住一半瓶口(以防密度更大的气体进入瓶内);否则,会使收集的氧气的纯度不高.不过,这样收集的氧气的纯度确实不如用排水法收集的高,但是比较干燥.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来探究氧气的制取装置及其注意事项等.命题的方式可能是组装装置,也可能是选配或者选择装置,还可能是评价装置等等.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不过以实验探究题为主.中考的重点是根据题意和给出的实验装置图,让学生来选配或者选择装置,以及评价装置或者推断氧气的制取原理和性质等等.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和氧气的溶解性、密度等;还要熟悉常见仪器的用途、基本的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等等.然后,根据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来组装、选配或者选择氧气的发生装置(用固体及固体混合物加热反应的原理时,选用固体加热型的装置;用固体与液体常温下反应的原理时,选用固液常温型的装置);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的性质,可选用排水法收集的装置;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且不与空气的成分反应的性质,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装置.
    另外,根据常见仪器的用途、基本的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等等,可以来组装相关的装置,或者评价给出的装置中的错误和不足,或者改良某一装置等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给出的制取装置来推断氧气的制取原理、氧气的性质、仪器的名称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等.
    7.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知识点的认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是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其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反应来制取。其反应原理是CaCO3+2HCl=CaCl2+CO2↑+H2O.其制取装置如图所示:

    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要小心,不可用力太大,切不可将反应器按在桌子上用力塞橡皮塞,并且,导管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详见4K: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加入固体药品;详见48:固体药品的取用)→倒(倒入液体药品;可参见49:液体药品的取用,但是还要注意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浸在液面下)→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固定时从试管的底部插入,夹在其中上部,先用捏住铁夹,再旋动铁夹上的螺丝,但不可用力过猛;当用锥形瓶作反应器时,此步可省)→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导管要伸到集气瓶的底部,且瓶口还要盖上玻璃片)。
    还有,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是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而验满的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则说明瓶内已收集满二氧化碳。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让学生来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操作步骤及其注意事项,以及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等。命题的方式可能是选择或填写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步骤、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等,可能是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打乱顺序后让学生重排,也可能是给出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让学生来评价之,还可能是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来推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或提出改进方案,或者是根据实验过程中的意外情况来反推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步骤和注意点中的错误,以及改进方案等等。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根据题意或给出的实验示意图,让学生来选择或填写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操作步骤,以及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画出、分析、评价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或部分装置的示意图),以及据此推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或提出改进方案,或者是根据实验过程中的意外情况来反推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步骤和注意点中的错误,以及改进方案等。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步骤、装置示意图及其中仪器(如上图中的标号a、b等)的名称、注意事项等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信息,或者是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心地探究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填写或评价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或者画出、选配、评价装置示意图(或部分装置的示意图),等等。
    另外,有时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示意图或实验步骤来推断制取的反应原理、回答常见仪器的名称和有关操作的理论依据(即有关操作的原因),或者改良某一装置示意图等;有时还会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发生的意外情况来推断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操作注意事项及改进方案等。
    8.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在通常状况下,它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溶解度为0.144g/100g水(25℃).在20℃时,将二氧化碳加压到5.73×106 Pa即可变成无色液体,常压缩在钢瓶中存放,在﹣56.6℃、5.27×105 Pa时变为固体.液态二氧化碳减压迅速蒸发时,一部分气化吸热,二另一部分骤冷变成雪状固体,将雪状固体压缩,成为冰状固体,即俗你“干冰”.“干冰”在1.013×105 Pa、﹣78.5℃时可直接升华变成气体(可用作制冷剂).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977g/L,约是空气的1.5倍.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阅读、思考后,根据所学的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并且,经常将其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联系起来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根据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和密度,来分析、推断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或者是选择收集装置;并且,还经常考查其固态形式﹣﹣干冰的制冷作用;等等.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尤其是根据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和密度来推断其收集的方法,或者是选择收集装置的方法,以及干冰的制冷作用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以及实验装置图等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9.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
    1.二氧化碳无毒,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还不能供给呼吸(它是一种窒息性气体).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H2O+CO2↑.
    3.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使之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4.二氧化碳能与炽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高温¯2CO
    5.二氧化碳与水被绿色植物利用,而进行光合作用的反应,合成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C6H12O6+6O2.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阅读、思考后,根据所学的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以及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等,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并且,经常将其与“灭火”、“呼吸作用”、“碳酸或紫色的石蕊试液的性质”、“二氧化碳的检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或高炉炼铁”、“光合作用”等联系起来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经常考查二氧化碳的前三个化学性质,以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等.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尤其是有二氧化碳参与的反应的现象、化学方程式等,以及碳酸或紫色的石蕊试液的性质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以及实验装置图等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10.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主要有:
    1.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以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变成二氧化碳,火焰呈蓝色,放出大量的热(可用作燃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点燃¯2CO2.
    2.一氧化碳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把金属从它们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工业上常用来冶炼金属).例如,CO+CuO△¯Cu+CO2,Fe2O3+3CO高温¯2Fe+3CO2.
    3.一氧化碳还具有毒性,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失去携氧能力,造成生物体内缺氧,而发生中毒现象.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阅读、思考后,根据所学的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以及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等,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并且,经常将其与“碳及含碳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氧气的化学性质”、“炼铁的原理及金属的冶炼”、“一氧化碳的毒性及煤气中毒”、“一氧化碳的用途”等联系起来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经常考查一氧化碳的前两个化学性质,以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等.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尤其是有一氧化碳参与的反应的现象、化学方程式等,以及碳酸或紫色的石蕊试液的性质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以及实验装置图等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11.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初中阶段要求掌握三个:
    一、金属能与氧气反应(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1.铁与氧气的反应:常温下,干燥的空气中铁很难与氧气反应.在潮湿的空气中,铁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生成铁锈(主要成分:Fe2O3;铁锈呈红色,结构疏松,易吸水,加快铁器的腐蚀);还有铁经过缓慢氧化后,形成的化合物也可认为是氧化铁,即4Fe+3O2=Fe2O3.在纯氧中,铁丝能够被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在点燃前,先将铁丝打磨,在集气瓶中留有少量细砂或水,防止高温溅落物炸裂瓶底 )即3Fe+2O2点燃¯Fe3O4.由上述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同种物质,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现象可能不同,生成物有可能不同.”
    2.镁与氧气的反应:常温下所看到的镁条呈黑色,用砂纸打磨后呈银白色.做镁条燃烧实验时,要注意用坩埚钳夹持,在下面垫上石棉网.镁条被点燃后,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形成白烟,放出大量的热;即2Mg+O2点燃¯2MgO.
    3.铝与氧气的反应:铝在空气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故其抗腐蚀性能很好.铝箔在纯氧中能够剧烈燃烧,即4Al+3O2点燃¯2Al2O3.
    4.铜与氧气的反应:在加热的情况下,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物质(氧化铜);即2Cu+O2△¯2CuO.即使在纯氧中,铜也不能被点燃.在潮湿的空气中,铜能被腐蚀,形成绿色粉末状固体﹣﹣铜绿[Cu2(OH)2CO3];即2Cu+O2 +CO2+H2O=Cu2(OH)2CO3.
    总之,大多数金属一般都能与氧气反应,只是难易及剧烈程度不同而已,由此可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之亦然.
    二、金属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1.镁、铝、锌、铁、铜与稀盐酸的反应:现象、结论如下表所示.
    2.镁、铝、锌、铁、铜与稀硫酸的反应:现象、结论如下表所示.
    总之,大多数金属一般都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根据金属能否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之亦然.
    需要注意的是:(1)金属应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2)酸应是不具有强氧化性的酸,例如盐酸、稀硫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3)单质铁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亚铁盐;(4)K、Ca、Na除与酸反应外,还能与水在常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如2Na+2H2O=2NaOH+H2↑),其余金属则不能(初中阶段大体上了解即可).
    三、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即盐溶液)反应
    分别将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将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和硫酸铝溶液中,进行实验.现象、结论下面的图表所示.
    总之,部分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根据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之亦然.
    需要注意的是:(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与H的位置无关.但K、Ca、Na等金属例外,由于它们过于活泼,与盐溶液不发生置换反应,而是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置换反应(初中阶段大体上了解即可).如把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虽然反应[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2↓+Na2SO4],最终没有单质铜生成.(2)铁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二价亚铁盐.(3)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来.另外,若有一种金属和多种混合盐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最不活泼的那个金属的盐溶液.例如,锌粒与氯化亚铁和硫酸铜和硝酸汞的混合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硝酸汞,当硝酸汞被消耗完时,硫酸铜才与锌粒反应,同理,硫酸铜反应完后,锌才会和氯化亚铁反应.还有,当多种金属与一种盐溶液反应时,最活泼的金属先反应.例如,把打磨光亮的镁带、铝丝、铜丝一起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镁被消耗完后,铝才和硝酸银反应,铝反应完后,铜跟硝酸银反应.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实验现象及结论(包括反应化学方程式)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关联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命题方式是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来分析、推断、选择或解答有关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包括反应化学方程式)、金属的制备、金属的应用、生活中有关金属的实际问题,或者是反过来考查,或者是对所给的有关金属性质及用途的表达进行判断,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和提炼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我们身边生活中常用、常见金属及合金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从生活、电视、网络中了解到的有关金属及合金的信息,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爱心提示:要想做好这方面的题目,除了学好教材中的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等知识以外,还要做到以下两点:
    1.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留意、理解、搜集和熟记我们身边经常用到和见到的金属及合金的有关知识,以及最新的有关金属方面的科技前沿信息,等等.
    2.要特别注意灵活运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相互联系(即性质用途),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来分析、推断和解答,将会是事半功倍的.
    1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知识点的认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典型实验,具体的有关内容如下:
    1.化学反应方程式是Fe2O3+3CO高温¯2Fe+3CO2.
    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3.实验步骤是:(1)反应前,先通一段时间一氧化碳,然后再加热(目的是为了尽可能的排净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一氧化碳与其中的空气混合后,被点燃发生爆炸).(2)反应后,先撤走并熄灭酒精灯,等固体冷却后再停止通一氧化碳(目的是防止石灰水倒吸到玻璃管内,使其炸裂;也为了使固体冷却,防止刚还原出来的铁再次被氧化).
    4.实验现象是红棕色的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如果点燃尾气,能够燃烧并发出蓝色火焰).
    5.尾气处理:由于一氧化碳有毒,如果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污染;所以在有关一氧化碳的实验时,都需要注意尾气的处理,常用点燃或收集的方法(如上图所示).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对铁等金属的冶炼原理、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性质、实验现象和结论(包括反应化学方程式)、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毒性、二氧化碳的检验、空气的污染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毒性、铁等金属的冶炼、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碳的检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空气的污染等关联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命题方式是根据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毒性、二氧化碳的检验、金属的化学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空气的污染等来分析、推断、探究、选择或解答有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际问题,或者是反过来考查,或者是对所给的有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表达来进行科学的判断,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和提炼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铁等金属的冶炼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毒性、金属的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空气的污染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探究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是历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也是中考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所有内容,还有,铁等金属的冶炼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毒性、金属的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空气的污染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13.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
    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是指在实际生产中,所用的原料或产物一般都含有杂质,在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用料和产量时,由于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纯净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而不表示不纯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故计算时一定考虑到杂质的问题(即不纯物质和纯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问题).
    不纯物质的质量与纯物质的质量的相互转化方法及纯度的计算公式是:
    例题:用1000t含氧化铁为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多少?
    审题:首先要找到有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Fe2O3+3CO 2Fe+3CO2)、已知量(即1000t、80%、96%)、未知量(生铁的质量);然后,要弄清楚不纯物质与纯物质之间的联系(即赤铁矿~氧化铁~铁~生铁);最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格式(或者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式的计算技巧),结合着不纯物质和纯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方法,细心地进行计算即可.具体的解法介绍如下三种:
    1.分步计算法:
    2.综合计算法:
    3.元素质量守恒法: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有关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的方法、步骤和格式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对不纯物质的质量与纯物质的质量的相互转化方法、纯度的计算公式、铁的冶炼原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这些相关知识等关联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命题方式就是结合着这些相关知识等来设计相应的综合性题目,让学生通过分析、推断和探究,来选择或解答有关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的实际问题,或者是对所给的有关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进行科学的判断,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并且,主要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和提炼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有关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及其相关知识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探究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有关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不纯物质的质量与纯物质的质量的相互转化方法和有关纯度的计算是历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当然也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有关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的方法、步骤和格式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特别是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不纯物质的质量与纯物质的质量的相互转化方法,以及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法、步骤和格式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联系着生产、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14.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酸碱指示剂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酸碱指示剂是指能够与酸性或碱性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初中阶段主要要求掌握常用的紫色的石蕊试液和无色的酚酞试液两种.如图所示:
    它们的主要性质是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性溶液变成蓝色;无色的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成红色(可以简记为:“紫石酸红遇碱蓝,无酚酸无遇碱红”).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和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该考点常常作为试题的突破口(或题眼、眼线),与物质的推断和鉴别、酸(或碱、盐)的化学性质、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一些实验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和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指示剂的鉴别结果﹣﹣变色情况(或溶液的酸碱性),来反推酸碱指示剂的名称、性质或其中的错误和实验注意事项等等.特别是,对酸碱指示剂的灵活应用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方面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和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酸碱指示剂是与酸性或碱性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并且,显色的物质是指示剂,而不是酸性或碱性的溶液.它的具体变色情况可以给出的口诀来识记.
    2.酸或碱的溶液能够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但是能够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的不一定就是酸或碱的溶液.例如,纯碱溶液能够使石蕊试液变蓝,酚酞试液变红;只能说此溶液显碱性,而不能说此溶液是碱的溶液(因为纯碱溶液是盐溶液).同理,硫酸氢钠溶液能够使石蕊试液变红,酚酞试液不变色;只能说此溶液显酸性(是根据石蕊试液的变色来判断的,因为酚酞试液在中性溶液中也是不变色的),而不能说此溶液是酸的溶液(因为硫酸氢钠溶液是盐溶液).
    15.铵态氮肥的检验
    铵态氮肥的检验
    【知识点的认识】铵态氮肥的检验原理是根据铵态氮肥(即铵盐)能与碱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这一共同的化学性质来检验.具体方法是取少量的待测样品于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将试管移到酒精灯上微热,效果更好),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如果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若闻其生成的气体的气味,会有刺激性气味),则该化肥是铵态氮肥.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铵态氮肥的检验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铵根离子(或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的检验、酸碱盐的性质、物质的推断和鉴别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铵态氮肥的检验及其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铵态氮肥的特性及其反应现象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铵态氮肥的检验,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对铵态氮肥进行检验时,一般是先物理方法上着想,闻一闻,看是否有气味;如果闻到有刺激性气味,则该氮肥为碳酸氢铵(因为它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对没有气味的氮肥,再根据铵态氮肥的特性,考虑用化学方法进行检验.不过,有时还会联系的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2.在检验反应生成的氨气时,一定要使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因为氨气本身并不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而当氨气遇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时,会和其中的水化合生成氨水,氨水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16.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的认识】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它们的区别是:
    1.物质和元素都是宏观概念,它们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而分子、原子和离子等是微观粒子,既可以讲种类,也可以讲个数.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它与物质之间是组成关系,也就是,它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的,习惯上用“组成”来描述.例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而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微观粒子;它们与物质之间是构成关系,也就是,它们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的,习惯上用“构成”来描述.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但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3.对于分子、原子和离子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它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它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再分的;而离子是指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原子).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化合物的分类和类别辨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元素在概念和分类、分子(或原子、离子)的概念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由于这部分内容是揭开物质组成和构成的神秘面纱的抽象而重要的知识,既可以考查学生对宏观概念和微观粒子的理解及表达能力,又可以考查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等,所以,该考点倍受命题人的青睐,而且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和重点.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将分子、原子和离子与物质之间的构成关系和元素与物质之间的组成关系隔离开来,其实它们(即物质的构成和组成)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1)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气态非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氧气和二氧化碳等.(2)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固态非金属单质,由金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和由稀有气体元素组成的稀有气体单质,一般是由原子构成的;如硫、铝和氦气等.(3)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是由离子构成的(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获得电子,变成阴离子);如氯化钠、氯化钙等.
    2.根据物质的构成关系(或组成关系),可以推得它的组成关系(或构成关系).即知道物质的构成粒子可以推得其组成元素;反过来,知道物质的组成元素也可以推得其构成粒子.例如,知道了镁是由镁原子构成,也就可以推得镁是由镁元素组成(因为镁原子总称为镁元素);反过来,知道了镁是由镁元素组成,也就可以推得镁是由镁原子构成(因为镁元素是金属元素,它组成的镁单质是金属,而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
    17.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微粒观点的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微粒观点的应用就是从物质的微粒性角度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运用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知识来分析解释实际问题.例如,水受热变成了水蒸气,是由于水受热时,水分子获得的能力大,运动加剧,分子间隔逐渐变大,从而使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
    而模型图的应用是指把看不见的、抽象的微观粒子,用能够看到的模型图的形式形象展现出来,以便用来解释抽象的概念、化学反应或实际问题等.例如,分析图1中的模型图可知:(1)A表示的是某种原子(因为原子模型之间没有连接起来);当该原子是能够直接物质的原子(即金属元素的原子、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和能够构成固态非金属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时,该图还能表示由这种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2)B表示的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因为原子模型之间连接起来了,即原子结合构成了分子),还表示由该分子构成的单质.(3)C表示的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还表示由该分子构成的化合物.(4)D表示的是两种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不同的分子,还表示由这两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5)原子模型之间没有连接起来的表示是原子;原子模型之间连接起来的表示是分子(即原子结合构成了分子).(6)单质是只含有一种原子或分子(指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的物质;化合物是只含有一种分子(指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的物质;混合物是含有多种分子的物质.又如,分析图2中的模型图可知:(1)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2)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属于化合物,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和乙物质都属于单质.(3)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5)甲、乙、丙的化学式分别是BA3(或A3B)、A2和B2.(6)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BA3(或A3B)=B2+3A2(由于不知条件和物质的状态,所以暂时不够全面).(7)该反应的类型是分解反应.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尤其是借助微观粒子反应模型图考查分子、原子知识是近年中考的新亮点.此类试题提高了试题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的分类和类别辨析、分子和原子的辨析、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类型、质量守恒定律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运用分子观点来分析解释实际问题和运用模型图分析解答有关物质的组成、构成、分类和化学反应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运用微粒观点解释实际问题时,要先看看与哪种粒子有关,然后再联系着该粒子的有关性质进行分析解答之.
    2.运用模型图来解答有关题目时,要先留意单个原子模型图的说明(即原子模型图所代表的意义和相应的元素符号),然后再逐一分析,综合考虑.尤其是,在解答用模型图来表示化学反应的题目时,一定要特别细心地进行全面思考才行;一般要做到以下“六抓”:(1)抓分子、原子的性质,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但原子能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3)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4)抓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5)抓反应基本类型及反应物、生成物的类别;(6)抓单个分子的构成情况;等等.
    18.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知识点的认识】分子的定义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而分子的特性主要有这样4个:“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间有间隔”.并且,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的分类和类别辨析、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和本质区别、溶解现象与溶解的原理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分子的彼此之间有间隔,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以及它与原子的概念、联系和本质区别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以及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和本质区别等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分子的定义的理解,不要只局限于它的内涵,要站在全局的立场上,全面地领会.也就是,分子确实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是反过来说“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是分子”是不正确的.因为,原子或离子也是能够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从根本上说,物质的化学性质是由构成它的粒子所保持的.可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不仅仅是分子,还有原子或离子等.当然,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确实是分子保持的;例如,水的化学性质就是由构成它的水分子保持的,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是不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而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中是没有分子存在的,此时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就是由构成它的原子所保持的;例如,金属(如铁、铜等)、固态非金属(如碳、硫)、稀有气体(如氦气、氖气等)这三类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其中是不含分子的,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就不是由分子保持的了,而是由构成它的原子保持的.还有,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中也是没有分子存在的,此时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就是由构成它的离子所保持的;例如,氯化钠的化学性质就是由构成它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共同保持的.
    2.分子的主要特性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四个字.在利用它们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时,一定要先看看与分子的哪一个特性有关,然后再根据该特性进行细致地分析解答之.
    3.在解释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变化等问题时,一定要联系着分子与原子的概念、联系和本质区别来进行思考、分析.
    19.碳的化学性质
    碳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碳的化学性质主要有三个:
    1.常温时,具有稳定性.例如,我国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虽年深日久仍不变色;就是利用了碳的这个性质.
    2.点燃时,具有可燃性.不过,它的燃烧还有两种情况:(1)当碳在氧气或空气里充分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十O2点燃¯CO2;(2)当碳燃烧不充分的时候,生成一氧化碳,同时也放出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十O2点燃¯2CO.利用该性质,可以把碳用作燃料.例如,在以煤(主要成分是碳)为燃料的煤炉里,就经常发生这两个反应.
    3.高温时,具有还原性.也就是说,在较高温度下它能夺取某些含氧化合物里的氧,使其它元素被还原.如题所示:,就是利用木炭来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是氧化铜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十2Cu高温¯2Cu十CO2↑.还有,工业上经常用焦炭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2O3十3C高温¯4Fe十3CO2↑.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碳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和用途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单质的用途、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铁的冶炼、金属的化学性质、空气的污染、物质的推断和鉴别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碳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和用途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反应现象、用途等有关的表达,来推断碳的化学性质及书写化学方程式,或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碳的不充分燃烧与空气污染、碳的还原性与冶金、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及有关的实验操作等,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碳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和用途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虽然碳单质的物理性质有所不同,有的还相差很大,但是,由于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其化学性质是相同的.
    2.关于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可以根据“性质用途”这个相互关系来互推巧记和理解.但是,根据性质推断物质的用途时,还要考虑到其经济价值和对环境的影响等.
    3.在典型实验木条还原氧化铜时,若用酒精灯加热,可加一网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其温度;最好使用酒精喷灯.在实验结束时,要先把导气管移出液面,再移走并熄灭酒精灯(以防有水倒吸到试管里,炸裂试管);并且,要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以防刚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变黑,变成氧化铜).
    20.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知识点的认识】化学式的书写分两种情况:
    1.单质的化学式的书写:此时又分为两种:(1)由原子构成的单质,用组成该单质的元素的元素符号来表示它的化学式.例如,铁的化学式为Fe;硫的为S;氦气的为He;等等.(2)由分子构成的单质,要先写出组成该单质的元素的元素符号,再在其右下角标出该分子的构成(即该分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才能完成其化学式的书写.例如,氧气的化学式为O2;氮气的为N2;氢气的为H2;等等.
    2.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1)是要先按照“左正右负”的原则[即正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左边,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右边;但甲烷(CH4)、氨气(NH3)除外],书写出组成该化合物的元素的元素符号;(2)是采用交叉法(即交叉正、负化合价的数值),找到并标出各元素符号右下角所要标注的原子或离子个数;即可得到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而化学式的意义一般是指宏观上表示该物质及该物质的元素组成,微观上表示该物质的构成.如果构成该物质的粒子是原子,那么它还能表示元素和一个该原子;如果构成该物质的粒子是分子,它除了表示一个该分子外,还表示该分子的构成;等等.当然,有时根据物质的化学式,结合所给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还能计算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其中的元素质量比或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等.具体的表述是这样的:(1)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铁(Fe)为例,它除了表示铁这种物质、铁由铁元素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以外,还能表示铁元素和一个铁原子,等等.(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水(H2O)为例,如图所示:.另外,根据水的化学式(H2O)还可以计算出:①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②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8;③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1.11%,氧元素的是88.89%;等等.(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以氯化钠(NaCl)为例,它既表示氯化钠这种物质,又表示氯化钠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还表示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等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构成、分类及其类别辨析,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合价的规律和原则,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常见物质的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教材之外的典型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时,首先,要分析、判断一下该物质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其中含有什么元素或原子团(是化合物再考虑),是化合物时还要考虑该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然后,再相应的书写规律和方法进行规范书写其化学式即可.另外,如果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若右下角的个数含有约数,一般要约分;但是,过氧化氢(H2O2)等过氧化物,以及淀粉[(C6H10O5)n]和葡萄糖(C6H12O6)等有机物除外.
    2.在表述化学式的意义时,要注意其宏观和微观描述方式的不同,宏观上一般“组成”来描述,而微观上一般用“构成”来描述.还有当化学式前面有了数字时,就只有微观意义,而没有宏观意义了(因为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3.对于化合物的化学式的读法也是有规可循的.具体以氧化物、酸、碱和盐的顺序剖析如下:(1)氧化物一般称呼为“氧化某”,但是,当某元素有两个化合价时,常把高价的称呼为“氧化某”,低价的称呼为“氧化亚某”;并且,有时还需要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的数字来区分其名称.例如:氧化铁(Fe2O3)、氧化亚铁(FeO)和四氧化三铁(Fe3O4)等.当氧元素不显﹣2价时,一般称呼为过氧化某或超氧化某.例如: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钠(Na2O2)和超氧化钾(KO2)等.(2)酸的称呼分为两种:①把含有氧元素的酸称呼为“某酸”.其中的“某”是氢、氧元素之外的元素名称;当某元素有两个化合价时,常把高价的称呼为“某酸”,低价的称呼为“亚某酸”;例如:硫酸(H2SO4)、亚硫酸(H2SO3)等.②把不含氧元素的酸称呼为“氢某酸”;例如:氢氯酸(俗称盐酸,HCl)、氢硫酸(H2S)等.(3)碱一般称呼为“氢氧化某(或亚某)”;例如:氢氧化铁[Fe(OH)3]、氢氧化亚铁[Fe(OH)2]等.(4)盐的称呼也分为两种:①把不含氧元素的盐称呼为“某化某或亚某”,例如,氯化铁(FeCl3)、氯化亚铁(FeCl2)等.②把含有氧元素的酸称呼为“某酸某或亚某”,例如,硫酸铁[Fe2(SO4)3]、硫酸亚铁(FeSO4)等.
    4.涉及到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时,一定要联系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公式和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来进行.
    21.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知识点的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
    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
    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
    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
    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
    书写文字表达式的步骤一般分为两步:
    1.根据实验事实,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即“→”);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
    2.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箭头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箭头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
    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步骤一般也分为两步:
    1.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和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符号,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阴、阳离子符号的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
    2.将阴、阳离子的原形的右下角的个数,分别配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使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的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检查好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即可.当然,也可以,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利用最小公倍数法,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溶解现象和溶解原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构成、物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以联系着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及其意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常见物质的状态等相关知识细心地进行书写.并且,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可以简记为“写、配、标、注”四个字.
    2.在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可以联系着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物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等相关知识,来理解、分析和书写即可.其中,最关键的是从化学式的哪个地方电离开来,产生相应的阴、阳离子;技巧是根据元素或原子团的正、负化合价来将其分离开来,切记原子团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不可将其划分开来.还要注意,电离出来的阴、阳离子的电荷总数一定是相等的,即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2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步骤一般分为六步:
    1.设未知量,即﹣﹣﹣的质量为x.
    2.书写用到的化学方程式(即写→配→标→注),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至关重要的.
    3.将用到的物质的质量关系标注在相应的化学式的正下方;上行是相对质量关系(即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乘以相应的化学计量数得来的),下行是纯物质质量(即已知量和未知量x).
    4.列计算用到比例式,即上行的相对质量比等于下行的实际质量比.
    5.求算结果,注意一定要有单位.
    6.写出简明的答案,一般是问什么就答什么.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格式,以“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制取10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为例,介绍如图所示:.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书写化学方程式、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主要是以计算题为主.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审题是非常关键的,一般是抓住“三找”;即一找化学反应方程式,二找已知量和未知量x,三找用到的相对质量关系.
    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一般可以简记为:“六步七行”.其中的“六步”,又可以对应着简记为:“设、方、质(分为相对质量和实际质量两行)、比、算、答”.
    3.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1)设未知量x时,x的后面不要带单位;(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时候,切记严格地按照“写→配→标→注”步骤细心书写;(3)找质量关系时,最好先找下一行的实际质量关系(即已知量和未知量),然后再对应着找上一行的相对质量关系.并且,切记将它们都写在相应的化学式的正下方,分居上下两行.(4)列比例式时,要按照“上一行的相对质量比等于下一行的实际质量比”的顺序来列;保证是对应比相等.(5)求算x时,可以参考着化学方程式下面的两行质量关系中的上下或左右的倍数关系来求算.当没有倍数关系时,再按照一般的方法来求算便是.(6)在写答案时,只需要简明扼要地答出关键语句即可.
    23.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知识点的认识】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如图所示:;一共有三个:(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自燃与爆炸”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燃烧的概念、现象和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燃烧的概念,一定要明确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常伴随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因此,在书写有关物质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时,不能把反应条件写出燃烧,而应该是点燃.
    2.对于燃烧的条件,要特别注意三个条件应该是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的.并且,有些物质(如细铁丝等)燃烧时要求的氧气浓度比较高,空气中的氧气浓度是达不到的;因此,这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却能剧烈燃烧.还有,就是物质的着火点是经常考查到,一定切记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本身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
    24.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知识点的认识】氢气的化学性质主要有三个:
    1.常温时,具有稳定性.
    2.点燃时,具有可燃性.如图所示;纯洁的氢气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的烧杯的话,内壁上会有水珠生成,拿烧杯的手感觉发烫(即该反应放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十O22H2O.不过,它的燃烧还有特别需要注意的情况;那就是当氢气不纯时,点燃容易发生爆炸现象.另外,氢气还可以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即氯化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十Cl22HCl.还有,氢气还可以与氮气在催化剂、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化合生成氨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2十N22NH3.
    3.加热时,具有还原性.也就是说,在加热的条件下,它能夺取某些含氧化合物里的氧,使其它元素被还原.如题所示:.就是利用氢气来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是:氧化铜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试管口有水滴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uOCu+H2O.但是,实验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反应前,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有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其炸裂;同时,也有利于氢气在试管底部聚集参与反应),将氢气验纯后先通一段时间氢气,然后再加热(目的是为了尽可能的排净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氢气与其中的空气混合后,被点燃发生爆炸);反应后,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及其中的固体冷却后,再停止通氢气(目的是为了使固体冷却,防止刚还原出来的铜再次被氧化).
    氢气燃烧实验,如图所示:.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可以看到,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用一个冷而干的烧杯罩在火焰火焰的上方时,烧杯内壁上有水珠生成,拿烧杯的手感觉发烫(即该反应放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十O22H2O.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及其有关操作注意事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氢气的用途和物理性质及其验纯、氢能源的开发、金属铜的冶炼原理、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化学性质、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及其有关操作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氢气的燃烧现象及其验纯、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和操作注意事项、有关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及其有关操作注意事项,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空气里如果混有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0%~74.2%,点燃时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范围叫做氢气的爆炸极限.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在使用氢气时,要特别注意安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2.对于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和操作要领,可以编成如下顺口溜来导学、导记等.例如,可以编成:(1)氢气验纯管下倾,先通氢气后点灯.黑色变红水滴下,熄灯冷却再停氢.(2)氢气是“早出”、“晚归”,酒精灯是“迟到”、“早退”.等等.

    3.要特别注意灵活运用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或用途之间的相互联系(即性质变化或用途),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来相互分析、推断和解答有关的问题等,将会是事半功倍的.

    相关试卷

    中考化学解题模型之微型、创新型实验(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解题模型之微型、创新型实验(含答案),共7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是模拟工业炼铁的微型装置,如图是探究分子运动的微型实验,,已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初中化学解题模型与方法之化学实验-基本实验操作(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初中化学解题模型与方法之化学实验-基本实验操作(含答案),共49页。

    2022年初中化学解题模型与方法之化学实验-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初中化学解题模型与方法之化学实验-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答案),共77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