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苏科版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综合与测试教案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经验和阿基米德原理,知道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的道理。
2.经历设计和制作简易密度计的过程,激发运用物理自主解决问题的学习兴趣。
3.利用自制简易密度计,测量常见液体的密度,训练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弄懂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的原理。
难点:动手自制简易密度计。
实验器材:
不同浓度的盐水、鸡蛋、饮料吸管、铅丝、火柴、记号笔、刻度尺,天平、量筒、食油、橡皮泥等。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课堂中因为时间把握问题,导致未用自制的密度计测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如可乐、雪碧;在分析如何增大精确度时也一带而过,未带领学生深入讨论。主要问题出在课堂不够紧凑,语言不精练,在分析密度计原理部分耗费较多时间,对学生实验的把控能力也较差,导致学生对实验的具体操作仍然不够明确,制作时比较盲目。
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或讨论问题,虽然能够共同解决难点,但是有少部分学生容易游离在讨论之外,出现无效讨论。这一问题还有待解决。同时,小组合作缺少过程性评价,因此学生的积极性还不够高。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创设问题情境
把鸡蛋放入“盐水”中,观察现象。往盐水中加水,观察现象。
提问:
同一只鸡蛋,为什么会在不同密度的盐水中有沉有浮?
鸡蛋漂浮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与盐水的密度有关吗?
追问:由此实验推测,对同一个物体而言,物体漂浮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可能由哪些因素决定?
观察鸡蛋在不同浓度盐水中的浮沉现象。
鸡蛋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结论:同一物体漂浮时,液体密度越大,排开液体的体积越__小__。
依托直观实验,调用生活经验,观察思考。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奠定弄清密度计原理的实验基础。
二、新课教学
(一)、了解常见的液体密度计
重表:测量密度大于水的液体的密度计。
下部装的铅丸或水银多一些。最小刻度是“1.00”,且在最高处。由上而下,顺次是1.1,1.2,1.3……。全部刻度线都在1.00刻度的下面。
轻表:测量密度小于水的液体的密度计。
下部装的铅丸或水银少一些。最大刻度是“1.00”,且在最低处。由下而上,顺次为0.9、0.8、0.7……。全部刻度线都在1.00刻度的上面。
(二)、了解密度计的原理
如图为密度计测液体密度时的示意图。其下端有适量的配重,并封闭起来,使其能竖直漂浮在液体中。待其静止时,读出密度计上与液面相平处的刻度值,即为该液体的密度值。
1、思考:测量时,密度计在液体中处于什么状态?
H
2、设密度计的横截面积为S,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把密度计放在密度为ρ液的液体中,你能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与沉的条件,推导出该密度S
计浸入该液体中的深度h?(已知ρ水、ρ液、H、S)
1、生:竖直漂浮。
2、小组合作:密度计能竖直漂浮在液体中。
漂浮于水中:G =ρ水gSH
漂浮于液体中:G =ρ液gSh
则h = (ρ水/ρ液)·H
ρ液 = (H /h)·ρ水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密度计,对密度计有初步的印象,便于之后制作简易密度计。
密度计的原理较难,因此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相结合,攻破难点。
(三)、自制简易的密度计
【制作步骤】
1、取一根吸管,将适量铁丝从吸管下端塞入作为配重,并用橡皮泥将吸管的下端封住。
2、使其竖直漂浮在水中,在吸管上标出水面的位置,测量出该位置到吸管下端的距离,即吸管浸入水中的深度H=________cm。
3、根据推导出的公式,计算液体密度分别为0.8、9.9、1.0、1.1、1.2g/cm3时,简易密度计浸入的深度h。
【观察与反思】
看一看,简易密度计的刻度线分布是否均匀?有什么特点?
你能利用天平、烧杯、盐水来检验简易密度计的刻度是否有误差吗?误差多大?
【学以致用】
用自制的密度计测量可乐或雪碧的密度。
想一想,如何使简易密度计上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大一些,以使测量结果更精确?
学生实验:利用吸管、铅丝、橡皮泥制作简易的密度计,并标上刻度。
1、(1)刻度线不均匀。
(2)密度值由上到下逐渐增大,刻度线自上到下由疏到密。
2、学生用天平和量筒测出饱和食盐水的密度;再用简易密度计测量饱和食盐水的密度,进行比较,分析误差大小及其产生的原因。
用自制的简易密度计测量常见液体的密度。
小组合作。
课堂放手学生做,教师做好课堂管理,帮助学生做,不要代替学生做。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需要以操作训练为平台,手脑并用是创新能力基础。
制作反思,加深对简易密度计工作原理的认识。
引导学生学会检验误差,并通过用天平、量筒测饱和食盐水的密度,复习测液体密度的方法。
体验密度计的作用,感悟物理学习的生活价值,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密切课堂学习,巩固活动成果,拓展思维,提高认识层次。
三、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运用了哪些知识制作了简易的密度计?
学生思考
四、课后反馈
1、把一个自制的密度计分别放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中,情况如图甲、乙所示,由此得出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这个密度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这个密度计在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甲液体的密度较大
D.密度计B处的刻度值小于A处的刻度值
2、(2014•桂林)小明自制了一支密度计,将其分别放入盛有液体密度为ρ甲和ρ乙,甲、乙两个容器中,静止时,如图所示,从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判断:ρ甲______ρ乙;若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质量分别为m甲、m乙,则m甲______m乙 (均选填“<”“=”或“>”).
3、(2014江苏扬州)非非和柚柚利用吸管、细铁丝和石蜡各制作了一支简易密度计.非非的密度计的质量为10g,放入液体中,漂浮在液面上,如图甲,密度计受到的浮力________N,排开的液体重力________N.柚柚的密度计放入液体中,沉到容器底,不好测量液体密度,如图乙,请提出一种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取10N/kg)
第2题
第3题
4、(2015无锡)小明利用18cm长的吸管、细铜丝、石蜡等材料自制密度计.
(1)制作密度计的过程中,需要一个盛放液体的容器,现有250mL的量筒和400mL的烧杯供选择.则小明应选择__________.
(2)小明将自制的密度计放入水中,发现密度计不能直立漂浮,其原因可能__________.
改进后小明将密度计放入水中,用刻度尺测出吸管露出水面的长度是10.8cm,则吸管浸入水中的深度h水=__________cm.小明将该密度计放人某液体中,吸管浸入液体的深度为9cm.则此液体的密度是多少?(ρ水=1.0×103kg/m3)
(3)小明的同学也用吸管制作了密度计,他发现密度计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太小,导致用此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时误差较大,为此同学们提出了如下改进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
A.换大的容器做实验 B.换细的吸管制作密度计
C.换稍长的吸管制作密度计 D.适当减小密度计的配重
5、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小丽同学利用一根吸管制作一个简易密度计.
(1)为了让饮料吸管能竖直的漂浮在液体中,应在吸管的_______(上端/下端)塞入一些铜丝作为配重,并用石蜡将吸管的下端封闭起来.若将它放入液体中后不能竖直漂浮,请提出改进做法___________.
(2)这根吸管竖直漂浮在不同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液体的密度越大,它露出液面部分的长度_________(越长/越短/不变).
(3)小丽想,如果在吸管上标上相应的密度刻度,不就能直接显示所测液体密度的大小吗?于是她决定对吸管进行刻度的标定.在标定刻度前,她先测出吸管在水中漂浮时浸入水中的深度H(如图所示).若漂浮在密度为ρ液的其他液体中,则浸入的深度为h,可推出h的表达式为 ________.(用ρ水、ρ液、H表示)根据以上表达式即可对不同液体的密度在吸管上进行标定.下列四种刻度的标示合理的是___________.
(4)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如何使简易密度计上两条刻度线(如0.9、1.0)之间的距离大一些?写出一种方法.______.
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综合与测试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综合与测试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基本信息,教材地位和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压强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压强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认识压强1.探究主题的引入,流体的压强,控制压强的大小,课堂小结,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设计理念,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