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题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新课标全国卷】2022届高考地理三轮复习考点题号一对一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98902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37题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新课标全国卷】2022届高考地理三轮复习考点题号一对一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98902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37题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新课标全国卷】2022届高考地理三轮复习考点题号一对一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98902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37题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新课标全国卷】2022届高考地理三轮复习考点题号一对一
展开
这是一份第37题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新课标全国卷】2022届高考地理三轮复习考点题号一对一,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0年,联合国欲把乍得湖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以此督促湖区各国开展保护。乍得湖是非洲中部最大的内流淡水湖,面积季节变化较大,汛期与枯水期面积相差一倍。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湖泊平均面积在几十年中减少了90%以上,而从90年代起,湖区面积呈波动式变化。图中,左图为非洲中部局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右上图为R市(恩贾梅纳)的气候资料,右下图为甲、乙两地剖面示意图。
判断乍得湖面积最大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2)运用水循环原理,简析乍得湖为淡水湖的成因。
(3)简述近几十年乍得湖面积迅速减少的原因。
(4)依你所学,请对稳定和扩大乍得湖面积提出合理化建议。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玛纳斯绿洲是新疆最大的绿洲农耕区和国内第四大灌溉农业区,在玛纳斯河冲积扇边缘有一条狭长的泉水溢出带,有“千泉”之称,人们以这里湿地中的湖泊或洼地为库址,修建多个水库,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湿地水库群,它上接大河、下通灌区。图为玛纳斯冲积扇及其玛纳斯河流域示意图。
(1)运用水循环原理简要说明冲积扇边缘成泉的过程。
(2)该地的泉水具有“天旱年水不少,多雨年水不多”特点,试解释其原因。
(3)简述人们建成巨大的湿地水库群对流域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4)说出为防止该地湿地水库群萎缩应采取的措施。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如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下图)位于湖北神农架西南部,区内有亚高山草甸和多种蕨类沼泽,平均海拔1730米,气候冬长夏短,年平均降水量约1500mm,各月降水均匀。大九湖盆地石灰岩广布,落水洞发育,溪流通过北侧落水洞群流到外部。
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林地分布于盆地周边的高山上,灌草散布于高山基部,耕地、沼泽等分布于中央盆地。大九湖湿地形成年代久远,中央盆地沉积了深厚的泥炭(泥炭是植物遗体沉入沼泽底部,由于潮湿等原因无法完全分解,多年积累而成)。因泥炭富含有机质,吸水能力强,吸附性能好,历史上当地农民多采挖泥炭用作种植肥料。
大九湖湿地公园成立前,正面临着湿地加速变浅变干的处境。湿地公园成立后,为了保护湿地,大九湖区经济从“湿地开垦”逐步过渡到“多元发展”的新格局。
(1)从气候角度出发,分析大九湖盆地泥炭沉积的有利条件。
(2)试推测公园成立前大九湖湿地变浅变干的原因。
(3)说明当地农民大量采挖泥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4)指出大九湖地区产业多元发展的方向。
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洋淀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冲积扇交汇处的扇缘洼地上汇水形成的。湖淀水区是古白洋淀仅存的一部分,该湖是经历了地质时期万年以来的演变而形成的。由于众多河流入淀之势,犹如“汪洋浩渺,势连天际”,故称白洋淀。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唯一常年积水的一个浅水型淡水湖泊,是华北平原最大、最典型的淡水湖泊湿地,被誉为“华北明珠”。现在看来,白洋淀湿地系统的环境演变,不仅涉及淀区本身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而且也与上游的水资源开发、植被覆盖以及水土流失情况有很密切的关系。
(1)推测白洋淀由古湖淀范围缩小到现代湖淀范围的自然演变原因。
(2)简述白洋淀湿地对维持华北地区生态安全发挥的主要作用。
(3)现如今,为促进白洋淀流域的区域可持续发展,从①生态、②经济、③社会三方面任选其一,提出“针对该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具体建议。
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甲地位于潘塔纳尔湿地,该湿地面积随季节变化明显,生物资源丰富,鸟类众多。近年来,随着人类过度占用资源,潘塔纳尔湿地被开垦,用作农耕及经营大牧场。保护湿地迫在眉睫。
材料二 图1为R河流域示意图,图2为甲地气候统计图,乙处河段洪水期为5—6月。
(1)简析甲地湿地面积季节变化明显的原因。(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
(2)说明乙处河段洪水期为5—6月的原因。
(3)阐述甲地湿地鸟类资源丰富的原因。
(4)运用整体性原理,说明潘塔纳尔湿地被破坏可能对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四川若尔盖草原湿地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一个相对下沉的低凹地,该地区分布着我国较大的泥炭沼泽型湿地。若尔盖草原湿地被誉为“中国西部高原之肾”,黄河流经这里后,枯水季节径流量能够增加约45%。目前,若尔盖草原湿地正在无情地退化,鼠害、虫害频繁发生。沙漠化侵吞了若尔盖草原上湿地大量的草场,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下图为若尔盖草原湿地位置示意图。
(1)分析若尔盖草原湿地形成大面积沼泽的原因。
(2)分析若尔盖草原湿地退化的原因。
(3)分析若尔盖草原湿地退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4)说明防治若尔盖草原湿地退化的措施。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奥里诺科河三角洲位于委内瑞拉境内,河流在三角洲地区分成36条小汊河,年均输沙量约3.52亿吨,居世界第11位。河口北岸处于陆台边缘凹陷地带,具有水平层次的第三纪粉砂岩。每年4~10月雨季来临时,定期泛滥,水系表现变化不定,其特点是河流改道,低地变为沼泽和潟湖,河口三角洲迅速向大西洋伸展,而河水中积累的大量沉积物也在三角洲地区加速沉淀,形成丰富的湿地资源。下图示意奥里诺科河流域及周边地区。
(1)简述奥里诺科河三角洲湿地资源丰富的形成条件。
(2)指出未来奥里诺科河河口北岸和南岸湿地面积的变化状况,并说明理由。
(3)推测枯水季奥里诺科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可能受到的影响。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夏季(6—9月)。该湖泊的补给来源是雨水和河水;流域为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量大,河水补给量大。
(2)湿季有降水补给,且有多条河流汇入,地表径流补给充足;湖水沿断层下渗为地下水;湖水通过地下径流将盐分输送到博德莱洼地;通过水循环实现湖水更新。
(3)自然原因:湖水外渗;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区域气候变干。人为原因: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截留河水);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导致荒漠化。
(4)恢复植被,保护生态;退田还湖;跨流域调水(开凿人工河道引水);调节流域用水;节约用水,推广节水技术;国际社会援助。
解析:(1)由图示区域地理位置和R市的气候资料可知,乍得湖地处北半球的热带草原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夏季(6~9月)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量大,河水水位高于湖泊水水位,河水补给湖水,湖泊面积扩大。
(2)河流最终流入湖泊,只流进,不流出,蒸发带走一部分水分,盐分就越积累越多,该湖泊就是咸水湖若湖泊有水流向外面的时候,也带走了水中的盐分,水中盐分保持平衡,成为淡水湖。图3显示乍得湖湖水因断层存在而下渗,进而流向博莱得洼地,带走湖中盐分,从而成为淡水湖。
(3)湖泊面积变化应从水的收入和支出对比考虑。几十年中影响降水的条件不会有明显变化,因此水的收入变化不大。湖泊面积迅速减小说明水的支出量变大。水的支出主要有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自然主要是蒸发,人为主要是工农业生产和生活调水。
(4)略。
2.答案:(1)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沿冲积扇向下流;大量渗入地下;当地下水流到冲积扇边缘时,在地势较低处就容易出露而形成泉。
(2)该地深居内陆,降水量少,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年际变化小;泉水以地下水补给为主,流量稳定。
(3)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抵御荒漠化对绿洲的威胁;有效的保护流域内生物的多样性;抵御洪涝、干旱灾害的威胁;绿洲小气候得以改善,温差变小,湿度增大。防止流域内土壤次生盐碱化;调节了灌溉用水,保证了供水水源,扩大人工灌溉绿洲的面积。
(4)加强国际合作,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慢高山冰川的融化;合理利用水资源,采取节水灌溉措施;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林牧业结构;控制人口增长。
解析:(1)根据河流地貌的形成条件,结合材料可知,在冲积扇的上游地区,河流流经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河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訚,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沉积下来,形成冲积扇多个冲积扇相互叠加和联合,使冲积扇规模不断扩大。
(2)“天旱年水不少,多雨年水不多”是指泉水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与泉水的来源有关本区域泉水来自于冰雪融水,水量受气温的影响,年际变化小;泉水属于地下水,本身随季节变化小,相对的稳定。
(3)由材料可知玛纳斯河流域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漠戈壁广布,土地荒漠化严重,玛纳斯河流域湿地水库可以防风固沙,抵御荒漠化对绿洲的威胁;湿地水库附近形成湿地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流域内的生物多样性;可以蓄积洪水、调节径流,抵御洪涝、干旱灾害的威胁;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候。
(4)仔细阅读材料,注意题干要求,结合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措施。该地区地处西部内陆,水资源短缺,应该注意合理利用水资源,构筑防护林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釆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避免因为过度樵采产生植被破坏,造成土地荒漠化;控制人口增长,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3.答案:(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解析:(1)由材料信息分析可知,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说明地形平坦开阔。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而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形成内流河,说明该地区气候较为干旱,降水较少,蒸发旺盛。
(2)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形成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说明该地区降水量基本不变,但气候较为干旱,蒸发旺盛,蒸发量逐渐增大。乌裕尔河下游排水时,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当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时,降水量等于蒸发量。因此,二者数量关系表现为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由于乌裕尔河河水不断带来盐分,加上气候干旱,水分蒸发,盐分大量积聚,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会逐渐增加。
(4)本问为开放性设问,可以选择同意或不同意进行分析。同意的理由可以从水环境、生物多样性、泥沙淤积等方面进行分析,恢复为外流河后河流水文特征会向有利方向发展,可防止盐分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不同意的理由可从湿地保护方面进行分析,包括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等。
4.答案:(1)(气候温凉多雨)适宜亚高山草甸和湿地蕨类植物生长,为泥炭形成提供物质保障;(降水量大且均匀)湖面水位稳定,泥炭出露少,分解少;(冬长夏短,气温较低)泥炭分解不完全。
(2)湿地(沼泽)植被茂密,植物遗体多年淤积(使湿地变浅);径流汇入带来泥沙沉积(使盆底变浅);后期落水洞逐渐增多,外泄水量增多(使湿地变浅变干);全球气候变暖,湿地蒸发增强;人为排水,开垦(发)湿地;农业生产从湿地引水灌溉。
(3)湿地面积减小;湿地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净化水质能力降低;泥炭出露,有机质分解加快,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
(4)适度发展旅游服务业;打造湿地科普教育基地;适当发展特色林果业及林下经济;(依托高山草扬)适当发展高山畜牧业;(依托现有耕地)发展绿色高山蔬菜生产。
解析:第(1)问,当地地势高、降水量大,低等植物繁茂;冬长夏短,植物遗体不易分解;湖面水位稳定,泥炭出露少。第(2)问,大九湖湿地变浅变干的原因既有自然方面,也有人为方面。从自然角度考虑,长期的植物残体积累及泥沙淤积,导致湿地变浅;落水洞的发育,外泄水量(水量损失)增多,导致湿地变浅变干;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蒸发量增多,也导致湿地变浅变干。从人为角度考虑,开垦湿地、引水灌溉,均造成了湿地萎缩。第(3)问,泥炭的大量采挖,破坏湿地,直接导致湿地面积减小、涵养水源能力及净化水质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泥炭出露,有机质分解,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第(4)问,大九湖地区产业多元发展的方向很宽泛,可从旅游、教育、农牧业等角度考虑。
5.答案:(1)气候向暖干转变,区域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补给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前洪积扇范围扩大,地势有所增高及入淀河流携带物质增多(湖泊面积缩小)。
(2)具有抵御水旱、调节径流(补充地下水)、改善气候(温湿状况)、美化环境、利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与保持生物多样性。
(3)①生态:合理规划流域用水,确保生态用水量;严格管理入淀水质,防止湖水水污染;开展湖泊治理,提高湖泊水质(枯水期进行生态补水,加强上游区域的育林护林)等。
②经济: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喷灌滴灌技术,种植耐旱作物,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增施有机肥)防治水污染;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加强工业污水治理(工业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利用数量);控制水产、旅游业规模(节约用水、加强绿色产业发展)等。
③社会:加强法规宣传,确保有法可依;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加强执法管理,确保违法必纠(加强节水技术使用,可适度调水,提倡绿色与共享发展)等。
解析:(1)根据材料得知,白洋淀由古湖淀演化来,全球气候变暖,该区气候变干,降水减少,湖泊大气降水补给减少,湖泊面积萎缩。从材料提取信息白洋淀位于“冲积扇交会处的扇缘洼地”河流冲积扇地势增高,河流携带物质随着时间增加,湖泊面积缩小。
(2)考查湖泊的生态功能。白洋淀具有防洪、蓄水功能,具有抵御水旱灾害的作用。白洋淀具有调节河流径流,补充地下水的功能。湖泊具有改善局部温湿状况等气候要素的作用;同时具有美化环境,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与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3)考查可持续发展三大内涵及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措施,难度中等。生态可持续发展措施,保证水量与水质条件:合理规划流域用水,确保生态用水量,严格管理入淀水质,防止湖泊水污染;开展湖泊治理,提高湖泊水质(枯水期进行生态补水,加强上游区域的育林护林),等等。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可从技术角度、控制经济规模角度出发,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喷灌、滴灌技术,种植耐旱作物,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施有机肥);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加强工业污水治理(工业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使用量);控制水产、旅游业规模(节约用水,加强绿色产业发展);等等。社会可持续发展,可从立法、宣传、环保意识角度出发,加强法规宣传,确保有法可依;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加强执法管理,确保违法必究(加强节水技术使用,可适度调水,提倡绿色与共享发展);等等。
6.答案:(1)夏季(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较多,湿地面积较大;冬季(干季)受信风影响,位于背风地带,降水较少,湿地面积较小。
(2)乙处河段位于河流下游;R河上游地势低平,湿地面积大,蓄洪能力强。
(3)湿地面积广,湿地鸟类有广阔的栖息地;大量水生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人烟稀少)人为干扰少;水热条件好,适宜鸟类生存。
(4)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湿地破坏会导致湿地萎缩,调节局地气候的能力下降;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能力下降;湿地水质变差;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和栖息,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解析:(1)根据甲地的地理位置并结合气候统计图可以看出,该地的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全年高温,应当为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多,湿地面积较大,冬季受信风影响,有山脉阻挡,降水少,湿地面积较小。
(2)乙处河段洪水期为5—6月,明显滞后于降水量大的月份。读图可知,乙处河段位于河流下游,上游湿地调节作用导致洪峰的滞后,使得下游的洪水期滞后。
(3)湿地鸟类资源丰富的优势条件要从湿地所处位置的气候条件对鸟类生存与繁殖的有利条件以及人类活动影响角度考虑。该地湿地面积广大,有适宜多种湿地鸟类栖息的环境条件。水热充足,湿地鸟类的食物丰富。该地湿地面积广,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有利于湿地鸟类生存与繁衍。
(4)湿地破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从气候、生物、水源等方面分析。
7.答案:(1)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地势相对周边地区较低,排水不畅;降水量较大;地下有冻土层,阻滞水分下渗。
(2)气候变暖,地表水蒸发加速;草原鼠害、虫害严重;高原生态环境脆弱;过度放牧;在草地上不合理地采挖药材和开采矿产(泥炭)。
(3)导致草原供给服务功能下降,直接威胁牧区经济的长远发展,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生态功能下降,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降低;对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4)建立合理的放牧制度,以草定畜,畜草平衡,对草场实施轮牧管理;采取多种方法造林治沙、防风、护牧;封育和补播退化草场;保护鼠类天敌,对草原鼠虫害进行防治,稳定草原大环境;禁止不合理的采挖活动。
解析:(1)沼泽的成因一般从来水量大和排水不畅两方面分析。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降水量较大,河流来水量较大;地势相对周边地区较低,排水不畅;海拔高,气温低,蒸发较弱,水分损耗少;气温低,有冻土层,阻滞水分下渗。
(2)若尔盖草原湿地退化的原因包含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自然原因主要是气候变暖及高原生态环境脆弱。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及乱采滥挖。
(3)若尔盖草原湿地退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主要从草原湿地的供给服务、调节服务等方面进行分析。
(4)防治若尔盖草原湿地退化的措施需要结合其退化的原因,从恢复草原生态入手进行分析。
8.答案:(1)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每年4-10月多暴雨,洪涝多发;海岸线漫长,有大面积的沿海滩涂;河流含沙量较大,入海口泥沙淤积,滩涂面积不断扩大;河网水系较多,形成滩涂,沼泽,河流等淡水湿地。
(2)河口北岸湿地面积变大,南岸湿地面积变小。理由∶奥里诺科河三角洲以粉砂岩为主,结构松散,稳定性差;北岸处于陆台边您凹陷地带,地势较高,水流受阻,形成冲积层,受中上游来沙影响,海水侵蚀作用较弱,以堆积为主,湿地面积扩大;河口南岸以海水侵蚀作用为主,泥沙不易沉积,湿地面积不断萎缩。
(3)枯水季流量较小,水位较低,河漫滩等湿地水源不足,影响水生植物发芽、生长;河水携带营养盐类减少,影响水生生物生长繁殖等。
解析:(1)本题考查湿地的成因,奥里诺科河三角洲湿地资源丰富的原因可以从湿地的成因入手分析。湿地的成因与当地的地形地势、气候特征,河流泥沙含量等密切相关。奥里诺科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积水;奥里诺科河流域内大多属于热带草原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河口水位季节变化大,每年4-10月受赤道低压带的影响,降水丰富,经常泛滥;奥里诺科河三角洲附近有大面积的沿海滩涂;奥里诺科河含沙量较大,受海水的顶托作用影响,入海口泥沙淤积,滩涂面积不断扩大。历史上奥里诺科河多次改道,废弃河曲积水形成大量湖泊。
(2)本题考查河口三角洲面积的变化,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奥里诺科河三角洲以粉砂岩为主,结构松散,稳定性差,易受侵蚀;上游河流泥沙含量大(河流在三角洲地区分成36条小汉河,年均输沙量约3.52亿吨)为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带来充足的泥沙来源;北岸处于陆台边缘凹陷地带,地势较高,水流受阻,形成冲积层,受中上游来沙影响,海水侵蚀作用较弱,以堆积为主,湿地面积扩大;河口南岸以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海水侵蚀作用为主,泥沙不易沉积,湿地面积不断萎缩。
(3)本题考查湿地面积变化的影响,枯水季节,奥里诺科河流量较小,水位较低,河滩裸露较多,导致湿地水源不足,影响水生植物生长;河流流量较小,携带营养元素不足,不利于藻类等水生生物生长加上枯水期渔业捕捞增加,会影响鱼类生长繁殖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8题 季风环流 —【新课标全国卷】2022届高考地理三轮复习考点题号一对一,共8页。
这是一份第9题 自然带的分布 —【新课标全国卷】2022届高考地理三轮复习考点题号一对一,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末次冰期约于7万年前开始,于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44题 环境保护 —【新课标全国卷】2022届高考地理三轮复习考点题号一对一,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理—— 选修6,【地理一选修6,【地理——选修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