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插秧歌》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10)课件PPT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98909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芣苢》《插秧歌》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10)课件PPT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98909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芣苢》《插秧歌》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10)课件PPT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98909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芣苢》《插秧歌》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10)课件PPT第4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989099/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芣苢》《插秧歌》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10)课件PPT第5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989099/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芣苢》《插秧歌》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10)课件PPT第6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989099/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芣苢》《插秧歌》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10)课件PPT第7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989099/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芣苢》《插秧歌》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10)课件PPT第8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989099/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6.1 芣苢备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6.1 芣苢备课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杨万里,水稻的种植过程,品读诗歌,分析诗歌特色,拓展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在小学和初中学过杨万里的哪些诗歌?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未成荫。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有《诚斋集》传世。
插秧歌南宋·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móu)蓑(suō)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jiǎ)。唤渠朝(zhā)餐歇半霎(shà),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shì)未匝(zā),照管鹅儿与雏鸭。
《悯农二首》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结合种水稻的基本步骤,看看杨万里的《插秧歌》具体描写了哪些场景?(用自己的话概括,每个场景不超过5个字)2.作者在首联连用四个动词“抛”“接”“拔”“插”,用的非常精彩,作者为什么要连用这四个动词,请尝试赏析。3.颔联“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4.颔联写了“雨”,有什么特点?写雨有什么作用?5.第四联是田夫回答田妇召唤的话,但第三联中又写田夫“只不答”,这该怎么理解?
自由朗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
1、结合种水稻的基本步骤,看看杨万里的《插秧歌》具体描写了哪些场景?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2、作者在首联连用四个动词“抛”“接”“拔”“插”,用的非常精彩,作者为什么要连用这四个动词,请尝试赏析。
明确:首联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出动,不论男女老少都要起早贪黑,投入到劳动中去。诗中用了四个动词“抛”、“接”、“拔”、“插”准确地刻画出这家老小各司其职、配合默契的生动场景,以及紧张忙碌的劳动景象。
3、颔联“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
明确:作者巧妙的叠用两个比喻,别出心裁地将“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铁甲,不仅新颖,也向读者暗示: 插秧简直就是一场紧张激烈的战斗,农家儿女正像全副武装的士兵一样在与天奋斗,与地拼搏。同时,两个形象化的譬喻的叠用,造成一种紧张的,似乎生命攸关的气势,从而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4、颔联写了“雨”,有什么特点?写雨有什么作用?
(1)特点:雨势很猛。农家老小戴草笠,雨势甚猛,尽管戴“盔”披“甲”,仍淋得浑身湿透。 (2)作用:值此农忙季节,偏又遇到恶劣的气候,这使得本来就紧张繁忙的插秧劳动更增添了几分艰辛;尽管雨水倾洒,此时他们却仍然插秧不辍,这就更加衬托出一个“忙”字:即使下雨也不能停歇,“农时不饶人”。同时,也衬托出农家人吃苦耐劳的精神。
5、第四联是田夫回答田妇召唤的话,但第三联中又写田夫“只不答”,这该怎么理解?
明确:“只不答”并不是置若罔闻不吭声,而是因为农夫手脚不停地忙着,连抬起头来望一眼的功夫也没有,所以不答就是一种回答,是不同意农妇请求的表现。要不是农事已紧张到极点,何至如此?事实上,他用别的话题将农妇支吾了开去,“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便是他的答话。不能“歇半霎”的原因是:秧苗刚栽下去,根还不牢固,再说还没有栽完,怎么能“歇半霎”呢?而且还叮嘱农妇:你先去回家照看一下家鹅和雏鸡。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顺手拈来,实则精当自然,妙不可言。它使全诗意境得以拓展,主题得到深化。由插秧到家务事,真是忙上加忙,从而劳动者的艰辛和劳苦全都表现了出来。
全诗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摹,生动地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农村插秧情景的细节捕捉和细致的
农民艰辛的劳动生活和苦涩的生存状况
诗人对民生的关心,以及对劳苦人民的同情
本诗鲜明的反映了“诚斋体”的特点,再读本诗,尝试归纳“诚斋体”的主要特点。可以从诗的内容、形式、语言特点等角度入手。
从内容上来看,直接从现实生活中撷取生活场景,因而既形象自然,又新鲜风趣,富有生活趣味。
从语言形式来说,想象奇特,但是不用生僻的字,却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至的章法,近于口语。
从感情来看,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
无锡道中赋水车宋 · 苏轼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luò确确蜕骨蛇。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洞庭五月欲飞沙,鼍tuó鸣窟中如打衙。天公不见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1、这首诗描述的是什么劳动场面农民利用水车抗旱保苗的场面,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作者是怎样形容旱情的?有什么作用?3、苏诗与杨诗所表达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1、这首诗描述的是什么劳动场面农民利用水车抗旱保苗的场面,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比喻。一节节黑色的水车的辐片在车水时一个联结一个不停翻动,像一串衔尾而飞的乌鸦翩翩起舞,又像是蜕皮剩下骨头的龙蛇在矫健地盘旋。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水车车水时和静止时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农民伟大创造力的赞颂之情。
2、作者是怎样形容旱情的?有什么作用?
(1)用洞庭“欲飞沙”(正面)和“鼍tuó鸣窟中”(侧面)来形容旱情的严重。五月的洞庭山下,天神正在大发淫威,大地因为干旱一片枯土,快要变成飞沙漫天的荒漠了;鳄鱼也因水干而在洞中发出阵阵哀鸣。老农忍不住泣下如雨,而天公却视而不见。
(2)恶劣的自然气候,衬托出农民与天抗争、征服灾难的精神和伟大的创造力;自然无情人有情,天神的暴虐正反衬了诗人对民生的同情和关心。
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杨诗:侧重反映农民艰辛的劳动生活和苦涩的生存状况,表达诗人对民生的关心,以及对劳苦人民的同情。苏诗:有对民生疾苦的关心和同情,但侧重表达对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伟大创造力的歌颂和赞美。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 (芣苢 插秧歌)6.1 芣苢完美版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感受诗意,共同主题田间劳作,体悟诗境,体味诗情,深味诗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杨万里,重章叠句,《芣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6 (芣苢 插秧歌)6.1 芣苢示范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风骚”,相关文学常识,《诗经》的内容,祭祀诗与史诗,燕飨诗,怨刺诗,战争徭役诗,婚恋诗,《诗经》的编集,《诗经》产生的地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