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六年级下册16. 难忘师生情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岭南版六年级下册16. 难忘师生情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做个有孝心的好孩子,知孝,要有责任心是学生人生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孝行天下》教学设计
课 题 | 《孝行天下》 | ||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刻印章,初步认识中国篆刻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艺术修养。 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印章的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了解印章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篆刻印章的活动,培养同学们细心、耐心、互相帮助、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做个有孝心的好孩子。
| ||
学情分析 | 艺术形象、抒发情感的篆刻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书写能力,感觉中国汉字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篆刻制作简便,材料易得。在篆刻学习的过程中,能使学生得到创作的愉悦、创作的趣味、审美的启迪,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创作方法与技巧,也能在与同学相互作品的交流中增强友谊、培养合作意识、体验创作的价值与成功的欢乐。
| ||
教学重点 | 教学重点:篆刻的刀法。 | ||
教学难点 | 教学难点:印章的布局和线条的粗细变化。 | ||
活动过程
| 教师活动 一、做个有孝心的好孩子
二、知孝
三、孝字的演变 1.何谓孝 在中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孝”字,好像一位面朝左、长着头发的驼背老人,身前一孩子,以头扶持着老人。 | 学生活动 一、学生讲解有关“孝”字的故事
二、学生了解孝字的演变 | 设计意图 一、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说到孝道很多学生都会举例子 二、理解父母懂得父母的辛苦,理解父母的苦衷是孝顺父母的开始。 三、要有责任心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责任心”的重要阶段。
|
| 从甲骨文图中的表意字型可见:似乎可以见到“子”双手举起,并向下动作,作出磕头样子,给老人请安,达到“孝敬”的目的。
引证《说文解字》“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注:①“孝”字“从老”(耂),是说“孝”先写“耂”字头。是独体象形字:“像老人佝背、拄仗之形。本义是指老人。”《说文解字》:“老,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
②“从子”是指老人膝下有“子”才为“孝”。应了《孟子·离娄上》这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老人膝下必有儿女才为“孝”。
③“子承老也”是表示子女承奉父老。(《说文解字》)
“孝”是孝敬照顾老人。 《说文解字》:“孝,善事父母者。金文小篆顺序写做”
|
三、 “孝”——从印章的书体和章法来体会、领悟篆刻艺术 (1)师:怎样将篆刻提升至“艺术”的境界呢? (2)传统认为,篆刻必先篆后刻,甚至有“七分篆三分刻”。 |
课前准备 (1) 橡皮砖、刻刀、纸等 (2) 用课前准备好的工具材料,讲解演示刻制步骤及方法 (3)由学生自己分析“篆刻”的定义,更容易理解并接受。 (4)篆刻艺术:结合书法、构图和刀法美感为要素,以印章为载体的一种综合艺术。 (5)学生自己作比较之后,探寻篆刻的艺术魅力。
|
| 我们再把孝字分解开来: 上为老,下为子。 小的时候,可以这样解: 上面老的连自己的完整都不顾,把孩子整个的庇护在自己身下,为孩子遮风挡雨,撑起一片蓝天,全力使他们幸福、快乐。 长大了,上边的“老”字和下边的“子”字,又可以这样解:子字成了老字的全部支撑,“子”字把“老”字整个儿背了起来。也就是说子女要把老人照顾老人,安顿老人的责任承担起来,和老人相依为命、让他们安度晚年。
| 四、学生创作 五、学生互相交流作品。 | 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我们要从小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感谢所有帮助你的人。心怀感恩之心,我们才能积极地面对生活,去学习,去奋斗,回报自己的父母。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学生要深刻的认识到感恩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每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时刻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岭南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告别母校16. 难忘师生情教案,共4页。
这是一份美术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告别母校16. 难忘师生情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要点,教学过程,作业,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岭南版六年级下册16. 难忘师生情教案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