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节 月相教学设计
展开《月相》教学设计
教学任务分析:
本课的教学,是较为深入的分析月相的成因,培养学生推理及想象能力,对学生来说,天体运动是比较抽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基于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进行有效教学。并争取多利用模拟实验和多媒体表现自然现象。
学生情况分析:
月相的变化是可以实地观测到的,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现象。同学们基本上有了一些关于月球概况和月相的感性认识,有一些学生对此可能还有许多想象,这些都对本课的教学有铺垫作用。
教学目标:
1、探究并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
2、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3、知道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引入:
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有关月相的古代诗词切入,激发学生兴趣。如:《水调歌头》MTV、《枫桥夜泊》等
刚才我们已经听了和月亮有关的诗词(或MTV),里面描述的月亮相当美丽,那我们生活中看到的月亮又是如何的呢?大家先动手把你脑海中的月亮的形状画出来。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画月亮的形状。
学生画完后,自告奋勇拿到讲台的展台来交流。
这几位同学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很仔细,我们看到的月球形态是不一样的,我们把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月相。
我们知道月球是圆的,那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月球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为什么会产生月相?)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
小组代表发言——(所有假设都成立)
同学都很善于思考,假设都很不错。那下面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假设。我们已经学习了太阳和月球,那我们先来看看月球,地球,太阳三者的关系。
学生回答: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跑。
那方向怎么样的呢?——都是逆时针的。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能看到的月球只是其一部分,哪部分?——太阳照到的一半;所以,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来自于哪里?——太阳的反射光线。
很好!下面我想请5位同学上来。
我现在有一个一半涂黑,一半是白色的排球。我们把这个当作月球,一位同学拿着这个月球,另一个同学来当地球。我们假设太阳光平行的从我们的右边射过来(黑板上画好太阳光),现在请这两位同学来给我们演示一下月球绕地球转的情况。
【学生活动】演示月球绕地运动,过程中指出月球亮的一面始终要朝向太阳光(学生的右边),然后老师在黑板上贴上四个位置的月相。然后当月球的同学分别站到1、2、3、4四个点上,当地球的同学观察一个位置,然后把看到的相应的月相贴到黑板上。
我们可以看到,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位置不同,我们看到的月相也不一样。
比较黑板上老师贴的和学生贴的,问:为什么这两个会不同呢?——视角不同,人是在地球上看的。
接下来我们也要一起从地球的角度来探究一下月相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
【学生活动】下面每两位同学手里都有一个一半黑一半白的小球,白的代表太阳光照射的一面,所以要朝向哪里呢?——太阳光射过来的方向(右边)然后我两位同学要合作来进行探究。
之前我们再请这两位同学演示一下。当月球的拿着双色的小球再分别站到1、2、3、4的位置上,也看到同样的效果。好,谢谢这两位同学。
我们在座的同学做实验的是要注意几点:
1、要两个人合作,比如一个当月球,一个当地球的观察者。然后再换过来。
2、一定要边观察,边记录你看到的月相,记录在发下来的表格中。3、因为座位的活动范围不大,所以大家可以站起来做。
4、小球白色的一面一定要朝向太阳光射过来的方向,演示错误的动作。
5、先观察1234四个位置,然后再观察这四个位置中间的月相。
6、做完实验后可以和其他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活动】观察月相,老师下去指导,指出错误,并督促记录情况。
画完后,请几个代表上来展台展示,进行比较。指出错误的,并分析错误的原因。然后给出正确的记录,并把正确的月相贴到黑板上。下面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把画的月相和书上的月相图用字母对应起来。
下面,我们就用课件来更深入的探索一下月相变化的规律。【课件演示】说明:太阳光在右边,中间是地球和月球的位置,右上角是月相在相应位置的月相。
当月球在太阳和地球的中间时,我们看到的月球时全黑的,我们把它叫做新月(朔,黑板上写出)。然后逆时针转过1/8圈,我们看到月亮露出了一部分,叫做峨嵋月。再转过1/8圈,当日地月三者垂直时,我们看到月球的右边是亮的,我们知道星空中的方位是左东右西,所以右边亮的我们把它叫做上弦月。再转过1/8圈,我们看到右边亮的范围变大了,有点凸出来,我们把它叫做凸月。再转过1/8圈,日地月三者又回到了一条直线上,但我们看到的月球全部都是亮的,我们把它叫做满月(望,黑板上写出)。
接下来按这个规律请学生回答——再转过1/8圈,月球的左边亏了一点,但还是凸出来的,叫凸月。再转过1/8圈,日地月三者又垂直了,月球的左边(西边)变成一半亮了,我们叫做下弦月。再转过1/8圈,右边又亏了一点,又变成了峨嵋月,但是为了和上面的峨嵋月区别开来,我们把它叫做残月。再转过1/8圈,月球又回到了地球和太阳的中间,又变成了新月。
这样,月球绕着地球跑了一个周期,这个周期有29.53天,我们叫做农历月,又叫朔望月。
农历上规定,当月球是新月的时候是初一,月球满月的时候是十五或十六。【思考】为什么会有两个日子?——月球绕地球转的周期不是30天,所以日历里面安排的农历月有时候是29天,有时候是30天,所以,满月的日子变成了十五或十六。
【推理,讨论】那在新月和满月之间的上弦月出现在农历什么时候呢?下弦月又是什么时候呢?——上弦月:初七、初八;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
那么1、2、3、4四个位置之间的月相又是农历多少呢?大家下课后可以自己去推算,然后互相交流一下。
实验做了,看也看了,思考也思考过了,下面大家能不能给我一个月球会产生圆缺变化的理由呢?——日地月三者位置变化,使站在地球上的人看上却月球有圆缺的变化。
好,下面大家看P105图3-31的图,外面的一圈表示月球亮的一半始终朝着太阳光的方向。里面的一圈表示人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强调:从地球的角度观察,下面的图要倒过来看。然后补充完成几个空白的月相图。
互相交流,看看画的对不对?拿一本学生的书上来展示。
很好,大家这堂课都表现的很出色,下面就来考验一下大家。
【教学检验设计】
1、判断下面各图分别是什么月相。一个一个出现。
2、两个同学在学了月相后,在郊外旅游,分别看到了如下的月相,你能说出它们分别是农历多少吗?
3、看日地月三者位置,得出月相;判断接下去月球亮的部分多了还是少了;再判断过了7天后月相又是什么?
4、设计实验:我们看到的月球的月面始终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月球始终以同一面对着地球,你能设计实验来证明吗?
5、探究:月相和时间的关系。
在中秋节满月的时候,我们看到月球在18:00从东边升起,早上6:00在西边落下。在新月的时候,月球和太阳一起在6:00从东边升起,一起在18:00从西边落下。
根据这个规律,你能推算出上弦月,下弦月什么时候升起,什么时候落下吗?还有峨嵋月,两个凸月,下弦月。
6、观察记录:长期观察月相变化。
要求:自己设计表格,连续记录一个月的月相及当时的日期,时间,你看到的方向等……(可以隔日进行)
自我点评:
1、教材难度的把握;
一开始设计的时候,前面用了些诗歌引入,出现了月相和时间的联系,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判断当时的月相和画中的月相是不是合的起来?然后带着问题通过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学到知识后去解决这个问题。其实这个已经涉及到高中的地理知识了,七年级学生一般接受不了。于是从课程标准出发,把难度降低到相应的程度,只要求学生掌握月相形成的原因和月相和农历的关系,而不需要研究月相和时间的关系。解决这个难点的关键就是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2、教学资源的制作和收集;
为了让学生更直接的体验月相形成的原因,光老师演示,或者课件说明是不够的,只有让学生站到观察者的角度去自己探究并得出结论,这种印象才是深刻的。开始的时候,准备了几个排球,把一半用黑色的墨水涂黑。这样在教的时候,学生也能活动起来。学生探究活动的时候,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也非常重要,哪些地方要学生自己设计,哪些地方教师必须进行强调,都要在课前做好设计。教师先组织几个学生进行了演示,从而确保下面学生的探究能顺利进行。
3、其他
课前,介绍相关古代诗词或放一首相关歌曲,使学生放松并进入学习有关月相知识的情境,这也是多元化教学的一部分。有些学生可以回答的,就果断的让学生再进行讨论,从而在其自主探究后,启发得出结论。课堂最后布置的作业从易到难,让学生学习后能够和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得到巩固。最后的弹性作业考虑到学生基础比较好,所以设计了让学生进行推理月相和时间的关系,对学生也是一个挑战。另外长期观察月相的任务,是个长期探究,这对于学生以后会更多的联系科学留心观察生活是个启示。
科学七年级下册第4节 月相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科学七年级下册<a href="/kx/tb_c7761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4节 月相教案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月相的概述及成因,探究月相变化规律及其应用,二十七 B.十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浙教版第4节 月相精品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浙教版第4节 月相精品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教学方法与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7章 地月系3月球与月相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7章 地月系3月球与月相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月球的概况,月球的运动,月相,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