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7下生物 8.3感觉和感觉器官 教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299001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京版7下生物 8.3感觉和感觉器官 教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299001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京版7下生物 8.3感觉和感觉器官 教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299001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生物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感觉和感觉器官教案设计
展开感觉和感觉器官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 ||||
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两类不同性质透镜的功能,并能区别它们。提供各种形状的凸透镜和凹透镜请学生分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通过实验进行教学,同时分析凸透镜的两个实焦点,指明它们的中心,焦距;而凹透镜只说明它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教材为了巩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安排了照相机和放大镜的内容;又介绍了视觉器官——眼睛的构造。通过实验让学生测近点、远点及怎样测盲点来感受人类视觉上的限制,了解了近视、远视及它们的成因和矫正办法,而对眼睛的疾病只介绍了色盲。其它的疾病可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了解。学了有关眼睛的知识后,倡导学生“爱护眼睛,保护视力”,树立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 | ||||
学情分析:(一般特征、初始能力、信息素养) | ||||
学生通过七年级上册的学习,对于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已有初步的了解。在知识结构上为本节课的顺利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年龄虽小,但已具备初步观察事物、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动脑,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年龄在十三、四岁的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引导和激发学生的热情。 | ||||
教学目标 | ||||
1、知识与技能:概述感觉和感觉器官的含义;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说出视觉的形成过程及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知道近视眼的预防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眼睛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自觉培养用眼卫生习惯,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同时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 ||||
教学重点和难点 | ||||
重点:眼球的结构与功能;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难点:视觉的形成及近视的成因。 | ||||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 ||||
本节教学采用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以猜物游戏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体验、表演、动手操作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主获取知识,在做科学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观察判断、实践创新等多种能力。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生动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多更广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 ||||
教学环境与资源准备 | ||||
PPT课件 | ||||
教学过程 | ||||
教学内容 | 教师的活动 | 学生的活动 | 教学媒体 (资源) | 设计意图 |
一、激趣引题 | 1. 猜物游戏:出示一个用布遮盖的小纸箱,里面放一个苹果形状的厨房用计时器。邀请三位同学分别通过手摸、耳听和眼看来判断箱子里的东西。 问题: (1)三个同学分别通过哪种感觉认识这个物体? (2)当我们看到一桌热腾腾的饭菜时,我们还会用到哪些感觉? 2.引言:人体有很多的感觉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的刺激,那么,通过刚才的游戏可知,能够最快、最准确感知事物的感觉是视觉。眼睛是人的视觉器官。据统计,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0%以上来自眼睛。因此,眼睛对于人体来说非常重要。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美丽的眼睛,但是,你知道这双美丽的眼睛内部是什么样的?你又是怎样通过眼睛观察到外界事物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
三个同学通过触、听、看,将判断结果写在纸上,展示给全班同学。 分析答出:触觉、听觉、视觉。 嗅觉、味觉、温度感觉
兴奋,倾听,跃跃欲试
|
| 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眼睛的重要性,从而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
二、指导探究 | 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1)观察同学的眼睛,找出眼睛的特点 (2)探究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①观察眼球的结构模型 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由外向内,由前向后,由上向下。观察时注意结合书中的插图,并参考课本P80方法步骤逐步完成。 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82前五自然段,了解眼球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③播放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视频 ④反馈点拨 对照眼球课件,检测学生自主探究效果,并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点。 (3)出示眼球、照相机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比较、思考: 眼球和装有胶卷的照相机在结构上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你知道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什么吗? 2.视觉的形成 相机成像的原理和眼球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那么眼球到底是怎样形成物像的?视觉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1)指导学生对照眼球的结构模型,思考光线进入眼球的路径。 提问:我们的视觉最终是在哪里形成的?在视网膜上吗?《还珠格格》中的紫薇是怎样失明的?说明了什么? (2)引导学生观察动画课件,总结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成像→视神经→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请学生哑剧表演:进出电影院 出示猫的瞳孔调节图片:猫能通过调节瞳孔的大小使自己在明处和暗处都能看清物体 思考:人的瞳孔也能这样吗?瞳孔的调节由眼的哪一部分控制? 引导探究:拉住窗帘,利用手电筒,在明、暗两种不同环境下观察同桌瞳孔的变化。 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讨论:1.为什么无论较近还是较远的物体,正常人都能看清? 2.当一个人从低头看书到抬头望向远方时,他的晶状体曲度如何变化? 3.看近处物体时,眼球处于疲劳状态还是放松状态? 3.近视和远视 请患近视和远视的同学谈看物体的特点、感受。 那么近视眼和远视眼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进行矫治呢? 演示动画课件,引导学生分析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4.预防近视 引导学生谈怎样预防近视? 强调预防为主,课间适当休息自己的眼睛,认真做好眼保健操,让我们每一人都能拥有一双美丽明亮的眼睛。 讨论:凯伦曾经渴望上帝给她三天光明,我们该如何对待盲人?生活中你是否向盲人献过爱心? | 同桌相互观察,得出眼睛有眼睑、睫毛,眼球,肌肉等。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观察模型,拆卸组装;阅读课本,讨论交流,观察思考,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思考,得出: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胶卷。
观察、思考、分析,得出光线进入眼球的路径,理解视觉的形成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表演,观察同桌的瞳孔变化;思考,讨论,得出瞳孔变化的原因。
讨论、思考,得出结论
谈近视给自己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不便。 观察课件掌握近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谈要做到“三要”、“四不看”。
讨论,回答。
|
| 使学生亲身体验,激发探究欲望。
使学生自己获得感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动手、观察、阅读等多种能力。
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突破教学的第一个难点。
走进生活,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启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视力的重要性,激发学习近视成因的兴趣,顺利突破教学的第二个难点。进一步体会眼睛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感受盲人的痛苦,培养学生爱护盲人的情感。
|
三、总结深化 | 1.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 2.课堂巩固练习 | 思考,归纳,总结。
倾听,思考 |
| 使零散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同时深化知识,使探究活动由课堂延伸到课外。 |
板书设计: | ||||
眼与视觉 一、眼与视觉 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2、视觉的形成 二、近视的成因及其预防
| ||||
教学反思、总结 | ||||
本节课注重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探究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突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程资源开发及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效果较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在生物课堂中进行有效性教学的方法。 |
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原生生物界教案: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原生生物界教案,共4页。
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人的呼吸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人的呼吸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学准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生物体的物质运输第二节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生物体的物质运输第二节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血管的类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