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七年级全册第十二课 数据的计算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冀教版七年级全册第十二课 数据的计算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新知,总结,布置课外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用公式求和、求平均值的用法
熟练掌握用函数法计算的操作步骤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算数据的能力
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公式、函数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演示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教程:
一 新课导入:
师:先让我们欣赏一组图片,放松一下。
师:谁能告诉我们这组图片描述的是什么?
生:这个小片段主要是说的水的重要性,是让我们大家节约用水。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要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下面我们就来统计一下女生第一宿舍各类用水情况统计表看看她们是不是也在节约用水。
教师讲解:同学们看看上面这些数字好几位数又有小数点那么多的数据计算起来是不是很麻烦而且也很慢呢?(学生回答)那我们就要找一个计算高手来帮助我们计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Excel电子表格, Excel提供了公示和函数两种计算方式,有了它的帮助,我们就可以轻松、快捷地完成工作表中的数据运算任务。
二、学习新知
任务1、用公式计算统计表中每天总的用水量和平均用水量。
教师:这是女生第一宿舍各部分的用水量,我们需要计算哪些数据?
学生:总用水量和平均用水量。
教师:那也就是要求它的和与平均数,那我们平时怎样计算求和与平均数呢?
学生:将各类数据相加得到总合,用总合除以各类数得到平均分。
教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但如果大家只计算一组数据好计算,而我们现在要计算每天的用水量,这样太费时费力了。所以我们要用电子表格(Excel)它可以很快速的完成,那又如何来操作呢?
师:Excel中的公式是由常数、单元格地址、函数、运算符号等组成,公式都是以“=”开头,单元格相加就是指定的单元格内的数据加。
大家可以试一试,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让学生进入“瞎试”操作,教师进行巡试,发现操作错误加以指导。如发现有同学能够进行正确操作,请这名同学边演示边介绍,教师给与更正。如没有正确操作的同学,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然后再由同学进行演示说明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自身去尝试解决问题,并为后面的打下基础,分享其它同学的劳动成果,从中也是一个学习他人的过程。)
师:刚才我们只计算了星期一那天的总用水量,其他的还要都计算一遍吗?
学生:不用,可以利用自动填充功能来完成。
教师演示完成。
小结:总结一下,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常出现的错误。如:公式开头没有“=”;虽然直接将各项数据相加可以得到总和,但是在自动填充时下面的数据就无法完成了;用笔算速度较慢,也无法进行自动填充。
教师:这是我们说的第一个求和,下面说说如何求它的平均用水量,老师对有创意的想法表示肯定。
学生1:一天的平均用水量=(D3+E3+F3)/3
学生2:一天的平均用水量=(G3)/3;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求和的经验运用到求平均分中,培养学生大胆探索精神)
大家可以自己先试着做一做,同学们也可以互相讨论一下。让同学们先试着做一做,教师进行巡视,发现错误的加以指导。如果有同学能够进行正确操作,就请这名同学边演示边介绍,老师给与更正。如没有正确操作的同学,老师再指导示范,进行演示并讲解说明。
这部分就是我们要学的公式法。
教师讲解:如果我们要用公式法对大量的数据进行计算就得写一个很长的公式,这样即不方便也容易出错。其实EXCEL还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计算方法,那就是函数法。
任务2:用函数法计算统计表中的总和、平均数。
师:刚才我们求得是各类数据的总用水量和平均用水量,那么用公式如何求出一天各类数据的平均用水量呢?
学生:日平均用水量=(D3+D4+D5……+D9)/7.
师:这时再公式计算数据即繁琐又容易出错。其实,Excel包含许多内置的公式,它们被称为函数。利用函数可以很方便进行多种运算。函数由函数名和参数两部分组成,一般格式为:“=函数名(参数)”。在单元格中输入函数的方法与输入公式类似,但一般不用手工输入,而是使用函数向导,根据屏幕提示一步一步地输入。就让我们来试一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计算数据有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在巡视的过程中,让操作正确的学生进行演示说明。
师:电子表格软件中的函数,如:“AVERAGE(D3:D9)”的意义,老师规范讲解公式AVERAGE为函数名:(D3:D9)为函数参数:作用为求出D3到D9单元格内数据的增均值。
学生利用别人的演示说明,用函数求出总用水量和平均用水量。(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内互相帮助)
总用水量=sum(D3:F3)
平均用水量=AVERAGE(D3:F3)
师:用函数计算时一定要正确选择函数名;其次注意函数的参数是否正确,如有错误及时更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演示讲解,即鼓励了演示学生,又能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总结:
师:本节课完成了哪些学习目标?
学生:能通过学习掌握用公式和函数计算求和、平均数。
可以利用自动填充快速完成计算。
师:在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不管用公式还是用函数都要用“=”来开头。
学生:使用函数计算时,一定要注意观察所选的区域是否正确。
小结:用函数计算时一定要正确选择函数名;其次注意函数的参数是否正确,如有错误及时更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操作体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四 巩固练习
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很好,现在我们用今天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个身边的问题,完成成绩表中的总分、平均分。(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运用与迁移)
同学间可互相讨论。(小组之间进行熟练操作竞赛。可以帮助指导,不许替代操作。)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教师给予评价。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
本节课同学们学会了使用公式与函数来计算数据的方法,但是我们所学的只是电子表格(Excel)在数据计算方面的部分功能,它还有许多和我们生活相关的功能等待你们去发现,去探索,然望同学们在不段的探索和发现中,利用好计算机这个工具,让它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板书设计:
总用水量 平均用水量
公式 =D3+E3+F3 =(D3+E3+F3)/3
单元格名
=G3/4
函数=SUM (D3:F3) =AVERAGE(D3:D9)
函数名 函数参数 = AVERAGE(D3:F3)
六、布置课外作业
调查家是连续六个月的收支情况,项目包括月收入、伙食费、电费、水费、电话费和其他支出等。在Excel中制作家庭财政收支表,计算每月总支出和余额。并为家中的开支提出合理化建议。
教学反思
本课由于涉及知识点较多,使用函数求值等知识较为抽象,所以教学设直,我注意选材帖近学生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发现,自主探究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在操作的过程中,多请学生进行演示讲解,不仅鼓励
了优秀生,而且激励了其他同学。公式函数学生是第一次运用,因而还圾一部分学生对于函数还是一知半解,这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以及完善具体的的教学过程。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冀教版七年级全册第三单元 电子表格——Excel第十二课 数据的计算一等奖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课,新课,解决问题,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七年级全册第三单元 电子表格——Excel第十二课 数据的计算优质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设计思想,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冀教版七年级全册第十二课 数据的计算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新整合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