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1 在流体中运动教学设计
展开《在流体中的运动》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归纳、类比、逆向思维等研究方法。
(2)通过对机翼等观察和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鸟翼翅膀和飞机模型,感受自然界的奇妙和人类的伟大。
【教学重点】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现象,间接分析总结出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并运用其解释日常生活的现象。
【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白纸两张、纸条、漏斗、乒乓球。
2.教师演示器材:多媒体课件、飞机升力演示器、洗衣机排水管、泡沫屑、水槽、两个纸船、60ml注射器。
3.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录像、课件播放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资源安排 |
一、新课引入 | 老师表演“雪花飞舞”,学生观察现象并猜想原因。 | 提起学习兴趣,进入学习状态。 | 通过学生观察,激起学生探究的好奇心 |
二、温故知新 | 提问:1.流体是什么? 2.什么是流体? |
|
|
二、实验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
1.提出问题 前面学习了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是流体静止时的压强特点,当他们流动起来时,压强与流速有什么关系呢?
2.猜想假设 学生猜想: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大或 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3.设计实验 首先我们来研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师引导:要研究这一课题,我们首先要创造一个有流速差异的环境,通过一些现象的观察,再来进一步地分析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4.动手实验 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学过的知识来做初步的分析,并且参考导学案上设计的实验,利用桌上现有的器材自已进行实验探究。
5.分析与论证 组织几组同学分别说说小组做了什么实验,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和对现象原因的分析及得到的实验结论。在学生分析现象原因的时候要适时地认可学生的亮点。 演示实验1:用注射器向漂浮在水面的两只小船中间喷射水流,同学们观察现象进行分析,此实验进一步用直观的现象验证了学生所得出结论是正确的。 演示实验2:
6.总结评估 教师引导:看来不论在气体中还是在液体中都有着共同的特征: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
引导学生想到与流速有关。
学生分享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得出一个初步结论,再小组内部与小组之间交流做实验的心得体会。多次操作实验,并对实验进行反思。得出实验结论的普遍性。 |
学生面对桌子上的一些器材,可能会不知所措,这时候老师要给予适度的提示,引导他们尽快进入状态。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实验能力、交流和合作能力以及论证评估能力 。
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实验现象描述中归纳并抽象形成初步的实验结论。从而实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
三、原理的应用 |
探究飞机“升力”形成的原因 对飞机机翼模型结构进行分析,并做这样的演示实验: 上凸下平的机翼在流动的空气中上升。
|
先分析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再通过观察—操作模型具体分析。
|
展示飞机机翼的照片。 |
四、学以致用 | (1)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当中写道“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大风为什么能掀翻屋顶? (2)请学生解释,在等火车的时候,为什么人不能站在安全线里侧。 (3)为什么我国海军舰艇护航编队一般采用前后护航形式,而不采用“并排”护航?
| 讨论并解答大风掀翻屋顶的原因,火车设置安全线的原理等。
| 播放龙卷风、火车安全线舰艇护航编队有关的图片或视频。
|
五、课堂总结 | 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请同学们说说看,你在本节课都有哪些方面的收获呢? |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知识技能、情感、学习方法等各方面的收获。 |
|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 流体的力现象1 在流体中运动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 流体的力现象1 在流体中运动教案,共2页。
2021学年1 在流体中运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1 在流体中运动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1 在流体中运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级下册1 在流体中运动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流体,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