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教学设计+同步练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pptx
    • 教案
      第22课《寓言四则》教学设计.docx
    • 练习
      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docx
    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教学设计+同步练习01
    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教学设计+同步练习02
    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教学设计+同步练习03
    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教学设计+同步练习04
    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教学设计+同步练习05
    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教学设计+同步练习06
    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教学设计+同步练习07
    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教学设计+同步练习08
    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教学设计+同步练习01
    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教学设计+同步练习02
    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教学设计+同步练习03
    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教学设计+同步练习01
    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教学设计+同步练习02
    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教学设计+同步练习03
    还剩4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教学设计+同步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教学设计+同步练习,文件包含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pptx、第22课《寓言四则》教学设计docx、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吕氏春秋》《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习编写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能从寓言中获得对生活有益的启迪。

    过程与方法

    1、教学方法:讲授法

    2、教学用具PPT展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四则寓言故事中体会到深层次的含义,联系生活感悟寓言,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

    1、了解本课四则寓言的寓意。

    2、利用寓言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多角度概括寓意。

    教学难点:

    1、学会运用“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2、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小时候喜欢看而我们的家长又会同意我们看的书是什么呢?对就是故事书,准确的说应该是寓言类故事书,像《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这一类。看这些书我们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小故事学到许许多多的人生道理,比如通过《龟兔赛跑》我们学习到不能轻视他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要踏踏实实做事,不要半途而废,才能取得成功。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寓言四则》这篇课文,看看这四则寓言故事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文学常识

    1.寓言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作者、作品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耶稣教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二、预习检查

    1、字音

    赫尔墨斯(hè)        宙斯(zhòu               庇护(bì hù)   溉汲gài     

    中伤(zhòng shāng    步跐蹈(chú dǎo    舍然(shì rán

    杞人忧天(qǐ rén yōu tiān)

    2、词义

    杞人忧天::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贬义)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三、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圈点勾画出寓言的关键词语(“笑”、两“想”、三“问”),复述课文。

    明确:耳墨斯来到雕像者的店里,得知宙斯的雕像值一个银元,而拉的雕像价格还要贵一点后,认为人们对自己会更尊重些,自己的雕像也会更贵一些。于是,耳墨斯自信地问雕像者自己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他的雕像只是个添头。

    四、精读细研

    1、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明确:因为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3、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明确: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3、耳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

    明确:不一样。第一问是探询;第二问时“笑”写出他满意又得意的心态;第三问时他已经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显得很狂妄。

    4、说说寓言中的耳墨斯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在句中填入切合寓言内容的修饰语:寓言中刻画的耳墨斯是一个                  的形象。

    明确:如盲目自高自大、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等。

    4、从这则寓言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

    明确:讽刺、批评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告诉人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蚊子和狮子》

    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明确:主要讲述了蚊子战胜强大的狮子最后又因为骄傲自大落败于蜘蛛的故事。(本文构思精巧,短短篇幅中,情节大起大落,写出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转化。同样这篇寓言故事和上一篇一样都是分叙故事内容,最后结叙点名寓意。故事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先写蚊子所获得的胜利及其原因,后写蚊子所遭遇的悲剧及其原因。)

    析读课文

    1、品析蚊子挑战狮子的动作描写,分析蚊子形象。

    ①“吹着喇叭”——进军前的号角,充满自信。

    ②“冲”——面对强敌,勇敢无畏,勇往直前。

    ③“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善用智谋,以己长攻敌之短。

    2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而且能够取胜,这说明了什么?

    蚊子的“挑战宣言”貌似狂言。实际上包含了智慧,它是以己长攻敌之短,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抑制了狮子的优势。它的胆量、信心,是建立在敌我双方力量进行冷静分析的基础上的。启示人们,世上万事万物,各有所长所短。强者有短处,弱者也有长处。弱者如果能扬长避短,就可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3、蚊子为什么战胜了狮子,却败给了蜘蛛?

    明确:狮子狂躁、乱了阵脚,蚊子用智谋战胜了狮子。战胜了狮子的蚊子得意忘形、被胜利冲昏头脑、骄傲自满,结果撞上了蜘蛛网。

    4、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过哪个词语表现出来的?它的死亡说明了什么?

    明确:蚊子的醒悟是通过“叹息”表现出来的。

    “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句中的“最强大”与“小小”、“较量过”与“消灭了”形成强烈反差,两相比照,尖锐地讽刺了蚊子胜利后骄傲自满、得意忘形。

    5、这是一个古老的寓言,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新的启示?可以联系生活,从不同角度分析。

    明确::再强大的敌人也会有弱点。

    二:善于分析问题,要懂得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学会扬长避短。

    三:从蚊子出发,取得成绩不要得意忘形,要保持清醒,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比较阅读

    比较《蚊子和狮子》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在结构和写法上的异同。

    相同点:结构上,都是第1段讲故事,第2段议论并得出道理;写法上都运用了对比和语言描写。

    不同点: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把神当作人来写;《蚊子和狮子》则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②《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主要运用语言、心理描写;《蚊子和狮子》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拓展延伸

    重新设计《蚊子和狮子》的情节,赋予其新的寓意,把它改写成一篇新的寓言。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哼,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落到草丛中唱起了凯歌。垂头丧气的狮子一屁股坐了下来,没想到,竟正好坐到了蚊子身上,把蚊子压死了。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自我膨胀的人。

    课堂小结

    学习完这两则寓言故事后,我们知道了在以后的为人处事中要又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同时又要有自信心,明确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己长攻敌之短,获得胜利,但是又要时刻保持着谦虚的心态,对万事万物抱有敬畏之心,谨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板书设计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第一问:宙斯雕像价格-------银元(和最高神一比高下)

    第二问:赫拉雕像价格-------略高一些(他“笑了”)

    第三问:自己雕像价格-------添头,白送

    《蚊子和狮子》

    蚊子:冲、咬――→扬长避短胜狮子:抓

    蚊子:吹、唱――→骄傲自满蜘蛛:粘

     

    穿井得一人

    一、新课导入

    我们学习了两则西方的寓言故事,得到了一些启示。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下中国古代的两篇寓言故事,看看又能获得怎样的人生启示呢?

    二、作者作品

    1、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南)人。先为阳大商人,后被秦襄公任为秦相。秦王政幼年即位,继任相国,号为“促父”,掌秦国实权。秦王政亲理政务后,被免职,贬迁蜀郡,忧惧自杀。吕不韦掌权时,有门客三千、家童万人。他曾组织门客编纂《吕氏春秋》26卷,内计12纪、8鉴、6论,共160篇,为先秦时杂家代表作。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乃名、法、墨、农及阴阳家言,汇合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秦统一天政治理国家提理供论依据。 

    2、《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于诸家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 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子,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三、《穿井得一人》整体感知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诸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四、疏通文意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门做这件事)。等到他家挖了一口水井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了这件事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诉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听到了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询问情况,丁家回答说,“(家里挖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大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动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寻到的消息像这样,还不如不知道。

    五、析读课文

    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道听途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明确:丁氏的意思是:“我家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

    道听途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2.宋君为什么派人询问这件事?说明宋君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因为宋君不太相信丁家挖井得到一个人这个传闻。说明宋君不轻信谣言,具有求实的精神。

    3.“穿井得一人”这个故事原来是一场误会,造成这个误会的原因是什么?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原因:传播者没有调查事实,道听途说。

    道理:①说话要防止产生歧义(从丁氏的角度)。

    ②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查的话(从“传之者”的角度)。

         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去伪存真(从宋君的角度)。

    4.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明确:道听途说的传言,不能轻信,更不能以讹传讹。对待传闻都应该认真思考,进行实际考察,要有审慎的态度和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写丁家人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引发流言,最后流言被破除的故事,告诉人们凡事总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切不可轻信、轻传,一定要多方查证,弄清真相。

    《杞人忧天》

    一、走近作者

    列子(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名御寇 ,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人,先秦天下十豪之一,道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作品介绍

    列子》是道教经典之一,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净无为。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两小儿辩日》《歧路亡羊》《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二、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

    【原文】

      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疏通文意

    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崩塌地会塌陷,自己没有依存的地方,以至于整天吃不好饭,睡不好觉。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国人的担忧而担忧,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真是聚积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聚积在空气中那些能发光的,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那人又说:“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那个国人消除了疑虑,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消除了疑虑,非常高兴。

    三、析读课文

    1.杞人“忧” 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他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他情绪的变化与什么有关?

    “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

    “忧”的程度:废寝忘食。

    情绪变化:忧虑到舍然、大喜。

    情绪的变化与“晓之者”有关。

    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明确:先解释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无处没有空气,不会塌;再解释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最后解释的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不会陷下去。

    3.你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明确: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劝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4.转换角度,联系杞人的表现我们应该怎样评价他。

    明确:杞人是一个善于思考、敢于质疑、乐于放下的人,是一位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人。以后的众多天灾地难证明了忧者该忧。他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的人,是一个真正的智者。

    5.作者借“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寓意:本文借“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庸人自扰,为毫无根据的事情瞎担心。

          成语意思:本意指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6.课文有怎样的寓意?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明确:一、不要毫无根据的担忧;

    二、要树立正确的忧患意识;

    三、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

    7.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理解呢?

    “杞人忧天”本来确实是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但理解为“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也是可以的。其实《列子》之后的一些文人已经将“杞人忧天”引申到政治生活方面,借以表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寓意。如李白《梁甫吟》:“白日不照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这正是以杞人自喻,抒发为国事操心而受到排挤的苦闷。文天《赴阙》:“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在南宋危亡关头,他借“精卫填海”这个传说和“杞人忧天”这则寓言表达了自己力挽狂澜的决心与抱负。

    四、课堂小结

    《杞人忧天》通过写杞人担心天地崩坠,身无所寄,以至寝安难安,以及有个人对他进行开导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要为没有必要或毫无根据的事情担忧。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从《穿井得一人》中学到了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杞人忧天》使我们学习到了不要庸人自扰。相信同学们能够将今天学习到的人生道理运用到自己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不盲目听信谣言,做到不信谣,不传谣,认真学习,不担心没有根据的忧虑。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教学设计+同步练习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