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巴西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第四节 巴西(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分析巴西的大洲位置、海陆位置和纬度益。
(2)能根据地图分析巴西的地形和地势特点。
(3)根据地图,分析马孙河的发源地、流向、注入海洋等基本情况。
(4)能与他们合作分析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及为什么此河上无水电站。
(5)了解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人们对这片雨林的破坏;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保护。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地图、文本资料、视频等,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分析、比较获取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雨林的保护的学习,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读图分析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2.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保护。
【教学难点】
通过对雨林的保护的学习,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方法】
自主归纳、读图分析、探究、观看视频
【教学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视频:狂欢节 片段
这是哪个国家著名的节日?(巴西)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巴西。
二、新课学习
(一)位置和范围
1.位置
(1)大洲位置:读图自主学习
(2)纬度位置:读图分析
主要位于______(纬线)和_________(纬线)之间,绝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____带。(赤道、南回归线、热)
(3)海陆位置
自学归纳
临海洋 东临_______洋。(大西)
邻国 北邻:法属圭亚那、苏里南、圭亚那、___________、哥伦比亚;
西邻:秘鲁、玻利维亚、________、 阿根廷;
南邻:________。(委内瑞拉、巴拉圭、乌拉圭)
总结: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
(二)亚马孙河和亚马孙平原
1.地形、地势
活动
找出主要地形区: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
分析:巴西的地形特点(以______和______为主 (平原、高原))
探究:巴西的地势特征(______高______低 (南、北))
2.亚马孙河
视频:壮观的亚马孙河
合作分析
发源地:________山脉(安第斯)
流 向:自_____向_____流(西、东)
注 入:_____洋(大西)
流 量:每年注入大西洋的水量约为世界河流入海总水量的1/10。
分析: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是什么?
活动
1.亚马孙河世界水量最大,为什么没有建水电站?
亚马孙河主要流经亚马孙平原,这里地势平坦,无水位落差,不适合建水电站。
2.伊泰普水电站位于巴西和巴拉圭交界处的巴拉那河上,简要分析此处建水电站的原因。
伊泰普水电站位于巴西高原和拉普拉塔平原的交界处,水位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3.亚马平原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上面分布着亚马孙热带雨林。
讨论:热带雨林的效益
环境效益: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经济效益:物种资源丰富——基因宝库;植物药用价值——医学宝库;提供木材
自学归纳:热带雨林的开发——破坏
根据教材89页的最后一段,回答:人类的哪些活动,对马孙热带雨林造成了破坏?
砍伐树木、修建道路、建水电站
会带来哪些后果?
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影响全球气候
保护热带雨林
巴西政府采取的措施:1.颁布《环境法》和《生态保护法》
2.退耕还林
3.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4.对雨林进行保护性的开发(雨林观光、生态森林)等
我来说!
做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能为世界环境的保护做些什么呢?
三、课堂小结
我们学了什么?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对巴西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C)
A. 东面濒临太平洋
B. 位于北美洲
C.东临大西洋,北、西、南与众多国家为邻
D.东面濒临大西洋
2.巴西的地形主要是(C)
A.平原、丘陵 B.高原、山地
C.平原、高原 D.高原、盆地
3.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B)
A.西西伯利亚平原 B.亚马逊平原
C.东北平原 D.恒河平原
4.亚马孙河流域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该雨林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有(C)
①提供大量木材 ②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
③调节全球气候 ④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巴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学校在践行课程改革方面已做了很多实质性的尝试与推进,尤其是高校课堂的教学模式已基本成熟,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把课堂还给学生,强调体验性学习,并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用地理思维解读、关注自然与社会健康和谐,关注国情,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强调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讨论、交流、展示,让学生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训练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合作探究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写能力,资料的整理与运用能力等等技能得到全面提升。
二、课标分析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课题。
初中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区域性、综合性是其特有性质,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是其一般性质,新调整的课程理念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并在课程设计思路上明确初中地理不讲成因。
课标上这些重要的理念和调整,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指向标,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认识区域的标准定位为: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根据这一指导思想,结合课标具体内容,本课《巴西(二)》确定的课程标准为:
1:了解巴西的文化特点;掌握巴西工业和农业的分布及其发展条件
2:了解巴西人口分布特点,知道巴西主要的城市及职能
紧扣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应重点突出三个方面:
第一:在认知程度上把握“了解”,不涉及较深的原因分析;
第二:在认知内容上立足“方法”,以巴西工农业的发展为例学习分析区域经济的一般方法;
第三:在认知方法上从“身边”入手,以将所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相结合。
三、教材分析
《巴西》,这一节课选自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认识国家》的第四节,教材内容包括三个模块
“亚马孙河和亚马孙平原”“迅速发展的经济”“人口和城市”,两个课时完成。本节课为第二课时,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学习巴西的文化和经济发展特征,然后引导分析这些特征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分析巴西工农发展的条件,从而落实对区域地理学习与研究的基本方法的掌握。
四、学情分析
《巴西》这一内容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学生没有直接的感受和体验。但是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已初步了解了关于区域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分析综合问题的基础知识,为课堂讨论能够深入奠定了基础。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说明巴西农业、工业和城市人口的分布,并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巴西的首都和主要城市。
2)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巴西工农业发展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认识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
2)通过参与课堂探究、讨论等活动,锻炼读图能力、对比分析能力、归纳、表达能力。锻炼空间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活动,逐步形成主动参与和探索的精神,增强学习兴趣,进一步锻炼与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巴西的自然条件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六、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巴西的经济特征。这在课标中有明确要求。
2.难点:综合分析法分析该国工农工业发展的条件。学生的知识层面较低,综合能力不强,生活阅历少,对经济生活涉猎较少,缺乏直接的感受与体验,对相关问题缺乏深入探讨的能力。
七、教学策略分析
1.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加工的分析
基于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我觉得巴西的内容安排两个课时完成比较恰当,教材内容逻辑顺序清晰,在课堂运用上比较顺手。教材内容安排上符合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和地理知识内在的科学关联性,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
2.补充教学内容的分析。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同学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补充巴西文化的视频资料,工农业发展的数据信息,图片资料,将所学知识形象化,加深印象;补充地理学科综合分析方法的学法指导,教会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积极思考地理问题,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有效突破难点。
八、教学方法分析
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重点内容的达成上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展示,程度好的学生进行讲解式点评,老师进行归纳补充的渐进式教学方法,层层推进,落实知识目标。本节课难点突破上选用老师和学生互动点评的合作探究完成对分析方法的普遍掌握,小组讲评落实知识的准确性目标,老师总结提升达到拓展思维,能力提升的目标。
九、学法指导分析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展示讲解点评,小组合作探究,读图分析、知识迁移,综合分析方法的练习等;在评价时关注学生表现,给予恰当及时的评价反馈,激励学生不断深入思考;在关注矛盾时,引导学生运用对比分析法等,比如工农业发展和其他国家的对比分析。
十、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巴西的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了解课堂流程
十一、主要教学环节及实施过程
教学流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本学期开学时老是说要带你们周游世界,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到了期末,我们的神游世界也到了最有一站,巴西。 | 学生观看关于巴西的视频资料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目标展示 | (小黑板展示)学习目标 重点:巴西的经济特征 难点:巴西工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 | 学生了解本节课要达成的目标 | 用具体的目标明确学习方向 |
自主学习 | 1:学生自主学习期间,关注学生进展并及时评价;安排9名学生展示,一名学生点评自主学习。 2:学生讲解点评完成后给予评价,不断激励学生 3:补充学生可能遗漏的知识点,落实课程知识目标 | 1、学生看书完成自主学习并完成展示 2、学生讲解点评,对展示内容给予计分评价 |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进行加工和总结的能力。强化书面展示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利用同学之间的展示点评实现互助互学。 |
承转过渡 | 巴西的经济特征,经济实力南美居首,经济实力衡量的指标是什么呢?(GDP),教材上三种产业的顺序有何含义呢?(服务业产值高,产业结构接近发达国家),接下来,我们由三位同学带领大家探究学习一下巴西工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 ||
合作探究 | 1: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效果 2;点评同学对学生展示内容进行评价 3:同学质疑,老师释疑, (学法指导:研究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考虑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位置、水源、土壤、资源等,另一方面考虑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交通、市场、科技、劳动力等,将主要的影响因素选出来,并画图归纳) | ||
承转过渡 | 通过合作探究我们了解了巴西的农牧业和工业,发现,巴西的农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亚海,人口和城市的90%分布在东南亚海,这样的分布是不均衡的,这种不均衡会产生什么问题吗?巴西为什么要迁都呢? | ||
拓展提升 | 老师引导学生回答,从政治经济和国防安全角度考虑。
| 1:学生根据探究活动评价巴西农业发展的潜力。 2:学生根据地图了解原首都的位置,并理解迁往内地的必要性。
| 在课堂上体现地理课程中的综合性原则,使学生对巴西的社会经济有一个整体了解。拓展视野,学生可以在更广的层面上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 |
课堂小结 | 播放谷歌地图了解巴西发展全景 | 学生观看 | 直观高效的总结本课内容 |
当堂检测 | 1:给学生留出时间完成导学案上的5道选择题 2:安排五名先做完的同学讲解这些题 | 1:同学先独立完成 2:同学讲解时自己批改自己的检测题 | 检验课堂学习效果、检验知识目标达成情况 |
地理第四节 巴西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第四节 巴西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情引趣,新课讲授,人口和城市 人口分布,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巴西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巴西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内容分析,学情分析,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梳理,学习重难点,课前准备,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巴西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巴西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教学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