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新高考命题分析、预测与二轮复习备考冲刺策略课件
展开一、2022年八省新高考命题分析、预测
1.与山东卷的对比分析(1)试卷结构一致: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但题型方面有微调,即填空题出现“一题两空”和解答题中没有考“结构不良题型”; 因为现实生活中充斥着大量结构不良问题需要解决者从诸多现象中自己分析、设计出解决方案。) (2)知识点的分布大体一致,但位置发生变化、应用题数量减少、阅读量减少;
(3)总体难度降低,但不易得高分。原因是教学中大量的是简单模仿和“刷题”训练,学生没有良好的建立数学思维
2.从高考评价和新课程标准体系的角度来分析(1)符合高考评价体系中的“一核四层四翼” “一核”高考核心目标(功能):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考察内容目标: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考什么的问题);“四翼”高考的四个考查要求: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怎么考的问题)。基础性:具备适应大学学习或社会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包括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灵活的能力要求和健康健全的人格素养。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
综合性:能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思想方法,多角度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数学各分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应用性:能够善于观察现象、主动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实践能力。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生产中问题、阐释生活中热点。
创新性: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具备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式。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思维创新。
其中“一核”是统领,“四层”与“四翼”是实现“一核”的路径。 ---(选自2019年12期《中国考试》中任子朝、赵轩的文章“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数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2019年,教育部明确提出“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
“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到来。 2019年1月29日13版《光明日报》发表《“五育”并举人才选拔的时代新课题》作者:余潇潇,系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
(1)分值占比分析:各模块分值所占比重与高三教学复习过程中的侧重基本吻合,与往年也近乎相同。函数与导数占27分(3小1大,(第7、13、15、22题));三角部分占22分(2小1大(第4、6、19题);数列占15分(1小1大(第16、17题));立体几何部分占22分(2小1大(第3、12、20题));概率统计部分22分(2小1大(第8、9、18题);解析几何占27分(3小1大(第5、11、14、21题)。以上六大基本模块共计135分,占比达到了90%。而剩下的15分,分别是集合、复数、向量,也是比较常规的基础考查内容。(2)难易程度分析:文理合卷,顺利过渡
4.试题特点分析(1)数学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 新高考Ⅰ卷第18题以“一带一路”知识竞赛为背景,考查了考生对概率统计基本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第16题以我国传统文化剪纸艺术为背景,让考生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数学问题的过程,重点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整体并没有出现近几年全国卷很爱出的篇幅较大的数学文化试题,强化了数学考查的本质。(2)数学思想与核心素养蕴含数形结合思想的试题有:第7、10、11、14、15、21、22题;蕴含转化与化归思想的试题有:第16、17、19、22题;考查直观想象素养的试题有:第3、10、20题;考查数学运算素养的试题有:第1、2、3、4、5、6、7、8、11、13、16、19题;考查逻辑推理素养的试题有:第8、9、11、22题。
总之命题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学科素养立意,都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数学品质,考查学生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体现了数学思想、通性通法的重要性(3)平淡中见珍奇
2022年高考数学考试重点 四翼基础性:强调基础扎实,<重点2> 综合性:强调融会贯通<重点3> 应用性:强调学以致用<重点4> 创新性:强调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重点5> 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如何体现
考向1:高考数学的学科素养包括理性思维、数学应用、数学探索和数学文化。考向2:高考数学科提出5项关键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算求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创新能力。考向3:高考数学的必备知识。预备知识、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5个主题。高考数学将其整合,按逻辑体系将分散在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中相互衔接的内容组成有机的结构体系。考向4:高考数学的命题将突出以下几点:注意学科间的渗透和交叉,适当增加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学科情境的试题,促进学科间的融合以及对核心素养的有效考查。关注探究能力、数学学习能力的考查,命制开放性试题、结构不良试题,通过创新题型,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考查。通过调整试卷结构,打破固有模式,探索试题排列新方式,努力破除复习备考中题海战术和套路训练的影响。
考向5:高考数学的所有命题都离不开三个情境。数学课程学习情境包括数学概念建构、数学原理习得、数学运算学习、数学推理学习等问题情境,关注已有知识的基础和准备程度。数学探索创新情境包括推演数学命题、数学探究、数据分析、数学实验等问题情境,关注与未来学习的关联和数学学科内部的更深入的探索。生活实践情境需要考生将问题情境与学科知识、方法建立联系,应用学科工具解决问题,关注与其他学科和社会实践的关联。试卷中应包含一定比例的基础性试题,引导学生打牢知识基础;试题之间、考点之间、学科之间相互关联,交织成网,对学生素质进行全面考查;使用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素材,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关心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蕴含的实际问题,体会课堂所学内容的应用价值;合理创设情境,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善于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
在2022复习备考过程中,大家一定要避免将高考评价体系中的考查要求与具体试题机械绑定。比如,新时代的高考重点考查学科核心素养,这一考查目标应该通过试卷的整体设计来实现,而不是机械地落实到某一道试题或某一类试题上。具体如下:1.日常生活情境内容融入到高考试题中。高考试题的学科价值在于考查知识的“应用性”,用知识解决问题,正是命题的目的所在。2.命题选材起点很高,高屋建瓴,落点较低(关联教材知识)。区分题多从探究性,开放性,体现创新性出题。3.高考是最大的政治:命题必须反映国家意志,弘扬时代精神。学过的重点知识主干知识点都可能被考到。同一考点高考可以变换角度与变换题型再考。4.以生考熟。陌生中考熟悉.用陌生的问题情境考查熟悉的知识,大家都没见过、没做过的题目,老师也没讲过题目,这类问题能考查学生的能力,是考生的群体性“软肋”。
此前,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提到:高考命题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要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以后的高考将会越来越注重对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无论是数理化的考试,均会设置开放性、灵活性较强的题目。 如果还是按照以往的埋头苦读、死记硬背的模式来学习、来备战2022年高考,且在思维上仍然是不擅长变通,显示是不太现实的,在以后的各种模拟考以及高考中将会极度不适应。
值得注意的还有2022年高考仍然是没有对应的考试大纲的。据教育部在此前发布过的通知中就曾明确:自2020年起,不再制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生如需了解试卷结构与考试内容,可沿用2019版《考试大纲》。
也就是说,无论是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或者是沿用旧高考模式的省份,唯一可参照的仅有2019版的考试大纲。这也就意味着,备考范围相对较大。
如何在有限的备考时间内复习与掌握不同难度的内容,也是个棘手的问题。
二、2022年高考复习备考策略
高三复习时间安排 三月初一般就进入二轮复习,一般有两种课型,①以专题复习为主的核心考点讲授 ②以训练、模考等卷为对象的试卷讲评。 但无论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用什么样的课型都要聚焦核心考点,关注学科素养,落实关键能力,真正实现精准备考
一、聚焦核心考点以专题复习为主的核心考点讲授课中,要重视对核心考点知识的准确表述、重视对核心考点内容的深刻理解即理解程度要深、重视核心考点的应用价值和核心考点的运用方式,方法等。同时在专题复习中要关注和分析数学问题出现的的原因等细节,明确问题的重点,注重能力培养并力求书写规范。让学生能够在二轮复习中真正意识和感受到知识、方法的由生到熟,由点到面。
应该注意: 1.确实抓住核心考点 2. 要以考纲和考题为依据把握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3.热点与冷点大家应该注意到了,全国卷会非常“固执”的去重复的考查某一个内容或思想方法,几乎每年都考,而且考查的方式还差不多,即所谓的“高频考点”或数学思想方法。
4.概率与统计:代数型,几何型,隐蔽型,终止型。条件概率,期望与方差、统计中的线性回归、独立性检验问题、正态分布问题等。5.解析几何:定点,分点,定值,最值,范围。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联系向量,存在型、构造型问题。求曲线的轨迹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6.函数与导数,方程,不等式,零点,函数与不等式综合,不等式恒成立型综合题。参数的值和范围的探求,最值问题,不等式证明。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的结合点处设计难度较大的试题。7.不等式:解不等式,恒成立不等式,存在型不等式,最值和范围问题,不等式证明。 推理型,开放型,构造型,应用型,文化型
(以训练为主要呈现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外接球问题”、“截面问题”、“导数压轴选填题”、“导数与三角或数列相结合”等“大热点”,本次考试未有涉及
4.侧重点问题(以学生的学情确定)
5.给学生空间(思考、想象、探索)
北京,某校。上课铃声在校园里响出共鸣。铃声止息,所有的 走廊都静悄悄。这是一所很好的学校。这是学校里一个很好的班, 学生们已坐得整整齐齐。今天,英美教育专家要来这个班听课。他们已经来了,他们听到自己的皮鞋在教学楼宽敞的长廊里发出清晰 的声响……陪同前来的还有中方教育部门的领导。大家坐定,教课 的老师走进来了。 同学们起立后坐下,老师侧立于黑板前。他的目光没有去巡视 全班同学,而是望向窗外。老师的头上已有不少白发,黑板衬出他 侧立的剪影……这时刻,你发现,当学生连窃窃私语都没有时,教 室里也并非完全安静。 你还能听到翻动书包的声音,一支笔从谁的手上放到桌面……老 师仍然侧立,望着窗外,好像在酝酿什么。就这片刻,你听到,静了,更静了,一切声音都没有了,世界静到连听课的外国专家也仿 佛不存在了。
这时,老师转过身来从容说道:“现在开始上课。”老师语言精练,没有废话。
老师教态从容,板书非常漂亮,极有条理。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踊跃,而且答得相当有水平。老师间或又在黑板上写出若干字。黑板上的字渐渐丰满起来,那字大小不一。有些字,老师大笔一挥划上一个圈,或一个框,或一个大三角,看起来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像一个框架图。整堂课,老师没有擦一下黑板,也不必学生上去擦黑板。板书上没有多余的字,写上去的就是重点,就是学生该抄到笔记本上去的。老师继续提问,学生解答仍然踊跃,仍然不乏精彩。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流畅。最后老师说:“今天要讲的就讲完了,同学们回去做一做课本上的习题,巩固一下。” 铃声响了。下课。整堂课无懈可击。这是一位很优秀的教师,他露出了笑容。同学们都很高兴。陪同外国专家听课的中方教育部门的领导也很高兴。外国专家听了却说不出话来。 “或许他们也很惊叹?等到了会议室再听他们的意见吧!”中方人员想。到了会议室,我们虚心地请外国同行提意见。外国同行说话了,他们说:不理解。我们问:为什么不理解?他们说:学生都答得很好,看起来学生们都会了,为什么还要上这堂课?这个问题,把中国同行都问住了。
当老师讲得非常完整、完美、无懈可击时,就把学生探索的过程取代了,而取代了探索的过程,就无异于取消了学习能力的获得。
日常思维,就像走路一样,是所有人都熟悉的一个自然现象; 优质的思考,就像跑100米一样,是一个技术性的过程,需要技巧。因此,优质的思考要求精心的努力,要求练习,对行为的修正,以及对行为的反思。 ——大卫·帕金斯
不要图省事!不要以为,我已经告诉了你,你就应该会做了,这是不现实的!还必须他的亲自动手,亲身体验,真正理解。
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当做礼物来接受 -----爱因斯坦
“先打好基础,后提高能力”
打基础的实质不仅是记住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掌握知识之间的关系,而建立这种联系离不开有效的思考。换句话说,能力的提高必须以数学知识的学习为载体,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就是提高能力的过程。关键在于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是否进行了积极的思维活动。持续的思维活动是提高数学能力的前提,而数学能力的提高是进一步打好基础的保障,打基础与提高能力永远是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因此,那些想通过大量训练反复再现考点,不断强调解题方法的教师最终会发现基础并没有得到夯实;而那些过早带领学生进入综合训练的教师也达不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换句话说,在讲概念的最初就应该注意。试题的难和简单不是问题的实质,一定要想到数学思维在哪里?这个很关键,实际上从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来看,关注这种辩证关系很重要。
在教学中了解到一种错误认识
不要过早自动化,要注意最原本概念的理解
高考试题千变万化,但无论怎样变化和创新,都是基本数学问题的重组对基本数学问题的认识,基本数学问题解法模式的探究,基本问题所涉及的数学知识理解、技能掌握、思想方法的感悟,乃是数学复习课的重中之重
什么是双基? 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 双基至少包括概念、命题、结构 “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二、关注学科素养,落实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也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
数学核心素养1.数学抽象 抽象概括能力2.逻辑推理 推理论证能力3.数学建模 应用意识 创新意识4.数学运算 运算求解能力5.直观想象 空间想象能力6.数据分析 数据处理能力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基本思想、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本题以周期序列的自相关性为背景,要求判断试题给出的4个周期序列是否满足题设条件,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探究能力,很好地反映了课程改革的理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用意识起到积极引导作用。
二轮复习不是看我们做了多少,而是看我们做好了多少;不是以会为标准,而是以全对为标准。 一个错误认识“提高课堂效率,就是要多增加教学内容”数学课堂教学容量的第一指标应该是学生的思维量,而非形式上的内容多少,为了多讲数学知识往往淡化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为了多讲例题而轻视展示寻求问题解答的思维过程
优质的教学不是盲目地让学生多做题,而在于使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本质,这不是一句空话 (浙江省高考试题评析语)
学生人在课堂,却会以各种不同方式拒绝教师的教学。学生拒绝教师的教学行为后,他们就关上了知识的大门,教学有效性无从谈起
优秀的老师知道考试考什么,知道目标在哪里,知道每个学生的起点在哪里,知道用什么样有效的方式把学生带到那里。 更优秀的老师能够让学生知道,考试考什么,自己的目标在哪里,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知道通过什么途径与方式解决自己的问题。
以考练、模考试卷为对象的试卷讲评课中要强调:
错误原因分析思想方法的建立解题思路的优化④ 解题过程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数学书写的关键步骤、必要步骤要表述清晰“解答下列各题,需写出必要的步骤”,这是解答题的基本要求。推理题需要书写推理的依据和结论,计算题需要书写计算过程和结果。书写解答题的一般经验是用到高中阶段所学习的公理、原理、概念、定理、推论、公式等时,在书写过程中要有所体现,通过对问题求解的文字表述发映出个人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由…公式,得…”“由…定理,得…”“由…公理,得…”等等。表述公式的套用过程,可以展示公式结构的把握程度;表述定义的应用过程,可以展示定义属性的内化程度;应用定理解决问题时,表述定理使用的前提条件,可以展示思维的缩略程度。数学的书写表达要注意结构性和层次性。尤其在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时,非常重要,不但要对每一种情况表述清楚,而且在总结中对于相同结论的情形还需要加以归并。在数学书写表达中规范地使用数学符号或代号可以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通过提高数学书写的规范性、简洁性、流畅性可以促进数学思维的缜密性、概括性、敏捷性。同时,规范的数学表达是透视数学能力、数学素养水平的窗口,所以在复习备考环节中,应注意加强数学书写表达的训练。
(1)思路规范—-常规题型很快找到最优解题思路、解题方法。(2)运算规范—-准确、简洁、快速,掌握必要的运算技巧,立足一次成功。(3)表达规范—-步骤齐全(不多不少)、表达准确、推理清楚、卷面整洁。
讲必练: 克服随意性 练必批: 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批必评: 讲解具有针对性,评必纠: 抓好落实 纠必考: 内化为学生的能力
讲评课步骤和要求第一步,教师对试卷、试题以及考试成绩做出概述。 第二步,学生对照答案,自查自纠。在这个过程中,提倡交流合学。第三步,四个环节:指出出错多的题目—复习与出错题有关的知识和方法—剖析出错的原因并进行反馈矫正—跟踪训练。 第四步,抓住重点,典型剖析,反馈矫正。第五步,总结归纳,内化提升。 第六步,布置作业,巩固训练。拓展迁移
【一】加强高考研究“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一核”:核心功能 “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
“四层”:考查目标 “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四翼”:考查要求 “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其实我们对2021年新高考的分析就是研究的一部分【二】读懂学生我们要具有强烈的读懂学生的意识: 读懂学生的错误;读懂学生的问题(哪些是他们真正的困惑?); 读懂学生的方法;读懂学生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包括学生的认知过程、自我认知,包括兴趣、动机等)。 1.作业反馈 2.试卷分析 3.问题列表 4.交流面谈
【三】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精心设计 因材施教 分类推进 整体提高
【四】抓好目标落实高三复习中有一句名言“落实是复习的生命,没有落实的复习是无效的劳动!” 1.课堂的落实 2.作业的落实 3.问题的落实
难度较大的压轴试题、守关试题要大胆尝试 对于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的最后一道题目,人们习惯上称之为压轴题。这些压轴题往往以能力为立意、以素养为导向,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突出理性思维,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的指导思
2024年高考数学三新背景下解析几何复习备考策略课件: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数学三新背景下解析几何复习备考策略课件,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解析化,算法优化,通性通法,数助形,形助数,巧用几何特征,强化作图意识,借助圆的几何性质求解,方法二定义视角优化,设而不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备考策略探究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备考策略探究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九省联考专家点评,九省联考关注重点,数列注重基础,新Ⅱ卷,新Ⅰ卷,数列情境化试题,全国乙卷,答案D,武汉四月调考,答案BC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高考数学备考策略课件PPT: 这是一份(数学)高考数学备考策略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备考复习的建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