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八章 走进国家第二节 埃及教案
展开《埃及》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说明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自然环境特点说出埃及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3)了解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资料,培养和提高学生收集、整合资料和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埃及经济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可持续发展观,认识到因地制宜、独立自主发展经济是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落后面貌的唯一出路。
【教学重点】
(1)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埃及发展的工农业。
(3)富有特色的旅游业。
【教学难点】
埃及经济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讨论、小组合作、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埃及:一切从此开始》(学生观看视频)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埃及这个文明古国。
二、 新课学习
(一)地跨两洲
(1)自然地理概况
活动1:
1.找出红海、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尼罗河、开罗、西奈半岛以及埃及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学生读图找图)
领土组成:埃及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简称。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还包括苏伊士运河以东、亚洲西南端的西奈半岛。
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埃及的南部,绝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与30°N之间,全部位于北半球。
海陆位置:位于非洲东北部,地跨亚非两大洲;北临地中海,东临红海;西与利比亚、南与苏丹为邻,东北与以色列(或巴勒斯坦)相邻。
活动1:2.说一说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
埃及既是亚、非之间的陆路交通要冲,也是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海上航线的捷径;境内的苏伊士运河是亚、非两洲的分界线,扼守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运输线的咽喉,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提问:看图说一说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性。(学生回答)
明确: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联结大西洋与印度洋,是扼守欧、亚、非三洲的主要国际航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
播放视频:《世界“咽喉”——苏伊士运河》
拓展延伸:对比苏伊士运河与巴拿马运河
运河 | 分界线 | 沟通的海洋 | 所属国家 | 重要性 |
苏伊士运河 | 亚、非分界线 | 印度洋与大西洋 | 埃及 | 缩短航程 |
巴拿马运河 | 南、北美洲分界线 | 太平洋与大西洋 | 巴拿马 |
(2)人文地理概况
埃及人口8300万(2009年),90%以上是阿拉伯人,多信奉伊斯兰教。阿拉伯语为国语。首都开罗位于尼罗河三角洲,是非洲最大的城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二)沙漠广布
埃及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700米之间,沙漠面积占90%以上。尼罗河下游河谷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是埃及最富庶的地区,面积占全国的4%,聚集了全国的90%以上的人口。
阅读:尼罗河
尼罗河南北纵贯,在埃及境内长1530千米。在宽几十千米的尼罗河谷地,形成了浩瀚沙漠中的一条“绿色长廊”。自开罗以北,是面积达2.5万千米2的尼罗河三角洲。尼罗河水滋润着两岸和三角洲肥沃的土地,埃及人民盛赞尼罗河是哺育他们的“生命之河”。
展示图片:
尼罗河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地区夜间灯火
尼罗河河谷谷底种满了农作物。图中,农作物呈现绿色,同周围浅褐色的沙漠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提问:读图,说一说埃及属于哪种气候类型?(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埃及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北部属地中海气候。
提问: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分别有什么特征?(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三)发展中的工农业
活动2:
1.读图,找出埃及的主要矿产和物产,看一看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
埃及的主要矿产有石油、铁、锰以及磷灰石;主要的物产有棉花、水稻和甘蔗等。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红海沿岸及亚洲的西奈半岛沿海地区;物产主要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和河口三角洲地区。
讲解:目前,埃及的工业规模在非洲仅次于南非,主要工业部门有石油、电力、钢铁、机械、纺织、食品等,石油工业地位突出。
农业在埃及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较大。农业生产集中在灌溉条件便利的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地区,主要农产品有棉花、小麦、玉米、甘蔗和水果等,尤以盛产优质长绒棉而著称。
思考:埃及盛产优质长绒棉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明确:
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地区有肥沃的土壤,便利的灌溉条件,夏季阳光充足,冬季温暖无霜;再加上埃及人民多年精心培育,使长绒棉纤维长,光泽像蚕丝,并且坚韧结实。
活动2:
2.议一议,尼罗河对于埃及人民的生活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重要作用?(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
尼罗河不仅是埃及历史的创造者,更是埃及现代文明的财富之源。在历史上,尼罗河定期泛滥,给两岸带来了肥沃的土壤,埃及人民沿河种植农作物,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地区成为撒哈拉沙漠之中一条生机盎然的“绿色走廊”。埃及的人口和城市也大多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地区。
(四)富有特色的旅游业
讲解:
埃及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埃及旅游业发达,国际旅游收入是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旅游胜地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卢克索古城以及阿斯旺水坝等。
展示图片:金字塔、卡纳克神庙、狮身人面像、阿斯旺水坝
阅读:金字塔
作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埃及金字塔,为巍峨的方锥形建筑物,是古埃及“法老”(即国王)的陵墓。最著名的金字塔是建于公元前26世纪前后的胡夫金字塔,是世界上最高大的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埃及人民的骄傲。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埃及四方面的内容:位置和范围、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发展中的工农业和富有特色的旅游业。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埃及地理位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埃及地跨亚、非两大洲,绝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
B.苏伊士运河西面的西奈半岛属于亚洲
C.埃及是亚非两洲之间的陆上交通要冲
D.苏伊士运河联结地中海与红海,沟通大西洋与印度洋
2.埃及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A )
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3.下列关于埃及经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主要农产品有棉花、小麦、玉米、甘蔗和水果等
B.石油工业地位非常突出
C.主要的工业部门有石油、电力、钢铁、机械、纺织、食品等
D.尼罗河谷地是世界上稻米的主要产区
五、作业布置
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同步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主动探索式的学习方法,较好地贯彻了教堂目标的实施。注重地图的运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每一个读图环节中,都设计了大量而严谨的问题,由浅入深,形成链锁,让学生思考、讨论,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埃及一等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埃及一等奖教学设计,共5页。
初中地理第二节 埃及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第二节 埃及教学设计,共2页。
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埃及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埃及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