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 第18课时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教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299768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5 第18课时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教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299768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5 第18课时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教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299768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5 第18课时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教案
展开第18课时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命题规律 1.命题角度:(1)机械振动;(2)机械波;(3)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的综合应用.
2.常考题型:选择题.
高考题型1 机械振动
1.简谐运动的规律
2.简谐运动的应用——单摆
单摆周期表达式:T=2πeq \r(\f(l,g)).
考向一 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例1 (多选)(2019·江苏卷·13B(1))一单摆做简谐运动,在偏角增大的过程中,摆球的( )
A.位移增大 B.速度增大
C.回复力增大 D.机械能增大
答案 AC
解析 摆球做简谐运动,在平衡位置处位移为零,在摆角增大的过程中,摆球的位移增大,速度减小,选项A正确,B错误;在摆角增大的过程中,摆球受到的回复力增大,选项C正确;单摆做简谐运动,机械能守恒,所以在摆角增大的过程中,摆球机械能保持不变,选项D错误.
考向二 简谐运动图像
例2 (多选)如图1甲所示为以O点为平衡位置,在A、B两点间做简谐运动的弹簧振子,图乙为这个弹簧振子的振动图像,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1
A.在t=0.2 s时,弹簧振子的加速度为正向最大
B.从t=0到t=0.2 s时间内,弹簧振子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
C.在t=0.6 s时,弹簧振子有最小的弹性势能
D.在t=0.2 s与t=0.6 s两个时刻,振子的速度都为零
答案 BD
解析 在t=0.2 s时,弹簧振子的位移为正向最大值,而弹簧振子的加速度大小与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A错误;从t=0到t=0.2 s时间内,弹簧振子从平衡位置向正向最大位移处运动,位移逐渐增大,加速度逐渐增大,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弹簧振子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B正确;在t=0.6 s时,弹簧振子的位移为负向最大值,即弹簧的形变量最大,弹簧振子的弹性势能最大,C错误;在t=0.2 s与t=0.6 s两个时刻,振子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D正确.
考向三 振动方程
例3 (多选)如图2所示,水平弹簧振子沿x轴在M、N间做简谐运动,坐标原点O为振子的平衡位置,其振动方程为x=5sin (10πt+eq \f(π,2)) 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A.MN间距离为5 cm
B.振子的运动周期是0.2 s
C.t=0时,振子位于N点
D.t=0.05 s时,振子具有最大加速度
答案 BC
解析 MN间距离为2A=10 cm,选项A错误;因ω=10π rad/s,可知振子的运动周期是T=eq \f(2π,ω)=eq \f(2π,10π) s=0.2 s,选项B正确;由x=5sin (10πt+eq \f(π,2)) cm可知,t=0时,x=5 cm,即振子位于N点,选项C正确;由x=5sin(10πt+eq \f(π,2)) cm可知,t=0.05 s时,x=0,此时振子在O点,振子加速度为零,选项D错误.
高考题型2 机械波
考向一 波的图像
例4 (2020·天津卷·4)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周期为T,t=0时的波形如图3所示.t=eq \f(T,4)时( )
图3
A.质点a速度方向沿y轴负方向
B.质点b沿x轴正方向迁移了1 m
C.质点c的加速度为零
D.质点d的位移为-5 cm
答案 C
解析 t=eq \f(T,4)时,此列简谐横波的波形如图所示.
质点a正在经过平衡位置,速度方向沿y轴正方向,故A错误;波传播过程中,质点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不会随波迁移,故B错误;质点c处在平衡位置,加速度a=0,故C正确;质点d的位移为5 cm,故D错误.
考向二 波的叠加
例5 (多选)(2020·浙江7月选考·15)如图4所示,x轴上-2 m、12 m处有两个振动周期均为4 s、振幅均为1 cm的相同的波源S1、S2,t=0时刻同时开始竖直向下振动,产生波长均为4 m沿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P、M、Q分别是x轴上2 m、5 m和8.5 m的三个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
A.6.0 s时P、M、Q三点均已振动
B.8.0 s后M点的位移始终是2 cm
C.10.0 s后P点的位移始终是0
D.10.5 s时Q点的振动方向竖直向下
答案 CD
解析 由v=eq \f(λ,T)得两列波的波速均为1 m/s,且S1P=4 m,S1M=7 m,S1Q=10.5 m,S2P=10 m,S2M=7 m,S2Q=3.5 m.M点开始振动时间t=eq \f(S1M,v)=eq \f(S2M,v)=7 s,故A错误;S1M-S2M=0,故M点是振动加强点,振幅A=2A0=2 cm,但位移并不是始终为2 cm,故B错误;S2P-S1P=6 m=1eq \f(1,2)λ,故P点为振动减弱点,位移始终为0,故C正确;t=10.5 s时,由于S1Q=10.5 m,故S1形成的波刚好传到Q点,即10.5 s时Q点由S1引起的振动为竖直向下,由S2Q=3.5 m,10.5 s时,S2波使Q点振动了10.5 s-eq \f(3.5,1) s=7 s=1eq \f(3,4)T的时间,即此时Q点在S2波的波峰,则Q点的实际振动方向竖直向下,故D正确.
例6 (2020·全国卷Ⅰ·34(2))一振动片以频率f做简谐振动时,固定在振动片上的两根细杆同步周期性地触动水面上a、b两点,两波源发出的波在水面上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c是水面上的一点,a、b、c间的距离均为l,如图5所示.已知除c点外,在ac连线上还有其他振幅极大的点,其中距c最近的点到c的距离为eq \f(3,8)l.求:
图5
(1)波的波长;
(2)波的传播速度.
答案 (1)eq \f(1,4)l (2)eq \f(1,4)fl
解析 (1)如图,设距c点最近的振幅极大的点为d点,a与d的距离为r1,b与d的距离为r2,d与c的距离为s,波长为λ.
则r2-r1=λ①
由几何关系有r1=l-s②
r22=(r1sin 60°)2+(l-r1cs 60°)2③
联立①②③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λ=eq \f(1,4)l④
(2)波的频率为f,设波的传播速度为v,有v=fλ⑤
联立④⑤式得v=eq \f(1,4)fl.
考向三 波的多解
例7 (多选)(2021·山东卷·10)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如图6所示,实线为t1=2 s时的波形图,虚线为t2=5 s时的波形图.以下关于平衡位置在O处质点的振动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图6
答案 AC
解析 若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1=2 s时O点振动方向竖直向上,则传播时间Δt=t2-t1=3 s,
满足Δt=eq \f(3,4)T+nT(n=0,1,2,3…)
解得T=eq \f(12,4n+3) s(n=0,1,2,3…)
当n=0时,解得周期T=4 s
A正确,B错误;
若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t2=5 s时O点处于波谷,则Δt=eq \f(1,4)T+nT(n=0,1,2,3…)
解得T=eq \f(12,4n+1) s(n=0,1,2,3…)
当n=0时,解得周期T=12 s
C正确,D错误.
高考题型3 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的综合应用
巧解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综合问题的基本方法
例8 (2020·北京卷·6)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波形如图7甲所示.由该时刻开始计时,质点L的振动情况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7
A.该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B.质点N该时刻向y轴负方向运动
C.质点L经半个周期将沿x轴正方向移动到N点
D.该时刻质点K与M的速度、加速度都相同
答案 B
解析 由题图乙知,开始计时时刻,即0时刻质点L向上振动,再结合题图甲,可知该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故A错误;由该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从题图甲可看出,质点N该时刻向y轴负方向运动,故B正确;横波传播时,质点不随波迁移,故C错误;该时刻质点K与M的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故D错误.
例9 (2021·山东潍坊市昌乐一中高三期末)图8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2 s时的波动图像,图乙为该波中x=2 cm处质点P的振动图像,根据图像分析可得( )
图8
A.该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B.简谐横波的波速大小为1 m/s
C.P点振动后在任意一个2 s内的路程均为10 cm
D.在t=2.5 s时P点位移为y=-2.5 cm
答案 C
解析 由P点的振动图像可知,t=2 s时,P点向下振动,由波动图像可知,该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A错误;由题图可知λ=4 cm,T=4 s,则波速v=eq \f(λ,T)=eq \f(0.04,4) m/s=0.01 m/s,B错误;因为2 s=eq \f(1,2)T,则P点振动后在任意一个2 s内的路程均为2A=10 cm,C正确;由P点的振动图像可知,在t=2.5 s时P点位移y=-5×eq \f(\r(2),2) cm=-2.5eq \r(2) cm,D错误.
1.(2021·天津市河西区高三期末)如图9甲所示,一个有固定转动轴的竖直圆盘转动时,固定在圆盘上的小圆柱带动一个T形支架在竖直方向振动, T形支架的下面系着一个由弹簧和小球组成的振动系统.圆盘静止时,让小球做简谐运动,其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圆盘匀速转动时,小球做受迫振动.小球振动稳定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9
A.小球振动的固有频率是4 Hz
B.小球做受迫振动时周期一定是4 s
C.圆盘转动周期在4 s附近时,小球振幅显著增大
D.圆盘转动周期在4 s附近时,小球振幅显著减小
答案 C
解析 小球振动的固有周期T=4 s,则其固有频率为f=eq \f(1,T)=0.25 Hz,A错误;小球做受迫振动时周期等于驱动力的周期,即等于圆盘转动周期,不一定等于小球的固有周期4 s,B错误;圆盘转动周期在4 s附近时,驱动力周期接近小球的固有周期,小球产生共振现象,振幅显著增大,C正确,D错误.
2.(2021·山东德州市高三期末)如图10所示为两列相干水波的干涉图样,图中的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已知两列波的振幅均为5 cm,C点是BE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10
A.再过半个周期,A点变为减弱点
B.图示时刻C点正处于平衡位置且向下运动
C.D点保持静止不动
D.图示时刻A、B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10 cm
答案 C
解析 此时A点是波峰与波峰相遇,为振动加强点,但不总是处于波峰位置,不过总是振动加强点,所以再过半个周期,A点还是振动加强点,A错误;题图所示时刻C点处于平衡位置,两列波在此点单独引起的速度均向上,故C点此时的合速度向上,将向上运动,B错误;由题图可知,D点是波峰与波谷相遇点,所以D点保持静止不动,C正确;A点是波峰与波峰相遇,则A点相对平衡位置高10 cm,而B点是波谷与波谷相遇,则B点相对平衡位置低10 cm,所以题图所示时刻A、B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20 cm,D错误.
3.(2021·山东滨州市高三期末)如图11甲所示为一简谐波在t=0.2 s时刻的图像,图乙所示为x=0.3 m处质点P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1
A.质点P的振动方程为y=0.08sin (5πt+π) m
B.这列波的传播方向沿x轴正方向
C.这列波的波速是2 m/s
D.t=0.35 s时质点P的位移为4 cm
答案 A
解析 由题图乙可知,质点P在0.2 s时沿y轴正方向运动,因此这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B错误;由题图甲可知,波长λ=0.4 m,由题图乙可知,周期T=0.4 s,因此波速v=eq \f(λ,T)=1 m/s,C错误;由于ω=eq \f(2π,T)=5π rad/s,振幅A=0.08 m,在t=0时刻,质点P恰好位于平衡位置,且沿着y轴负方向运动,因此质点P的振动方程为y=0.08sin (5πt+π) m,A正确;将t=0.35 s代入质点P的振动方程可得y=0.08sin (5π×0.35+π) m=eq \f(\r(2),25) m,D错误.
4.(2021·安徽蚌埠市高三期末)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介质中沿x轴传播,在t=0时的波形如图12中实线所示,经0.2 s后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已知该波的周期T>0.2 s.
图12
(1)求该波的传播速度大小;
(2)若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求x=0.6 m处的质点在t=1.95 s时刻的位移大小.
答案 (1)2 m/s或4 m/s (2)2 cm
解析 (1)若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其传播速度
v1=eq \f(Δx1,Δt)=eq \f(1.0-0.6,0.2) m/s=2 m/s
若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其传播速度
v2=eq \f(Δx2,Δt)=eq \f(1.2-0.4,0.2) m/s=4 m/s
(2)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其周期
T=eq \f(λ,v1)=eq \f(1.2,2) s=0.6 s
t=0时刻,处于x=0.6 m的质点在平衡位置沿y轴向上运动,该质点振动时间Δt′=1.95 s=3T+eq \f(1,4)T
故t=1.95 s时刻,该质点位移为y=2 cm.
专题强化练
[保分基础练]
1.如图1是水面上两列频率相同的波在某时刻的叠加情况,以波源S1、S2为圆心的两组同心圆弧分别表示同一时刻两列波的波峰(实线)和波谷(虚线);S1的振幅A1=4 cm,S2的振幅A2=3 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D点是振动减弱点
B.A、D点在该时刻的高度差为7 cm
C.再过半个周期,B、C点是振动加强点
D.C点的振幅为1 cm
答案 D
解析 由题图可知,D点为两波谷相遇,是振动加强点,故A错误;此时A点在加强后的最高点,D点在加强后的最低点,可知A、D点在该时刻的高度差为14 cm,故B错误;由于两波的频率相等,叠加后会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所以A、D点始终是振动加强点,B、C点始终是振动减弱点,故C错误;C点为振动减弱点,振幅为两振幅之差,为1 cm,故D正确.
2.(2021·辽宁抚顺市六校高三期末联考)图2为一列简谐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此时质点Q正处于加速运动过程中,且质点N在t=1 s时第一次到达波峰.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2
A.此时质点P也处于加速运动过程
B.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C.从t=0时刻起,质点P比质点Q晚回到平衡位置
D.在t=0时刻,质点N的振动速度大小为1 m/s
答案 C
解析 由于此时质点Q正在加速,说明质点Q正向平衡位置运动,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B错误;由于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质点P正在远离平衡位置,因此质点P处于减速运动过程,A错误;从t=0时刻起,由于质点Q正向平衡位置运动,而质点P正向最大位移处运动,因此,质点P比质点Q晚回到平衡位置,C正确;在t=0时刻,N点处于负的最大位移处,因此速度为零,D错误.
3.(2020·山东卷·4)一列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沿x轴负方向传播,已知x=eq \f(5,4)λ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y=Acs (eq \f(2π,T)t),则t=eq \f(3,4)T时刻的波形图正确的是( )
答案 D
解析 由题意知,t=0时,x=eq \f(5,4)λ处的质点位于波峰(y=A),则x=0处质点恰好位于y=0的平衡位置,其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
经t=eq \f(3,4)T时,x=0处质点恰振动到最低点,t=eq \f(3,4)T时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选项D正确.
4.(2021·福建漳州市一模)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0时的波形图如图3,此时波恰好传到质点M所在位置,当t=1.5 s时,位于x=8 m处的质点P运动的总路程为15 cm,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3
A.波的周期为2 s
B.波源的起振方向沿y轴正方向
C.波的传播速度为5 m/s
D.t=2.0 s时质点P处于波谷
答案 D
解析 由题意可知,质点M在t=0时刻向下振动,根据波的传播特点可知,波源的起振方向沿y轴的负方向,B错误;由波形图可知,波长λ=4 m,设波速为v、周期为T,有v=eq \f(λ,T),当t=1.5 s时,波先历时eq \f(3,4)T传到质点P,之后质点P运动的总路程为15 cm=3A,即质点P振动了eq \f(3,4)T第一次到达波峰,故eq \f(3,4)T+eq \f(3,4)T=1.5 s,解得T=1 s,v=4 m/s,A、C错误;t=1.5 s时质点P第一次到达波峰,t=2.0 s时又经历了eq \f(1,2)T,故质点P处于波谷,D正确.
5.(多选)(2021·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期末联考)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4甲所示,从该时刻开始计时,波上B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
A.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B.A、B两质点的速度和位移有可能在某个时刻均相同
C.经过0.3 s,B质点通过的位移大小为0.1 m
D.若此波遇到另一列简谐横波并发生稳定的干涉现象,则所遇到的波的频率为2.5 Hz
答案 CD
解析 由题图乙可知开始时,B质点的振动方向沿y轴的负方向,根据“上下坡”法可知该波沿x轴的负方向传播,所以A错误;A、B两点相距半个波长,振动情况始终相反,速度不可能相同,所以B错误;经过0.3 s,由题图乙可知B质点振动了eq \f(3,4)T,则B质点通过的路程为s=3A=0.3 m,而位移大小为0.1 m,所以C正确;发生稳定的干涉现象需要两列波频率相同,则所遇波的频率为f=eq \f(1,T)=2.5 Hz,所以D正确.
6.(多选)如图5所示,一列简谐横波向右传播,P、Q两质点平衡位置相距0.15 m.当P运动到上方最大位移处时,Q刚好运动到下方最大位移处,则这列波的波长可能是( )
图5
A.0.6 m B.0.3 m
C.0.2 m D.0.1 m
答案 BD
解析 由题意,P、Q两质点平衡位置之间的间距为eq \f(λ,2)+nλ=0.15 m,故λ=eq \f(0.3,2n+1)m(n=0,1,2,…).n=0时,λ=0.3 m;n=1时,λ=0.1 m,选B、D.
7.(2021·河北卷·16(1))如图6,一弹簧振子沿x轴做简谐运动,振子零时刻向右经过A点,2 s后第一次到达B点,已知振子经过A、B两点时的速度大小相等,2 s内经过的路程为0.4 m.该弹簧振子的周期为________ s,振幅为________ m.
图6
答案 4 0.2
解析 根据简谐运动对称性可知,A、B两点关于平衡位置对称,而振子从A到B经过了半个周期的运动,则周期为T=2t=4 s.
从A到B经过了半个周期的振动,路程为s=0.4 m,则振子经过一个完整的周期的路程为0.8 m,故有4A=0.8 m,解得振幅为A=0.2 m.
8.(2021·全国乙卷·34(1))图7中实线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曲线,经过0.3 s后,其波形曲线如图中虚线所示.已知该波的周期T大于0.3 s,若波是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则该波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周期为________ s,若波是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该波的周期为________ s.
图7
答案 0.5 0.4 1.2
解析 若波是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则波传播了Δx=15 cm=0.15 m,设波速为v,周期为T,则该波的速度大小为v=eq \f(Δx,Δt)=eq \f(0.15,0.3) m/s=0.5 m/s
由题图可知波长λ=20 cm=0.2 m,
则周期为T=eq \f(λ,v)=eq \f(0.2,0.5) s=0.4 s
若波是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
则波传播了Δx′=5 cm=0.05 m,
设波速为v′,周期为T′,则该波的速度大小为
v′=eq \f(Δx′,Δt)=eq \f(0.05,0.3) m/s=eq \f(1,6) m/s
周期为T′=eq \f(λ,v′)=eq \f(0.2,\f(1,6)) s=1.2 s
[争分提能练]
9.(多选)(2021·重庆南开中学期末)如图8(a)所示,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连接质量为m的小球,构成竖直方向的弹簧振子.取小球平衡位置为x轴原点,竖直向下为x轴正方向,设法让小球在竖直方向振动起来后,小球在一个周期内的振动曲线如图(b)所示,若eq \f(T,2)时刻弹簧弹力为0,重力加速度为g,则有( )
图8
A.0时刻弹簧弹力大小为2mg
B.弹簧劲度系数为eq \f(2mg,A)
C.eq \f(T,4)~eq \f(3T,4)时间段,回复力冲量为0
D.eq \f(T,2)~T时间段,小球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减小
答案 AD
解析 小球平衡位置为x轴原点,竖直向下为x轴正方向,eq \f(T,2)时刻弹簧弹力为0,位移为A,有kA=mg,可得劲度系数为k=eq \f(mg,A),故B错误;0时刻在正的最大位移处,弹簧的伸长量为2A,则弹力大小为F=k·2A=2mg,故A正确;eq \f(T,4)~eq \f(3T,4)时间段,小球从平衡位置沿负方向振动回到平衡位置,回复力一直沿正向,由I=Ft可知回复力冲量不为0,故C错误;eq \f(T,2)~T时间段,小球从最高点振动到达最低点,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弹簧的弹性势能和小球的机械能相互转化,因弹簧的弹性势能一直增大,则小球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减小,故D正确.
10.(多选)如图9所示,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波源分别位于x=-0.2 m和x=1.2 m处,两列波的速度均为v=0.4 m/s,两波源的振幅均为A=2 cm,图示为t=0时刻两列波的图像(传播方向如图所示),此刻平衡位置处于x=0.2 m和x=0.8 m的P、Q两质点刚开始振动,质点M的平衡位置处于x=0.5 m处,关于各质点的运动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9
A.两列波相遇后不能发生干涉
B.t=1 s时刻,质点M的位移为-4 cm
C.t=1 s后,平衡位置处于x=0.6 m的质点位移始终为0
D.t=0.75 s时刻,质点P、Q都运动到M点
答案 BC
解析 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波速大小相等,由题图看出两列波的波长相等,由v=λf可得两列波的频率相等,相遇后能发生干涉,故A错误;由题图知波长λ=0.4 m,由v=eq \f(λ,T)得,该波的周期为T=eq \f(λ,v)=eq \f(0.4,0.4) s=1 s,则t=1 s时刻,两列波的波谷都恰好传到质点M,所以质点M的位移为-4 cm,故B正确;t=0时刻,平衡位置处于x=0.6 m的质点到P、Q两波的距离相差0.2 m,等于半个波长,所以两波相遇时该点是振动减弱点,所以t=1 s后,平衡位置处于x=0.6 m的质点位移始终为0,故C正确;质点不随波迁移,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所以质点P、Q都不会运动到M点,故D错误.
11.(多选)(2021·山东德州市高三期末)水平地面上固定一段光滑绝缘圆弧轨道,过轨道左端N点的竖直线恰好经过轨道的圆心(图10中未画出),紧贴N点左侧还固定有绝缘竖直挡板.自零时刻起将一带正电的小球自轨道上的M点由静止释放.小球与挡板碰撞时无能量损失,碰撞时间不计,运动周期为T,MN间的距离为L并且远远小于轨道半径,重力加速度为g,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10
A.圆弧轨道的半径为eq \f(gT2,π2)
B.空间加上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小球的运动周期会增大
C.空间加上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若小球不脱离轨道,运动周期会增大
D.eq \f(2,3)T时小球距N点的距离约为eq \f(L,2)
答案 AD
解析 由MN间的距离为L并且远远小于轨道半径,则小球在圆弧轨道上的运动可看成单摆模型,其周期为单摆的半个周期,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有T′=2πeq \r(\f(R,g)),T′=2T,解得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eq \f(gT2,π2),所以A正确;空间加上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等效重力加速度增大,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可知小球的运动周期将减小,所以B错误;空间加上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小球下滑时由于洛伦兹力总是与速度方向垂直,洛伦兹力总不做功,不改变速度大小,所以若小球不脱离轨道,运动周期将不改变,则C错误;将小球的运动等效为单摆时,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x=|Lcs(eq \f(2π,T′)t)|=|Lcs(eq \f(π,T)t)|,当t=eq \f(2,3)T时,代入表达式得位移的大小为eq \f(L,2),所以经过eq \f(2,3)T时小球距N点的距离约为eq \f(L,2),则D正确.
12.(2021·全国甲卷·34(2))均匀介质中质点A、B的平衡位置位于x轴上,坐标分别为0和xB=16 cm.某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v=20 cm/s,波长大于20 cm,振幅为y=1 cm,且传播时无衰减.t=0时刻A、B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运动方向相反,此后每隔Δt=0.6 s两者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已知在t1时刻(t1>0),质点A位于波峰.求:
(1)从t1时刻开始,质点B最少要经过多长时间位于波峰;
(2)t1时刻质点B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答案 (1)0.8 s (2)-0.5 cm
解析 (1)因为波长大于20 cm,
所以波的周期T=eq \f(λ,v)>1.0 s
由题可知,0.6 s=n·eq \f(T,2),解得T=eq \f(1.2,n) s,
因为T>1.0 s,所以n=1,即T=1.2 s
波长λ=vT=24 cm
在t1时刻(t1>0),质点A位于波峰.因为AB距离小于一个波长,质点B到波峰最快是质点A处的波峰传过去,所以从t1时刻开始,质点B运动到波峰所需要的最少时间t=eq \f(xAB,v)=0.8 s
(2)在t1时刻(t1>0),A位于波峰,B与A相距16 cm,故质点B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
y=Acseq \b\lc\(\rc\)(\a\vs4\al\c1(\f(16,24)×2π)) cm=-0.5 cm.
13.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a、b为x轴上相距0.4 m的两质点,如图11甲所示.两质点的振动图像分别如图乙、丙所示.
图11
(1)当该波在该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为2 m/s时,求该波的波长;
(2)若该波的波长大于0.3 m,求可能的波速.
答案 (1)1.6 m (2)若波由a向b传播,v=eq \f(2,3) m/s;若波由b向a传播,v=2 m/s或0.4 m/s
解析 (1)由题图可知T=0.8 s,又λ=vT,解得λ=1.6 m.
(2)若波由a向b传播,则有(n+eq \f(3,4))λ=0.4 m(n=0,1,2,…)
又λ>0.3 m,则n=0,此时λ=eq \f(8,15) m
由v=eq \f(λ,T)得v=eq \f(2,3) m/s
若波由b向a传播,则(n+eq \f(1,4))λ=0.4 m(n=0,1,2,…)
又λ>0.3 m,则n=0或1
此时λ=1.6 m或λ=eq \f(8,25) m
由v=eq \f(λ,T)得v=2 m/s或v=0.4 m/s规律
x=Asin(ωt+φ)
图像
反映同一质点在各个时刻的位移
受力特征
回复力F=-kx,F(或a)的大小与x的大小成正比,方向相反
运动特征
靠近平衡位置时,a、F、x都减小,v增大;远离平衡位置时,a、F、x都增大,v减小
能量特征
振幅越大,能量越大.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周期性特征
质点的位移、回复力、加速度和速度均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变化周期就是简谐运动的周期T;动能和势能也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其变化周期为eq \f(T,2)
对称性特征
关于平衡位置O对称的两点,加速度的大小、速度的大小、动能、势能相等,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相等
形成条件
(1)波源;(2)传播介质,如空气、水等.
传播特点
(1)机械波传播的只是振动的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并不随波迁移.
(2)介质中各质点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
(3)一个周期内,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通过的路程为4A,位移为零.
(4)一个周期内,波向前传播一个波长.
波的图像
(1)坐标轴:横轴表示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轴表示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
(2)意义: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某时刻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波长、波速和
频率的关系
(1)v=λf;(2)v=eq \f(λ,T).
波的叠加
(1)两个振动情况相同的波源形成的波,在空间某点振动加强的条件为Δx=nλ(n=0,1,2…),振动减弱的条件为Δx=(2n+1)eq \f(λ,2)(n=0,1,2…).
(2)振动加强点的位移随时间而改变,振幅为两波振幅的和A1+A2.
波的多解问题
由于波的周期性、波传播方向的双向性,波的传播易出现多解问题.
专题7 第26课时 热学和光学实验教案: 这是一份专题7 第26课时 热学和光学实验教案,共15页。
专题2 第8课时 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教案: 这是一份专题2 第8课时 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教案,共11页。
物理必修12 时间和位移教案: 这是一份物理必修12 时间和位移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小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