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蒲柳人家》教学设计

    《蒲柳人家》教学设计第1页
    《蒲柳人家》教学设计第2页
    《蒲柳人家》教学设计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免费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人教部编版8* 蒲柳人家(节选)免费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8* 蒲柳人家(节选)免费教案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文本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阅读推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所写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记述了运河边十来个乡间人物的逸闻趣事,彰显了劳动人民身上传承的民族精神,如侠肝义胆,仗义轻财,嫉恶如仇,扶危济困等。全书共12节,本文节选自小说的前两节,浓墨重彩描写的正是书中三个主要人物:六岁男孩何满子,奶奶一丈青和爷爷何大学问。小说故事富有传奇色彩,引人入胜。人物形象鲜明,精神突出。书中通过大量方言俚语,再现了京北运河滩的风俗人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作者在创作时,又借鉴了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手法,使小说独具特色又韵味无穷。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小说学习的基础上,已经基本掌握了阅读小说的方法,能够梳理小说情节,简单分析人物形象,并尝试探究小说主题。但学生对于像《蒲柳人家》这样篇幅较长,内容较多的文章接触较少,经验欠缺,不能够迅速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身上所承载的民族精神。另外这篇文章独具特色的语言形式和古典小说的表现手法对于学生来说,也比较新鲜,需要在教师的指点下细细品味,这样才能读出小说精妙之处。
    三、教学目标
    1.梳理小说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身上的精神品德。
    3.了解小说的艺术手法,品味小说语言。
    四、教学难点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身上的精神品德。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模仿评书语气,介绍人物。
    屏显:她,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她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
    评书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通过叙述情节、描写景象、模拟人物、评议事理等艺术手段,演绎历史或现代故事。《三国演义》《水浒传》最初都是说话的话本。老师刚才说的这段评书,让大家想起文学作品中的哪一位人物形象呢?大家可能会想到《水浒传》中的扈三娘一丈青。对,今天我们的故事中就有这样一位“一丈青大娘”,她从20世纪30年代的京东北运河岸向我们走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蒲柳人家》,看看这里发生了哪些传奇故事呢?
    (二) 走进传奇故事。
    1.活动一:思维导图,梳理文章思路。
    快速阅读全文,找出能串起全文的一句话。确定小说线索,用图示的方式梳理小说写作思路。
    明确:能串连起全文的一句话是:“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贼扣儿。”这句话在节选的文字中出现了三次,全文都是围绕着这句话展开的。何满子是一位机灵顽皮的六岁男孩,他是小说的线索人物,由他串起了后面的人物和故事,推动小说情节的不断发展。


    2.活动二:讲述故事,感受传奇魅力。
    在我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史上,英雄传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类别,《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以及《三侠五义》《说岳全传》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蒲柳人家》的故事也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无论一丈青大娘的大闹运河滩,何大学问的威镇古北口,还是后来的巧计锄奸、智斗花鞋杜四,无不出奇制胜,神乎其神,使人自然而然地想起“智取生辰纲”“大闹野猪林”等故事,想起我们民族多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义举。
    请同学们寻找书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内容,绘声绘色讲述一个故事吧,可以模仿评书的语气语调。
    (三)品析传奇人物——一丈青大娘。
    屏显:不过,别看一丈青大娘能镇八方,她可管不了何满子。
    ——《蒲柳人家》第一部分第九段。
    探究问题:“一丈青”是《水浒传》中武艺高强的一员梁山猛将,运河滩边的“一丈青大娘”也不示弱。紧扣“镇八方”“管不了”,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相关事件等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探究结果:
    1.分析“镇八方”:
    (1)身强体壮、泼辣胆大、性格豪爽。
    “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不够她打一锅的。”
    (2)爱憎分明、侠肝义胆、打抱不平。
    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可见一丈青大娘凶狠地对待纤夫不只是为自己,更是为了大姑娘小媳妇。“只听咔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运用夸张写出了一丈青大娘的威武与豪气。
    (3)热心善良、心灵手巧、勤劳能干。
    “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从不停歇。“种地、撑船、打鱼都是行家。她还会扎针、拔罐子、接生、接骨、看红伤。”样样精通,事事能干。“这个小村大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她妙手回春;全村三十岁以下的人,都是她那一双粗大的手给接来了人间。”
    2.分析“管不了”:
    口苦心甜,宠爱孙儿。如:她“抄起顶门杠子,要敲碎何满子的光葫芦头;何满子一动不动,眼皮眨也不眨,奶奶只得把顶门杠子一扔,叫了声:‘小祖宗儿!’回到屋里给孙子做好吃的去了。不是煮鸡蛋,就是烙白面饼。”可见一丈青大娘视孙如命,对孙儿宠爱又无奈。
    (四)作业设计。
    要求:请给“一丈青大娘”配插图。
    1.用语言具体描绘插图的内容。
    2.说说为什么设计这个插图,它能反映人物什么特点。
    3.请你为这幅插图取一个名字。
    示例:
    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满脸怒色,两手叉腰,两脚分开,站在运河边上。河里有几个纤夫,有的站在水中双手打拱求饶,有的斜倒在水中,正准备再次爬起来。
    这个插图可以体现一丈青大娘的泼辣豪爽,侠肝义胆,爱打抱不平。
    取名:大闹运河滩。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分析了“一丈青大娘”的传奇形象,并为人物配上了插图,今天我们继续分析传奇人物之何大学问。
    (二)品析传奇人物——何大学问。
    屏显:在长城内外崇山峻岭的古驿道上, 这位身穿长衫的何大学问,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那形象是既威风凛凛又滑稽可笑。——第二部分第六段。
    探究问题:一提起何大学问,北运河两岸,古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的山响。何大学问是个响当当的人物。请同学围绕“穿长衫的何大学问”和“扛大鞭的何大学问”两个角度,结合书中具体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探究结果:
    1.穿长衫的何大学问。
    何大学问会编故事,会讲故事;好听书,也会说书;常常腰里揣着个北京老二酉堂出版的唱本,还经常不耻下问,虚心请教;路过文庙,就要作揖上香;他还重视何满子的读书问题,高待遇聘请老秀才教何满子识字。
    2.扛大鞭的何大学问。
    (1)侠肝义胆、威武豪气、打抱不平。
    “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当过义和团,会耍大刀,拳脚上也有两下子。”“会摆弄牲口,打一手好鞭花。”“爱打抱不平、为朋友两肋插刀。”“他不但是赶马的,还是保镖的,牲口贩子都抢着雇他”
    (2)慷慨豁达、扶危济困、仗义疏财。
    “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 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
    (3)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
    “跟牲口贩子借一笔驴打滚儿,也要大摆酒筵,请他的知音相好们前来聚会,听他谈讲过五关,斩六将,云山雾罩。”
    (4)刚正不阿、嫉恶如仇、憎恨敌人。
    “日本鬼子要把我们中国大卸八块啦!”他对日本鬼子的侵略行为恨之入骨。
    (三)品味语言特色。
    1.诵读分析,品味古典韵味。
    屏显:本文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压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请同学找一找,读一读,品味古典语言的魅力。
    小说多处骈偶句式的运用,描绘人物言行外貌,亦庄亦谐,生动有趣。例如小说在叙述一丈青大娘骂人的特点时写道,“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长短句,四六体”的“四六体”原指骈体文的四字句六字句的连用,这里形容一丈青大娘骂人如同吟诗作词,词语丰富,语气连贯,有长有短,工整对偶,骂出的话有韵味,有艺术。又如在描绘年轻的纤夫招致一丈青大娘一耳刮子重掌之后的情状时写道,“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 拧了三圈,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这一段描写与《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一段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朗读句子,感受民间语言。
    屏显:有人评价刘绍棠是一位“头顶着运河滩的高粱花,脚沾着运河滩的泥土走上文坛”的作家。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创作《蒲柳人家》时,他说:“一是为了感恩图报,为我粗手大脚的爹娘画像。二是要走我的乡土文学之路。”
    阅读《蒲柳人家》,我们似乎和刘绍棠一起回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京东北运河岸,领略了这里的风土人情,感受了别样的乡土文化。请同学们寻找文中能体现乡土气息的内容,读一读,品一品,感受乡土小说的魅力。
    例如:
    农村风俗:光葫芦头木梳背儿、大红肚兜、长命锁、洗三、百家衣等等。
    乡土语言:惯用语“好攀高枝儿 “砸碎了骨头也榨不出几两油来。”“鼓着肚子充胖”等。谚语和歇后语。如“人配衣裳马配鞍”“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等。大量的方言土语,如通州地区的方言土语“梆”(敲,用棍子等打),“捎马子”(搭在马背上的口袋),“天灵盖”(头顶),“窝汗”(汗水蒸发不出来),“打尖”(途中临时休息吃点东西),“捯气”(指喘息),“洗三”(旧俗婴儿出生后第三天要洗澡,并请亲朋好友吃饭),“拍花子的”(拐骗小孩的人贩子),“拴贼扣儿”(很难解开的绳扣儿)等。
    作家刘绍棠是运用方言俗语的高手,这篇节选的小说,虽只有几千来字,但所用的俗语(包括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就有三十多个,再加上大量的通州地区的方言土语,刻画人物的性格心理,形象鲜活,逼真自然。
    (四)总结延伸。
    小说由何满子被拴开始,带领我们走进了北京城东北运河岸边的蒲柳人家,开启了一个个传奇的故事,展开了一幅幅生动的风俗画卷。此时何满子还被拴在葡萄架下,“现在,只有一个人能搭救何满子;但是,何满子望眼欲穿,这颗救命星却迟迟不从东边闪现出来。”同学们知道这个神秘救星是谁吗?之后又发生了哪些传奇的故事呢?欲知后事如何,请同学们课后继续阅读《蒲柳人家》全书,去了解更多的人物和故事,进一步体会小说的特色。
    六、板书设计


    七、阅读推荐
    中篇小说《蒲柳人家》《瓜棚柳巷》。

    相关教案

    语文九年级下册蒲柳人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蒲柳人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预习与交流,分析人物形象,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九年级下册蒲柳人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蒲柳人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者简介,作品简介,题目解说,读音释义,整体把握,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部编版8* 蒲柳人家(节选)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8* 蒲柳人家(节选)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