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年上海市中考语文命题规律分析:古诗文阅读

    2022年上海市中考语文命题规律分析:古诗文阅读第1页
    2022年上海市中考语文命题规律分析:古诗文阅读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上海市中考语文命题规律分析:古诗文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上海市中考语文命题规律分析:古诗文阅读,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注意“分总式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市2022年中考语文命题规律分析:古诗文阅读(附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分析) 命题分析上海市2022年新中考语文试卷当中,古诗文阅读模块有了新的变化。由21年之前的校内古诗+校内古文+课外文言文,三者之间分开考查,到去年的校内古诗、古文(古诗文阅读一)进行综合比较阅读,而课外文言文(古诗文阅读二)单独考查,再到今年的完全打破三者之间的“次元壁”,进行高度融合的比较阅读的考查形式。新中考之中古诗文阅读模块在默写和现代文部分分值均有下调之际仍然在赋分上能保持坚挺,可见其重要性。本文重在初步分析其命题趋势,而后进行预测练习。 1、注意“分总式设题” 虽然是综合比较阅读,但是为了体现设题的层次性,符合学生认知由易到难的规律。在最新的古诗文阅读模块设题之时,一般情况下,67题为课内古诗或古文的考察题目;8910为课外文言文的考查题目;第11题则是课内课外的融合综合考察。在答题之时要注意题目和文本的对应关系。 2、把握“命题时间线” 古诗文阅读(一)和古诗文阅读(二)综合成古诗文阅读模块,并不是简单文本叠加,有时会体现出文本的时间线索。这一点从2021年长宁区初三一模当中以苏轼的人生经历为主线,串联考察《水调歌头》(熙宁九年1076+《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1083年)+《儋耳夜书》(己卯1099年)就已经初具端倪了。当时鄙人授课之时便点赞此题,称之为“大势所趋”。 3、体悟“命题情感线” 在命题之时,文本和文本内在情感主旨的相连则体现得更为明显。比如2022静安区初三一模当中,将刘禹锡的《陋室铭》与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节选)部分进行比较阅读的考查。从中就可以看出二文的共性是在面对简陋的环境或艰苦的条件之时,作者们有着内在的高雅情感追求、精神追求。体悟这一点,在理解性题目上就比较有优势了。 4、区分“多角度诠释” 最新的命题当中,常常会针对同一人物或同一事件,从课内课外的不同叙述视角和评价体系去进行综合分析,以求让考生更加全面理解此人、此事。例如在2022年长宁区初三一模考查当中,将范仲淹在《岳阳楼记》当中自我评价与《宋史》之中对范仲淹的评价进行对比,分别从主观视角以及客观的第三方视角去对同一人物进行评价。在第十题的综合考察题型当中,需要考生分别从作者主观视角以及客观视角两个角度去概括出该人物的诸多精神品质,具有一定区分度。 例题汇总 (一)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6-11题(24分)【甲】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乙】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丙】人琴俱亡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世说新语·伤逝》 6.文学常识(3分)【甲】诗选自《        》(书名)【乙】文作者是______(人名)【丙】文选自《世说新语》,由__________(朝代)的刘义庆编撰   7.解释句中的加点词。(4分)(1)【甲】:汤汤乎流水。(     )                (2)【丙】:人琴亡(   )   8.句子翻译。(6分)(1)用现代汉语译【乙】文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下列对【丙】文画线句“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理解正确的一项(    )A.(子猷)于是痛哭良久,几乎昏死,过了一个月,他也去世了。B.(子猷)由于痛哭良久,几乎昏死,过了一个多月,他也去世了。C.(子猷)于是痛哭良久,几乎昏死,过了一个多月,他也去世了。D.(子猷)由于痛哭良久,几乎昏死,过了一个月,他也去世了。 9.下列对古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文和【乙】文重在写景,【丙】文则重在叙事。B.【乙】文和【丙】文中“琴”都是重要的情感寄托,【甲】文则无此情。C.【甲】文和【丙】文睹物思人表现知音难觅之悲,【乙】文作者谈笑往来有知音相伴之喜。D. 这三篇文章虽然写“琴”的角度各有千秋,但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表达了各自高洁的志向。 10.从文章中流传千古的成语来看看,【甲】文成语“高山流水”,其既指_______,又指_______。【丙】文成语“人琴俱亡”后多形容看到_______,怀念_______的悲伤心情。(4分) 11.【乙】文末提到“诸葛庐”,其主诸葛亮辅佐刘备,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主刘备创业未半,中道崩殂,卧龙先生之悲与【甲】文“              ”一句所体现之心境相近。待至诸葛亮“秋风五丈原”之际,后主刘禅之状态可用【丙】文中的四字“              ”来形容。(4分) 命题思路: 本题以“琴”为脉,贯通内外;侧重文常,兼顾内蕴;合理拓展,区分有度。妙哉!!!难度指数:中等 参考答案: 6.(3分)《吕氏春秋》  刘禹锡  南朝宋7.(4分)   8.(6分)(1)没有(嘈杂的)弦管乐声扰乱耳朵,也没有(繁杂的)官府的公文使我身心劳累。 (2) C(B、D中“由于”强加因果;A、D中“月余”是一个多月。)    9.(3分)C10.(4分)乐曲高妙  知音难遇   遗物  逝者  11.(4分)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恸绝良久 (二)阅读下列诗文,完成第6-12题(24分) 【甲】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丙】太史公自序(节选)太史公遭李陵之祸①,幽于缧绁②。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③以来,至于麟止④,自黄帝始。 【注释】 ①遭李陵之祸:李陵,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汉名将李广之孙,善于骑射,汉武帝时官拜骑都尉。天汉二年(前99),汉武帝出兵三路攻打匈奴,以他的宠妃李夫人之弟、贰师将军李广利为主力,李陵为偏师。李陵率军深入腹地,遇匈奴主力而被围。李广利按兵不动,致使李陵兵败投降。司马迁认为李陵是难得的将才,在武帝面前为他辩解,竟被下狱问罪,处以宫刑。这就是“李陵之祸”。②缧绁(léixiè雷谢):原是捆绑犯人的绳索,这里引伸为监狱。③陶唐:即唐尧。尧最初住在陶丘(今山东定陶县南),后又迁往唐(今河北唐县),故称陶唐氏。《史记》列为五帝之一。④至于麟止: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猎获白麟一只,《史记》记事即止于此年。鲁哀公十四年(前481),亦曾猎获麒麟,孔子听说后,停止了《春秋》的写作,后人称之为“绝笔于获麟”。《史记》写到捕获白麟为止,是有意仿效孔子作《春秋》的意思。 6.甲诗的作者是   (人名),乙文选自《  ·   》。(2分) 7.解释下列丙文句中加点词(4分)(1)欲其志之思也(     (2)不通其道也(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乙文的句子(3分)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9.对丙文中划线句“《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诗》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抒发愤懑而作的。B 《诗》三百篇,全都是圣人贤士抒发愤懑而作的。C 《诗》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发愤图强而作的。D 《诗》三百篇,全都是圣人贤士发愤图强而作的。 10.甲诗表达了诗人   的理想信念和    的思想情怀;丙文描绘了作者虽然身经      却毅然选择      ,展现了作者的坚韧不拔之志。(4分) 11.下列对上述诗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甲诗第四联两句分别用典姜尚和伊尹表明自己对于政事之心已然淡泊。B 乙文乃是孟子的游说之辞,采用列举历史事例的方式论证观点。C 丙文《太史公自序》是《史记》的第一篇,是《史记》的总领性文章。D 上述诗文都意在表现人在挫折逆境之中断不可颓废自弃,要积极乐观奋身而起的主旨。 12.乙文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之前必定使其遭遇困苦,而后方可“曾益其所不能”,是为一种不抛弃不放弃之精神。如此精神使得甲诗作者能够吟诵出“             ”两句表明己志;如此精神使得丙文作者能够在其著作中“           ”“           ”。三篇文章从所作时间先后来看,应如此排序:        (5分) 命题思路: 本题以人生逆境中自强不息之精神为主线,上至战国,下及汉唐;意脉承袭,搭配得当;究“时人”之际,通“更迭”之变,成一“考”之“题”。刺激!!! 难度指数:较难 参考答案: 6.(2分) 李白  孟子·告子下(送分题,后者必须写全哦~)7.(4分)  表达  能够  (遂字解释  区分度较高  注意结合语境)8.(3分)(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相抗衡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9.(3分)A(夺笋!!!注意字字落实哦~结合前文众贤受难可知,此处为抒发愤懑。失之毫厘,谬以千里。)10.(4分)  坚定  乐观 (文言文点击原句)  宫刑之辱  忍辱著书  (附带文常考察,难度大!)11.(3分) DA 甲诗第四联两句分别用典姜尚和伊尹表明自己对于政事之心已然淡泊。(渴望被重用)B 乙文乃是孟子的游说之辞,采用列举历史事例的方式论证观点。(列举事例+道理论证)C 丙文《太史公自序》是《史记》的第一篇,是《史记》的总领性文章。(最后一篇  总结性)12.(5分)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述往事    思来者   乙丙甲(理解诗句+准确选择+作品朝代文常:战国——西汉——盛唐)  

    相关试卷

    04 分析常见技法-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点拨及进阶训练-古诗文阅读:

    这是一份04 分析常见技法-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点拨及进阶训练-古诗文阅读,文件包含04分析常见技法-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点拨及进阶训练原卷版docx、04分析常见技法-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点拨及进阶训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市黄浦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3古诗文阅读:

    这是一份上海市黄浦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3古诗文阅读,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市杨浦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3古诗文阅读:

    这是一份上海市杨浦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3古诗文阅读,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课外阅读,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