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北京市房山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2016-2017学年北京市房山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
1.(3分)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A. B. C. D.
2.(3分)物理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A.刻度尺 B.游标卡尺 C.卷尺 D.停表
3.(3分)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冰融化成水 B.流星划过夜空
C.河水不停的流动 D.秋天,树叶飘落
4.(3分)某人坐在行驶的汽车内,说他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公路 B.汽车 C.房屋 D.路边的树
5.(3分)以下数据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是
A.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
B.正常成年人鞋子的长度约为
C.高速公路对小客车的限速为
D.活动铅笔细笔芯直径约为
6.(3分)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当兔子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后,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在龟兔赛跑的全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乌龟的速度始终大于兔子的速度
B.兔子的速度始终大于乌龟的速度
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于兔子的平均速度
7.(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8.(3分)小明和小红都骑车从家到学校,小明骑车的平均速度是,小红骑车的平均速度是,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时候小明骑车都比小红慢
B.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比小红家到学校的距离远
C.小明到学校所用的时间比小红到学校所用的时间长
D.小明从家到学校所走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比小红的小
9.(3分)甲物体的速度是,乙物体的速度是,丙物体内通过的路程是,比较可知
A.甲物体运动最快 B.乙物体运动最快
C.丙物体运动最快 D.三个物体运动得一样快
10.(3分)下列现象中物体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A.铁水凝固成铁块 B.把菜刀表面磨光
C.机器从北京运到海南 D.将铁丝通过拉伸机拉长
11.(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
C.铜的密度是,表示质量为的铜,其体积为
D.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
12.(3分)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有相同质量的水,把质量相同的实心铁块、铜块、铝块分别放入三个杯中(无水溢出),则水面上升最多的是
A.放有铜块的杯子 B.放有铁块的杯子
C.放有铝块的杯子 D.无法判断
13.(3分)成语“声如洪钟”形容说话或歌唱时声音洪亮,它描述的是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
14.(3分)关于参照物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情况下,都应选地面作为参照物
B.除研究的物体外,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为参照物
C.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为参照物
D.只有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能被选作为参照物
15.(3分)下列的实验和实例: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声音的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其中研究声音产生的一组实验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多选题
16.(3分)的水结成冰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它的体积变小 B.它的体积变大 C.它的密度变小 D.它的质量变大
17.(3分)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
B.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
C.正常成年人每分钟脉搏跳动大约次
D.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
18.(3分)减弱噪声合理且有效的途径有
A.戴耳塞
B.在安静的图书馆里交谈时,要注意保持低声细语
C.把所有产生噪声的活动都取消
D.在马路和居民住宅之间植树
19.(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因为超声波频率高,所以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厅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
C.在石油勘探时,常采用人工地震的方法,即在地面上埋好炸药包,放上一列探头,把炸药引爆,探头就可以接收到地下不同层间界面反射回来的声波,从而探测出地下油矿
D.利用超声波能够测报地震、侦察台风和大气中的核爆炸
三、实验与探究题
20.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
21.在物理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质量的仪器是
A.量筒 B.天平 C.秒表 D.刻度尺
22.用刻度尺进行测量时,下列哪些措施可以减小误差 (不定项选择)。
A.估计值的位数多取几位
B.选用分度值小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C.必须用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作为测量时起始刻度线进行测量
D.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处理数据
23.如图所示,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24.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被弹开。此现象说明了: 。
25.用回声可以帮助船只测量水深,因此在海洋和江河的考察船上都装置有“声呐”。如果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在考察时发出声音0.8秒钟后接收到了回声,则水深为 。
26.小军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他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如图甲所示。为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端调。然后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测量小石块的质量为 ,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是 。
27.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亮取适量这种液体的样品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量筒放在水平台面上。将盛有适量液体的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改变右盘中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此时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及杯内液体的总质量为 。
(2)将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
(3)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此种液体的密度为 。
28.小明同学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所示,它的错误有(1) ;(2) 。
29.如图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通过和所用时间均为。水滴由位置下落到位置运动的距离是 ,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 。该水滴下落过程是 运动。(选填“匀速直线”、“加速直线”或“减速直线”
30.小阳同学为了测量牛奶的密度,用天平、玻璃杯、量筒等器材,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用天平称出玻璃杯的质量;
.将适量的牛奶倒入玻璃杯中;
.用天平称出玻璃杯和牛奶的总质量;
.将杯中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牛奶的体积;
.计算牛奶的密度。
(1)写出该实验测出的牛奶的密度的表达式 。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可以通过调整该实验的步骤顺序来实现,试写出调整后的实验步骤顺序(用步骤前的字母的顺序表示) 。
31.在图中,代表一个新的物理量“功”, 代表我们已经学过的物理量“时间”。通过观察图象,你可以发现什么结论? 。
32.小明在研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请你帮他完成实验表格的设计。
①
②
33.设计实验:请你利用所给器材,粗略地测出一张纸的厚度。器材:100张纸、刻度尺。(要求写出实验步骤,要有表达式)
四、科普阅读题
34.阅读《神奇的声音》,回答题中的问题。
神奇的声音
1921年5月9日,前苏联的莫斯科近郊发生了一次大爆炸。据调查,在半径70公里范围内,人们清清楚楚地听到了“轰隆轰隆”的爆炸声;但是从半径70公里到半径160公里的范围内,人们却什么也没有听到;
奇怪的是,从半径160公里以外一直到半径300公里的远方,人们又听到了爆炸的轰鸣声。 这真是怪事声音怎么会“跳”过中间这片地区呢?物理学家发现,声音有一种“怪癖”,它在空气中爱拣温度低、密度大的道路走。当遇到温度高、密度小的空气,声音便会向上拐弯到温度较低的空气中去。如果某一个地区,地面附近的气温变化比较复杂,这儿温度高,那儿温度低,声音经过的时候,一会儿拐到高空,一会儿又往下拐,这样上上下下,就形成了上面所说的那种声音“跳”动的现象。
安徽省合肥市建好的长途电话大楼有一座塔钟。这塔钟准时打点,钟声悦耳,响遍全市。但是住在远郊的居民听到的钟声,有时候清晰,有时候模糊,有时正点,有时“迟到”。这是塔钟的失误吗?不是,这也是声音的“怪癖”──爱走气温低、密度大的道路引起的。天长日久,居民们得出一条经验:平日听不见或听不清钟声,一旦突然听得很清楚,就预示着天要下雨了,或正在下雨呢这是因为这时空气湿度大,湿空气比干空气的密度大,容易传播声音的缘故。
请根据上述材料和你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空气的温度有高有低情况下,声音会向温度 (填“高”或“低” 的地方传播,于是声音就拐弯了。
(2)我们白天听到的钟声是靠 传播过来的。
(3)平日听不见或听不清钟声,一旦突然听得很清楚,就预示着天要下雨了,或正在下雨呢这是因为 。
(4)一天当中,空气的密度值 (填“是”或“不是” 固定不变的。
35.阅读《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回答问题。
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
自从带着指纹识别火了以后,这门技术已经成为和旗舰手机上的标配了。虽然虹膜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也偶尔向发起挑战,但仍无法撼动其地位。不过,这种情况可能要改变了,因为手机芯片厂商高通来了一发黑科技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亦称超声波。
原有的指纹识别的原理是电容式信号感测,核心是电信号。手指(人体)的微电场与电容传感器之间形成微电流,指纹嵴与峪(波峰与波谷)间会有高低电容差,这也是描绘指纹图象的基础。 超声波指纹识别如其名,是利用的是超声波去做检测。利用超声波具有穿透材料的能力,且随材料的不同产生大小不同的回波(超声波到达不同材质表面时,被吸收、穿透与反射的程度不同)。因此,利用皮肤与空气对于声波阻抗的差异,就可以区分指纹嵴与峪所在的位置。
超声波技术所使用的超声波的能量被控制在对人体无损的程度。 超声波指纹识别的优势在于可以识别指纹的纹路,采集更精细的指纹数据,而电容式的识别是图象。另外一点优势是可以置于塑料、玻璃等多种材料之下,不对机身外观造成影响,不受汗水、油污的影响。
请根据上述材料和你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超声波传播中遇到障碍物时 (填“会”或“不会” 有一部分被反射回来形成回音。
(2)超声波指纹识别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它模仿的是下列哪种生物
.蝙蝠 .猫 .狗 .大象
(3)超声波能够识别指纹是利用了超声波 的作用。(填“传递信息”或“具有能量”
(4)下面是超声指纹识别系统,在发出超声波遇到手指上、、、、五个位置,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根据时间,求出手指与手机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指纹的大致形状,则该处指纹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五、计算题
36.若声速为,打雷时某人看到闪电后经过才能听到雷声,则打雷处离此人的距离为多少米?
37.一塑料桶最多能盛的水,它的容积是多少?用它盛装另一种液体,最多能盛,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2016-2017学年北京市房山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
1.(3分)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A. B. C. D.
【分析】在物理学中,用速度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是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
【解答】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即。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速度的单位,属于最为基础的知识考查,需要熟牢记于心。
2.(3分)物理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A.刻度尺 B.游标卡尺 C.卷尺 D.停表
【分析】对每个选项中的测量工具进行分析,明确各自的测量对象,就能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解:、刻度尺是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故不符合题意;
、游标卡尺是实验室测量微小长度的精密仪器,故不符合题意;
、卷尺是生活中常用测量长度的工具,故不符合题意;
、停表可以较精确的测量时间,在实验室中经常使用,故符合题意。
故选:。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常见物理量及其测量工具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题,容易解答。
3.(3分)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冰融化成水 B.流星划过夜空
C.河水不停的流动 D.秋天,树叶飘落
【分析】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解答】解:
、冰融化成水,物质状态发生变化,位置不需要变化,所以不属于机械运动。故符合题意;
、流星划过夜空,流星是运动的,相对于其它星星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属于机械运动。故不符合题意;
、河水不停地流动,河水是运动的,相对于河岸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属于机械运动。故不符合题意;
、树叶飘落,树叶是运动的,相对于树干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属于机械运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点评】物理上的运动都是相对的,判断物体是不是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是不是有位置的改变。
4.(3分)某人坐在行驶的汽车内,说他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公路 B.汽车 C.房屋 D.路边的树
【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之前,必须选择参照物。
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人是静止的,说明人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可以选择汽车为参照物,因为人和汽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
故选:。
【点评】判断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关键在于参照物的选择,选取不同的参照物,得到的结果可能不同。
5.(3分)以下数据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是
A.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
B.正常成年人鞋子的长度约为
C.高速公路对小客车的限速为
D.活动铅笔细笔芯直径约为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左右。故不符合实际;
、鞋的尺码是指鞋底的长度,通常用“码”或“厘米”作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来表示表示码数,表示厘米数)。正常成年人鞋子的号码是“42”,长度在左右。故不符合实际;
、在我国,高速公路对小汽车的限行速度是。故不符合实际;
、中学生手指甲的厚度在左右,活动铅笔细笔芯直径与此差不多,约为。故符合实际。
故选:。
【点评】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
6.(3分)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当兔子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后,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在龟兔赛跑的全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乌龟的速度始终大于兔子的速度
B.兔子的速度始终大于乌龟的速度
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于兔子的平均速度
【分析】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可以用相等时间比路程,可以用相同路程比时间,也可以比较速度的大小;整个过程乌龟用的时间小于兔子用的时间,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可判断大小。
【解答】解:、开始在相等时间内、兔子的路程大于乌龟的路程,兔子的速度大于乌龟的速度,故错误;
、后来,兔子睡觉时,在相等时间内,乌龟的路程大于兔子的路程,乌龟的速度大于兔子的速度,故错误;
、到达终点时,乌龟与兔子的路程相等,乌龟先到达终点说明乌龟用的时间少,由可知,乌龟的平均速度大,故错误,正确。
故选:。
【点评】计算平均速度时,所用的时间为跑完全程所用的总时间。
7.(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分析】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根据,利用控制变量法对各个选项逐一进行分析即可做出判断。
【解答】解:、根据可知,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的速度就越大。中缺少相同时间这个条件,故错误,正确;
、根据可知,在物体通过相同路程时,运动时间越短,物体的速度越大。中缺少相同路程这个条件,故错误。
故选:。
【点评】在缺少前提条件的情况下,结论是不能成立的。很多选择题的选项,都是由于缺少条件,而造成说法错误。
8.(3分)小明和小红都骑车从家到学校,小明骑车的平均速度是,小红骑车的平均速度是,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时候小明骑车都比小红慢
B.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比小红家到学校的距离远
C.小明到学校所用的时间比小红到学校所用的时间长
D.小明从家到学校所走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比小红的小
【分析】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变速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物体实际运动过程中,有时比这个速度大,有时比这个速度小。
【解答】解:、小明的平均速度是,小红的平均速度是,根据平均速度的物理含义可以知道小明骑车的平均速度是比小红慢的,但不表示任何时候都慢,故错误;
、根据速度的公式可以变形得到:,由此知道路程是由和共同决定的,题目中只给出了,没有提到,所以无法确定的大小,故错误;
、根据速度的公式可以变形得到:,由此知道时间是由和共同决定的,题目中只给出了,没有提到,所以无法确定的大小,故错误;
、小明和小红做的是变速运动,所以平均速度只能描述出两人全程平均的运动快慢的情况,却无法判定在任一时刻的快慢情况,更无法保证每时每刻小明都比小红快,由已知可得,故正确。
故选:。
【点评】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描述,但是平均速度只能粗略的进行描述,常见题目。
9.(3分)甲物体的速度是,乙物体的速度是,丙物体内通过的路程是,比较可知
A.甲物体运动最快 B.乙物体运动最快
C.丙物体运动最快 D.三个物体运动得一样快
【分析】将三个物体的速度单位统一,即可做出选择。
【解答】解:甲的速度:;
乙的速度:;
丙的速度:。
由于,所以选项是正确的。
故选:。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会进行速度单位的换算,本题难度不大。
10.(3分)下列现象中物体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A.铁水凝固成铁块 B.把菜刀表面磨光
C.机器从北京运到海南 D.将铁丝通过拉伸机拉长
【分析】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它不随物体的温度、形状、状态、位置而改变。
【解答】解:、铁人凝固成铁块,是状态的变化,铁的多少没有变,所以质量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把菜刀表面磨光,有一部分铁被磨了,菜刀所含铁有多少减少了,所以质量变小了,故符合题意。
、机器从北京运到海南,是位置的改变,机器的质量没有变,故不符合题意。
、将铁丝通过拉伸机拉长,是形状的变化,铁的多少没有变,所以质量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了质量及其特性,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只要理解质量的含义即可求解。
11.(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
C.铜的密度是,表示质量为的铜,其体积为
D.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
【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大小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物体的质量;
.铜的密度是,表示铜的质量为;
.根据物体的质量回答。
【解答】解:、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物质没有改变,每块砖的密度与原来的相同,错误;
、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只说明铁的质量大于同体积的铝的质量,质量与物体的密度和体积都有关,错误;
、铜的密度是,表示铜的质量为,或质量为的铜,其体积为;正确;
、物体的质量,物体的质量等于物体的密度与体积之积,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可能相同,错误。
故选:。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密度概念和物理意义的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是一般不变的量;在比较质量或体积大小时,不能只考虑密度一个因素。
12.(3分)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有相同质量的水,把质量相同的实心铁块、铜块、铝块分别放入三个杯中(无水溢出),则水面上升最多的是
A.放有铜块的杯子 B.放有铁块的杯子
C.放有铝块的杯子 D.无法判断
【分析】要判断哪个杯子水面最高,就得需要知道哪个金属块的体积最大,而要判断哪个金属块的体积最大,我们可根据密度公式进行判断。
【解答】解:因为,,
所以,
因为这三个金属块都浸没入水杯里,
所以它们排出水的体积都等于它们各自的体积,
则,
所以放铝块的杯子水面最高。
故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应用,对于相同质量的物体,能否根据密度求出相应的体积。关键是要知道这三者密度的大小顺序。
13.(3分)成语“声如洪钟”形容说话或歌唱时声音洪亮,它描述的是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
【分析】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解答】解: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成语“声如洪钟”形容说话或歌唱时声音洪亮,也就是说声音特别大,因此它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
故选:。
【点评】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的含义,能结合实例做出辨别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14.(3分)关于参照物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情况下,都应选地面作为参照物
B.除研究的物体外,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为参照物
C.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为参照物
D.只有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能被选作为参照物
【分析】在研究物体机械运动时,被选定为假定不动的物体是参照物,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解答】解:
、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参照物,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故错误;
、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除研究的物体外,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为参照物,故正确;
、静止的物体可被选做参照物,运动的物体也可以被选做参照物,故错误;
、静止的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都可以被选做参照物,故错误。
故选:。
【点评】要知道参照物的选取要根据所研究的问题而定,知道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5.(3分)下列的实验和实例: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声音的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其中研究声音产生的一组实验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在传播时,需要介质,即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音调高低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解答】解: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条件;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说明音调的高低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说明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所以研究声音产生的实验是①④。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条件,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以及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等知识进行解答。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二、多选题
16.(3分)的水结成冰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它的体积变小 B.它的体积变大 C.它的密度变小 D.它的质量变大
【分析】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无关;
同种物质,状态改变,体积改变,密度变化用公式比较。
【解答】解:
、的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故正确、错误;
、的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由公式知密度减小,故正确。
、的水结成冰以后,状态发生变化,但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故错误。
故选:。
【点评】此题考查质量和密度的特点,知道质量和密度的决定因素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17.(3分)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
B.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
C.正常成年人每分钟脉搏跳动大约次
D.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解答】解:
、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左右。故符合实际;
、一瓶矿泉水的体积在左右,质量在左右。故不符合实际;
、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跳动的次数在次左右。故符合实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长度较小,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故不符合实际。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
18.(3分)减弱噪声合理且有效的途径有
A.戴耳塞
B.在安静的图书馆里交谈时,要注意保持低声细语
C.把所有产生噪声的活动都取消
D.在马路和居民住宅之间植树
【分析】减弱噪声有三种: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分析四个选择项中减弱噪声的办法,然后与题目中的要求对应即可解决此题。
【解答】解:、戴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正确。
、把在安静的图书馆里交谈时,要注意保持低声细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正确。
、有些产生噪声的活动是不能取消的,因此这不是最合理且有效的途径,故错误;
、在马路和居民住宅之间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正确。
故选:。
【点评】减弱噪声的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19.(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因为超声波频率高,所以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厅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
C.在石油勘探时,常采用人工地震的方法,即在地面上埋好炸药包,放上一列探头,把炸药引爆,探头就可以接收到地下不同层间界面反射回来的声波,从而探测出地下油矿
D.利用超声波能够测报地震、侦察台风和大气中的核爆炸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3)地震、台风和大气中的核爆炸都会伴有次声波产生。
【解答】解:
、超声波属于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错误;
、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干扰人们的听觉,所以设计、建造大厅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故正确;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在石油勘探时,常采用人工地震的方法,即在地面上埋好炸药包,放上一列探头,把炸药引爆,探头就可以接受到地下不同层间界面反射回来的声波,从而探测出地下油矿。故正确;
、地震、台风和大气中的核爆炸都会产生次声波,故可以利用次声波能够预报地震、侦察台风和大气中的核爆炸。故错误。
故选:。
【点评】本题是一道声学综合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但大都是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三、实验与探究题
20.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2.80 。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由图知:
刻度尺上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对齐,估读为,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故答案为:2.80。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的读数,在物理实验中,虽然学习了很多物理量的测量,但没有特殊要求,只有长度的测量要有估读值,其它读到准确值即可。
21.在物理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质量的仪器是
A.量筒 B.天平 C.秒表 D.刻度尺
【分析】明确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仪器的用途。然后对四个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得出正确的答案。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的仪器。刻度尺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的仪器。量筒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秒表是用来测量时间的仪器。
【解答】解:、量筒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故错误;
、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的仪器。故正确;
、秒表是用来测量时间的仪器,故错误;
、刻度尺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的仪器。故错误;
故选:。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实验室中常见测量仪器的用途的了解,要求学生对每一个测量仪器都要掌握它们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22.用刻度尺进行测量时,下列哪些措施可以减小误差 (不定项选择)。
A.估计值的位数多取几位
B.选用分度值小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C.必须用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作为测量时起始刻度线进行测量
D.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处理数据
【分析】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的减小误差。
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灭误差。
【解答】解:、读数时,应该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估计值的位数多取几位是没有意义的,故错误;
、选用分度值小的刻度尺进行测量可以减小误差,故正确;
、使用刻度尺时,可以使用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即以任意一个可得作为零刻度进行测量,最后再将前面的刻度减去即可,故错误;
、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处理数据可以减小误差,故正确;
故选:。
【点评】误差与错误在产生原因上,及是否能避免等方面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应充分认识二者的不同。
23.如图所示,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分析】(1)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一是使刻度尺的零刻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二是刻度尺应与被测物体的边平行,即沿着被测长度;三是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
(2)读数时视线不能斜歪,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解答】解:
、读数时视线未与尺面垂直,故错误;
、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故错误;
、刻度尺的整刻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沿着被测长度,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故正确;
、刻度尺的零刻线没有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故错误;
故选:。
【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4.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被弹开。此现象说明了: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
【分析】本题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
【解答】解: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
故答案为:发声的物体在振动(音叉在振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产生的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了解,以及物理学法中的转换法的应用。
25.用回声可以帮助船只测量水深,因此在海洋和江河的考察船上都装置有“声呐”。如果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在考察时发出声音0.8秒钟后接收到了回声,则水深为 600 。
【分析】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水的深度。
【解答】解: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
由得,该处海水的深度:
。
故答案为:600。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本题关键:求出超声波单趟(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26.小军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他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如图甲所示。为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 端调。然后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测量小石块的质量为 ,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是 。
【分析】(1)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之前,要先调节天平,使横梁平衡,平衡螺母相对于指针的调节规律是“左偏右调”;
(2)读取天平所测质量时,首先要明确标尺的分度值,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对刻度之和;
(3)读取量筒中液体体积时,要明确量筒的分度值,视线与液面最凹处相平;
已知质量和体积,利用公式得到密度。
【解答】解:(1)在调平过程中,因为指针向右偏,所以平衡螺母要向左调节;
(2)天平标尺的分度值为,石块的质量为;
(3)石块的体积为,
石块的密度为。
故答案为:左;52;。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天平、量筒的使用和读数以及密度的测量过程,属于基本技能,在平时的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强化掌握。
27.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亮取适量这种液体的样品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量筒放在水平台面上。将盛有适量液体的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改变右盘中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此时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及杯内液体的总质量为 161 。
(2)将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
(3)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此种液体的密度为 。
【分析】(1)使用天平前要调节天平平衡,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的零刻度线处,移动平衡螺母(左偏右调、右偏左调),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根据图甲读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等于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显示数值;
(2)量筒读数时,视线要和液面的凹面底部相平,既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根据图乙读出液体的体积,单位是,;
(3)利用密度公式求液体的密度。
【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2)由图乙可知,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3)液体的质量:,
液体的密度:
。
故答案为:(1)161;(2)50; (3)1.1。
【点评】此题是测量液体的密度,主要考查了有关天平及量筒的读数,同时考查了密度的计算。在此实验中,要掌握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通过量筒中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来进行计算。
28.小明同学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所示,它的错误有(1) 物体和砝码放错了位置 ;(2) 。
【分析】天平调平后,将待称量的物体放在左盘中(记得放称量用纸或玻璃器皿),在右盘中用不绣钢镊子由大到小加放砝码,当增减到最小质量砝码时仍不平衡时,可移动游码使之平衡,此时所称的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与游码刻度所指的质量之和。
【解答】解:根据天平的使用规范天平称量前,不平衡时应调节平衡螺母,在使用时应先通过增减砝码使天平平衡,当增减到最小质量砝码时仍不平衡时,可移动游码使之平衡,天平调平后,将待称量的物体放在左盘中(记得放称量用纸或玻璃器皿),在右盘中用不绣钢镊子由大到小加放砝码。
故答案:物体和砝码放错了位置;测量质量时不能调节平衡螺母。
【点评】天平是称量物体质量的工具,使用时要严格按照使用方法,特别是有关天平的读数。
29.如图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通过和所用时间均为。水滴由位置下落到位置运动的距离是 20.0 ,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 。该水滴下落过程是 运动。(选填“匀速直线”、“加速直线”或“减速直线”
【分析】首先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读出水滴由位置下落到位置运动的距离;
已知时间和路程,利用计算平均速度;
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物体做匀速运动;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物体做变速运动
【解答】解: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则水滴由位置下落到位置运动的距离为;
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
水滴通过和所用时间相等,路程越拉越大,所以该水滴下落过程是加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20.0;0.5;加速直线。
【点评】“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必做实验之一。题目情景的设置,避开了频闪照片这一难点,使学生更容易关注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一道简单的基础题。
30.小阳同学为了测量牛奶的密度,用天平、玻璃杯、量筒等器材,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用天平称出玻璃杯的质量;
.将适量的牛奶倒入玻璃杯中;
.用天平称出玻璃杯和牛奶的总质量;
.将杯中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牛奶的体积;
.计算牛奶的密度。
(1)写出该实验测出的牛奶的密度的表达式 。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可以通过调整该实验的步骤顺序来实现,试写出调整后的实验步骤顺序(用步骤前的字母的顺序表示) 。
【分析】根据液体的密度的计算公式可知:要计算牛奶的密度,需要测量、计算出牛奶的质量和体积。牛奶的质量等于玻璃杯和牛奶的总质量减去空玻璃杯的质量。牛奶的体积可用量筒直接测量。但液体的质量不能直接用天平测量,必须分两步。那么究竟是先测量质量呢还是体积呢?不同的方法会对测量结果造成什么影响呢?需要认真思考。
【解答】解:(1)玻璃杯和牛奶的总质量,玻璃杯的质量。
牛奶的质量为:。
又用量筒直接测量出牛奶的体积为。
根据密度公式,得:。
(2)先测空烧杯质量,将液体倒入烧杯测出液体烧杯总质量,再将液体倒入量筒测体积,这种做法因烧杯壁粘液体,测出的体积偏小,算出的密度偏大。正确的步骤应该是:将适量的牛奶倒入玻璃杯中;用天平称出玻璃杯和牛奶的总质量;将杯中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牛奶的体积;用天平称出玻璃杯的质量;计算牛奶的密度。
故答案为:、、、、。
【点评】测液体密度,若先测空烧杯的质量,再测烧杯和液体总质量,最后将液体倒入量筒来测体积,这种做法会因烧杯壁粘液体而使测出的体积偏小,导致算出的液体密度偏大;若先用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再将液体倒入烧杯测出质量,这种做法会因量筒壁粘液体,而使测出的质量偏小,算出的液体密度偏小。
31.在图中,代表一个新的物理量“功”, 代表我们已经学过的物理量“时间”。通过观察图象,你可以发现什么结论? 功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或功与时间的比值不变,或功与时间成正比) 。
【分析】明确横纵坐标的含义,根据图线的特点,可归纳得出功与时间的关系。
【解答】解:
从图象可以看出,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功。其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斜向上的射线,可以表示:功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或功与时间的比值不变,或功与时间成正比;
同时结合具体的数据还可以看出,功与时间的比值为:。
故答案为:功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或功与时间的比值不变,或功与时间成正比)。
【点评】能根据横纵坐标的含义,判断图象的特点所反映的信息,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2.小明在研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请你帮他完成实验表格的设计。
①
②
【分析】在研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根据实验目的确定需要的物理量。
【解答】解:在研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需要记录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故答案为:
(或
(或
【点评】本题考查了研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 实验表格的设计属于基础题,学生易于解答。
33.设计实验:请你利用所给器材,粗略地测出一张纸的厚度。器材:100张纸、刻度尺。(要求写出实验步骤,要有表达式)
【分析】一张纸的厚度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采用累积法,测多算少。
【解答】解:
(1)用刻度尺量出100张纸的厚度为;
(2)利用公式求出一张纸的厚度。
【点评】测量中要注意一张等于两页,不要把张数当成是页数;当被测物理量小于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时,常用到累积法,如测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测细铜丝的直径等。
四、科普阅读题
34.阅读《神奇的声音》,回答题中的问题。
神奇的声音
1921年5月9日,前苏联的莫斯科近郊发生了一次大爆炸。据调查,在半径70公里范围内,人们清清楚楚地听到了“轰隆轰隆”的爆炸声;但是从半径70公里到半径160公里的范围内,人们却什么也没有听到;
奇怪的是,从半径160公里以外一直到半径300公里的远方,人们又听到了爆炸的轰鸣声。 这真是怪事声音怎么会“跳”过中间这片地区呢?物理学家发现,声音有一种“怪癖”,它在空气中爱拣温度低、密度大的道路走。当遇到温度高、密度小的空气,声音便会向上拐弯到温度较低的空气中去。如果某一个地区,地面附近的气温变化比较复杂,这儿温度高,那儿温度低,声音经过的时候,一会儿拐到高空,一会儿又往下拐,这样上上下下,就形成了上面所说的那种声音“跳”动的现象。
安徽省合肥市建好的长途电话大楼有一座塔钟。这塔钟准时打点,钟声悦耳,响遍全市。但是住在远郊的居民听到的钟声,有时候清晰,有时候模糊,有时正点,有时“迟到”。这是塔钟的失误吗?不是,这也是声音的“怪癖”──爱走气温低、密度大的道路引起的。天长日久,居民们得出一条经验:平日听不见或听不清钟声,一旦突然听得很清楚,就预示着天要下雨了,或正在下雨呢这是因为这时空气湿度大,湿空气比干空气的密度大,容易传播声音的缘故。
请根据上述材料和你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空气的温度有高有低情况下,声音会向温度 低 (填“高”或“低” 的地方传播,于是声音就拐弯了。
(2)我们白天听到的钟声是靠 传播过来的。
(3)平日听不见或听不清钟声,一旦突然听得很清楚,就预示着天要下雨了,或正在下雨呢这是因为 。
(4)一天当中,空气的密度值 (填“是”或“不是” 固定不变的。
【分析】(1)声音在空气中爱拣温度低、密度大的道路走,当遇到温度高、密度小的空气,声音便会向上拐弯到温度较低的空气中去。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能够传声;
(3)声速的大小与空气的密度有关;
(4)根据热胀冷缩的规律,一天中,温度不同,空气的密度不同。
【解答】解:(1)由短文知道:原来声音有个“怪癖”:它在温度均匀的空气里是笔直地走的;一旦碰到空气的温度有高有低时,它就尽挑温度低的地方走,于是声音就拐弯了。因此声音喜欢在温度低的物质里走。
(2)白天听到的钟声是靠空气传播过来;
(3)由短文知:下雨时,空气湿度大,湿空气比干空气的密度大,容易传播声音的缘故,故平日听不见或听不清钟声,一旦突然听得很清楚,就预示着天要下雨了,或正在下雨;
(4)一天当中,气温是变化的,根据热胀冷缩的规律,故空气的密度值是变化的,不是固定不变的。
故答案为:(1)低;(2)空气;(3)湿空气比干空气的密度大,容易传播声音的缘故;(4)不是。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材料以及根据相关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35.阅读《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回答问题。
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
自从带着指纹识别火了以后,这门技术已经成为和旗舰手机上的标配了。虽然虹膜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也偶尔向发起挑战,但仍无法撼动其地位。不过,这种情况可能要改变了,因为手机芯片厂商高通来了一发黑科技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亦称超声波。
原有的指纹识别的原理是电容式信号感测,核心是电信号。手指(人体)的微电场与电容传感器之间形成微电流,指纹嵴与峪(波峰与波谷)间会有高低电容差,这也是描绘指纹图象的基础。 超声波指纹识别如其名,是利用的是超声波去做检测。利用超声波具有穿透材料的能力,且随材料的不同产生大小不同的回波(超声波到达不同材质表面时,被吸收、穿透与反射的程度不同)。因此,利用皮肤与空气对于声波阻抗的差异,就可以区分指纹嵴与峪所在的位置。
超声波技术所使用的超声波的能量被控制在对人体无损的程度。 超声波指纹识别的优势在于可以识别指纹的纹路,采集更精细的指纹数据,而电容式的识别是图象。另外一点优势是可以置于塑料、玻璃等多种材料之下,不对机身外观造成影响,不受汗水、油污的影响。
请根据上述材料和你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超声波传播中遇到障碍物时 会 (填“会”或“不会” 有一部分被反射回来形成回音。
(2)超声波指纹识别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它模仿的是下列哪种生物
.蝙蝠 .猫 .狗 .大象
(3)超声波能够识别指纹是利用了超声波 的作用。(填“传递信息”或“具有能量”
(4)下面是超声指纹识别系统,在发出超声波遇到手指上、、、、五个位置,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根据时间,求出手指与手机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指纹的大致形状,则该处指纹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分析】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的声音。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可以发生反射;人们利用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根据声波反射的用时长短,结合图象可判断其形状。
【解答】解:
(1)超声波与普通声波一样,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有一部分被反射回来形成回音。
(2)超声波指纹识别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在选项中的几类动物中,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会利用回声定位捕捉昆虫和躲避障碍,因此,它模仿的是蝙蝠。故符合题意;
(3)超声波能够识别指纹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的作用。
(4)由题意可知,发出的超声波遇到手指上、、、、五个位置,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
根据可知,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远,
因为,所以,即、、到手机的距离是相同的(最远),而离手机最近的是.因此,对照图片可知,则该处指纹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故答案为:(1)会;(2);(3)传递信息;(4)。
【点评】本题以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为内容,考查了我们对超声波特点和应用的认识,体现了物理与高科技的联系。
五、计算题
36.若声速为,打雷时某人看到闪电后经过才能听到雷声,则打雷处离此人的距离为多少米?
【分析】光的传播时间忽略不计,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已知雷声的传播时间,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产生雷电处离观察者的距离。
【解答】解:光的传播时间忽略不计,雷声速度,传播时间,
由得,雷电发生处的距离:
;
答:打雷处离此人的距离为1700米。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产生雷电处离观察者的距离,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熟练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37.一塑料桶最多能盛的水,它的容积是多少?用它盛装另一种液体,最多能盛,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分析】已知水的质量,根据公式可求水的体积,也就是塑料瓶的容积;
装满另一种液体后,塑料瓶的容积不变,根据公式可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解答】解:
因为,
所以塑料瓶的容积:
;
这种液体的密度:
。
答:塑料瓶的容积是;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点评】本题考查体积和密度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应用,难点是知道保持不变的是塑料瓶的容积。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10/28 0:36:51;用户:初中物理+王金阳;邮箱:younzx6@xyh.com;学号:37084879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房山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房山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mD,5h,7g/c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9g/cm3,【答案】C,【答案】D,【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7-2018学年北京市房山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2017-2018学年北京市房山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6-2017学年北京市怀柔四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2016-2017学年北京市怀柔四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实验与探究,科普阅读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