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北京市怀柔四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300181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6-2017学年北京市怀柔四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300181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6-2017学年北京市怀柔四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300181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6-2017学年北京市怀柔四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2016-2017学年北京市怀柔四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1.(2分)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A.米 B.秒 C.米秒 D.牛顿
2.(2分)下列的估测,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
B.一个篮球的质量约为
C.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
D.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约为
3.(2分)学校物理实验室里,直接用来测量物体受力大小的仪器是
A.秒表 B.弹簧测力计 C.天平 D.刻度尺
4.(2分)宇航员坐在飞行的宇宙飞船上,我们说:“宇航员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考物是
A.宇宙飞船 B.太阳 C.地球 D.织女星
5.(2分)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节奏不同
6.(2分)某支蜡烛点燃一段时间后,还剩下半支,则下列正确的是
A.其质量减半,但密度未改变
B.其密度减半,因为质量减半
C.质量和密度均减半了
D.密度改变了,因为质量和体积都改变了
7.(2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B.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测量时应避免产生错误
8.(2分)下列的物体运动,属于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在空中自由下落的石块
B.投出去的手榴弹
C.直升飞机速度大小不变竖直上升
D.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动
9.(2分)三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有的盐水、酒精和水,比较它们的液面,液面最高的是
A.盐水 B.酒精 C.水 D.无法判断
10.(2分)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滴水的密度小于一桶水的密度
B.因为铝的密度小于铁的密度,所以铝比铁轻
C.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11.(2分)看下表中四种物质的密度,一个刚好能装下水的玻璃瓶,可以装下的
盐水
花生油
酒精
汽油
1.1
0.9
0.8
0.71
A.盐水 B.花生油 C.酒精 D.汽油
12.(2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刻度尺零刻线被磨损,不能利用刻线清晰完整的位置进行测量
B.正确操作用量筒测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水面的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C.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加减砝码必须用洗干净的手去拿
D.如果错误操作实验仪器,就会产生实验误差
13.(2分)、两个实心球,球质量是球质量的4倍,球体积是球的2倍,那么球的密度是球密度的
A.2倍 B.1倍 C.倍 D.倍
14.(2分)有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有体积相同有水,把质量相同的铜块、铁块、铝块分别放在三个杯子中,且浸没在水中,那么水面最高的是
A.放铜块的杯子 B.放铁块的杯子
C.放铝块的杯子 D.三个杯子水面一样高
15.(2分)过春节时贴年画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竖直墙壁上贴长方形年画时,可利用垂线来检查年画是否贴正,如图所示是年画的长边与重垂线不平行,为了把年画贴正,则下列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
A.换用质量大的重锤
B.上下移动年画的位置
C.调整年画,使年画的长边与重垂线平行
D.调整重垂线,使重垂线与年画的长边平行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8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6.(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登月舱从地球到月球,质量变小
B.一杯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质量不变
C.将一张纸叠成飞机,形状发生了变化,质量不变
D.的铁比的棉花质量大
17.(2分)如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A.鱼线的拉力使鱼竿发生形变
B.瓶对海绵的压力使海绵发生形变
C.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足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不受力
D.球拍对球的用力改变球的运动方向
18.(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音的物体都在振动
B.利用回声可以测海洋的深度
C.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D.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
19.(2分)小阳同学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密度(常温常压下),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物质
密度
物质
密度
水
冰
酒精
铝
水银
铜
A.固体的密度都大于液体的密度
B.体积相同的铝块和冰块,铝块质量是冰块的3倍
C.若质量相等,则实心铝块的体积一定大于实心铜块的体积
D.把酒精倒掉,剩下酒精的密度为
三、实验与探究(共48分)
20.(2分)如图所示,重的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画出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1.(2分)如图所示,被测物体重 。
22.(2分)如图木块的长度为
23.(2分)如图所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
24.(3分)噪声令人心烦意乱,是四大污染之一,如图所示,请分析:“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 减弱噪声;“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 减弱噪声;“工厂里工人戴耳罩”是在 减弱噪声。
25.(3分)力的三要素是: 、 、 。
26.(1分)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体积之比为,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
27.(1分)如图所示,某人用大小相同的力作用于弹簧,观察比较(a)(b)两图,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28.(5分)小明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他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为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端调。然后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如图丙(a)所示,则水的体积为 ,将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升高到如图丙(b)所示的位置,则石块的体积为 ,则小石块的密度是 。
29.(1分)仔细观察下图,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方向有关,还跟力的 有关。
30.(1分)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力使撑杆变弯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
31.(2分)观察图中的三幅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2.(4分)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阳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所示。
(1)在没有抽气时,小阳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 (选填“能”或“不能” 听见手机铃声。
(2)当小阳抽气的过程中,铃声会越来越 (选填“大”或者“小” 。当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的情况是: 。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33.(2分)如图所示,用细线将一小球静止的悬挂在空中,用一个未敲击的音叉慢慢的接触小球,小球未发生任何现象。当用敲击后且发声的音叉慢慢的接触小球,发现小球被弹动,这一现象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的。
34.(3分)小明同学在研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中,进行了以下活动,请你帮他完成实验记录或归纳实验结论:
(1)小明用手触摸发声的音叉时,感觉到音叉在 ,他用手握紧音叉时,发声就停止了,这说明了 停止,发声也停止。
(2)小明轻敲桌子的一端,耳朵贴紧桌子的另一端能听到很响亮的声音,这说明了 。
(3)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发现声音越来越 ,最后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了,这说明 。
35.(2分)在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小东选用了密度分别为、的两种物质分别做实验,他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请你根据图象比较密度与的大小,则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6.(2分)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请根据图象判断,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是 。
37.(4分)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物质
实验序号
体积
质量
质量体积
5
9
1.80
甲
2
10
18
1.80
3
15
27
1.80
4
5
4
0.80
乙
5
10
8
0.80
6
15
12
0.80
①分析上表中实验序号1与与3、与或4与与6、4与中的质量及体积变化的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的体积越大, 。
②分析表中实验序号: 可归纳出的结论是:甲、乙两种液体体积相同时,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③分析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 。
38.(3分)小航在实验室测量盐水密度。小航先将盐水倒入量筒,如图甲所示,则盐水的体积为 时。接着小航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然后他将量筒中的盐水全部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 .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 。
39.(3分)小军在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的左侧零位。调节天平平衡后,小军用天平测得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图乙显示的是他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后,天平重新平衡时的情景,倒入盐水后量筒的读数是。
根据图中相关数据帮小东将下表填写完整。
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倒出部分盐水后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倒出盐水的质量
倒出盐水的体积
盐水的密度
150
30
四、科普阅读题(共8分,每小题4分)
40.(4分)高速铁路(简称高铁),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使营运速率不小于,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至少的铁路系统。高铁列车具有速度快、安全性好、正点率高、舒适方便、能耗较低等特点,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交通工具。
高铁列车比普通列车快,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改进。第一,改进路轨,提高平整程度。普通铁路的钢轨,几十米就有个接口,列车的车轮滚过钢轨连接处时,车轮和车厢上下振动,列车行驶很不平稳,速度不能提高,否则振动加剧会造成翻车事故。而高铁在修路时,采取多种措施减少了钢轨上很多接口,车轮滚动平稳,列车行驶告别了“哐当哐当”的振动,列车平稳前进,大大提高了速度。第二,改进列车。普通列车开动,首先是车头开动,拉动第一节车厢运动后,才能带动第二节及后面车厢运动,整个列车开动是一节一节车厢带动起来的,需要较长时间,也无法实现列车的高速运行。而高铁动车组不只是车头装有牵引电动机,每个车厢都有牵引电动机,使每节列车的车轮都有动力。这样动车组前进,就像赛龙舟每个人都奋力划桨,车轮一致运转,列车就很快提速,并可保持高速运行。
(1)高铁列车与普通列车相比,具有 , 的优点。(请写出两条即可)
(2)高铁列车在高速前进过程中还能保持平稳,这是由于 。
(3)京津城铁属于“高速新线”,其全长为,则乘坐高铁列车从北京到天津全程需要的时间约为 。
41.(4分)近日,浙江大学的科学家们研制出了一种超轻材料,这种被称为“全碳气凝胶”的固态材料密度仅每立方厘米 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气凝胶”是半固体状态的凝胶经干燥、去除溶剂后的产物,外表呈固体状,内部含有众多孔隙,充斥着空气,因而密度极小。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高超教授的课题组将含有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种纳米材料的水溶液在低温环境下冻干,去除水分、保留骨架,成功刷新了“最轻材料”的纪录。此前的“世界纪录保持者”是由德国科学家在2012年底制造的一种名为“石墨气凝胶”的材料,密度为每立方厘米 克。据介绍,“全碳气凝胶”还是吸油能力最强的材料之一。现有的吸油产品一般只能吸收自身质量10倍左右的有机溶剂,而“全碳气凝胶”的吸收量可高达自身质量的900倍。
全碳气凝胶将有望在海上漏油、净水甚至净化空气等环境污染治理上发挥重要作用。传统的气凝胶制作方式往往无法批量生产,但课题组新创的“低温冻干法”令气凝胶的生产过程更加便捷,也使这种超轻材料的大规模制造和应用成为可能。
(1)人们把气凝胶称作“凝固的烟”,用确切的物理语言来说是指它的 很小。(选填“质量”或“密度” 。文中提到“全碳气凝胶”的固态材料密度仅每立方厘米克,也就是 。
(2)求一块的全碳气凝胶的质量为 。
(3)研究表明,“全碳气凝胶”还是吸油能力最强的材料之一,它最多能吸收自身质量900倍的有机溶剂,则的“全碳气凝胶”最多能吸收的有机溶剂质量为 。
五、计算题(共6分,计算题写出所依据的公式、代入数据和单位)
42.(2分)一列长的火车以的速度通过一个长的山洞需要多少时间?
43.(2分)一个中学生的质量是,他受到的重力是多大?
44.(2分)一个质量是的瓶子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这个瓶子最多能装下多少煤油?
2016-2017学年北京市怀柔四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1.(2分)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A.米 B.秒 C.米秒 D.牛顿
【分析】在物理学中,用速度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是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
【解答】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即。
故选:。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速度的单位,属于最为基础的知识考查,需要熟牢记于心。
2.(2分)下列的估测,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
B.一个篮球的质量约为
C.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
D.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约为
【分析】做这种题目,要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要有一定的估测能力,根据生活常识去判断题目的对错。
【解答】解:、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左右,故本选项不符合实际;
、一个篮球的质量约为左右,故本选项不符合实际;
、物理课本的宽度大约是左右,故本选项不符合实际;
、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约为左右,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一些常见物理量的估测能力,需要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物理量单位、大小有所认识,此题就会得到正确答案。
3.(2分)学校物理实验室里,直接用来测量物体受力大小的仪器是
A.秒表 B.弹簧测力计 C.天平 D.刻度尺
【分析】掌握各种物理量的测量仪器:
①秒表是测量时间的;
②弹簧测力计是测力的仪器;
③天平是测量质量的;
④刻度尺是用来测量长度的仪器。
【解答】解:、秒表是用来测量时间的仪器,所以错误;
、弹簧测力计是测力的仪器,所以正确;
、天平是测量质量的仪器,所以错误;
、刻度尺是用来测量长度的仪器,所以错误。
故选:。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各种常用测量工具的掌握,是一道基础性题目,应在平时熟练掌握。
4.(2分)宇航员坐在飞行的宇宙飞船上,我们说:“宇航员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考物是
A.宇宙飞船 B.太阳 C.地球 D.织女星
【分析】选择参照物的关键是首先找出被研究物体,然后选择该物体之外的物体进行位置的比较。
【解答】解:宇航员坐在飞行的宇宙飞船上时,宇航员相对于宇宙飞船的位置没有变化,如果以宇宙飞船作参照物,我们说宇航员是静止的;宇航员相对于太阳、地球、织女星的位置发生变化,故以它们为参照物宇航员是运动的。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了参照物的选择,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5.(2分)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节奏不同
【分析】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与发声物体的材料有关,不同物体发声的音色是不同的。
【解答】解:由于二胡和小提琴振动物体的材料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和其他选项内容无关。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音色定义的理解情况。
6.(2分)某支蜡烛点燃一段时间后,还剩下半支,则下列正确的是
A.其质量减半,但密度未改变
B.其密度减半,因为质量减半
C.质量和密度均减半了
D.密度改变了,因为质量和体积都改变了
【分析】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如果只是改变了形状、状态、位置则不会发生改变;
密度是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质量、体积的变化一般不会引起密度的变化,只有气体在膨胀和被压缩时,密度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解答】解:某支蜡烛点燃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一半,但是体积也减少一半,故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变,即密度不变。
故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要准确分析题目中所举的实例到底是引起了哪些方面的变化。
7.(2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B.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测量时应避免产生错误
【分析】(1)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
(2)误差不同于错误,作为误差来说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在实际中经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误差
【解答】解:、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故正确;
、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错误;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正确;
、错误是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应避免产生错误,故正确。
故选:。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减小误差的方法、误差的不可避免性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8.(2分)下列的物体运动,属于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在空中自由下落的石块
B.投出去的手榴弹
C.直升飞机速度大小不变竖直上升
D.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动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速度不变、方向不变。
【解答】解:、在空中自由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因此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投出去的手榴弹,在空中的运动轨迹是一条抛物线,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时刻在改变,因此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直升飞机速度大小不变竖直上升,速度不变,运动的路线是直线,因此是匀速直线运动;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动,运动轨迹是椭圆形轨道,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时刻在改变,因此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
【点评】此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一道基础题。
9.(2分)三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有的盐水、酒精和水,比较它们的液面,液面最高的是
A.盐水 B.酒精 C.水 D.无法判断
【分析】由可得,分别注入完全相同的三个杯子里的水、酒精和盐水,因此密度小的液面高。
【解答】解:由可得,
已知水、酒精、盐水的质量均为,又分别注入完全相同的三个杯子里,所以密度小的液面高;
酒精的密度小,故酒精的液面高。
故选:。
【点评】分析该问题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因此要求熟练掌握密度公式的应用。
10.(2分)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滴水的密度小于一桶水的密度
B.因为铝的密度小于铁的密度,所以铝比铁轻
C.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分析】①密度和比热容都是物质的特性,热值是燃料的特性,由物质本身确定,这些属性是不变的。
②质量也是物质的属性,它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
【解答】解:、一滴水和一桶水的物质种类相同,密度相同,故错误;
、由可知,物体的质量与物质密度和体积都有关,铝的密度小于铁的密度,质量可能大于铁的质量,故错误;
、常温下水银是液态,其密度大于一般固体的密度,故错误;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故正确。
故选:。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密度的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11.(2分)看下表中四种物质的密度,一个刚好能装下水的玻璃瓶,可以装下的
盐水
花生油
酒精
汽油
1.1
0.9
0.8
0.71
A.盐水 B.花生油 C.酒精 D.汽油
【分析】能否装得下的什么液体?该液体的体积不能大于水的体积即该玻璃瓶的容积;利用密度公式分析可知:相同质量的不同的液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如此才能装的下。
【解答】解:由题意知,该液体的体积不能大于水的体积即该玻璃瓶的容积,
由密度公式可知,同质量的不同的液体,密度大的体积小,
所以该液体的密度不小于水的密度,即大于或等于水的密度,由图表可知,可以装下盐水。
故选:。
【点评】本题利用密度公式分析,可采用控制变量法:(1)相同质量的不同的液体,密度大的体积小。(2)相同体积的不同的液体,密度大的,质量大。
12.(2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刻度尺零刻线被磨损,不能利用刻线清晰完整的位置进行测量
B.正确操作用量筒测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水面的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C.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加减砝码必须用洗干净的手去拿
D.如果错误操作实验仪器,就会产生实验误差
【分析】①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
②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③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为防止砝码被污损,取放砝码必须使用镊子,不能直接用手抓取;
④误差不是错误,实验过程中的错误能够避免,而误差只能减小,无法避免。
【解答】解:
、刻度尺零刻线被磨损,依然可以利用刻线清晰完整的位置进行测量,不要忘记将物体末端所对刻度减去始端所对刻度,才是物体的长度。故正确;
、正确操作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相平,不要仰视或俯视读数。故正确;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加减砝码必须使用镊子,不能用手抓。故错误;
、错误的操作必然产生错误的结果,但不是误差。误差是在正确操作的前提下出现的。故错误。
故选:。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规则以及误差与错误的关系,其中不同工具的使用属于基本技能,在平时的实验中应努力提高。
13.(2分)、两个实心球,球质量是球质量的4倍,球体积是球的2倍,那么球的密度是球密度的
A.2倍 B.1倍 C.倍 D.倍
【分析】题目中间接告诉了我们甲乙两球的体积之比和质量之比,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密度的公式,将比值代入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解:球质量是球质量的4倍,说明,
球体积是球的2倍说明,
因此,代入比值可得,,即球的密度是球密度的2倍。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在计算时要注意质量和体积的前后对应关系,此题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常见,属于比例运算。
14.(2分)有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有体积相同有水,把质量相同的铜块、铁块、铝块分别放在三个杯子中,且浸没在水中,那么水面最高的是
A.放铜块的杯子 B.放铁块的杯子
C.放铝块的杯子 D.三个杯子水面一样高
【分析】要判断哪个杯子水面最高,就得需要知道哪个金属块的体积最大,而要判断哪个金属块的体积最大,我们可根据密度公式进行判断。
【解答】解:因为,,
所以,
因为这三个金属块都浸没入水杯里,
所以它们排出水的体积都等于它们各自的体积,
则,
所以放铝块的杯子水面最高。
故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应用,对于相同质量的物体,能否根据密度求出相应的体积。关键是要知道这三者密度的大小顺序。
15.(2分)过春节时贴年画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竖直墙壁上贴长方形年画时,可利用垂线来检查年画是否贴正,如图所示是年画的长边与重垂线不平行,为了把年画贴正,则下列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
A.换用质量大的重锤
B.上下移动年画的位置
C.调整年画,使年画的长边与重垂线平行
D.调整重垂线,使重垂线与年画的长边平行
【分析】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垂线是利用重物静止时线总是竖直下垂的原理制造的仪器。
【解答】解:根据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如果画框和重垂线是平行的,画框是竖直的,否则画框不竖直。所以为了把年画贴正,应调整年画,使年画的长边与重垂线平行。
故选:。
【点评】本题用挂年画的方式考查学生重力方向的相关知识,非常新颖,是一道好题。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8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6.(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登月舱从地球到月球,质量变小
B.一杯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质量不变
C.将一张纸叠成飞机,形状发生了变化,质量不变
D.的铁比的棉花质量大
【分析】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决定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
【解答】解:
、登月舱从地球到月球,位置发生变化,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故错误;
、一杯水结成冰后,状态改变,体积膨胀,但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故正确;
、一张纸叠成飞机,形状发生了变化,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故正确;
、的铁和的棉花,虽然是不同物体,但都是,所以质量相同。故错误。
故选:。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质量特点的掌握和应用,把握住质量只与物质多少有关,是解答此题的基础。
17.(2分)如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A.鱼线的拉力使鱼竿发生形变
B.瓶对海绵的压力使海绵发生形变
C.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足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不受力
D.球拍对球的用力改变球的运动方向
【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的形变表现在物体形状和体积的变化上;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了运动方向的改变和运动速度的改变;
(2)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解答】解:
、由图可知,鱼线的拉力使鱼竿发生形变,故正确;
、由图可知,瓶对海绵的压力使海绵发生形变,故正确;
、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所以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足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足球受重力作用,故错误;
、由图可知,球拍对球的用力改变球的运动方向,故正确。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有: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解题时结合具体的物理情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答。
18.(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音的物体都在振动
B.利用回声可以测海洋的深度
C.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D.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如图,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
【解答】解:、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正确;
、若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海底反射回来,记录收到回波的时间,再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利用速度公式可以求海底的深度,故正确;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错误。
、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故正确。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回声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
19.(2分)小阳同学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密度(常温常压下),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物质
密度
物质
密度
水
冰
酒精
铝
水银
铜
A.固体的密度都大于液体的密度
B.体积相同的铝块和冰块,铝块质量是冰块的3倍
C.若质量相等,则实心铝块的体积一定大于实心铜块的体积
D.把酒精倒掉,剩下酒精的密度为
【分析】①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固体的密度大多大于液体;
②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大小用比较;
③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体积大小用分析;
④同种物质,状态不变时,密度不变。
【解答】解:、由密度表知,冰、铝、铜的密度都小于水银。此选项错误;
、铝的密度是冰密度的3倍,体积相同的铝和冰,由公式知,铝的质量是冰的3倍。此选项正确;
、铜的密度大于铝,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铝块,由公式知,质量一定时,密度大的体积小,即铜的体积较小。此选项正确;
、200克酒精倒掉,质量减小一半,体积减小一半,密度不变,仍是.此选项错误;
故选:。
【点评】此题考查了密度的特点和公式变形的应用,在比较物体质量或体积大小时,一般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
三、实验与探究(共48分)
20.(2分)如图所示,重的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画出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分析】重力的作用点在重心,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按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画出重力的示意图即可。
【解答】解:因为重力的作用点在重心,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由重心竖直向下作线段,在末端画出箭头,标出重力大小,如图:
【点评】本题考查重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只要注意重力的作用点在重心,方向竖直向下,画出重力的示意图是不难的。
21.(2分)如图所示,被测物体重 2.2 。
【分析】图中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只要认清量程和分度值,然后直接读数就行。
【解答】解:
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所以测力计的示数是,物体重为。
故答案为:2.2。
【点评】本题考查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时,认清分度值是关键。
22.(2分)如图木块的长度为 2.30
【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
刻度尺上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木块左侧与对齐,右侧与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
故答案为:2.30。
【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3.(2分)如图所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60 。
【分析】使用量筒时,首先要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解答】解:通过观察可知,此量筒的量程是0到,分度值是。量筒的示数是
故答案为:60。
【点评】此题考查量筒的使用方法。
24.(3分)噪声令人心烦意乱,是四大污染之一,如图所示,请分析:“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 声源处 减弱噪声;“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 减弱噪声;“工厂里工人戴耳罩”是在 减弱噪声。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解答】解:“摩托车的消声器”是从噪声的产生防治噪声,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从噪声的传播过程中防治噪声,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工厂里工人戴耳罩”是在人耳处防治噪声,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点评】知道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并能利用其解释实际问题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25.(3分)力的三要素是: 力的大小 、 、 。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让学生明确力的三要素。
【解答】解: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故答案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点评】本题是基础题,掌握基础很重要。
本题考查力的三要素。
26.(1分)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体积之比为,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
【分析】已知甲乙物体的质量之比和体积之比,再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密度之比。
【解答】解:
,,
。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因为是求比值,要细心,防止因颠倒而出错!
27.(1分)如图所示,某人用大小相同的力作用于弹簧,观察比较(a)(b)两图,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方向 有关。
【分析】本题考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解答】解:由两图可知,向下用力和向上用力,产生的效果不同,故考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的关系。
故答案为:方向。
【点评】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这叫力的三要素。
28.(5分)小明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他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为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端调。然后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如图丙(a)所示,则水的体积为 ,将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升高到如图丙(b)所示的位置,则石块的体积为 ,则小石块的密度是 。
【分析】(1)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之前,要先调节天平,使横梁平衡,平衡螺母相对于指针的调节规律是“左偏右调”;
(2)读取天平所测质量时,首先要明确标尺的分度值,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对刻度之和;
(3)读取量筒中液体体积时,要明确量筒的分度值,视线与液面最凹处相平;
(4)已知质量和体积,利用公式得到密度。
【解答】解:(1)在调平过程中,因为指针向左偏,所以平衡螺母要向右调节;
(2)天平标尺的分度值为,石块的质量为;
(3)量筒中图丙水的体积为,石块的体积为,
(4)石块的密度为。
故答案为:右;106;40;40;。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天平、量筒的使用和读数以及密度的测量过程,属于基本技能,在平时的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强化掌握。
29.(1分)仔细观察下图,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方向有关,还跟力的 作用点 有关。
【分析】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②力的三要素共同影响着力的作用效果。
【解答】解:大人和小孩在门上的作用点不同,使得大人虽然力气大却推不过小孩,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还跟力的作用点有关。
故答案为:作用点。
【点评】正确理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30.(1分)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力使撑杆变弯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形状 。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的形变表现在物体形状和体积的变化上;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了运动方向的改变和运动速度的改变。
【解答】解:
运动员压杆腾空时,压力改变了撑杆的形状,说明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故答案为:形状。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有: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解题时结合具体的物理情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答。
31.(2分)观察图中的三幅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分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
【解答】解:手对桌子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桌子对手的力的作用;
手向上提包,给包施加了一个向上的作用力,同时包也给手施加了一个向下的作用力。
手拉橡皮筋,给橡皮筋一个拉力,同时手也受到橡皮筋的拉力的作用;
所以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
故答案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的理解和掌握,类似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学习中要注意联系实际,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从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32.(4分)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阳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所示。
(1)在没有抽气时,小阳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 能 (选填“能”或“不能” 听见手机铃声。
(2)当小阳抽气的过程中,铃声会越来越 (选填“大”或者“小” 。当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的情况是: 。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分析】当没有抽气时,有传声的介质,所以能听见手机铃声,当把空气抽净以后,由于没有传声介质,所以听不到声音,即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
(1)当没有抽气时,有传声的介质空气,所以能听见手机铃声;
(2)当小阳逐渐抽出瓶中的空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几乎听不到铃声,是由于传声介质空气已经非常稀薄;
当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将听不到的手机铃声;
(3)由此可以推理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1)能;(2)小;听不到手机铃声;(3)真空不能传声。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本实验中采用了实验加推理的方法。
33.(2分)如图所示,用细线将一小球静止的悬挂在空中,用一个未敲击的音叉慢慢的接触小球,小球未发生任何现象。当用敲击后且发声的音叉慢慢的接触小球,发现小球被弹动,这一现象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振动 而产生的。
【分析】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据此进行分析。
【解答】解: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发声的音叉也在振动,所以会将接触它的塑料球弹开;
故答案:振动
【点评】此题考查声音产生的条件
34.(3分)小明同学在研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中,进行了以下活动,请你帮他完成实验记录或归纳实验结论:
(1)小明用手触摸发声的音叉时,感觉到音叉在 振动 ,他用手握紧音叉时,发声就停止了,这说明了 停止,发声也停止。
(2)小明轻敲桌子的一端,耳朵贴紧桌子的另一端能听到很响亮的声音,这说明了 。
(3)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发现声音越来越 ,最后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了,这说明 。
【分析】根据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进行分析,即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答】解:(1)因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小明用手触摸发声的音叉时,感觉到音叉在振动,他用手握紧音叉时,发声就停止了,这说明了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因为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而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更响亮的声音,所以声音是通过桌子传播的,故固体可以传声;
(3)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当)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发现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1)振动,振动;(2)固体可以传声;(3)小,真空不能传声。
【点评】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5.(2分)在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小东选用了密度分别为、的两种物质分别做实验,他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请你根据图象比较密度与的大小,则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分析】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它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比较两种物质的密度可根据质量一定比较体积,也可根据体积一定比较质量。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体积相同时,的质量小于的质量,由公式可知,小于;
故答案为:小于。
【点评】这是一个图象题,解题需要的条件就在里边,要能从图象中找出自己解题要的东西。
36.(2分)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请根据图象判断,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是 5 。
【分析】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解答】解:由图象知在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内物体做加速运动,在时间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
故答案为:5。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象的认识,应能通过图象得出物体所做的运动状态及所经历的时间。
37.(4分)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物质
实验序号
体积
质量
质量体积
5
9
1.80
甲
2
10
18
1.80
3
15
27
1.80
4
5
4
0.80
乙
5
10
8
0.80
6
15
12
0.80
①分析上表中实验序号1与与3、与或4与与6、4与中的质量及体积变化的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的体积越大, 质量越大 。
②分析表中实验序号: 可归纳出的结论是:甲、乙两种液体体积相同时,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③分析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 。
【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表中实验数据,根据控制的变量与实验现象分析答题;
(2)分析表中实验数据,找出体积相同而质量不同的实验序号答题;
(3)比较实验1、2、3和4、5、6,分析液体的种类和质量、体积的比值的关系。
【解答】解:(1)由表中实验序号为1与与3、与或4与与6、4与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可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成正比,同种液体的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2)由表中实验序号为1与与5、3与的实验数据可知,甲、乙两种液体体积相同时,它们的质量不相等。
(3)由表中实验序号为实验1、2、3和4、5、6的实验数据可知:同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相同,而不同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故答案为:(1)质量越大;(2)1与与5、3与;(3)相同;不同。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数据分析,应用控制变量法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38.(3分)小航在实验室测量盐水密度。小航先将盐水倒入量筒,如图甲所示,则盐水的体积为 30 时。接着小航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然后他将量筒中的盐水全部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 .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 。
【分析】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时,要读取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取天平示数时要将砝码质量与游码示数相加;利用计算盐水的密度。
【解答】解:由图甲所示量筒可知,盐水的体积:;
由图乙所示天平可知,天平的示数为:;
盐水的质量:;
盐水的密度;
故答案为:30;63;。
【点评】此实验考查了量筒、天平的读数,以及密度的计算,这是学习该实验最基本的技能要求,也是我们应掌握的重点。
39.(3分)小军在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的左侧零位。调节天平平衡后,小军用天平测得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图乙显示的是他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后,天平重新平衡时的情景,倒入盐水后量筒的读数是。
根据图中相关数据帮小东将下表填写完整。
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倒出部分盐水后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倒出盐水的质量
倒出盐水的体积
盐水的密度
150
30
【分析】根据图乙读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砝码质量加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倒出盐水的质量等于原来的总质量减剩余的总质量;
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倒出盐水的密度。
【解答】解:由图乙知,倒出后的总质量:
;
所以倒出盐水的质量:
;
盐水的密度:
。
故答案为:
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倒出部分盐水后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倒出盐水的质量
倒出盐水的体积
盐水的密度
150
117
33
30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液体密度的测量,在实验时要注意质量和体积的对应,同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四、科普阅读题(共8分,每小题4分)
40.(4分)高速铁路(简称高铁),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使营运速率不小于,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至少的铁路系统。高铁列车具有速度快、安全性好、正点率高、舒适方便、能耗较低等特点,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交通工具。
高铁列车比普通列车快,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改进。第一,改进路轨,提高平整程度。普通铁路的钢轨,几十米就有个接口,列车的车轮滚过钢轨连接处时,车轮和车厢上下振动,列车行驶很不平稳,速度不能提高,否则振动加剧会造成翻车事故。而高铁在修路时,采取多种措施减少了钢轨上很多接口,车轮滚动平稳,列车行驶告别了“哐当哐当”的振动,列车平稳前进,大大提高了速度。第二,改进列车。普通列车开动,首先是车头开动,拉动第一节车厢运动后,才能带动第二节及后面车厢运动,整个列车开动是一节一节车厢带动起来的,需要较长时间,也无法实现列车的高速运行。而高铁动车组不只是车头装有牵引电动机,每个车厢都有牵引电动机,使每节列车的车轮都有动力。这样动车组前进,就像赛龙舟每个人都奋力划桨,车轮一致运转,列车就很快提速,并可保持高速运行。
(1)高铁列车与普通列车相比,具有 速度快 , 的优点。(请写出两条即可)
(2)高铁列车在高速前进过程中还能保持平稳,这是由于 。
(3)京津城铁属于“高速新线”,其全长为,则乘坐高铁列车从北京到天津全程需要的时间约为 。
【分析】(1)(2)认真分析材料,找出高铁列车与普通列车相比具有的优点;高铁列车在高速前进过程中还能保持平稳的原因。
(3)已知京津城铁属于“高速新线”全长和列车行驶的速度,根据公式可求全程时间。
【解答】解:
(1)通过分析材料可知,高铁列车与普通列车相比,具有速度快、安全性好、正点率高、舒适方便、能耗较低等优点;
(2)高铁列车改进路轨,提高平整程度,采取多种措施减少了钢轨上很多接口,车轮滚动平稳;
(3)已知,,
根据公式得,全程所需时间:
。
故答案为:(1)速度快;安全性好;(2)减少了钢轨上很多接口;(3)28.8。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材料题的分析能力,通过本题认识高铁列车的特点,并考查了利用速度公式求时间的计算。
41.(4分)近日,浙江大学的科学家们研制出了一种超轻材料,这种被称为“全碳气凝胶”的固态材料密度仅每立方厘米 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气凝胶”是半固体状态的凝胶经干燥、去除溶剂后的产物,外表呈固体状,内部含有众多孔隙,充斥着空气,因而密度极小。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高超教授的课题组将含有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种纳米材料的水溶液在低温环境下冻干,去除水分、保留骨架,成功刷新了“最轻材料”的纪录。此前的“世界纪录保持者”是由德国科学家在2012年底制造的一种名为“石墨气凝胶”的材料,密度为每立方厘米 克。据介绍,“全碳气凝胶”还是吸油能力最强的材料之一。现有的吸油产品一般只能吸收自身质量10倍左右的有机溶剂,而“全碳气凝胶”的吸收量可高达自身质量的900倍。
全碳气凝胶将有望在海上漏油、净水甚至净化空气等环境污染治理上发挥重要作用。传统的气凝胶制作方式往往无法批量生产,但课题组新创的“低温冻干法”令气凝胶的生产过程更加便捷,也使这种超轻材料的大规模制造和应用成为可能。
(1)人们把气凝胶称作“凝固的烟”,用确切的物理语言来说是指它的 密度 很小。(选填“质量”或“密度” 。文中提到“全碳气凝胶”的固态材料密度仅每立方厘米克,也就是 。
(2)求一块的全碳气凝胶的质量为 。
(3)研究表明,“全碳气凝胶”还是吸油能力最强的材料之一,它最多能吸收自身质量900倍的有机溶剂,则的“全碳气凝胶”最多能吸收的有机溶剂质量为 。
【分析】(1)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2)已知体积和密度,利用密度公式的变形可求其质量;
(3)已知“全碳气凝胶”的密度和体积,利用公式得到其质量。然后求出它所吸收有机溶剂的质量。
【解答】解:
(1)“全碳气凝胶”的固态材料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用确切的物理语言来说是指它的密度很小。
,合。
(2)由得,的全碳气凝胶的质量:
。
(3)由题意可知,它最多能吸收自身质量900倍的有机溶剂,
所以它所吸收有机溶剂的质量为:,
故答案为:(1)密度;0.16;(2)0.16;(3)144。
【点评】此题以新材料的特点考查了密度单位的物理意义和计算公式的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与科学发展的密切关系,难度不大,注意单位换算要正确。
五、计算题(共6分,计算题写出所依据的公式、代入数据和单位)
42.(2分)一列长的火车以的速度通过一个长的山洞需要多少时间?
【分析】火车过山洞的路程是山洞长度与火车长度之和,知道火车的速度,由公式可求出火车通过山洞所用的时间。
【解答】解:火车通过山洞经过的路程:
;
则根据可得,通过山洞所用时间:
。
答:火车通过山洞所用的时间是。
【点评】本题考查了路程公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应知道火车过山洞的路程等于火车长度与山洞长度之和。
43.(2分)一个中学生的质量是,他受到的重力是多大?
【分析】知道质量,根据求出中学生的重力。
【解答】已知:质量,
求:重力?
解:中学生的重力:
。
答:他受到的重力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重力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44.(2分)一个质量是的瓶子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这个瓶子最多能装下多少煤油?
【分析】(1)知道玻璃瓶的质量和装满水的质量,可求水的质量,应用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水的体积,瓶子的容积等于装满水的体积;
(2)该瓶中装满煤油时,煤油的体积和瓶子的容积相等,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煤油的质量。
【解答】解:装满水时水的质量:
,
由可知,装满水的体积:
,
瓶子的容积:
,
该瓶中装满煤油,煤油的体积:
,
则煤油的质量:
。
答:该瓶子最多能装煤油的质量是。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利用好隐含条件“装满液体时,液体的体积等于玻璃瓶的容积”是本题的关键。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10/28 0:37:12;用户:初中物理+王金阳;邮箱:younzx6@xyh.com;学号:37084879
2021-2022学年北京市怀柔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北京市怀柔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6-2017学年北京市房山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2016-2017学年北京市房山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与探究题,科普阅读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6-2017学年北京八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2016-2017学年北京八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实验探究题,科普阅读题,简答与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