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 (五四制)三年级下册一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
展开《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的具体目标中要求:“1、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3、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为了贯彻《课标》的思想,青岛版教材将“对称”编入三年级下册的教材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现象。 目标把握:一是利用实例去判断“对称现象”;二是认识轴对称图形。新修改的教材与原来的教材区别之处在于减少了认识对称轴与画对称轴、用方格纸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内容。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使学生初步地、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为第二学段轴对称图形的理性研究打下基础。这节课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基本点:一是认识实物的对称性,二是认识图片的对称性。由实物抽象到图片对学生来说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个飞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无处无有数学”,让学生在数学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感受数学;让学生学习到有价值的数学,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教材在编写时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呈现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剪纸、风筝和脸谱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引出对称的概念。再让学生借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对折的方法来认识轴对称图形。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创新等学习方式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能力发展,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发展;同时,重视三维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教学时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在练习的设计中我选取了学生熟悉的字母、安全标志、昆虫中的轴对称图形、植物中的轴对称图形、国旗中的轴对称图形、车标中的轴对称图形、建筑对的轴对称图形等素材让学生进行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的数学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的内容操作性强,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去操作、去发现、去探究,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在认识了对称后,我让学生动手折一折,让他们在观察与动手操作中,发现某些图形对折之后能够重合的特点。在学生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后,让学生通过剪、印、拉、拼、折等他们能想的方法进行创作,制作出一个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更加深刻。
课标指出: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景,丰富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认知,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来组织学生开展尝试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获得知识。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议一议,剪一剪,折一折,说一说,拼一拼等一系列的活动中,感知对称的特征,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内容要求和教学建议,结合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和儿童的心理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看一看、折一折、剪一剪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能够说出对称现象以及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能准确地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情感与态度:在操作、观察、判断中学习图形知识,发展空间观察并欣赏、感受对称美,发展学生的审美观。
青岛版 (六三制)三年级下册二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 这是一份青岛版 (六三制)三年级下册二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旋转、平移和轴对称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旋转、平移和轴对称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探索对称图片的特点,判断深化图形特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称轴,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认识对称,体悟特征,创造对称,深化体验,拓展延伸,巩固深化,欣赏对称,提升认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