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同步练习题
展开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2.4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同步练习
一、基础巩固
1.读贵州省喀斯特地貌石漠化危险度评价图,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贵州省石漠化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起伏越大,石漠化越严重
B.石漠化的成因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
C.植被覆盖率越高,石漠化越严重
D.石漠化的成因与气候条件关系不大
(2)有关贵州省石漠化地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石漠化地区分布比较均匀
B.东部地区石漠化危险程度最低,因该地降水量小
C.中度危险以上石漠化面积占绝大部分
D.石漠化地区分布主要呈东南—西北走向
2.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地表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所以被称为红漠化。我国南方红漠化的成因有( )
①水蚀严重 ②滥伐森林 ③风力侵蚀 ④开山取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3.土壤中的CO2溶于水后溶蚀石灰岩,是形成喀斯特地上和地下景观的原始动力,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中的CO2浓度有较大差异。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我国喀斯特地区人工草坡、无植被耕地、天然草坡、柏树林植被条件下土壤中CO2体积分数的垂直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为减少对石灰岩的溶蚀,当地最适宜采取的措施是( )
A.大量开垦耕地 B.积极营造人工草坡
C.努力保护和营造柏树林 D.大力保护天然草坡
(2)如果该地植被破坏严重,最终产生的环境问题可能是( )
A.红漠化
B.沙漠化
C.盐渍化
D.石漠化
4.地坑院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已有约四千年历史了。地坑院的构造是在平整的地面上挖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的深坑,深约6~7米,然后在坑的四壁挖若干孔窑洞,其中,一孔窑洞凿成斜坡,形成阶梯状弧形通道通向地面,以便人们出行。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的砖墙,主要作用是( )
A.挡风 B.阻沙 C.防水 D.美化
(2)地坑院分布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最可能是( )
A.土地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土地沙漠化 D.黑土退化
5.读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年降水量分布图及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随距海距离的增加,该地区自东向西降水 。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 。
(3)从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图中看出,土地荒漠化的最终结果是 的长期丧失,其实质是 的退化。
(4)导致西北地区成为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地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6.读我国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C.工业化的迅速发展
D.大量开采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破坏植被
(2)针对该地的荒漠化问题,下列治理措施中正确的是( )
①控制人口增加,少数地区可以进行生态移民 ②控制农业规模,合理用水 ③在荒漠化土地上,大量种植需水量大的树木,防风固沙 ④对已经严重荒漠化的土地进行封沙禁牧 ⑤扩大水田面积,利用水田等人工湿地调节当地气候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7.石漠化景观是喀斯特环境恶化最直接的标志。下面是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石漠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地表坡度对石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坡度15°以下地区无石漠化景观
B.地形坡度20°以上地区只存在轻度石漠化景观
C.地形坡度越大,极强度石漠化景观分布概率越高
D.潜在石漠化景观在地形坡度35°以上地区的分布概率高
(2)最为严重的石漠化景观出现在山地的南坡,这是因为( )
A.南坡地形坡度大 B.南坡是迎风坡和向阳坡
C.南坡降水少 D.南坡植被覆盖率低
8.水蚀荒漠化是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在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下,导致植被破坏、土地生产力下降的土地退化现象。下图为2000年、2008年、2015年滇池流域水蚀荒漠化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滇池流域水蚀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气候湿润,雨季降水强度较大 B.地表平坦,喀斯特地貌分布广
C.土质疏松,遇水容易造成崩塌 D.草场退化,水土保持能力降低
(2)减轻当地水蚀荒漠化的措施是( )
A.在陡坡修建梯田,推广发展旱作谷物农业
B.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滇池流域承载力
C.推广使用沼气、沼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D.大规模开山采石,并注重矿山植被的恢复
9.下图是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反映出( )
A.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
B.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
C.在植被覆盖率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
D.输沙率与植被覆盖率、风速的关系不明显
(2)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A.合理利用水资源
B.小流域综合治理
C.设置沙障固沙
D.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
10.(拓展探究)图1是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图2是图1中甲处的气候资料。据相关资料记载,图1中甲处古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材料,分析图1中甲处形成“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
(2)图1中甲处形成的“红色荒漠”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区域日渐扩大的“红色荒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A
(2)C
【考点】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起伏越大,石漠化越严重,A项对;人类破坏地表植被加剧了石漠化的发展,B项错;植被覆盖率越高,石漠化程度越轻,C项错;石漠化的成因与流水作用、植被生长状况有关,因此与气候有关,D项错。(2)贵州省石漠化地区分布可以从图中直接读取。
【点评】(1)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2)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域较广,如广西、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主要特征体现在溶洞、天坑等地理现象.
2.【答案】A
【考点】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据材料可知,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地表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说明红漠化的成因有流水侵蚀和植被的破坏,故A项正确。
【点评】红色荒漠造成原因:
1.由于人多地少,过度开发,加上土壤本身的特性,红壤区的土壤生产力低下,水土流失严重,并在不少地区严重退化,形成"红色荒漠化"。
2.南方山区丘陵 水土流失严重,危害大于黄土高原。导致石质裸露,不能恢复,形成"红色荒漠"
3.陡坡开垦或过度垦殖,或者毁林开荒,砍林取薪破坏地表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土地退化。
3.【答案】(1)C
(2)D
【考点】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四种植被条件中柏树林土壤中CO2体积分数最小,因此为减少对石灰岩的溶蚀,当地最适宜采取的措施是努力保护和营造柏树林,故答案为:C项。(2)我国喀斯特地区主要位于云贵高原,如果该地植被破坏严重,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石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浅,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产生石漠化,故答案为:D项。
【点评】石漠化,亦称石质荒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石漠化多发生在石灰岩地区,土层厚度薄(多数不足10cm),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
4.【答案】(1)C
(2)B
【考点】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中上的体现;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虽然当地降水稀少,但降水强度大,多暴雨,为了防止雨水通过门洞流进家里,人们在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修建了砖墙,故答案为:C项。(2)“地下四合院”是当地居民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发明的传统民居,坑的四壁挖若干孔窑洞,挖窑洞的首要条件是土层深厚,因此该地应该位于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最可能是水土流失,故答案为:B项。
【点评】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5.【答案】(1)干旱;递减
(2)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3)土地生产力;土地
(4)气候干旱。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加上每年冬、春干旱季节大风日数多,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考点】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大陆腹地,距离海洋较远,而我国大陆上的降水绝大部分来自海洋,海陆间的水分交换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弱,所以我国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干旱,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第(2)题,土地荒漠化是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的综合作用,自然原因主要是异常的气候条件,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乱砍滥伐、过度樵采、过度开垦并进行连续耕作等,由此造成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加快风蚀或水蚀作用。第(3)题,土地荒漠化的最终结果是土地生产力的长期丧失,其实质是土地的退化。第(4)题,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决定了西北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
【点评】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①自然因素。西北地区的地表除山地丘陵外,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这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而且西北属于温带气候,地处内陆地区,距离海洋比较远使其常年降雨量比较少,干旱持续时间较长,促进了沙漠化的发展。②人为因素。长期以西北某些地区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用水不当;不合理耕作和粗放管理,以及其他人类活动。那么,西北地区荒漠化该如何防治呢?应当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
6.【答案】(1)B
(2)B
【考点】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荒漠化速度加快的原因既包括自然原因也包括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人类的过度开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荒漠化速度加快,故B项正确。(2)治理荒漠化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针对未荒漠化地区加以保护,控制农业规模、合理利用水资源、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土地;对荒漠化严重地区进行封沙禁牧,少数地区进行生态移民。故B项正确。
【点评】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①自然因素。西北地区的地表除山地丘陵外,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这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而且西北属于温带气候,地处内陆地区,距离海洋比较远使其常年降雨量比较少,干旱持续时间较长,促进了沙漠化的发展。②人为因素。长期以西北某些地区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用水不当;不合理耕作和粗放管理,以及其他人类活动。那么,西北地区荒漠化该如何防治呢?应当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
7.【答案】(1)D
(2)B
【考点】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地形坡度15°以下地区存在石漠化景观,A项错;地形坡度20°以上地区存在轻度、极强度石漠化景观,B项错;随着地形坡度增大,极强度石漠化景观分布概率先增大后减小,C项错;潜在石漠化景观在地形坡度35°以上地区的分布概率高,D项对。(2)最为严重的石漠化景观出现在山地的南坡,这是因为南坡是迎风坡和向阳坡,降水多,风化作用强,B项对;图示信息无法确定南坡地形坡度大,A项错;贵州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植被覆盖率高,C、D两项错。
【点评】从成因来说,导致石漠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活动。由于长期以来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大面积的陡坡开荒,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石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浅,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呈现"石漠化"现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漠化"的程度和面积也在不断加深和发展。"石漠化"发展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土地资源的丧失。又由于石漠化地区缺少植被,不能涵养水源,往往伴随着严重人畜饮水困难。
8.【答案】(1)A
(2)C
【考点】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滇池流域水蚀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区域地表崎岖,表土较薄;气候湿润,雨季降水强度较大,侵蚀作用强,故答案为:A项。(2)陡坡不能修建梯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减轻荒漠化;推广使用沼气、沼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可以使农民减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从而减轻荒漠化;大规模开山采石会加剧荒漠化。故答案为:C项。
【点评】在我国,水蚀荒漠化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形式,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地区。流水的侵蚀作用是以人为活动破坏植被的地段作为突破口而进一步发展,一般是以片蚀和沟蚀为主,在花岗岩地区并受重力作用影响,以崩岗的方式发展。在碳酸盐岩类地区是以溶蚀作用为主。这些营力作用的结果,一般出现劣地或石质坡地,例如浙江常山大塘溪,由于坡地开垦和植被破坏,形成水蚀发展的突破口,结果使该地区有44.5%的土地成为劣地,其中有26.8%的面积成为全部丧失利用价值的严重荒漠化土地。福建长汀县河田,水蚀发展呈现荒漠化景观的面积占该地区面积的32%。在西南诸省的山区也有以泥石流方式呈现土地砂石化景观分布在河谷中,如滇东北的东川市小江流域等;或以石山荒漠化景观分布在岩溶山区,如广西西部及云南东部等地。
9.【答案】(1)B
(2)D
【考点】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风速越大,风对沙的搬运能力越强,输沙率越大;植被覆盖率越大,风速越小,对沙的搬运能力越弱,输沙率越小,三者有明显关联;由图可知,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正相关;在植被覆盖率为10%~ 20%时,曲线变化明显,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大。B符合题意。
(2)风速越大,风对沙的搬运能力越强,输沙率越大;植被覆盖率越大,风速越小,对沙的搬运能力越弱,输沙率越小,根据植被覆盖率、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可知,植被有防风固沙的作用,所以防治荒漠化主要是保护植被,提高植被的覆盖率。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图中反映的是植被对抑制荒漠化的影响,设置沙障固沙、合理利用水资源与图示信息无关,小流域综合治理主要是治理水土流失。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D
【点评】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的危害: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荒漠化防治的内容(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3.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4.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
10.【答案】(1)“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壤水土流失的结果。自然原因:①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起伏大;②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且降水集中多暴雨;③河流众多,流水侵蚀作用强烈。人为原因:①开发历史悠久,人多地少,毁林开荒;②能源短缺,乱砍滥伐
(2)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使山坡土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粮食减产;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影响交通;山麓地带水冲沙压,旱涝严重;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湖淤塞,河湖调洪能力减弱,加剧旱涝灾害;影响航运
(3)发展立体农业;搞好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建设水电站,开发利用本区丰富的水能资源;切实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等;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考点】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我国南方“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主要从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具体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自然原因:①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起伏大;②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且降水集中多暴雨;③河流众多,流水侵蚀作用强烈。人为原因:①开发历史悠久,人多地少,毁林开荒;②能源短缺,乱砍滥伐等。
(2)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从对农业、交通和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 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使山坡土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粮食减产;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影响交通;山麓地带水冲沙压,旱涝严重;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湖淤塞,河湖调洪能力减弱,加剧旱涝灾害;影响航运。
(3)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从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方面寻求措施。具体应该是:发展立体农业;搞好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建设水电站,开发利用本区丰富的水能资源;切实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等;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点评】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体如下表所示。
因 素 | 分布地区 | 破坏原因 | 危 害 |
过度樵采 | 能源缺乏地区 | 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 | 严重破坏植被,易造成风沙侵蚀 |
草原地区 | 采挖药材、发菜增加收入 | ||
过度放牧 |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 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 | 加速了草场退化和沙化进程 |
过度开垦 |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 | 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 | 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
水资源利用不当 | 绿洲地区 | 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下游水源短缺,生态恶化 | 次生盐渍化 |
灌溉农业区 | 大水漫灌 |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区域发展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区域发展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综合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课后作业题,共11页。
第38讲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这是一份第38讲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