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届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科学探究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届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科学探究解析版01
    2022届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科学探究解析版02
    2022届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科学探究解析版03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届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科学探究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科学探究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科学探究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
    A.蒸发结晶
    B.检查气密性
    C.滴管用后不洗涤直接插回原瓶
    D.塞紧橡皮塞
    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干燥气体
    B.倾倒液体
    C.稀释浓硫酸
    D.取用固体
    3.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aCl2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加入过量碳酸钙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B
    除去CO中少量的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C
    除去KCl溶液中少量的K2SO4
    加入适量的Ba(NO)2溶液,过滤
    D
    除去碳粉中的铁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4.把手指插入一杯水中,感觉不冷不热,则这杯水的温度最有可能是(  )
    A.75℃ B.55℃ C.35℃ D.15℃
    5.用天平称出一墨水瓶最多能装水的质量,有两种方法:方法一是,称出空瓶的质量,称出瓶子和水的总质量,两次相减得水的质量;方法二是,称出瓶子和水的总质量,把水倒掉再称出空瓶的质量,两次相减得水的质量。你对这两种方法的看法(  )
    A.随便用哪一种方法都一样
    B.用第一种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C.用第二种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D.无法判断
    6.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大雁何时南飞
    B.鼠妇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C.哪种颜色月季花好看
    D.植物的蒸腾作用是否受温度影响
    7.当你肚子疼到医院里看病时,通常医生问你哪里疼,有无拉肚子,是否感觉疲劳;然后用手去触摸一下;并叫你去化验血液、大便等.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直接目的是为了(  )
    A.建立假设 B.获取事实和证据
    C.提出问题 D.制定计划
    8.现有两个大小相同、制作材料不同的小球,为了比较它们的弹性好坏,应选择下列中的哪一个方案?(  )
    A.手触摸小球,感觉哪一个球较软,软的小球弹性好
    B.让两球从同一高处静止下落,反弹高的小球弹性好
    C.把两球从同一高处向地面掷,反弹高的小球弹性好
    D.把两球向墙壁扔去,反弹后离墙壁远的小球弹性好
    9.一款新药真正应用于患者之前,需经历从临床前研究到三期临床试验的漫长历程,平均耗时10年以上。研发新药经常是远水难救近火,老药新用成为更实际的操作。面对一些突发流行病,研究人员对多种老药进行试验,将病毒株培养在不同药物稀释液里,观察随时间推移,病毒株的存活率。横线上的句子所描述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10.将柿子放在清水中易脱涩,有人说放在盐水中更易涩,现在设计一个实验进行验证,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B.
    C. D.
    11.“你这瓜保熟吗?”,面对顾客的疑问,瓜摊老板习惯用手来“拍打西瓜”,然后根据发出的声音来判断西瓜是否已经成熟。就“拍打西瓜”这个环节,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事实证据 D.得出结论
    12.这个学期开设了《科学》课程,小明很喜欢,要进入科学的世界,下列的做法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B.留心观察 ,认真思考
    C.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 D.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
    13.取相同材质和规格的红、蓝、银灰、黑四色塑料薄膜,在每天的 9:00~16:00 分别罩在相同数量、长势基本相同的番茄幼苗上方,一段时间后,测量这些番茄幼苗的高度和叶子大小.这项活动要探究的问题是(  )
    A.番茄幼苗在每天不同时间的生长情况
    B.塑料薄膜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C.塑料薄膜的颜色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D.番茄的生长速度
    14.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它会繁殖并形成菌落(如图)。某实验小组欲检测A、B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下列实验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的问题,最终被科学家吴建雄证实,结果杨振宁、李政道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事实充分说明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首要的工作是(  )
    A.建立假说 B.实验论证 C.详细观察 D.提出问题
    16.天气炎热时,知了的鸣叫声密集响亮;天气转凉时,就不易听到知了的鸣叫声。是不是天气越热,鸣叫的知了就越多呢?针对此问题,要得到较可靠的实验结果,应采取的实验方案是(  )
    A.观察一只知了在某一温度下是否鸣叫
    B.统计多只知了在某一温度 下鸣叫的只数
    C.观察一只知了在不同温度下是否鸣叫
    D.统计多只知了在不同温度下鸣叫的只数
    17.为了比较苹果汁中维生素 C 含量的多少,取 2 只小烧杯,分别加入蓝色淀粉——碘溶液(维生素能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然后用胶头滴管分别滴入 2 种果汁,如图所示。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中必须进行控制的条件是(  )

    ①苹果汁和橘子汁的质量必须相等
    ②2 只烧杯中的淀粉——碘溶液的质量必须相等
    ③2 只胶头滴管滴出每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
    A.① B.② C.①和② D.②和③
    18.戴口罩是防止病毒和雾霾颗粒物等进入人体的一种有效措施,市场上口罩品种繁多。为探究口罩的防护功能,小敏在三只如图所示瓶内装少量激光打印粉,将甲、乙、丙三种口罩分别在瓶口系紧,外面覆盖一张餐巾纸,通过打气筒打气,使粉末飞扬。根据实验结果,则防护功能最好的口罩为(  )

    A.甲口罩 B.乙口罩 C.丙口罩 D.无法确定
    19.2020年11月1日,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正式开始,其中普查内容主要是姓名,身份证号,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情况等等。下列选项中,与人口普查采用的科学方法相同的是(  )
    A.调查本班学生的近视情况 B.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C.探究蚯蚓的生活环境 D.测定一袋绿豆种 子的发芽率
    二、填空题
    20.   和   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21.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观察分为两种形式,直接观察是指凭借人们的感官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间接观察是指借助仪器设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
    ①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②用放大镜观察蜗牛;③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⑤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星系;⑥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⑦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⑧用刻度尺测科学书厚度
    上述观察属于间接观察的是   。
    22.市场上有一种“富氢水杯”,商家称其能使水富含氢气,从而改善人体体质。通过研发,“富氢水杯”产品不断更新。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1代产品是利用镁与水反应产生氢气,化学方程式为Mg+2H2O=Mg(OH)+H2↑,该反应属于基本类型中   反应。
    (2)第2代产品是利用水电解产生氢气。在使用中,发现除了产生氢气和氧气外,同时还产生了另一种气体单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请你推测该气体单质是   。
    (3)据央视报道,饮用经“富氢水杯”作用过的水能改善体质是一个骗局,下列材料能支持央视报道的有   (可多选)
    A.含有氢气的水并不能替代药剂使用
    B.某权威期刊曾刊登文章,称氢气可以促进肠排毒
    C.医学研究发现富含氢气的水才对人体有益,但其浓度远超“富氢水杯”中水的氢气浓度
    D.某机构曾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跟踪调查,发现摄入“富氢水”能显著调节和改善糖脂代谢异常
    23.下列观察:①用体温计测量体温;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④用耳朵辨别是哪种乐器发音;⑤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星系;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⑧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属于间接观察的是   。(均填序号)
    24.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现象:A.夏天雨后美丽的彩虹;B.火山爆发;C.海岛附近看到美丽的“海市蜃楼”;D.含羞草开花;E.伊拉克战争;F.“神舟六号”上天。其中属于自然现象的有   。同时我们对各种现象的观察也有着不同的方法:①用显微镜观察细菌;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⑤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星系;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其中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
    25.龟卵的孵化往往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为探究温度对某种龟卵孵化时间、孵化成活率的影响,研究者将数目相同的五组龟卵分别置于不同温度下孵化,结果如图所示。

    (1)龟卵较大,卵内含有水分,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发育摆脱了对   的依赖,这是龟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之一。
    (2)据图判断,龟卵孵化的最佳温度范围为29℃-31℃,原因是当温度低于29℃时,龟卵的孵化时间相对较长:当温度高于31℃时,   。
    (3)和龟的发育过程不同的是,家蚕生长发育过程要经历受精卵、幼虫、   和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26.某兴趣小组在研究“植物根的吸水部位”活动中,选取10 株生长旺盛、带有绿叶和根系的小麦幼苗,随机均分成2组。将A组的小麦幼苗所有根的根尖剪去,并在切口处涂石蜡;B组不做处理,如图所示。将两组小麦幼苗分别放在土壤浸出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A组幼苗开始出现萎蔫现象。请回答:

    (1)该实验证明植物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   ;
    (2)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必须以同种植物为实验对象,是为了控制变量
    B.要选取生长旺盛的小麦幼苗,是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C.每组用5株而不是1株小麦幼苗,是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D.用土壤浸出液培养,是因为其中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有机物
    27.向盛有相同浓度和体积石灰水的甲、乙两只试管分别放入已浸水及消毒的蚕豆种子20粒、已煮熟及消毒的蚕豆种子20粒(如图所示)。几天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试管   (选填“甲”或“乙”)。对乙试管中使用已煮熟的蚕豆种子的目的是   。为保证实验时无   干扰,需要对所用的蚕豆种子进行消毒处理。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

    28.如图所示实验,可以用来证明植物的呼吸过程中会产生CO2。其中A装置中的NaOH溶液能除去空气中的CO2,B、D中均为澄清石灰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瓶中石灰水的作用是   ;
    (2)C瓶要用不透光的袋子罩住是为了   ;
    (3)观察到   的现象,证明植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CO2。
    29.草木灰中富含钾盐,主要成分是K2CO3。小金用如图装置(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测定草木灰中K2CO3的质量分数。请回答:

    (1)实验中通过测定丙装置质量的增加量来计算K2CO3的质量(草木灰中其他成分遇稀盐酸不产生气体),请在答题卷的图中画出丙装置中导管的伸入状况。
    (2)正确连接装置后,有人认为通过测定丙装置质量的增加量来计算 K2CO3 的质量,其结果会偏大,原因是乙装置产生的氯化氢会进入丙被吸收。有人设计了另一种测定方法:将丙装置中的溶液换成足量的 Ba(OH)2 溶液,则可以通过测量   来计算 K2CO3 的质量。
    三、解答题
    30.小曹与小宛为了探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的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 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 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150
    180
    泡沫塑料组水温/℃
    80
    64
    55
    50
    41

    21
    20
    棉絮组水温/℃
    80
    56
    43


    28

    20
    20
    (1)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他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环境因素相同、水的质量相同和水的初始温度 相同,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初始温度为   ℃
    (2)按照计划操作,小曹与小宛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记录在上表中。
    分析两组水在第 150min 到 180min 水温的变化可以知道他们做实验时,室内的温度是   ℃。经过 40min 后,泡沫塑料包的水温度降低了   ℃。你能看出,在这两种材料中, 保温效果比较好的是   。
    (3)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发现水在降温时是有规律的,根据水在降温时的规律,时间为30min时,棉絮组的水温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A.46℃ B.43℃ C.39℃ D.35℃
    (4)小曹与小宛是采用“在相同时间内比较水温下降了多少”的方法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你还可以采用   方法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5)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你认为小曹同学在测量温度的时候,选择是   温度计。(水银或酒精)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31.在降落伞比赛的活动中,小陆将活动中的具体数据进行了记录,来用于研究降落伞的滞留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并回答问题:
    实验次数
    降落伞伞绳长
    降落伞的形状
    降落伞的面积
    伞降落的高度
    降落伞总重量
    降落伞滞留的时间
    1
    1m
    圆形
    0.5m2
    3m
    20g
    3.67s
    2
    1m
    圆形
    1m2
    3m
    20g
    5.82s
    3
    1m
    圆形
    1m2
    3m
    30g
    4.91s
    4
    1m
    正方形
    1m2
    3m
    20g
    5.81s
    5
    1.5m
    正方形
    1m2
    3m
    20g
    5.83s
    6
    1.5m
    正方形
    1m2
    6m
    20g
    9.24s
    (1)活动中除利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外,还需要的工具有   。
    (2)分析数据   可知:在其他因素相同时,伞面面积越大,伞在空中滞留时间越长。
    (3)分析数据 5、6 可知:   。
    32.某科学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对 FeSO4•nH2O 晶体中的结晶水的含量进行测定(铁架台等固定装置已省略)。已知:

    ②FeSO4和FeSO4•nH2O加热时易被空气氧化;
    ③FeSO4•nH2O FeSO4+nH2O;
    ④碱石灰是生石灰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实验步骤如下:

    请回答:
    (1)步骤Ⅰ打开K1导入二氧化碳气体,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其目的是   。
    (2)操作乙是通二氧化碳直至装置C冷却到室温,则操作甲是   。
    (3)有同学建议,为加快产生CO2的速率,可将A中装置中盐酸浓度增大、石灰石磨成粉状。试问,制取气体时反应速度是否越快越好?其理由是   。
    (4)步骤Ⅵ称量,若晶体FeSO4•nH2O质量为m,反应前后C装置质量减少了m1,D
    装置质量增加了m2,产品硫酸亚铁晶体(FeSO4•nH2O)中 n=   。(用字母表示)
    33.实验室有一瓶由碳酸钠与氯化钠组成的均匀混合物粉末,为了测定该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科学兴趣小组设计如图实验装置,让5克样品和稀盐酸反应,实验结束后丙中共收集到220ml的液体,已知该环境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2.00克/升。资料:CO2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不溶也不反应)

    (1)若将丁装置放在乙中,则a导管应该与   连接(选填”b”或”c”)
    (2)求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已知Na2CO3+2HCl=2NaCl+H2O+CO2↑)
    (3)为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下列观点或操作合理的是
    A.反应结束后由于甲装置中残留了CO2会使得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B.将甲装置中的稀盐酸换成稀硫酸
    C.计算气体体积时,减去分液漏斗所加入的稀盐酸溶液的体积
    34.汽车轮胎内的气压(胎压)会影响刹车距离。某汽车技术员为了研究胎压对刹车距离的影响,用同一汽车在晴天和雨天环境下,在车速为60千米/时刹车,测试结果如图所示:

    (1)根据测试结果,可以得出在两种环境下胎压对刹车距离的影响是   。
    (2)胎压对刹车距离的影响主要是胎压不同导致地面对轮胎的阻力不同。该技术员在雨天环境下,对标准胎压的汽车进行测试时,若在刹车过程中汽车受到地面的平均阻力为3000牛,试计算在刹车过程中,汽车克服地面阻力做功多少焦。
    四、实验探究题
    35.为了探究能否利用鸡蛋的浮沉状态来判断鸡蛋新鲜程度。小明查阅资料发现:鸡蛋表面有很多微小气孔,可用于蛋内外的气体交换,同时蛋内水分可通过气孔排出,在鸡蛋大头一端会形成由气体占据的“气室”。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水分会不断蒸发,气室就会变得越来越大,从而改变鸡蛋的密度。由此,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一颗新鲜的鸡蛋,用记号笔在鸡蛋外壳中轴线距小头端3.5cm处标记为0点(如图甲)。
    ②将鸡蛋浸没于盛有一定量清水的烧杯中,记录0点距离烧杯底部的高度H。
    ③在20天内,每隔两天,观察高度H的数值,并记录数据如下表。
    ④选取形态相似,新鲜程度相同的若干鸡蛋重复实验。
    鸡蛋储存天数/d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H/cm
    1.0
    1.1
    1.3
    1.5
    1.8
    2.2
    2.7
    3.5
    10.5
    10.8
    11.1

    (1)本实验是通过记录O点距离烧杯底部的高度H来反映鸡蛋的新鲜程度,小明分析表中数据,发现14-16天,高度H发生较大改变,其原因是   。
    (2)为了延长鸡蛋的储存时间,小明查阅资料发现鸡蛋经过蜂胶液浸10秒钟后,其保鲜效果加强。为了探究不同浓度的蜂胶对鸡蛋的保鲜效果,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步骤。(实验器材:浓度分别为1.5%、3%、4.5%和6%的蜂胶液、新鲜鸡蛋若干、记号笔、清水、烧杯若干)。
    36.小敏、小颖和小青在玩荡秋千时,感到秋千往返摆动时间有规律。于是对“哪些因素决定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提出下列猜想,
    小敏猜想:可能由秋千的绳长决定;
    小颖猜想:可能由人与秋千坐垫的总质量决定;
    小青猜想:可能由秋千摆动幅度(摆动中人离开中心的最大距离)决定。
    于是进行了如图实验,一细绳一端拴一小球,一端固定,让小球自由往返摆动并记录数据如表。
    实验
    序号
    小球到固定点
    距离(摆长)/米
    小球质
    量/克
    摆动幅
    度/米
    小球往返摆动
    20次的时间/秒
    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秒
    1
    0.7
    20
    0.05
    33.2
    1.7
    2
    1.0
    20
    0.08
    39.7
    2.0
    3
    1.0
    30
    0.05
    39.8
    2.0
    4
    1.0
    30
    0.08
    39.7
    2.0
    5
    1.3
    20
    0.05
    45.3
    2.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完成上述实验,除如图器材外,还必需的实验器材是:天平、秒表和   ;
    (2)从本次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由   决定;
    (3)摆钟是利用本实验的原理制成的。某摆钟变慢了,要调准它,应将摆钟的摆长调   (选填“长”或“短”)。
    37.为了研究“蝙蝠主要是通过什么器官来发现障碍物的”,科学家在一个大房间内竖起金属丝制成的障碍物,然后记录撞击和避开障碍物的蝙蝠数量,实验方法和结果见下表。
    实验
    实验处理方法
    被观察的蝙蝠数量
    避开障碍物编蝠的百分比(%)
    A
    不做任何处理
    1000
    71
    B
    蒙住蝙蝠的双眼
    1000
    70
    C
    蒙住蝙蝠的双耳
    1000
    35
    (1)从实验A和B中,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2)分析表中数据,蝙蝠是通过   (选填“双眼”或“双耳”)来发现障碍物的。
    (3)可能是   的生活环境导致蝙蝠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这样的功能。
    38.下表是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关系时,对所用导体相关物理量进行的一部分记录:
    (1)选甲、乙两根金属丝导体进行实验,目的是    。
    (2)为了完成实验,表格中丙和丁导体的材料选择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其中   导体的材料必须是镍铬合金丝;
    导体编号




    长度(m)
    1
    1
    1
    0.5
    横截面积(mm2)
    1.2
    2.4
    1.2
    1.2
    材料
    镍铬合金丝
    镍铬合金丝
     
     
    (3)该实验中涉及到的主要研究方法,和下列哪个实验的研究方法是一样的 。
    A.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B.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
    C.用水流的形成来类比电流的形成
    D.用刻度尺测出100张相同纸的厚度,除以100得到一张纸的厚度
    39.将细管放入水中,水会自动进入细管并上升一定高度,这种液体主动流进狭窄空间的现象称作“毛细现象”。某科学小组对毛细现象展开实验研究,如图甲装置,将长度相同、半径分别为r、 r和 r的细玻璃管立于水中,测量玻璃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分析比较液面上升高度和玻璃管粗细的关系。

    细玻璃管半径/厘米
    r
    r
    r
    液面上升高度/厘米
    1.2
    2.4
    3.6
    (1)该实验提出的问题是   。
    (2)实验结果如图乙,分析实验数据,预测细玻璃管半径为 r时,液面上升的高度为   厘米。
    (3)该小组还想研究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液体温度的关系,则应该控制   相同(写出一种)。

    答案解析部分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判断。
    【解答】A. 蒸发结晶时,应该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检查气密性时,用手握住试管,如果烧杯中导气管口出现气泡,则说明气密性良好,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滴瓶中的滴管是专用的,用不着洗涤,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塞紧橡皮塞时,试管底部不能接触桌面,否则,很容易挤坏试管,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干燥气体时,气体应该从长导管进入浓硫酸,从短导管排出,故A错误;
    B.倾倒液体时,试管口略微倾斜,紧挨试剂瓶口,标签朝向手心,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故B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C错误;
    D.取用药品时,应该用纸槽、镊子或夹子,不应该用手直接去拿,故D错误。
    故选B。
    【解析】【分析】除杂的基本原则:①不与除杂试剂反应;②不引入新的杂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杂质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可以达到除杂的目的,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不反应,而氯化氢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可以达到除杂的目的,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杂质硫酸钾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引入新的杂质硝酸钾,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碳粉与稀硫酸不反应,而铁粉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可以达到除杂的目的,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解析】【分析】根据对人体体温的了解分析判断。
    【解答】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将手指插入水中感觉不冷不热,说明水温和体温相差不大,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解析】【分析】将水倒掉时,并不能将水完全去掉,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在方法二中,将瓶子中的水倒出时,肯定会有部分水附着在内壁上,因此测出的质量其实是瓶子质量和水的总质量,即测量结果偏大,则第一种方法可以减小误差,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大雁何时南飞 , 鼠妇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 植物的蒸腾作用是否受温度影响, 有科学研究价值,属于科学问题;哪种颜色月季花好看,没有科学研究价值,不属于科学问题。
    故选C。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当你肚子疼到医院里看病时,通常医生会问你哪里疼、有无拉肚子、是否感觉疲劳,也会用手挤压你的肚子,还会让你去化验血液、大便等。医生这些行为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得事实与论证,然后得出结论。
    故选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控制变量法,掷出球时的力度、高度都会影响球反弹的高度,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A.手的感觉是不可靠的,故用手触摸两球感受软硬程度来比较两球的弹性大小不合理,故A不符合题意;
    B.把两球从离地面相同高度处由静止下落,控制了高度、初速度,反弹的越高的球弹性越大,磁方案最合理,故B符合题意。
    C.因掷出球时的力度、高度都会影响球反弹的高度,掷球的力度、高度未知,所以不能通过们反弹的高度来比较弹性大小,故C不符合题意;
    D.因扔球的力度会影响球反弹的距离,扔球的力度未知,所以不能通过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来比较弹性大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材料中的“研究人员对多种老药进行试验,将病毒株培养在不同药物稀释液里,观察随时间推移,病毒株的存活率。”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故选C。
    【解析】【分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AB、由于对照实验需要对照组和实验组,故AB错误;
    C、既有对照组又有实验组,符合对照实验的要求,C正确;
    D、由于D选项选择的材料太少,故D错误;
    故选:C。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得出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主要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 通过“拍打西瓜” 这一动作,根据发出的声音来判断西瓜是否已经成熟,属于收集事实证据,选项ABD错误,C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解析】【分析】科学研究要从小处入手,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对书本知识我们要抱着科学的态度去学习,但不是盲目地崇拜,要敢于质疑,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是科学智慧的结晶,我们要科学继承、灵活运用,。
    【解答】A.科学研究要从小处入手,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平时多做小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思考,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对书本知识我们要抱着科学的态度去学习,但不是盲目地崇拜,要敢于质疑,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验证其科学性,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是科学智慧的结晶,我们要科学继承、灵活运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解析】【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根据题意,本题是探究红、蓝、银灰、黑四色相同材质和规格的塑料薄膜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故选:C。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解答】 某实验小组欲检测A、B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需要空白对照组,即只有菌落,然后是菌落加抗生素A和菌落加抗生素B,观察结果即可;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环节主要有提出问题、建立假说、收集证据、获得结论、反思评价。
    【解答】科学家最先提出问题,根据问题进行探索、探究,搜集证据,最后提出结论,因此首要工作是提出问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解析】【分析】实验探究知了鸣叫是否与温度有关,应控制其他条件,温度是唯一变量。
    【解答】如果只用一只知了导致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同时要比较不同温度下知了的鸣叫情况,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是指:在研究某个问题与多种因素的关系时,每次只改变一个因素,保持其他因素不变,通过分析这个改变的因素与所研究问题之间的关系,再分析综合得出结论(或规律)。
    【解答】由题意可知,实验比较苹果汁和橘子汁的维生素C含量的高低,变量是水果的种类不同,因此其他变量要完全相同,取出的果汁质量要相同,指示剂的量碘溶液的质量也要相同,胶头滴管滴加的每滴果汁的体积也要相同,苹果汁和橘子汁的质量可以不相等,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解析】【分析】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应该勤洗手,并彻底洗净,与病人密切接触者应戴医用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戴口罩是防止病毒入侵人体的方法。
    【解答】甲口罩中粉末最多,乙口罩中的粉末少于甲口罩,丙口罩没有粉末,因此防护功能最好的口罩是丙口罩,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测量法等。
    【解答】我国在人口普查中常用的方法是调查法,而调查本班学生的近视情况也属于调查法,调查过程如实记载,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解析】【分析】实验和观察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观察能使人们获得有关自然的信息,实验可使自然现象在人为的条件下在现.科学探究需要实验,需要通过各种途径验证和得出结论,需要建立假设,需要用证据去证明假设,还需要应用科学。
    【解答】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解析】【分析】观察的类型:直接观察:用肉眼观察。间接观察: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用照相机、摄像机等工具,据此解答。
    【解答】①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②用放大镜观察蜗牛;⑤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星系;⑦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⑧用刻度尺测科学书厚度,都是利用工具来观察,因此属于间接观察。
    故答案为:①②⑤⑦⑧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种数,确定化学反应的类型;
    (2)水分子分解生成氢原子和氧原子,两个氧原子可以组成氧分子,而三个氧原子可以组成臭氧分子,据此分析解答;
    (3)分析各个选项,凡是描述的是这个水杯的不足之处的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1)根据方程式 Mg+2H2O=Mg(OH)+H2↑ 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由化合物和单质组成,则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另外产生的一种气体单质可能是臭氧(或O3);
    (3)A.含有氢气的水并不能替代药剂使用,对人体没有什么效果,故A符合题意;
    B.某权威期刊曾刊登文章,称氢气可以促进肠排毒,描述水杯的优点,故B不合题意;
    C.医学研究发现富含氢气的水才对人体有益,但其浓度远超“富氢水杯”中水的氢气浓度,这个水杯对人体没有效果,故C符合题意;
    D.某机构曾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跟踪调查,发现摄入“富氢水”能显著调节和改善糖脂代谢异常,描述的水杯的优点,故D不合题意。
    故选AC。
    【解析】【分析】不借助任何工具,用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这种方法叫直接观察;借助人类制造的工具进行感知,这种方法叫间接观察。
    【解答】①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借助工具,为间接观察;
    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没有借助工具,为直接观察;
    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没有借助工具,为直接观察;
    ④用耳朵辨别是哪种乐器发音,没有借助工具,为直接观察;
    ⑤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星系,借助工具,为间接观察;
    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借助工具,为间接观察;
    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借助工具,为间接观察;
    ⑧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借助工具,为间接观察。
    则属于直接观察的是②③④;属于间接观察的是①⑤⑥⑦⑧。
    【解析】【分析】(1)天然存在的现象叫自然现象,人工制造的现象叫人造现象;
    (2)不借助任何工具,直接用眼睛、鼻子、耳朵或感觉得到的信息,就是直接观察。
    【解答】(1)A.夏天雨后美丽的彩虹,是天然形成的,属于自然现象;
    B.火山爆发,是天然形成的,属于自然现象;
    C.海岛附近看到美丽的“海市蜃楼”,是天然形成的,属于自然现象;
    D.含羞草开花,是天然存在的,属于自然现象;
    E.伊拉克战争,是人为制造的,属于人造现象;
    F.“神舟六号”上天,是人物制造的,属于人造现象。
    属于自然现象的是ABCD。
    (2)①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借助了工具,不是直接观察;
    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没有借助工具,属于直接观察;
    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没有借助工具,属于直接观察;
    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没有借助工具,属于直接观察;
    ⑤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星系,借助了工具,不是直接观察;
    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借助了工具,不是直接观察。
    则属于直接观察的是②③④。
    【解析】【分析】乌龟属于爬行动物,靠四肢爬行,外面有坚硬的龟壳保护,属于脊椎动物,龟卵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孵化率增高,温度是引起龟卵孵化的原因。
    【解答】(1)龟卵较大,卵内含有水分,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发育摆脱了对水的依赖,这是龟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之一。
    (2)由图可知,当温度高于31℃时,孵化成活率下降。
    (3)和龟的发育过程不同的是,家蚕生长发育过程要经历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故答案为:(1)水(2)孵化成活率下降(3)蛹
    【解析】【分析】植物的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解答】(1)A组用剪刀将植物的根尖剪去,B组不作处理,实验结果是A组枯萎,B组植物生长的较好,因此形成对照,说明植物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
    (2)A、控制变量法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控制除了唯一变量以外的其他条件,因此实验需要以同种植物为实验对象,A不符合题意;
    B、选取生长旺盛的小麦幼苗,能够排除幼苗生长不良的因素,避免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同时使实验现象更明显,B不符合题意;
    C、若是使用1株小麦幼苗实验将会具有偶然性,因此需要增加幼苗数量,C不符合题意;
    D、实验是为了探究植物的根吸水部位,若用土壤浸出液培养,导致实验中含有两个变量,因此无法作对照实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根尖(2)D
    【解析】【分析】(1)对照实验中需要控制研究的因素不同而使其他因素都相同。
    (2)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解答】实验为探究植物种子呼吸作用的产物,应控制一组有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另一组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并使其他条件都相同。由A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已经浸水及消毒的蚕豆种子可知,B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已经煮熟以及消毒的蚕豆种子,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其他条件与A相同,A、B形成对照。由于甲试管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而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会变浑浊,因此几天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试管甲。对乙试管中使用已煮熟的蚕豆种子的目的是对照。为保证实验时无微生物呼吸作用干扰,需要对所用的蚕豆种子进行消毒处理。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甲;对照;微生物呼吸作用;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解析】【分析】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将体内的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解答】(1)NaOH溶液能够吸收CO2,所以后面的澄清石灰水是为了检验空气中的CO2是否被除尽;
    (2)该实验是为了检验呼吸作用的产物CO2,而光合作用会消耗CO2,所以要对植物进行遮光处理;
    (3)B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空气中没有CO2,而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产生,说明CO2是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
    故答案为:(1) 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已被除尽;(2) 排除光合作用的影响(或使植物在无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呼吸作用);(3) B处石灰水不变浑浊,而D处的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分析】根据吸收气体装置导管要长进短出及氢氧化钡与碳酸钾反应可生成碳酸钡沉淀分析。
    【解答】(1)丙装置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为使药品充分接触,导管应长进短出;
    (2)氢氧化钡与碳酸钾反应可生成碳酸钡沉淀,所以要将溶液换成氢氧化钡溶液,可通过测量生成沉淀的质量来计算碳酸钾的质量。
    故答案为:(1);(2)生成沉淀质量。
    【解析】【分析】 实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通过控制变量来探究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的好坏,通过设置初始的水温相同,随着时间的变化记录泡沫塑料和棉絮的水温度,通过相同时间时去对比温度的变化从而得到泡沫塑料和棉絮保温性能的好坏。
    【解答】 (1) 从表格在可以看出,时间为0min时泡沫塑料组水温和棉絮组水温都为80℃,故初始温度为80℃;
    (2) 两组水在第 150min 到 180min 水温不再发生变化了,说明水温降到与室内的温度一致,所以室温为20℃;通过表格可知,40min时泡沫塑料组水温为41℃,起始温度是80℃,故变化了:80℃-41℃=39℃,而棉絮组的水温为28℃,也变化了:80℃-28℃=52℃,而在相同的时间内,棉絮组的水温降低的比泡沫塑料组水温降低的更低,所以泡沫塑料的保温性能更好些;
    (3) 通过表格分析:棉絮组的水温在0min~10min内降温24℃,10min~20min内降温13℃,由此可知水温开始下降的快,所以30min对应的温度应该低于43℃,故A、B错误,而若为39℃时,20min~30min时降低的温度为:43℃-39℃=4℃,30min~40min时,降低温度为:39℃-28℃=7℃,反而降低的比20min~30min时快,不符合题意,所以D更符合题意;
    (4)在相同时间内比较水温下降了多少 ,通过温度变化的方法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反而可以通过降低相同温度所用时间的来比较 ;
    (5) 由于实验过程中水温的变化为:80℃~29℃之间,而酒精的最高沸点为78℃,到达78℃酒精就会发生汽化,故不合适测量超过78℃的水温,则选择水银即可。
    故答案为: (1)80 ; (2) 20,39,泡沫塑料; (3) D; (4)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所用的时间 ; (5) 水银。​​​​​​​

    【解析】【分析】 研究降落伞的滞留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对比实验,探究的变量有:降落伞伞绳长、降落伞的形状 、降落伞的面积、降落伞总重量 、 伞降落的高,通过降落伞滞留的时间长短得出结论。
    【解答】 (1) 通过表格,由于实验中需要测量伞降落的高度、降落伞总重量、降落伞滞留的时间,所以需要的工具有托盘天平、秒表、米尺;
    (2) 研究伞面面积与伞在空中滞留时间关系时,需要控制降落伞伞绳长、降落伞的形状、伞降落的高度、降落伞总重量都需要相同,只改变降落伞的面积大小,故实验1和2可以,其他条件相同时,面积越大,降落滞留的时间越长;
    (3) 实验5和6对比可知:当降落伞伞绳长、降落伞的形状、降落伞的面积、降落伞的总重量相同时,降落的高度越高时,降落伞滞留的时间越长,故可以得出结论:其他因素都相同时,降落伞释放高度越高,降落伞滞留时间越长 。
    故答案为: (1)秒表、米尺 ; (2)1、2 ; (3)在其它因素都相同时,降落伞释放高度越高,降落伞滞留时间越长 。
    ​​​​​​​

    【解析】【分析】(1)硫酸亚铁在加热的情况下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可以将装置置换的空气排出,防止其被氧化。
    (2) FeSO4•nH2O 晶体加热时不断分解,生成硫酸亚铁和水,因此它的质量会不断减少。当它完全分解后,晶体的质量就不再减小,此时可以熄灭酒精灯。
    (3)可从实验的安全性和气体吸收的充分程度等角度分析解答;
    (4)装置D中碱石灰不但吸收分解生成的水,还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因此通过它的质量的增大量不能确定生成水的质量。而装置C中质量的减小量就是生成水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n的数值即可。
    【解答】(1)步骤Ⅰ打开K1导入二氧化碳气体,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其目的是:防止硫酸亚铁被氧化。
    (2)操作乙是通二氧化碳直至装置C冷却到室温,则操作甲是:加热直至晶体质量不再减少,熄灭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反应速度不是越快越好,其理由是:因为反应速率过快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且不利于收集气体。
    (4)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m1,
    FeSO4•nH2O FeSO4+nH2O ;
    152+18n 18n
    m m1

    解得: 。
    【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的密度比气体的密度大分析;
    (2)根据生成二氧化碳体积计算其质量,利用二氧化碳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钠质量分析;
    (3)根据装置内残留气体不影响结果,盐酸的挥发性及加入液体占一定体积分析。
    【解答】(1)丁装置是通过测出排出液体体积来测定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所以a导管应该与c连接;
    (3) 反应结束后甲装置中残留的CO2与原有空气(被排出)的体积相等,所以不会影响真实值,A错误;盐酸具有挥发性,将盐酸改为硫酸可使结果更准确,B正确; 加入的稀盐酸也会占体积,计算气体体积时,减去分液漏斗所加入的稀盐酸溶液的体积可使结果更准确,C正确;
    故答案为:(1)c;(2)21.2%;(3)BC。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描述不同环境条件下胎压对刹车距离的影响;
    (2)根据W=fs计算刹车过程中,汽车克服地面阻力做的功。
    【解答】(1)根据测试结果,可以得出在两种环境下胎压对刹车距离的影响是:在车速为60千米/时刹车时,晴天环境胎压对刹车距离影响较小,雨天环境胎压对刹车距离影响较大,胎压较低时,会增大刹车距离。
    (2)根据图像可知,雨天环境下,标注胎压汽车的刹车距离为60m,
    则刹车过程中,汽车克服阻力做功:W=fs=3000N×60m=1.8×105J。
    【解析】【分析】(1)在14天以前,鸡蛋在水里都是浸没,因此高度H的变化比较小。在14-16天内时,鸡蛋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鸡蛋出现上浮现象,因此高度H出现了较大变化。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不同浓度的蜂胶对鸡蛋的保鲜效果的影响时,需要控制其它因素相同,而改变蜂胶的浓度。鸡蛋的新鲜程度,仍然可以使用标记O点,通过测量O点到烧杯底部的高度H的大小变化来判断。时间仍然选取20天,每两天记录一次数据。关键是要选择相似的鸡蛋多做几组实验,从而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
    【解答】(1)本实验是通过记录O点距离烧杯底部的高度H来反映鸡蛋的新鲜程度,小明分析表中数据,发现14-16天,高度H发生较大改变,其原因是:在第 14-16 天,鸡蛋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出现上浮现象。
    【解析】【分析】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由 摆长决定,与小球的质量无关,与小球的摆动幅度无关。
    【解答】(1).要完成上述实验,除如图器材外,还必需的实验器材是:天平、秒表和 刻度尺
    (2) 比较实验序号2和4可知,摆长和摆动幅度相同,小球质量不同,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相同,可以得到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小球的质量无关。
    比较实验序号3和4可知,小球质量和摆长相同,摆动幅度不同,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相同,可以得到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小球的摆动幅度无关。
    由实验序号1和5可知,小球的质量和摆动幅度相同,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摆长有关,摆的长度越大,时间越长。
    (3) 某一摆钟变慢了,因往返摆动的时间受摆长的影响,钟摆越长,越慢,所以要调准它即把摆长调短一些。
    【解析】【分析】 蝙蝠主要是通过什么器官来发现障碍物的 ?在实验过程中,我 们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在对实验现象认真地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得出科学结论;实验分成了三组,A组不做任何处理是对照组,B、C两组为实验组,通过控制变量方法和对照去观察蝙蝠。
    【解答】 (1) A、B两组实验中,A是不做处理的做空白对照组,B组是蒙住蝙蝠的双眼,通过观察避开障碍蝙蝠的数量去得出结论,发现A组避开蝙蝠的百分比是71%,而B组蒙住双眼的蝙蝠避开障碍物是70%,故双眼对蝙蝠影响不大;
    (2) 根据A、C两组对比可知,蒙住蝙蝠耳朵能避开障碍物的蝙蝠只有35%,说明蝙蝠是通过双耳发现障碍物的;
    (3) 生物影响环境也可以适应环境,用双耳飞行,说明蝙蝠是为了适应黑暗条件。
    故答案为: (1)蝙蝠不是通过双眼来发现障碍物的(蝙蝠发现障碍物与双眼无关) ;(2)双耳 ; (3) 黑暗。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分析甲、乙两根金属丝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2)将丁与前面三根金属丝比较可知,它的长度与其它三个都不同,因此可借助甲、丁探究电阻与长度的关系,此时需要控制横截面积和材料相同,因此丁的材料肯定是镍铬合金丝,据此分析解答;
    (3)在探究影响某个因素对电阻的影响,需要控制其它因素相同,这就是控制变量法,据此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1)根据表格可在,甲和乙的横截面积不同,则:选甲、乙两根金属丝导体进行实验,目的是: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是否有关 。
    (2)为了完成实验,表格中丙和丁导体的材料选择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其中丁导体的材料必须是镍铬合金丝;
    (3)A.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时,探究压力时控制受力面积相同,探究受力面积时控制压力相同,使用了控制变量法,故A符合题意;
    B.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使用了模型法,故B不合题意;
    C.用水流的形成来类比电流的形成,使用了类比法,故C不合题意;
    D.用刻度尺测出100张相同纸的厚度,除以100得到一张纸的厚度,使用了“累积法”,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解析】【分析】 将细管放入水中,水会自动进入细管并上升一定高度,这种液体主动流进狭窄空间的现象称作“毛细现象”。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实验想要探究的是不同半径的相同长度毛细管立于水中,玻璃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故该实验提出的问题是:在毛细现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是否与玻璃管的粗细有关?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发现,液面上升高度与毛细管的半径成反比,故当毛细管 r时,液面上升的高度为4.8厘米 。
    (3)根据控制变量法的原则,为了研究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液体温度的关系,则应该控制玻璃管的粗细相同。
    相关试卷

    2022届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浮力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届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浮力解析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力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届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力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酸和碱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届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酸和碱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