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年山东省各地化学中考试题选编——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练习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年山东省各地化学中考试题选编——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练习题第1页
    2022年山东省各地化学中考试题选编——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练习题第2页
    2022年山东省各地化学中考试题选编——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练习题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山东省各地化学中考试题选编——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山东省各地化学中考试题选编——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练习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2021·山东省滨州市·历年真题)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B. 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 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 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2021·山东省菏泽市·历年真题)“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 酸雨的pH<7,所以pH<7的雨水都是酸雨
    B. 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时必须检验装置气密性,所以制取气体时都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C.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D. 阴离子带负电,所以带负电的粒子都是阴离子
    (2022·山东省·模拟题)安全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学习化学知识能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A. 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氢氧化钠溶液
    B. 铁丝放到纯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预先加少量的水
    C. 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纯度
    D. 家里电器着火时,先关闭电源,再灭火
    (2022·山东省东营市·模拟题)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流程可实现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B. 制得H2中氢元素最初来源于水和硫酸
    C. 所有涉及的反应中,有四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 反应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I2+2H2O=2HI+H2SO4
    (2022·山东省泰安市·模拟题)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不正确的是( )
    灭火方法模型
    B. 原子结构模型
    C. 空气组成模型
    D. 物质分类模型
    (2022·山东省·模拟题)2021年5月12日将是我国第十三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知识有利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一旦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B. 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森林发生火灾,可在大火蔓延的线路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来灭火
    D. 易燃易爆物品不能与其他物质混存,必须隔离贮存
    (2022·山东省青岛市·模拟题)酸雨能酸化土壤、污染水体、腐蚀建筑及文物古迹、加速金属制品的锈蚀,已成为全球性灾害。酸雨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种:①3NO2+H2O=2HNO3+X;②2SO2+O2+2H2O=2H2SO4.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①中X的化学式为NO
    B. 反应②既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
    C. 反应①、②中共涉及6种氧化物
    D. SO2和氮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元凶”
    (2022·山东省聊城市·模拟题)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油锅起火,立即用水灭火
    B.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原理是隔绝了氧气
    C. 木柴架空燃烧更旺,原理是增大了氧气的浓度
    D. 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2022·山东省聊城市·模拟题)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 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B. 煤火取暖时紧闭门窗
    C. 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D. 森林游玩时乱扔烟头
    (2022·山东省东营市·模拟题)科学认识燃烧,更好的利用燃烧和控制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室内着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
    B. 关闭燃气阀门炉火熄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C. 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D. 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2022·山东省东营市·模拟题)2021年3月29日是全国第26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安全无小事,人人需谨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天然气泄漏造成室内失火,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
    B. 高层建筑物起火,不可乘电梯,应从安全通道撤离
    C. 乘坐公交车时,不能携带酒精、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
    D. 手机充电器不使用时应及时拔下,不能长时间插在插座上
    (2022·山东省青岛市·模拟题)每年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让灾害远离我们。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 酒精有可燃性,使用医用酒精消毒要远离火源
    B. 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等场所必须严禁烟火
    C. 电器在通电使用时着火,立即用水灭火
    D. 遭遇火灾险情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方式跑离着火区域
    (2022·山东省青岛市·模拟题)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下列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 煤B. 石油C. 天然气D. 氢能
    (2022·山东省济宁市·模拟题)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原子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而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B. 离子是带电的微粒,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C. 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D.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则二氧化锰可以作任何反应的催化剂
    二、多选题
    (2022·山东省青岛市·模拟题)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③也可以燃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对比①③,可推知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B. 对比②③,可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 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D. 利用电炉控温可改变可燃物的着火点
    三、填空题
    (2022·山东省青岛市·模拟题)能源和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海底不仅蕴藏着大量的煤、石油、______等常规化石燃料,人们还在海底发现了一种新型矿产资源---可燃冰,写出可燃冰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
    (2)氢能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从环保角度分析,氢能的优点是 ______。(写一条即可)
    (3)汽车尾气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乙醇汽油是 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乙醇属于 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4)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中国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就是采取各种措施全部抵消掉生产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作为参与者,请写出一条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措施 ______(写一条即可)。
    四、简答题
    (2022·山东省·模拟题)2020年9月中国宣布:力争CO2的排放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碱中和”,新能源的开发、CO2的“捕集”与利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1)氢能源开发,2021年4月科技部与山东省签署“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
    ①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 ______ (答一条)。
    ②光伏发电可为电解水制气提供电能,光伏发电用到的高纯硅可用SiO2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取,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③某种镁铝合金是一种储氢材料,制取该合金通常在真空中熔炼而非空气中熔炼的原因是 ______ 。
    (2)CO2的“捕集”,如图是一种利用NaOH溶液“捕集”CO2的主要技术流程。
    ①“捕集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捕集室”中采用喷淋方式加入NaOH溶液,其优点是 ______ 。
    ②整个设计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______ (写化学式)。
    (3)CO2的利用。
    ①在高温高压下,CO2和NH3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CO2与NH3的分子个数比是 ______ 。
    ②超临界CO2是指温度与压强达到一定值时,CO2形成气态与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研究发现超临界CO2流体和水相似,溶解能力强,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下列关于超临界CO2流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它是混合物
    B.它的化学性质与普通二氧化碳相同
    C.它的分子不再运动
    D.它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
    (2022·山东省东营市·模拟题)工业烟气脱硫是将烟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硫除去。采用“双碱法”脱硫的工业流程如图。
    查阅资料:亚硫酸钠与碳酸钠具有某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吸收塔中,用NaOH溶液吸收SO2生成亚硫酸钠(Na2SO3)和水,NaOH溶液喷成雾状能充分吸收SO2的原因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沉淀室中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上述流程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022·山东省济宁市·模拟题)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让“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1)“山更绿”离不开绿色植物。
    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可有效减缓温室效应。酸雨不利于植物生长,向煤炭中加入______(填“石灰石”或“烧碱”)作为固硫剂制成型煤,燃烧后产生的SO2转化为硫酸盐留在灰渣中,从而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
    (2)“水更清”就得保护好水资源。
    ①“水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
    B.太阳为水分子提供了能量
    C.天然循环实现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D.循环过程中水分子之间间隔没有变化
    ②如图是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步骤Ⅰ中可加入明矾作絮凝剂
    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Ⅳ的作用是消毒杀菌
    D.净化后的水为纯净物
    (3)“空气更清新”要通过监测防治、技术创新提高空气质量。“低碳”是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提高空气质量的重要途径。如图所示的流程是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实现“低碳”,从而更好地通过化学反应为人类造福。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
    A.水转变成氢气的过程实现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B.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的作用下的反应产物是混合物
    C.二氧化碳不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D.上述流程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2022·山东省济宁市·模拟题)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2021年全国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之一。
    (1)碳达峰、碳中和与低碳生活中的“碳”指的是同一物质,该物质是 ______(填名称)。
    (2)大气中CO2的产生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属于 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3)“碳捕捉与封存”是我国的一项先进技术,每年可从燃煤发电厂“捕捉”约1600万吨二氧化碳并对其进行压缩封存,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氧化碳气体可压缩原因为 ______。
    (4)碳减排:使用氢能源汽车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单质硼(B)可与物质X反应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B+6X−一定条件2B(OH)3+3H2↑,则X的化学式为 ______。B(OH)3中B的化合价为 ______。
    (5)“碳中和”主要是指抵消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填字母序号)。
    A.大力植树造林
    B.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C.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2022·山东省泰安市·模拟题)2021年4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习近平说:“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的时间,需要中方付出艰苦努力。”CO2是重要的化学资源,以其为原料可获得下列四种物质。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能量转化是太阳能转化为 ______能,由此反应可知多植树造林可以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2)反应②的实现有利于缓解“白色污染”,反应③的产物重要的用途是 ______。
    (3)反应④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先通入氨气后通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______。
    (4)降低二氧化碳含量也可以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并将CO2储存或利用,流程如图2(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捕捉室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反应室中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
    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______。
    A.该过程可实现CO2零排放
    B.该过程只有1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C.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过滤
    D.该过程至少发生了4个化学反应
    (2022·山东省菏泽市·模拟题)空气、水是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宝贵资源,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近年来,雾霾成为空气污染的重要污染物,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雾霾成因之一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①反应d为化合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②下列有关雾霾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A.雾霾形成只与燃料燃烧有关
    B.雾霾中含有的硫酸铵和硝酸铵可用氯化钡溶液来区分
    C.图中物质有两种氧化物
    (2)水是生命之源,化学课中我们从不同角度对水进行了研究。
    ①如图所示电解水的实验中,通电一段时间后,检验玻璃管b中收集到的气体的方法是 ______。
    ②化学基础实验中有许多实验用到了水,对水的主要作用分析不全面的有 ______(多选,错选或漏选均不得分)。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解:A.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故不正确;
    B.将煤块粉碎后能够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再燃烧能够使其燃烧更充分,故正确;
    C.室内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故不正确;
    D.用水灭火,利用了水水蒸发吸热,能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故不正确;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燃烧的条件,着火点的定义,灭火的原理及促使可燃物着火燃烧的方法,题型简单,基础性强,适合学生巩固训练。
    2.【答案】B
    【解析】解:A、酸雨的pH<7,但pH<7的雨水不一定都是酸雨,正常雨水的pH为5.6,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故选项推理错误。
    B、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时必须检验装置气密性,所以制取气体时都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以避免装入药品后发现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部分仪器而浪费药品,故选项推理正确。
    C、化学变化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推理错误。
    D、阴离子带负电,但带负电的粒子不一定都是阴离子,也可能是电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B。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3.【答案】A
    【解析】解:A、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而不是涂氢氧化钠溶液,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A错误;
    B、铁丝放到纯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预先加少量的水,以防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故B正确;
    C、可燃性气体不纯时,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纯度,故C正确;
    D、家里电器着火时,先关闭电源,再灭火,以防发生触电,故D正确。
    故选:A。
    A、根据实验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C、根据防范爆炸的做法来分析;
    D、根据电器着火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本题主要以物质的性质,考查了常见的事故处理方法,难度不大,需要加强识记。
    4.【答案】B
    【解析】解:A、根据“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可知该流程可实现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故正确;
    B、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H2O+I2=H2SO4+2HI,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制得H2中氢元素最初来源于水,故错误;
    C、反应I中,I的化合价由0转化为-1,S的化合价由+4转化为+6,反应Ⅱ中,O的化合价由-2转化为0,S的化合价由+6转化为+4,反应Ⅲ中,H和I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所有涉及的反应中,有I、S、O、H四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正确;
    D、由图可知,反应I为二氧化硫与碘、水反应生成硫酸和HI,化学方程式为:SO2+I2+2H2O=2HI+H2SO4,故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元素的化合价等知识,难度不大。
    5.【答案】A
    【解析】解:A.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属性,不能人为改变,可以采用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来灭火,模型不正确;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与中子构成的,模型正确;
    C.按体积计算,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约占21%,其他气体与杂质约占1%,模型正确;
    D.物质分成混合物与纯净物,纯净物分为单质与化合物,模型正确。
    故选:A。
    A.根据灭火的原理来分析;
    B.根据原子结构来分析;
    C.根据空气的组成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分类来分析。
    本题在解答时,根据物质的构成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判断。
    6.【答案】B
    【解析】解:A、为避免烟雾呛鼻和毒气的吸入,所以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选项说法正确;
    B、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不能改变可燃物的着火点,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灭火,选项说法错误;
    C、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来灭火,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的原理,选项说法正确;
    D、易燃易爆物品遇到强氧化物的物质等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易燃易爆物品不能与其他物质混存,必须隔离贮存,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火场逃生的方法来分析;
    B、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防止爆炸来分析。
    此题虽然考查灭火原理,爆炸的知识等,但最关键还是教育学生注意防火,加强安全意识及学会自救能力,熟悉自救方法。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要服务于生产生活,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要多加训练。
    7.【答案】C
    【解析】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3、2、7,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2、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O,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②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①、②中共涉及NO2、H2O、NO、SO2四种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SO2和氮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元凶”,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B、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
    C、在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是氧化物。
    D、根据形成酸雨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雨形成的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解:A、油锅起火,立即盖上锅盖,而不能用水灭火,以防发生危险,故A错误;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原理是隔绝了氧气,故B正确;
    C、木柴架空燃烧更旺,原理是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而不是增大了氧气的浓度,故C错误;
    D、家中燃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以防产生的电火花将燃气引燃,甚至发生爆炸,故D错误。
    故选:B。
    A、根据灭火的方法来分析;
    B、根据灭火的原理来分析;
    C、根据促进燃料燃烧的措施来分析;
    D、根据防范爆炸的做法来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燃烧的条件,防范爆炸,促使可燃物着火燃烧的方法,题型简单,基础性强,适合学生巩固训练。
    9.【答案】C
    【解析】解:A、燃气泄漏时不能点火检查,以防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
    B、煤火取暖时不能紧闭门窗,否则会产生一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C、火灾时产生大量的浓烟往上飘,故逃生时弯腰前行,故选项正确;
    D、森林游玩时不能乱扔烟头,否则可能造成火灾,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物质的性质、安全规则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能源以及安全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的知识进行。
    10.【答案】C
    【解析】解:A、室内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故不正确;
    B、关闭燃气阀门,炉火熄灭,是因为清除可燃物,故不正确;
    C、身上着火如果乱跑则会加速空气的流动,提供更充足的氧气,而使火势更旺,所以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故正确;
    D、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而灭火,故不正确。
    故选:C。
    A、室内着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会造成空气流通,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解答;
    C、身上着火如果乱跑则会加速空气的流动,提供更充足的氧气,而使火势更旺,可以据此解答;
    D、根据水灭火的原理来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燃烧的条件,着火点的定义,灭火的原理及促使可燃物着火燃烧的方法,题型简单,基础性强,适合学生巩固训练。
    11.【答案】A
    【解析】解:A.天然气泄漏造成室内失火,不能打开门窗通风,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选项说法错误;
    B.高层建筑物起火,不可乘电梯,应从安全通道撤离,因为失火时一般会停电,且电梯内易形成烟囱效应造成人的窒息,选项说法正确;
    C.乘坐公交车时,不能携带酒精、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以防发生火灾,甚至发生爆炸,选项说法正确;
    D.手机充电器不使用时应及时拔下,不能长时间插在插座上,以防发生火灾,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室内失火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B.根据高层建筑物起火的逃生方法来分析;
    C.根据消防安全要求来分析;
    D.根据防止火灾发生的做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消防安全知识、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知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C
    【解析】解:A、酒精有可燃性,为防止发生火灾,使用医用酒精消毒要远离火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B、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等场所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汽、面粉的粉尘等,为防止引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故要严禁烟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电器在通电使用时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遭遇火灾险情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方式跑离着火区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酒精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C、电器着火,为防止触电,先应切断电源。
    D、根据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防止爆炸的措施、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D
    【解析】解:A、煤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项错误。
    B、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项错误。
    C、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项错误。
    D、氢能可用水制取,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把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A
    【解析】解:A、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推理正确。
    B、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例如电子带负电荷,质子带正电荷,故选项推理错误。
    C、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发光、放热,故选项推理错误。
    D、催化剂具有专一性,二氧化锰不能作任何反应的催化剂,在高锰酸钾分解的反应中,二氧化锰属于生成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A。
    A、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带电的微粒,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燃烧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催化剂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5.【答案】AB
    【解析】解:A、对比①③,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③也可以燃烧,可推知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B、对比②③,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③也可以燃烧,②中的红磷不能燃烧,②中的红磷不能与氧气接触,可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选项说法正确。
    C、④未燃烧,不能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D、利用电炉控温不能改变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B。
    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天然气 CH4+2O2−点燃CO2+2H2O 无污染 混合物 可再生 植树造林(合理即可)
    【解析】解:(1)海底蕴藏着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化石燃料,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故答案为:天然气;CH4+2O2−点燃CO2+2H2O;
    (2)氢能最突出的优点是:来源广泛,资源丰富;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多;生成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故答案为:无污染(合理即可);
    (3)乙醇汽油是乙醇和汽油的混合物,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故答案为:混合物;可再生;
    (4)“碳中和”就是采取各种措施全部抵消掉生产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作为参与者,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措施有:植树造林;故答案为:植树造林(合理即可)。
    (1)根据化石燃料的分类分析,根据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氢能最突出的优点是:来源广泛,资源丰富;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多;生成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3)根据乙醇汽油是混合物,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来分析;
    (4)根据植树造林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中和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与能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熟知各种物质对环境的影响,以便灵活应用。
    17.【答案】(1)①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或氢气燃烧放出热量多或制取氢气的资源丰富) ②SiO2+2C​​​​​​​Si+2CO ③镁燃烧生成氧化镁,铝燃烧生成氧化铝
    (2)①CO2+2NaOH=Na2CO3+H2O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②CaO、CO2
    (3)①1:2 ② BD
    【解析】解:(1)①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氢气燃烧放出热量多;制取氢气的资源丰富;
    ②反应物是SiO2和C生成物是Si和CO,反应条件是高温,所以化学方程式是:SiO2+2CSi+2CO;
    ③通常选择真空熔炼而非空气中熔炼的原因:镁燃烧生成氧化镁,铝燃烧生成氧化铝;
    (2)①捕集室”中发生反应的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生成物是碳酸钠和水,所以化学方程式是:CO2+2NaOH=Na2CO3+H2O;“捕集室”中采用喷淋方式加入NaOH溶液,其优点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②由整个流程可知:CaO、CO2可以循环利用;
    (3)①反应物是CO2和NH3生成物是[CO(NH2)2]和H2O,所以化学方程式是:CO2+2NH3CO(NH2)2+H2O,所以参加反应的CO2与NH3的分子个数比是1:2;
    ②A、该物质由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故A错;
    B、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与二氧化碳化学组成相同的物质,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似,故B正确;
    C、分子始终在不断运动,故C错;
    D、超临界CO2流体是溶解能力强的绿色环保溶剂,可取代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故D正确。
    故答案为:(1)①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或氢气燃烧放出热量多或制取氢气的资源丰富);
    ②SiO2+2C​​​​​​​Si+2CO;
    ③镁燃烧生成氧化镁,铝燃烧生成氧化铝;
    (2)①CO2+2NaOH=Na2CO3+H2O;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②CaO、CO2;
    (3)①1:2;
    ②BD。
    (1)①根据氢气的三大优点考虑;
    ②根据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写出方程式;
    ③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解答;
    (2)①根据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考虑;根据增大反应速率的方法考虑;
    ②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在前边的反应中是反应物,到了后面的反应中是生成物;
    (3)①根据方程式进行计算;
    ②A、根据物质的分类考虑;
    B、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C、根据分子的性质考虑;
    D、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解释。
    18.【答案】增大吸收面积 2NaOH+SO2=Na2SO3+H2O Ca(OH)2+Na2SO3=CaSO3↓+2NaOH S、O
    【解析】解:(1)吸收塔中,用NaOH溶液吸收SO2,生成亚硫酸钠和水,NaOH溶液喷成雾状能充分吸收SO2的原因是增大吸收面积;NaOH溶液吸收SO2生成亚硫酸钠(Na2SO3)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故填:增大吸收面积;2NaOH+SO2=Na2SO3+H2O;
    (2)沉淀室中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即亚硫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SO3=CaSO3↓+2NaOH。故填:Ca(OH)2+Na2SO3=CaSO3↓+2NaOH;
    (3)亚硫酸钙转化成硫酸钙过程中,硫元素化合价由+4变成+6,氧气中氧元素化合价由0变成-2,因此上述流程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硫元素、氧元素。故填:S、O。
    (1)根据增大物质接触面积的原因、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反应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9.【答案】石灰石 D D AB
    【解析】解:(1)烧碱腐蚀性强、且价格高。酸雨不利于植物生长,所以向煤炭中加入石灰石作为固硫剂制成型煤,燃烧后产生的SO2转化为硫酸盐留在灰渣中,从而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故填:石灰石;
    (2)①A.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选项说法正确;
    B.太阳为水分子提供了能量,选项说法正确;
    C.天然循环实现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选项说法正确;
    D.循环过程中水分子之间间隔发生了变化,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②A.步骤Ⅰ中可加入明矾作絮凝剂,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加速其沉降,选项说法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选项说法正确;
    C.自来水经消毒杀菌后才能输送到用户,所以步骤Ⅳ的作用是消毒杀菌,选项说法正确;
    D.净化后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3)A、根据图可以知道,水转为为氢气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正确;
    B、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产物为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混合物,正确;
    C、根据以上信息可知,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资源。错误;
    D、开始二氧化碳是反应物,而最后二氧化碳是生成物,所以可以循环使用的是二氧化碳,不包含一氧化碳。错误;
    故选:AB。
    (1)根据减少煤炭燃烧产生二氧化硫的方法来分析;
    (2)根据水的天然循环过程与原理、水净化的原理与方法来分析;
    (3)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
    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扑捉的有效性。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基本知识。
    20.【答案】二氧化碳 不可再生 分子间有间隔 H2O +3 C
    【解析】解:(1)碳达峰、碳中和与低碳生活中的“碳“指的是同一物质,该物质是二氧化碳。
    (2)化石燃料在短期内得不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3)二氧化碳气体可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4)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反应前有2个硼原子,反应后有2个硼原子、6个氧原子和12个氢原子,所以6个X分子中含有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H2O;在化合物中,氢氧根显-1价,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可知,B(OH)3中硼元素的化合价为+3。
    (5)A、大力植树造林可以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该说法正确,选项A不合题意;
    B、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该说法正确,选项B不合题意;
    C、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既浪费资源,又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该说法错误,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
    (2)不可再生;
    (3)分子间有间隔;
    (4)H2O;+3;
    (5)C。
    (1)低碳生活中的“碳“指的是同一物质,该物质是二氧化碳。
    (2)根据能源的分类分析。
    (3)根据分子性质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分析。
    (5)根据“碳中和”的含义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温室效应、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答案】6CO2+6H2O−叶绿素光照C6H12O6+6O2 化学 作氮肥 CO2+NaCl+H2O+NH3=NH4Cl+NaHCO3↓ 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量 CD
    【解析】解:(1)反应①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素的催化作用下光照的条件下生成葡萄糖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6CO2+6H2O−叶绿素光照C6H12O6+6O2;能量转化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由此反应可知多植树造林可以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2)反应②的实现有利于缓解“白色污染”,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反应③的产物重要的用途是:作氮肥;
    (3)反应④是氯化钠、水、氨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氯化铵和碳酸氢钠,化学方程式为:CO2+NaCl+H2O+NH3=NH4Cl+NaHCO3↓,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氨水显碱性,所以先通入氨气后通二氧化碳的原因是: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量;
    (4)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碳酸钙高温能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能促进反应的进行;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而氢氧化钠溶液可来“捕捉”CO2;故该过程只有碳酸钙、氢氧化钠等都可以循环利用;
    而含有二氧化碳含量低的气体排出,并没有“实现CO2零排放”;
    在“反应室“中发生的反应有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所以分离CaCO3和NaOH用过滤操作;
    该过程化学反应有:碳酸钙高温能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至少发生了4个。
    故选:CD。
    故答案为:(1)6CO2+6H2O−叶绿素光照C6H12O6+6O2;化学;
    (2)作氮肥;
    (3)CO2+NaCl+H2O+NH3=NH4Cl+NaHCO3↓;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量;
    (4)CD。
    (1)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素的催化作用下光照的条件下生成葡萄糖和氧气进行分析;
    (2)根据尿素中含有氮元素进行分析;
    (3)根据氯化钠、水、氨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氯化铵和碳酸氢钠,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氨水显碱性进行分析;
    (4)根据流程图中的信息进行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2.【答案】2NH3+H2SO4=(NH4)2SO4 B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管尖嘴处,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ABC
    【解析】解:(1)①反应d为化合反应,则反应为氨气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化学方程式为2NH3+H2SO4=(NH4)2SO4,故答案为:2NH3+H2SO4=(NH4)2SO4;
    ②A.燃料燃烧只是雾霾形成的原因之一,错误;
    B.雾霾中含有的硫酸铵和硝酸铵可用氯化钡溶液来区分,因为硫酸铵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硝酸铵和氯化钡不反应,正确;
    C.图中物质有四种氧化物,错误;
    故选:B;
    (2)①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为1:2,由图可得玻璃管b中的气体时氧气,检验的方法收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管尖嘴处,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故答案为: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管尖嘴处,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②A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隔绝氧气或空气,错误;
    B、集气瓶中的水可以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还能是集气瓶快速降温,烧杯中水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错误;
    C、圆底烧瓶中的水是反应物,烧杯中的水便于观察装置内气压的变化,错误;
    故选:ABC。
    (1)①根据转化关系中给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进行分析;
    ②根据雾霾形成的原因、雾霾的性质及氧化物的概念进行分析;
    (2)①根据电解水的现象进行分析;
    ②根据每一组实验中水的作用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电解水的现象及水在不同实验中的作用,重在考查学生分析实验的能力。

    相关试卷

    2022年山东省各地化学中考试题选编——第12单元化学与生活练习题:

    这是一份2022年山东省各地化学中考试题选编——第12单元化学与生活练习题,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山东省各地化学中考试题选编——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练习题:

    这是一份2022年山东省各地化学中考试题选编——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练习题,共4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实验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山东省各地化学中考试题选编——第11单元盐化肥练习题:

    这是一份2022年山东省各地化学中考试题选编——第11单元盐化肥练习题,共5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推断题,流程题,简答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