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2年湖北省中考生物二轮专题练9-生物实验
展开这是一份2022年湖北省中考生物二轮专题练9-生物实验,共31页。
2022年湖北省中考生物专题练9-生物实验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22•房县模拟)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下面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四组实验装置,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实验装置可用来探究水、空气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B.乙装置实验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C.丙实验装置可用来探究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D.丁实验装置是用来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基本结构
2.(2022•遂溪县一模)规范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及其目的对应正确的是( )
A.观察草履虫时从培养液底层吸一滴培养液是因为底层草履虫多
B.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滴加碘液是为了检验玉米的胚乳含有淀粉
C.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清水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D.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是为了使植株内的淀粉贮存在叶肉中
3.(2021•孝昌县模拟)孝感市某中学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蒸腾作用,设计了A、B、C三个实验装置,实验在夏天某一晴朗的上午进行。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1和4是表皮细胞,2和3是叶肉细胞
B.若要探究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A、B两个实验装置中设计最合理的是B
C.若要探究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什么,可以用A和C来设置对照实验
D.蒸腾作用产生的水蒸气经过5和6释放出来
4.(2021•孝感二模)植被的类型对区域小气候的影响,可以从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数值反映出来,如图为某课外活动小组测定的四类不同植被区域的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温降低和湿度增加都与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关
B.植物能调节小气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C.增加街头绿地面积能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水循环
D.植物种类越复杂,调节局部小气候的能力就越强
5.(2021•汉川市模拟)生物学中,实验探究既是学习内容,也是学习方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该实验需要用到氢氧化钠
B.探究活动“怎样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不需要作出假设
C.利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应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D.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中在放有水面的水滴中加几根脱脂棉纤维的目的是限制水蚤的活动范围
6.(2021•樊城区模拟)如表是“探究豌豆种子萌发所需条件”的相关实验设计。下列变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培养皿(组别)
甲
乙
丙
丁
温度(℃)
23
23
23
5
纸中干湿状态
潮湿
干燥
种子完全浸没水中
潮湿
发芽率
98%
0
0
0
A.甲与乙对照,变量是一定的水分
B.甲与丁对照,变量是适宜的温度
C.乙与丙对照,变量是水分的多少
D.甲与丙对照,变量是充足的空气
7.(2021•南漳县模拟)下表是“探究子叶的不同处理对花生幼苗发育的影响”的实验结果。由此分析,该实验( )
组别
子叶处理
株高cm
主根长度cm
须根
叶片数
①
保留两片
10.1
18.25
发达
26
②
保留一片
7.2
14
较发达
19
③
去除两片
0.8
3.8
极少
9
A.证明胚是新植物的幼体
B.实验组为①和②,对照组是③
C.实验组为①和③,对照组为②
D.实验组为②和③,对照组为①
8.(2021•孝感一模)取两只相同的可密封广口瓶,加入等量的A、B两种麦种子,再各加入等量(适量)的水。放置在25℃条件下,用微型传感器记录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种小麦种子产生的气体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就生命活动的旺盛程度而言,A种子大于B种子
C.图中的曲线同时反映出两种种子内有机物含量的变化
D.从曲线可以看出,两种小麦种子的萌发率显著不同
9.(2021•孝南区二模)如图是用天竺葵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步骤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步骤a是为了降低叶片的蒸腾作用
B.步骤b的处理是设置对照实验
C.步骤c是防止温度过高破坏叶绿素
D.步骤d叶片遮光部分呈现蓝色
10.(2021•湖北模拟)下列关于科学探究及生物实验表述正确的是( )
A.当调查的范围很大不能逐一调查时,应随意取样进行抽样调查
B.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用录音机录音属于科学观察的方式
C.为了观察到更多的气孔,应选择菠菜叶片的上表皮制作临时装片
D.“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模拟实验中每个小组都能得出生男生女的比例是1:1
11.(2021•湖北三模)下表所列实验的相关操作与所要达到的目的,对应错误的是( )
选项
名称
操作
目的
A
观察草履虫
在载玻片的培养液里放几丝棉花纤维
防止草履虫运动过快
B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C
观察叶片的结构
用镊子撕取蚕豆叶片的上表皮
便于观察到更多的气孔
D
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使叶片中淀粉运走耗尽
A.A B.B C.C D.D
12.(2021•恩施州一模)关于生物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有几个( )
①在做“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实验中,向等质量条件下测定食物燃烧释放能量的实际数据要比食物含有能量的理论数据小
②做“馒头在口腔中变化”实验中,在加有馒头碎屑、适量唾液、充分搅拌、放在37℃水浴中静置10分钟后的试管中,滴加碘液会变蓝
③做“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实验中,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流动情况
④在探究“蚂蚁通讯”实验中,可以用手直接移动木条小桥
A.0 B.1 C.2 D.3
13.(2021•孝感)某生物组在进行“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步骤中属于设置对照的是( )
A.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B.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
C.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
D.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14.(2021•荆门)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1为实验装置,图2为实验数据统计。
步骤1:实验装置的中央放入10只生理状况相同的鼠妇,在温度适宜且明亮的环境中静置5分钟,分别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并记录。
步骤2:再按步骤1的方法重复操作5次。
步骤3:求5次实验的平均值。
下列对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B.重复5次求平均值的原因是为了减少误差,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
C.分析数据可知,光对鼠妇生活分布有影响,鼠妇适宜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D.若要借用此装置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只需将透明侧的土壤换成干燥土壤
15.(2021•鄂州)某同学在学习普利斯特利实验的基础上做了一个实验: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不同密封的玻璃罩里,实验处理方案如表所示,蜡烛最先熄灭的一组是( )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条件
1组
一支点燃的蜡烛+绿色植物
光照
2组
一支点燃的蜡烛
光照
3组
一支点燃的蜡烛+绿色植物
黑暗
4组
一支点燃的蜡烛
黑暗
A.1组 B.2组 C.3组 D.4组
16.(2021•黄石)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用200粒玉米种子随机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方案及结果如表所示。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实验编组
种子数量(粒)
环境条件
发芽率
温度(℃)
水分
空气
甲
50
25
适量
充足
96%
乙
50
25
干燥
充足
0
丙
50
2
适量
充足
0
丁
50
2
适量
无空气
0
A.甲组为对照组,乙、丙、丁三组为实验组
B.甲乙两组对照可以探究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C.甲、丙两组的实验结果说明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D.甲丁两组的实验结果说明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二.实验探究题(共9小题)
17.(2021•随州一模)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小麦的种子和幼苗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是探究小麦种子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要使实验获得成功,则乙瓶内的现象是 。
(2)图二中的①②③表示小麦幼苗的某些生理过程。先将小麦幼苗放在黑暗处一昼夜,通过 (填数字)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再用黑纸片将叶片1的b部分进行遮光处理,然后把幼苗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摘下叶片1,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叶片1的b处的现象是不变蓝色,在对照条件下,根据此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图三表示温室一昼夜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情况。在18时~24时内,通过曲线可知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在0时~24时内,有机物积累最多、氧气浓度最低的时间分别是 时左右。
(4)图四表示在白天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的夜间温度下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实验表明,在同一时间范围内, 。
18.(2021•樊城区模拟)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1的实验装置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图2为植物生理活动示意图,A、B、C代表不同的生理活动。请分析作答:
(1)LED灯管离水槽距离越近,光照强度越强,根据图1装置设计可以判断,该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是: 。
(2)有同学利用此装置进行了探究,并获得实验结果如下:
LED灯管的位置
第1级
第2级
第3级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35
15
6
金鱼藻在光下产生的气泡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据此实验结果分析,在日常生产中若要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3)图2中 (填字母)所示生理活动表示的是光合作用,气体进出植物体的通道是叶片上的 。
19.(2021•云梦县校级模拟)小明做了观察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请你帮他回答问题:
试管
加入物质
控制条件
检验方法
1号
适量馒头碎屑+2 mL唾液
37℃水溶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2号
适量馒头碎屑+2 mL清水
37℃水溶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1)该实验的实验试管和对照试管分别是 试管和 试管。
(2)1号、2号试管经过充分振荡后,出现的现象分别是 。
(3)发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4)本实验用37℃水溶,是因为 。
(5)本实验有比较明显的缺陷请你指出来 。
20.(2021•咸丰县模拟)“公筷公勺”倡议一直是饮食文化的热点话题之一,当前疫情防控成为常态的形势下,使用公筷能否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专家们为此专门开展了实验探究。
步骤1:实验小组在餐馆一共点了6道菜,每道菜分成3组进行实验。
步骤2:餐前对不食用组进行严格的第一次取样。参与实验人员交替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就餐,最后每道菜都留下25克,再进行第二次取样。
步骤3:采集的样本通过冷链送达实验室,经过48小时培育,计算各样本菌落形成单位。
实验过程如图:
实验结果见表:
菜名
结果(cfu/g)
凉拌黄瓜
盐水虾
干锅茶树菇
炒芦笋
咸菜八爪鱼
香辣牛蛙
餐前(不食用组)
14000
160
1100
30
60
60
餐后
使用公筷组
16000
150
4600
30
20
150
不使用公筷组
45000
220
79000
530
5000
560
注:cfu/g是指每克待检样品培养的菌落形成单位。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2)步骤1中每道菜分成3组,目的是为了进行 实验。
(3)实验使用的餐具、筷子及取样工具需经过严格的 处理,从取样开始,操作过程应防止杂菌滋生,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分析实验数据发现,每一道菜“使用公筷组”均比“不使用公筷组”的菌落数明显更少,说明 。
(5)分析餐前(不食用组)凉拌黄瓜的菌落总数远高于其他菜品,以及“使用公筷组”和“不使用公筷组”的实验数据,从两个方面提出健康饮食的合理化建议: 。
21.(2021•恩施市模拟)月季花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但其种子存在休眠现象,自然萌发率很低。为探究打破种子休眠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1)比较第1、2组实验结果,说明打破种子休眠的温度为 。
(2)比较 两组实验结果,说明湿沙也是打破种子休眠的影响因素。
(3)为进一步探究仅有湿沙条件是否可以打破种子休眠,需要增设第4组实验。第4组实验的预处理是 。
(4)若第4组实验种子几乎不萌发,综合上述信息,得出的结论是 。
a.低温条件和湿度条件均可以打破种子休眠,且湿度条件更为重要
b.在低温条件和湿度条件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才能打破种子休眠
c.低温可以打破休眠,湿度可以促进该效果,但仅有湿度不能打破休眠
(5)日常生活中繁殖月季植株通常采用的人工营养生殖方法是 。
22.(2021•湖北模拟)不少同学都观察过水生植物在阳光下逸出气泡的现象,这一现象很早就被科学家塞尼比尔用设计的实验装置开展过研究,他还巧妙地收集到水生植物在光合作用中释放出的气体。某小组模仿科学家的实验设计,制作了下列装置;成功重复了这个实验。
如图取甲乙两只相同的玻璃缸,内装足量的25℃清水,加入碳酸氢钠适量(可使水中二氧化碳含量稳定)。再取适量、相同的新鲜金鱼藻各一份分别放入清水中,用小木块垫起倒扣的短颈漏斗并罩住金鱼藻,然后用装满25℃清水的试管倒扣在漏斗的短颈上,用黑色塑料盒罩住乙玻璃缸。将两套装置同时移入适宜的环境中,光照数小时并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请思考并回答问题。
(1)这个实验探究的变量是 。发生的实验现象是 。
(2)这个小组用带火星的卫生香检验甲装置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时,卫生香立刻重新燃烧起来,联系实验过程和已经掌握的知识,你认为该小组能够得到哪两个结论? , 。
(3)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建议该小组进行 。
(4)为了充分利用实验装置,实验结束后,请你提出一个利用该装置继续探究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问题 。
23.(2021•随州模拟)生活中我们发现酗酒后,一些人面红耳赤,一些人摇摇晃晃站立不稳,更有一些人酒后驾车酿成许多悲剧……。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想通过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来寻找答案。下面是该小组的同学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过程,在15℃的室温条件下,选用8只大小一致、生命活力相同的成年水蚤分成八组,分别放置在清水和体积分数为1%、3%、5%、8%、10%、15%、20%酒精溶液中,依次观察了水蚤10秒心跳次数,结果如表:
酒精浓度
清水
1%
3%
5%
8%
10%
15%
20%
10秒内心脏跳动次数
35
30
28
24
22
21
18
0
请根据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你对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 。
(2)这个实验的变量是 。
(3)本次实验的结论是 。
(4)当酒精的浓度达到20%时,水蚤会因为酒精浓度过大而导致 。
(5)本次实验中所用水蚤的正常心率为 。
(6)你认为实验设计不足之处: 。
24.(2021•黄冈模拟)为了探究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兴趣小组把等量天竺葵分别放在3个封闭的容器中,容器大小相同且二氧化碳含量充足,用强度相同的不同颜色的光照射一段时间后,分别比较容器中的氧气变化量,结果如表所示。
容器
植物
光的颜色
温度(℃)
氧气变化量
1号
天竺葵
红
25
+++
2号
天竺葵
黄
?
+
3号
天竺葵
绿
25
﹣
(注:氧气变化量=实验后含量﹣实验前含量;“+”代表增加,“﹣”代表减少)
(1)该探究实验提出的问题是 ?
(2)根据实验原则,2号容器内的温度应该设置为 ℃。
(3)实验结果表明,在 光下天竺葵光合作用强度最大。除检测氧气变化量外,该实验还可以检测有机物的变化量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检测时,分别从三个容器中各摘下一个叶片将它们进行 、漂洗、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的不同。
(4)增设4号容器,黑暗处理(其它实验条件相同),若容器中氧气变化量是“﹣﹣”,则可判断3号容器中的天竺葵 (选填“有”或“没有”)进行光合作用,3号容器中的氧气含量不增反降的原因是光合作用强度 呼吸作用强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绿色植物在光下能释放氧气,对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起重要作用。
25.(2021•襄阳)课外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学习了绿色植物的相关知识后,对科学家普利斯特利所做的经典实验非常感兴趣,他们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小鼠+密闭透光的玻璃罩→一段时间后,小鼠死亡
乙:小鼠+密闭透光的玻璃罩+一盆植物→一段时间后,小鼠正常活着
丙:小鼠+密闭不透光的玻璃罩+一盆植物→一段时间后,小鼠死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探究实验中能形成 组对照实验。
(2)乙装置中的小鼠能正常活着,原因是植物的 作用更新了玻璃罩内的气体。
(3)若乙组和丙组形成对照,变量是 ,它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4)植物体与小鼠在结构层次上的不同点是:植物体没有 。
三.解答题(共7小题)
26.(2021•黄冈一模)“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连接东西方文明和贸易和文化桥梁。习主席倡导“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神舟十一号搭载的太空养蚕实验,又开创了“太空丝绸之路”。
(1)“太空房”两侧放置了由桑叶调制的食物,生物小组的同学对桑蚕的取食行为很感兴趣。以下是他们设计实验方案时的对话,请分析其中蕴含的科学思维。
甲的观点属于 ,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社会经验基础上的。乙和丙提出的方法能更规范地获得科学证据。乙的目的是 ;丙遵循了 原则。如果实验结果如丁所述,那么家蚕的取食行为就是由 决定的。
(2)六只太空蚕是科学家培育改良的品种“秋丰白玉”。生物小组养的蚕多数是有斑纹的,他们将两只有斑纹的蚕杂交,子代蚕既有有斑纹的又有无斑纹的。如果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用B、b表示,则子代蚕的基因组成是 。
(3)家蚕辛勤吐丝,但蚕丝的强度、韧性却不如蛛丝。科学家将蛛丝蛋白基因转入到了家蚕体内,使家蚕吐出大量与蛛丝类似的超级蚕丝。应用的现代生物技术是 。
27.(2021•宜昌三模)生物科学实验是我们应用科学方法、认识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概念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请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观察猫和兔的双眼在头部的位置,你就此现象提出的一个问题是: 。
科学探究过程中在“提出问题”后紧接着的步骤是 。
(2)在制定计划时要考虑诸多因素,如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探究实验中,实验前先把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 ;设计时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其目的是: 。
(3)小明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实验中,本应该将处理好的号试管放入37℃温水中5到10分钟。由于一时着急,误将三支试管放入尚未冷却的100℃的开水中。之后,他滴加碘液发现3支试管 色,其原因是 。
(4)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探究一下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否与光有关,下面是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数据结果整理表格。
装置编号
温度(℃)
湿度
光照
种子数
发芽率%
1
25
潮湿
有光
100
100
2
25
潮湿
无光
100
100
根据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无论什么探究实验,在表达和交流时如果发现自己的结论和别人的结论不同,这时应该怎么做?
(5)设置对照实验是通常探究实验的重要部分,核心是进行实验中除了研究对象条件不同以外, 都相同。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请你完善对照实验方案:取同种树相似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并且在实验中都滴加蒸馏水,实验前都灭菌处理,然后将 进行实验。
28.(2021•襄州区模拟)如图一中字母表示植物不同的生理活动,图二所示装置用来研究光合作用所需的某一项原料,请据图回答(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
(1)在晴朗的上午图一中植物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有 (填字母)。
(2)图二中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动力来自于图一中 (填字母)过程;C过程发生在细胞的 中;图一的A、B、C过程,气体进出植物的“门户”是 。
(3)分析图二可知,这项原料是 。实验过程中要对叶片暗处理、隔水加热、酒精脱色滴加碘液等操作,则玻璃瓶中的叶片在经过一系列处理后,滴加碘液后 (填“会”或“不会”)变蓝。
(4)瓶内的叶片与瓶外的叶片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中瓶外的叶片作为 组。
29.(2021•鹤峰县一模)某生物兴趣小组用透明的玻璃瓶和绿色植物等组装成甲、乙、丙、丁四个密闭装置,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中进行植物生命活动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选用甲、乙两装置进行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 。实验前需要将两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实验后两装置中的叶片能够检测到淀粉的是 装置。
(2)该小组想用丙、丁装置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他们需要怎么处理才能达到目的? 。
(3)如果该小组选用的植物是斑叶植物,则可用 装置中的叶片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30.(2021•黄石模拟)图1是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的控制中心是[ ] (方括号内写编号,横线上写该结构的名称,下同),因为该结构中的 上有遗传信息。
(2)控制物质进出动物细胞的结构是[ ] 。
(3)与植物细胞相比,该细胞的细胞质中没有叶绿体和 。
图2是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部分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4)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是 和 。
(5)将该装置用黑布遮罩,小白鼠因缺氧很快死亡了(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这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 。
(6)为了进一步开展探究活动,某同学将该装置中植物的叶全部剪掉,更换一只活小白鼠,并给予光照。你认为该同学探究的问题是 。
31.(2021•老河口市一模)生物科学探究往往需要实验和观察。在探究的过程中,设置对照和控制变量都是十分重要的。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中,小凤以当年饱满的大豆种子为材料进行探究,方案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瓶号
1
2
3
4
种子
10粒相同种子
10粒相同种子
10粒相同种子
10粒相同种子
环境条件
不放水,置于温暖处
放适量水,置于温暖处
放适量水,置于冰箱保鲜层
放过量水,置于温暖处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 →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显微镜是生命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写有“上”字的薄纸片,则视野里看到的应是 。
(3)大豆种子结构中能发育成新植物幼体的是 。
(4)一位果农采用某种方法,让一株苹果树结出两种不同口味的苹果。他采用的繁殖方式是 。
(5)如果小凤要证明“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应选择2号瓶和 号瓶为一组对照实验。
(6)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原因是萌发的种子进行旺盛的 作用,利用大量氧气,将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
32.(2021•湖北模拟)近年来,我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大量植树造林,使得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人们的健康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高。如图1为某植物叶片叶肉细胞内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②分别为氧气、二氧化碳,甲、乙为细胞内的相关结构;图2、图3是某生物实验兴趣小组做的实验装置;图4表示发生在绿色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
(1)图1中,结构甲中所进行的生理活动反应式是 。
(2)某生物实验兴趣小组设置了一组实验装置(如图2),一段时间后,发现透明的塑料袋内壁上有水珠出现,对比甲和乙、乙与丙,他们探究的问题是: 。
(3)该生物实验兴趣小组进一步探究,将图2中的甲装置放在光下一段时间后,用排水法收集了塑料袋中的气体(见图3),将带火星的细木条插入广口瓶,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这可以说明 。
(4)图4中,白天较强阳光下植物进行的生理过程有 (填字母),C过程对生物圈的意义是 。
(5)图5曲线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其中N点表示 。
2022年湖北省中考生物专题练9-生物实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解答】解:A、甲实验装置中,处在最上端的种子没有水分,浸没在水中的种子没有充足的空气,与中间的种子对照,可用来探究水、空气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A正确。
B、氧气有助燃的性质,乙装置蜡烛熄灭,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B错误。
C、主叶脉切断,切口上下形成以水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所以丙实验装置可用来探究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C错误。
D、据图可见: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是生理盐水,所以丁实验装置是用来观察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D错误。
故选:A。
2.【解答】解:A、观察草履虫时从培养液表层吸一滴培养液是因为表层草履虫多,表层含氧多,草履虫为了呼吸大多集中在表层,A错误;
B、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滴加碘液变蓝的部分是胚乳,因为淀粉等营养物质贮存在玉米的胚乳中,胚不变蓝,因此可以检验玉米的胚乳含有淀粉,B正确;
C、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滴加的是与人体细胞内液体浓度相同的生理盐水,C错误;
D、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是为了使植株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D错误。
故选:B。
3.【解答】解:A、1上表皮,4下表皮,2栅栏组织、3海绵组织属于叶肉细胞,A正确。
BC、我们要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所以探究实验我们设计对照时应有唯一变量﹣﹣有无叶。同时我们要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如图B用塑料袋将植物连同盆土一同罩住,这样塑料袋内壁的水珠是否来自叶片的蒸腾作用就不能确定,因为把花盆中的土壤也扎在里面,水蒸气有可能来自土壤中的水分。只有A和C可以进行比较最好,B错误,C正确。
D、蒸腾作用的水分来自5叶脉中的导管运输的,6气孔作为蒸腾作用水分出入的门户,D正确。
故选:B。
4.【解答】解:A、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能有限散热,提高大气的湿度,正确。
B、街头绿地对局部小气候的调节,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错误。
C、街头绿地增加街头绿地的面积有利于城市生态系统的水循环,正确。
D、街头绿地植物种类越复杂,调节局部小气候的能力越强,正确。
故选:B。
5.【解答】解:A、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应该以二氧化碳为变量,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因此该实验需要用到氢氧化钠,A正确;
B、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无法设置变量做出假设,因此此探究活动不需要作出假设,B正确;
C、小鱼尾鳍内含色素,颜色深,视野较暗,因此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应该用低倍的显微镜,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宽且亮,C错误;
D、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脱脂棉纤维,限制水蚤的运动,D正确。
故选:C。
6.【解答】解:A、甲与乙以水分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甲和乙对照实验说明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正确。
B、甲和丁有唯一不同的量温度,因此甲和丁能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温度,该实验说明了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正确。
C、乙与丙对有两个变量水分和空气,因此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错误。
D、甲与丙以空气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甲和乙对照实验说明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空气,正确。
故选:C。
7.【解答】解:A、由实验组③不难发现,没有子叶的花生依然能生长,只是生长的程度很小,并不是完全不能生长,故该实验不能说明胚是植物体发育所必须的结构(如果是必须结构,去除后应该完全不能生长)。
B、C、D实验的题目是“探究子叶的不同处理对花生幼苗发育的影响”,我们可以找到该实验每组之间的区别在于“对子叶的不同处理”,因此本实验的变量为子叶的数目。首先判断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的题目是“探究子叶的不同处理对花生幼苗发育的影响”,我们可以找到该实验每组之间的区别在于“对子叶的不同处理”。记住“对照组”及自然常态,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处理也不做,而自然生长的花生肯定有两片子叶,于是,保留全部的子叶的花生就是对照组,而做了处理的为实验组。因此实验组为②和③,对照组为①,BC错误,D正确。
故选:D。
8.【解答】解:A、两个品种的小麦种子都要呼吸,呼吸作用呼出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A正确;
B、由图可知,A小麦种子比B小麦种子消耗的氧气多,所以A小麦种子的生命活动比B小麦种子更旺盛,B正确;
C、该曲线也可以表示种子内有机物含量的变化,C正确;
D、图中曲线,看不出两种小麦种子的萌发率不同,D错误。
故选:D。
9.【解答】解:A、步骤a把盆栽的天竺葵放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耗尽叶片中的淀粉,不是为了降低叶片的蒸腾作用,A错误;
B、步骤b用黑纸从上下两面遮住,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目的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B正确;
C、步骤c表示酒精脱色,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目的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同时水浴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C错误;
D、步骤d叶片见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D错误。
故选:B。
10.【解答】解:A、抽样调查是根据部分实际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标志总量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属于非全面调查的范畴,而非随意取样进行抽样调查。A错误
B、观察法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B正确
C、气孔一般分布在叶的下表皮比叶的上表皮要多,因此为了观察到更多的气孔,应该选择菠菜叶片的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C错误
D、由于实验是随机的,并不是每个小组的比例正好是1:1,也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现象,但所有的小组平均起来,会接近1:1这种情况的,D错误
故选:B。
11.【解答】解:A、观察草履虫时,在载玻片的培养液里放几丝棉花纤维是为了限制草履虫的运动,便于观察,A正确;
B、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B正确;
C、观察叶片的结构用镊子撕取蚕豆叶片的下表皮便于观察到更多的气孔,C错误;
D、要检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就要保证实验前叶片内不能含有淀粉,所以在实验前要将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使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或消耗。 D正确。
故选:C。
12.【解答】解:①在做“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实验中,向等质量条件下测定食物燃烧释放能量的实际数据要比食物含有能量的理论数据小,因为食物燃烧时散失的热量影响实验结果,①正确;
②做“馒头在口腔中变化”实验中,在加有馒头碎屑、适量唾液、充分搅拌、放在37℃水浴中静置10分钟后的试管中,滴加碘液不会变蓝,因为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②错误;
③做“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实验中,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流动情况,因为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亮,③正确;
④蚂蚁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是依靠分泌物的气味,所以在探究“蚂蚁通讯”实验中,不可用手直接移动“桥”,以免影响实验结论,④错误。
故选:C。
13.【解答】解:A、实验前将植物放在暗处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或运走,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干扰。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
B、将叶片的一部分用不透光的纸片遮盖起来的目的是与叶片光照部分设置一组对照实验。
C、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除去不透光纸后,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酒精逐渐变为绿色溶液,这表明是叶绿素溶于酒精。
D、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叶片见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
故选:B。
14.【解答】解:A、在一个鞋盒子内铺上一层湿土,把鞋盒子均分为两部分,一侧盖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该小组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实验,A正确;
B、在科学实验中,为了减少获取实验数据的误差,常常设重复组,取各重复组的计算平均值,所以重复5次求平均值的原因是为了减少误差,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B正确;
C、分析图示数据统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鼠妇适合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C正确;
D、该小组为继续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把实验装置中透明玻璃板一侧的湿土换成了干燥土壤,还应把玻璃板换成黑纸板,D错误。
故选:D。
15.【解答】解:绿色植物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在黑暗的条件下绿色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1组中光照条件下,蜡烛燃烧释放二氧化碳,从而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原料;2组光照条件下,蜡烛燃烧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3组在黑暗条件下,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绿色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4组中黑暗条件下,只有蜡烛燃烧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由以上分析可知:3组中消耗氧气最快,最多,因此蜡烛最先熄灭。
故选:C。
16.【解答】解:A、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乙、丙、丁),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甲),A正确。
B、甲和乙的实验变量是水分,可以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B正确。
C、甲和丙的实验变量是温度,可以说明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条件,C正确。
D、甲和丁的变量是温度和空气,变量不唯一,无法形成对照实验得出结论,D错误。
故选:D。
二.实验探究题(共9小题)
17.【解答】解:(1)空气在进入乙瓶之前需要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除净,故应在乙瓶之前加甲装置,甲瓶装置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乙瓶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因为没有二氧化碳。
(2)为排除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将该实验装置放到黑暗处一昼夜,这样可以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通过①呼吸作用运走耗尽。I的b部分是遮光部分,a是见光部分,以光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现象是:叶片I的a的绿色部分滴加碘液后变蓝色,说明进行了光合作用;叶片I的b遮光部分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说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此实验说明了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3)根据图示可知:在0﹣6时,夜间无光,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升高;而6﹣18时为白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断消耗二氧化碳,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但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所以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降低;从18﹣24时为黑夜时间,与0﹣6时的情况一样,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因此由图看出,从0时到6时,从18时到24时,温室内二氧化碳含量都在升高,对这一变化解释正确的是这两个时间段的植物基本上在进行呼吸作用。早上6点到傍晚18点,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所以18点有机物积累最多。氧气浓度最低的时间6时。
(4)据图四可见:当温度为30℃,二氧化碳含量多;当温度为20℃,二氧化碳含量少。由此可见: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小麦的呼吸作用越强。所以要增加小麦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夜晚适当降温。
故答案为:(1)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2)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3)18时、6时;
(4)温度越高,小麦的呼吸作用越强。
18.【解答】解:(1)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实验中,用LED灯做光源,LED灯管离水槽距离越近,光照强度越强,根据图1装置设计可以判断,该实验是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有影响吗?
(2)分析表中的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或光照越弱,光合作用越弱)。若要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适当增加光照强度。
(3)图2中C所示生理活动表示的是光合作用,气体进出植物体的通道是叶片上的气孔,气孔是气体进出植物体的门户,所以,图甲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进出植物体的。
故答案为:(1)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有影响吗?
(2)适当增加光照强度;
(3)C;气孔。
19.【解答】解:(1)1号试管中加入了唾液,是接受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是实验试管,2号试管中没有加入唾液,是不接受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起对照作用。
(2)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1号试管中的淀粉被分解了,因此滴加碘液后出现的实验现象是1号试管不变蓝,2号试管变蓝色.
(3)1号、2号试管经过充分振荡后,1号试管里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初步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2号试管中的清水没有分解淀粉,淀粉遇到碘变蓝,所以2号试管变蓝,1号不变.
(4)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和低温都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本实验过程中应将装置放在37℃的水中进行水浴,模拟的是人体口腔的温度,因为37℃是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
(5)本实验有比较明显的缺陷是实验次数太少,具有偶然性,应多次重复实验。
故答案为:(1)1;2
(2)2号试管变蓝,1号试管不变蓝
(3)唾液里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初步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清水没有分解淀粉,淀粉遇到碘变蓝,所以2号试管变蓝,1号不变
(4)与口腔温度一样,37度是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宜温度
(5)实验次数过少应多次重复实验。
20.【解答】解:(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使用公筷能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吗?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每道菜分成3份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中对所用材料进行高温杀菌,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由表中数据可见:每一道菜“使用公筷”组均比“不使用公筷”组的菌落数明显少,由此说明使用公筷能有效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所以倡议大家使用公筷。
(5)餐前的凉拌黄瓜的菌落总数远高于其他菜,原因是餐前的凉拌黄瓜未经过高温杀菌。由此建议大家食用熟食、(切生食和熟食的厨具要分开等)聚餐时使用公筷。
故答案为:(1)使用公筷能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吗?
(2)对照
(3)高温杀菌(灭菌、消毒);杂菌污染(其他菌污染)
(4)使用公筷能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
(5)食用熟食、(切生食和熟食的厨具要分开等)聚餐时使用公筷
21.【解答】解:(1)比较第1、2组实验结果,第1组实验种子均未萌发,第2组种子萌发率是19%,两者唯一的变量是温度,说明4℃的温度可能打破种子的休眠。
(2)比较2、3组两组实验结果,唯一的变量是湿沙,有湿沙的萌发率比没有湿沙的要高,说明湿沙也是打破种子休眠的影响因素。第1组跟第3组不能成为对照组,因为有两个变量温度和湿沙。
(3)为进一步探究仅有湿沙条件是否可以打破种子休眠,需要增设第4组实验。第4组要与第一组设立对照实验,实验的唯一变量是湿沙,所以第4组预处理是与湿沙混合,常温保存60天。
(4)对比1组和2组数据可知,变量是温度,实验结果说明:低温可以打破休眠;对比2组与3组的数据可知,变量是湿沙,实验结果说明:湿度可以促进低温打破休眠的效果;若第4组实验种子几乎不萌发,对比1组与4组,变量是湿沙,实验结果说明:仅有湿度不能打破休眠。综合上述信息,得出的结论是:低温可以打破休眠,湿度可以促进该效果,但仅有湿度不能打破休眠,故选c。
(5)若要在短期内,大量获得连续开花月季植株,可采取无性繁殖的方式,月季一般通过扦插这种营养繁殖来进行繁殖。
故答案为:(1)4℃
(2)2和3
(3)与湿沙混合,常温保存60天
(4)C
(5)扦插
22.【解答】解:(1)甲乙装置唯一不同的条件是有无光照,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发生的实验现象是甲装置试管有气泡产生,乙装置试管没有气泡产生,同时甲装置试管液面下降,乙装置试管液面不下降。
(2)氧气具有助燃的性质,甲装置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能让即将熄灭的竹签立刻重新燃烧起来,这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并且甲装置有光照能进行光合作用,乙没有产生氧气,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也可以得出结论,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3)为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可以进行重复实验,这样可以减少误差,避免偶然性。
(4)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条件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因此该装置还可用于探究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其他问题:如水温影响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吗?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加入碳酸氢钠)会影响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吗?
故答案为:
(1)光照;甲装置试管有气泡产生,乙装置试管没有气泡产生,同时甲装置试管液面下降,乙装置试管液面不下降
(2)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或“金鱼藻在光下产生了氧气”,意思相近即可);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或“金鱼藻只有在光下才能产生氧气”,意思相近即可,两空答案不限顺序)
(3)重复实验(或“设置重复组”)
(4)水温影响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吗?(加入碳酸氢钠的量影响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吗?光照强度影响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吗?金鱼藻数量的多少影响氧气的释放量吗?哪种水生植物释放的氧气较多?)
23.【解答】解:(1)根据生活现象和表格数据可知.提出的问题是: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吗?对照实验的问题、假设和结论最好一致,因此可以假设: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
(2)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根据表格信息显示只有酒精浓度不同这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即本次实验配制不同浓度的酒精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
(3)根据表格可知,当酒精的体节分数分别是( 清水)0、1%、3%、5%、8%、10%、15%、20%,对应的水蚤心率分别是33、30、28、24、22、21、18、0( 死亡).表明随着酒精体积分数的增加,水蚤心率逐渐下降,直至死亡.因此本次实验的结论是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
(4)当酒精的浓度达到20%时,根据表格信息显示10秒内心脏跳动次数为0,说明水蚤会因为酒精浓度过大而导致死亡.
(5)由图中可知,清水中水蚤的正常心率为35÷10×60=210(次/分钟).
(6)你认为实验设计不足之处:实验用的水蚤的数量过少,存在偶然因素。
故答案为:
(1)酒精浓度对水蚤心率有影响。
(2)酒精浓度
(3)酒精浓度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其它说法正确可得分)
(4)死亡
(5)210次∕分(无单位不给分)
(6)实验用的水蚤的数量过少,存在偶然因素
24.【解答】解:(1)分析题目可知,该实验是“为了探究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可提出如下问题: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有影响?
(2)根据题干中的图表可知容器1、2和3唯一不同的变量是“不同颜色的光(或者光)”,主要是探究光的颜色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根据实验设计单一变量的原则,2号容器内的温度应与其它容器相同,即设置为25℃。
(3)实验结果表明:植物对于红色光质最容易吸收,而对于绿光,植物基本不吸收。实验除检测氧气变化量外,该实验还可以检测有机物或二氧化碳的变化量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因此检测时,分别从三个容器中各摘下一个叶片,将摘下的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用酒精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酒精脱色时应隔水加热,因为酒精易燃、易挥发,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酒精脱色时叶片逐渐由绿色变为黄白色,然后用清水漂洗,最后滴加碘液染色,检测有无淀粉生成,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遇碘变蓝色。
(4)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如果增设4号容器,进行黑暗处理,其它实验条件相同,若容器中氧气变化量呈逐渐减少状态(“﹣﹣”),而3号容器氧气变化量也是减少状态(“﹣”),则可判断3号容器中的天竺葵有进行光合作用,3号容器中的氧气含量不增反降的原因是光合作用强度弱于呼吸作用强度,或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少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
(5)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
故答案为:(1)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有影响吗
(2)25
(3)红;酒精脱色
(4)有;小于
(5)碳﹣﹣氧
25.【解答】解:(1)甲乙对照,变量是植物;乙丙对照,变量是光照,故在该探究实验中能形成2组对照实验。
(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所以,乙装置中的小鼠能正常活着(有充足的氧气),原因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更新了玻璃罩内的气体(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氧气)。
(3)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可进行。由题干信息可知:若乙组和丙组形成对照,变量是光照,光照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4)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所以,植物体与小鼠在结构层次上的不同点是:植物体没有系统。
故答案为:(1)2
(2)光合
(3)光照
(4)系统
三.解答题(共7小题)
26.【解答】解:(1)甲的观点属于假设,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社会经验基础上的。乙和丙提出的方法能更规范地获得科学证据。乙的目的是:排除后天学习的影响;丙遵循了单一变量、设置对照原则。家蚕的取食行为是蚕的一种本能,为先天性行为,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2)将两只有斑纹蚕杂交,子代蚕既有有斑纹的又有无斑纹的。说明无斑纹是隐性性状,有斑纹是显性性状,如果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用B、b表示,无斑纹的基因型为bb,其中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故亲代基因型为Bb、Bb,遗传图解如下:
所以,子代的基因型为:BB、Bb、bb。
(3)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即为转基因技术。“家蚕辛勤吐丝,但蚕丝的强度,韧性却不如蛛丝,科学家将蛛丝蛋白基因转移到了家蚕体内。使家蚕吐出大量与蛛丝类似的超级蚕丝”。这项现代生物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
故答案为:(1)假设;排除后天学习的影响;单一变量、设置对照;体内的遗传物质
(2)BB、Bb、bb
(3)转基因技术
27.【解答】解:(1)观察图1中兔和猫的双眼在头部的位置,就此现象。因而提出的问题应该是:猫和兔的眼睛位置不同与它们的食性有关吗?(或猫和兔的眼睛位置不同能说明形态结构与生存环境相适应吗?)提出问题后作出假设:猫和兔的眼睛位置不同与它们的食性有关(或无关)。
(2)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这样天竺葵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其目的是耗尽叶片中原有淀粉。“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是为了形成对照实验。
(3)小明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实验中,本应该将处理好的①②③号试管放入 37℃水温中5到10分钟。由于一时性急,误将三支试管放入尚未冷却的 100℃的开水中。之后,他滴加碘液发现3支试管变蓝色。其原因是由于温度太高,酶的活性丧失。
(4)在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否与光有关”中,设计了图示的实验装置,实验变量是光照,结果种子都萌发,说明种子萌发与光照无关。
无论什么探究实验,在表达和交流时如果发现自己的结论和别人不同,这时我们应该:检查自己的探究过程是否有误、反思自己的探究方法是否完善、找不出自己问题时请教其他同学和老师、等等,(合理即可)。
(5)设置对照实验是通常探究实验的重要部分,核心是进行实验中除了研究对象条件不同以外,其余都相同。取同种树相似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并且在实验中都滴加蒸馏水,实验前都灭菌处理,然后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实验。
故答案为:
(1)猫和兔的眼睛位置不同与它们的食性有关吗?(或猫和兔的眼睛位置不同能说明形态结构与 生存环境相适应吗?等等);作出假设:猫和兔的眼睛位置不同与它们的食性有关(或无关)
(2)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淀粉);为了形成对照实验
(3)变蓝;唾液淀粉酶在100℃水温下失活(失去活性),淀粉未被分解
(4)种子萌发与光照无关;检查自己的探究过程是否有误、反思自己的探究方法是否完善、找不出自己问题时请教其他同学和老师、等等,(合理即可)。
(5)其余;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28.【解答】解:(1)根据图示可知:A表示蒸腾作用、B表示呼吸作用、C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蒸腾作用在光下旺盛,在无光的条件下较弱。因此白天有光,在晴朗的上午图一中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2)图二中A表示植物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形成的蒸腾拉力是水分向上运输的主要动力,因此水分在植物体内向上运输的动力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C是光合作用,C过程发生在细胞的叶绿体中。图一的A、B、C过程,气体进出植物的“门户”是气孔。
(3)图二瓶内的叶片所处的环境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瓶内的叶片与瓶外的叶片”唯一不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瓶内的叶片与瓶外的叶片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光合作用的原料包括水和二氧化碳,该实验探究的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瓶内的叶片缺少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实验过程中对叶片暗处理、隔水加热、酒精脱色、滴加碘液等操作,则玻璃瓶中的叶片在经过一系列处理后,滴加碘液后不会变蓝。
(4)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玻璃瓶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吸收,玻璃瓶中的叶片就得不到二氧化碳;玻璃瓶外叶片可以正常的吸收二氧化碳;因此玻璃瓶内外的叶片是一组对照实验,瓶外的叶片是对照组,瓶内的叶片是实验组,变量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ABC
(2)A;叶绿体;气孔
(3)二氧化碳;不会
(4)对照
29.【解答】解:(1)图为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就要把二氧化碳设计成变量,甲装置中是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乙装置中就要装入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甲组形成对照试验。实验前需要将两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耗尽叶片内原有的淀粉。甲装置中的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甲装置中含有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因此甲装置中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滴加碘液变蓝色。
(2)光合作用需要光照,为了防止光合作用影响实验效果,该小组用丙、丁装置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他们需要将丙、丁放在黑暗的环境中(或将丙、丁遮光)才能达到目的。
(3)如果该小组选用的植物是斑叶植物,斑叶处没有叶绿素,与绿叶部位对照,实验变量是叶绿素,则可用甲装置中的叶片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故答案为:(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耗尽叶片内原有的淀粉;甲
(2)将丙、丁放在黑暗的环境中(或将丙、丁遮光)
(3)甲
30.【解答】解:(1)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①细胞核,其中含有遗传物质;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
(2)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关系.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所以细胞质中没有叶绿体和液泡.
(3)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叶绿体光能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
(5)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装置在黑暗的环境中,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但呼吸作用非常旺盛,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与小白鼠的呼吸争夺氧气,所以小白鼠不久就会死亡。
(6)将该装置中植物的叶全部剪掉,更换一只活小白鼠,并给予光照,探究的问题是:叶片是不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故答案为:(1)②细胞核;DNA;
(2)①;细胞膜;
(3)液泡;
(4)二氧化碳;水;
(5)光;
(6)叶片是不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31.【解答】解:(1)探究实验的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表述这些问题,根据已知科学知识揭示矛盾)→作出假设(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制定计划(拟定计划,根据拟定的计划,列出所需材料和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组)→实施计划(采用多种途径实施计划,记录现象、数据,评价现象,数据的可靠性)→得出结论(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并完善)。
(2)显微镜下实物与物像的关系: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左右均是颠倒的。故在显微镜下观察写有“上”字的薄纸片,则视野里看到的应是。
(3)双子叶植物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单子叶植物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在种子萌发初期,胚根生长最快,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随后胚轴伸长,胚芽突破种皮背地生长,发育成茎和叶,可见能发育新植物体的是胚。
(4)嫁接,植物的人工营养繁殖方法之一。即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接上去的枝或芽,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嫁接结的果实具有接穗的优点。因此一棵树上能结出不同品种的桃子,采用的处理技术是嫁接。
(5)要证明“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根据探究原则﹣﹣除探究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故变量是空气,分析表格可知,应选择2号瓶和4号瓶为一组对照实验。
(6)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能量,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种子萌发时进行旺盛呼吸作用,该作用的意义是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故答案为:
(1)提出问题
(2)
(3)胚
(4)嫁接
(5)4
(6)呼吸
32.【解答】解:(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淀粉和氧。由图可知乙表示叶绿体。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用公式表示为: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2)图2所示,对照实验的变量是叶的多少,甲装置叶片最多,乙装置叶片较多,对比甲与乙,
探究的问题是叶片的面积影响蒸腾作用的吗?
(3)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该生物实验兴趣小组进一步探究,将图2中的甲装置放在光下一段时间后,用排水法收集了塑料袋中的气体(见图3),将带火星的细木条插入广口瓶,预期的实验现象是带火星的细木条重新燃烧,因此该气体是氧气。
(4)白天较强光线下,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有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和C蒸腾作用。其中C蒸腾作用的主要意义是:①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及无机盐的运输;②促进根部对水分的吸收;③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④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使当地的空气保持湿润,使气温降低,让当地的雨水充沛,形成良性循环。
(5)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N点的二氧化碳吸收相对量为零,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
故答案为:(1)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2)叶片的面积影响蒸腾作用的吗;
(3)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4)ABC;①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及无机盐的运输;②促进根部对水分的吸收;③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④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使当地的空气保持湿润,使气温降低,让当地的雨水充沛,形成良性循环。(选一条)
(5)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
相关试卷
2022年辽宁省中考生物二轮专题练9-人体健康:
这是一份2022年辽宁省中考生物二轮专题练9-人体健康,共20页。
2022年福建省中考生物二轮专题练9-人体健康:
这是一份2022年福建省中考生物二轮专题练9-人体健康,共13页。
2022年福建省中考生物二轮专题练10-生物实验:
这是一份2022年福建省中考生物二轮专题练10-生物实验,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