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西师大版反比例教案设计
展开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成反比例关系的量。
2.经历反比例意义的构建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使学生体会反比例与生活的联系,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感受新知
(1)同样的面包单价:2元∕个。老师说个数,学生对总价
买的数量(个) | 1 | 2 | 3 | 4 | 5 | …… |
总价(元) | 2 | 4 | 6 | 8 | 10 | …… |
面包总价与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它们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成正比例的量所具有的三个特征:
①两种相关联的量②变化有规律③一定的量
(2)共有30个苹果分给小朋友。老师说出小朋友的人数,学生回答分得的苹果个数。
小朋友的人数(人) | 1 | 3 | 5 | 10 | …… |
每个小朋友分得个数(个) | 30 | 10 | 6 | 3 | …… |
从这个表中,你有什么发现?
那么这两种量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对比探究,获取新知
1.感知几种不同的变化规律
(1)某旅游公司的导游带领60名游客来到井冈山游览,准备分组活动,提出的分组建议如下表。
每组人数 | 3 | 5 | 6 | 10 |
|
组数 | 20 | 12 | 10 |
| 4 |
教师:表中有一个量没有变化,是哪个量?
反馈:总人数60人没变,每组人数和组数的乘积是一定的;每组的人数在扩大,组数反而缩小……
(2)游览的第一天晚上,导游写了一篇情况总结,要把它存入电脑
每分钟打字(个) | 120 | 100 | 75 | 60 |
|
所需时间(分) | 25 | 30 |
|
| 60 |
教师:必须先算出哪个量?为什么?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2.概括得出反比例的意义.
现在我们一起找上面两个例子的共同特征。
(1)两种相关联的量。
(2)一种量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3)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
3.举例
抽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
4.区分
表5中,一段路程20 km一定时,已行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成比例吗?为什么?
已行的路程(千米) | 5 | 10 | 15 | 20 |
剩下的路程(千米) | 15 | 10 | 5 | 0 |
引导学生明确:虽然这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但是它们的变化规律是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而不是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它们的和一定,而不是商一定或积一定。所以,它们不成比例。
三、直观操作,加深理解
1.完成第60页课堂活动1题
教师:请同学们看第1题的要求。哪位同学愿意说说你看了题目后的想法?
长(cm) | 24 | 12 | 8 | 6 |
宽(cm) | 1 | 2 | 3 | 4 |
教师:认真观察上表,你有什么发现?表中的长和宽成反比例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反馈:长和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当宽扩大几倍时,长反而缩小相同的倍数,长×宽=长方形的面积(24 cm2一定),所以在上表中,长和宽成反比例。
2.完成第60页课堂活动2题
长(cm) | 3 | 4 | 5 | 6 |
宽(cm) | 2 | 2 | 2 | 2 |
面积(cm²) | 6 | 8 | 10 | 12 |
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当宽一定时,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成什么比例?展示所填表格,然后抽生说出自己的判断及其理由。
3.完成第61页课堂活动3题
分组合作:要求将小组内每人制作的一个周长为30 cm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数据填入表中,再观察讨论,你认为在上表中,长和宽成比例吗?为什么?
长(cm) | 10 | 12 | 13 | 14 |
宽(cm) | 5 | 3 | 2 | 1 |
板书设计
反比例的意义
反比例的意义:
1.两种相关联的量。
2.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反而缩小。
3.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是一定的。
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教学设计,共3页。
数学西师大版反比例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数学西师大版反比例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反比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反比例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探索新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