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摔跤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13.人物描写一组
1.认识“嘎、绊”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监”,会写“跤、搂”等15个字,会写“摔跤、手疾眼快”等11个词语。
2.能结合三个片段中描写人物的语句,说出人物的特点。
3.了解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外貌等表现人物的特点,并能体会其表达效果。
1.能结合三个片段中描写人物的语句,说出人物的特点。
2.了解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外貌等表现人物的特点,并能体会其表达效果。
相关课件。
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嘎、绊”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监”,会写“跤、搂”等15个字,会写“摔跤、手疾眼快”等11个词语。
2.能结合《摔跤》《两茎灯草》中描写人物动作的语句,说出人物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预设: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勇武过人的武松,多愁善感的林黛玉……
2.教师小结:在作家的笔下,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久久难忘。今天,我们将走进一组描写人物的课文,去感受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特点。
二、认读生字词,明确文章三个片段运用的描写方法
1.学生结合预习成果,自主交流“嘎、绊”等生字的识记方法。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2.指导书写。
本课要写的字,有的和动作有关,如“跤”“搂”“挠”“扳”“剃”,也有的和人体器官或外貌有关,如“腕”“腮” “疤”“喉”“咙”。可以分类识记、练写。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文章的三个片段主要写了哪些人物?文中的主要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每个片段分别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来表现主要人物?然后试着填写下面的表格。
4.学生分组合作,找出主要人物,概括其给你留下的印象和课文在描写人物时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填写在表格里。
(1)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2)小组代表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5.过渡:根据不同片段的描写方法进行归类,本课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运用动作描写的第一和第三个片段。
借助表格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探究课文内容,了解三个片段展现了三个形象非常鲜明的人物及其特点,同时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为达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作好铺垫。
三、指导学习《摔跤》,体会动作描写的作用
1.引导学生根据题目,将文章划分为两部分:这是发生在小嘎子和小胖墩儿之间的一场摔跤比赛。根据题目,文章从哪里开始具体写摔跤比赛的过程?
预设: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
2.引导学生阅读后半部分,初步体会动作描写的作用。
(1)读课文后半部分(从“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圈画出描写人物动作的词句。
(2)指名表演文中摔跤场景:请一位同学读文章内容,两位同学分别扮演文中的小嘎子和小胖墩儿。表演的同学要注意演出人物的动作。
(3)引导学生思考、提炼描写人物动作的作用:你觉得他们的表演是否贴近文章内容?是怎么做到的?
预设:他们的表演抓住了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
(4)小结:这部分内容,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让我们身临其境地观看了一场摔跤比赛。可见,对人物动作的描写,可以生动地再现场景。
3.引导学生再读文章,体会小嘎子的机灵。
(1)初读文章之后,我们能感受到小嘎子是个机灵的孩子。那么,文章是怎么表现出他的机灵的?再读文章,找出相关的内容说一说。
(2)学生自由阅读并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小嘎子抓住对手小胖墩儿“傻大黑粗,动转不灵”的特点,“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是想把小胖墩儿转迷糊,以寻找进攻的时机;小嘎子“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是想使巧招取胜。(板书:小嘎子 蹦来蹦去 钩→机灵)
(3)指导朗读相关语句,体会小嘎子的机灵。提示学生在朗读时注意:可以通过语速的急或缓,声音的强或弱来读出想强调的内容。
相机指导学生读准“绊”的字音,并理解“冷绊子”指乘人不备时,暗中耍手段的行为。
(4)教师小结:从小嘎子一连串的动作中,我们能感受到他的机灵劲儿。可见,动作描写能突出人物的特点。
4.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体会小胖墩儿的沉着。
(1)启发思考:通过刚才对小嘎子表现的品读,你觉得这场比赛谁更有可能获胜?实际上呢?
预设:看上去小嘎子能获胜。他选择了有利于自己的比赛规则,选用了自己擅长的战术。但结果却是小嘎子输了。
(2)过渡:主要人物的描写很重要,次要人物的描写也很重要。
(3)小嘎子明明看上去能赢,为什么会输呢?
预设:小嘎子的强项在小胖墩儿身上不管用,且他沉不住气,出击失败,结果弄巧成拙了。小胖墩儿沉着应对,凭着自己力气大反击成功。
5.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6.教师总结:通过《摔跤》这个片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可以生动地再现情景,更可以突出人物的特点,使描写的人物鲜活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四、指导学习《两茎灯草》,再次体会动作描写的作用
1.让学生自由读片段《两茎灯草》,边读边想:严监生临死时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教师相机指导多音字“监”:表示“古代官府名”时,读,如,国子监,监生;表示“从旁察看,监视”“牢狱”时,读,如,监考、监视。
2.作者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请同学们画出相关语句,说说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这些动作的。
(1)组织学生交流。
①当看到桌上点着灯时,严监生“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②当大侄子没猜中原因时,“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③当二侄子没猜中原因时,“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④当奶妈误解他的意思时,他“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⑤当赵氏终于道出他的心思时,他“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2)追问:句子中主要写了严监生的哪些动作?(相机板书:伸着两个指头 摇头)
3.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个片段,揣摩严监生的心情,体会人物特点。
(1)学生分角色朗读,揣摩严监生的心情。
预设:焦急、气恼。
(2)引导学生从严监生的动作、心情中,感受并概括他的特点。
预设:吝啬。
4.教师总结:从这个片段中,我们同样能感受到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几个动作把严监生极其吝啬的特点刻画得入木三分。
将两篇同是以动作描写为主的片段相比较,《摔跤》侧重于一组动作描写,《两茎灯草》侧重于典型动作描写。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体会典型动作描写的作用也是突出人物的特点。
◎板书设计
◎课时目标
结合《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中描写人物外貌的语句,说出人物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1.《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老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这部小说大量应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
2.课件出示老舍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猫城记》《四世同堂》《骆驼祥子》,中篇小说《月牙儿》,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3.谈话揭题:祥子是《骆驼祥子》中的灵魂人物,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年轻时的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性和坚韧的精神。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他像一棵挺脱的树》就是选自《骆驼祥子》。(板书课题: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二、指导学习《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体会外貌描写的作用
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交流过的内容,明确本文运用了外貌描写,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侧重描写了与祥子外貌相关的哪些内容?
预设:第1自然段对祥子的体格和装束进行了整体勾勒,第2自然段细致描写了祥子的脸。
2.指导学生阅读第1自然段,说说祥子的体格和装束是怎样的,了解外貌描写能够交代人物身份。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概括祥子的体格和装束。
①体格方面:身材很高大,铁扇面似的胸,直硬的背,宽而威严的肩,“出号”的大脚。
指导学生理解“出号”就是形容特别大。
②装束方面:把衣服杀进腰,下穿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
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杀进腰”的意思是把腰勒得细一些。
(2)第1自然段通过对祥子的体格和装束的描写,表现了祥子怎样的特点?
预设:高大健壮。
(3)引导学生思考:从祥子的体格和装束上,你知道祥子是做什么的吗?
预设:老北京的车夫就是像这样穿着打扮的。
(4)小结: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外貌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
3.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祥子的脸是怎样的,了解外貌描写能体现人物特点的作用。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概括祥子的脸的特点。
预设: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短而粗的眉,剃得发亮的头,没有多余的肉的腮,几乎与头一边儿粗的脖子,红扑扑的脸,颧骨与右耳之间有一块疤。
(2)这样的祥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结实硬棒、充满活力。
(3)祥子到底对自己的模样满意吗?
预设:他对自己的模样是满意的,他对自己这样一个结实硬棒、充满活力的身体感到自信。
相机引导学生理解“硬棒”就是结实有力的意思。
(4)让学生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祥子的结实硬棒、充满活力。
(5)教师小结:通过外貌描写,祥子高大健壮、充满活力的样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总结
老舍先生善于写人,他善于调动各种手法来塑造人物。老舍是语言大师,他创造性地在作品中运用“京味儿”的语言,使人一读其作品就能感受到当中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老舍也说:“《骆驼祥子》可以朗读,他的语言是活的。”希望同学们课后阅读这部小说。
四、布置作业
留心观察课间休息时同学们的活动,选择一位同学重点观察他的各种表现。
◎板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两茎灯草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6100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两茎灯草教案</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确立目标,借助文本,聚焦“典型”,情境迁移,尝试运用,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摔跤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摔跤教学设计,共4页。
小学人教部编版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教学设计,共2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检测预习,研读课文,了解人物,情境表演,拓展延伸,迁移阅读,作业设计,拓展阅读,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