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备战中考初中数学导练学案50讲—第36讲操作探究问题(讲练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备战中考初中数学导练学案50讲—第36讲操作探究问题(讲练版)01
    备战中考初中数学导练学案50讲—第36讲操作探究问题(讲练版)02
    备战中考初中数学导练学案50讲—第36讲操作探究问题(讲练版)03
    还剩3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备战中考初中数学导练学案50讲—第36讲操作探究问题(讲练版)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中考初中数学导练学案50讲—第36讲操作探究问题(讲练版),共3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疑难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中考初中数学导练学案50讲
    第36讲 操作探究问题
    【疑难点拨】
    1. 常见探究型问题有两种:(1)存在性探究型问题:一般思路是先假设结论的某一方面存在,然后在这个假设下进行演绎推理,若推出矛盾,即可否定假设;若推出合理的结论,则可肯定假设;(2)规律探究型问题:一般思路是通过对所给的具体结论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观察、分析、比较,从中发现其变化规律,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 几何综合探究题灵活多变,一般并无固定的解题模式或套路.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1)是根据条件,结合已学的知识、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分析、归纳逐步得出结论,或通过观察、实验、猜想、论证的方法求解;
    (2)是关注前面几个小题在求解过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会对最后一小题的求解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还可以把前面几个小题的结论作为已知条件,为最后一问的求解提供帮助.
    【基础篇】
    一、选择题:
    1. (2018·浙江临安·3分)如图,正方形硬纸片ABCD的边长是4,点E、F分别是AB、BC的中点,若沿左图中的虚线剪开,拼成如图的一座“小别墅”,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2 B.4 C.8 D.10
    2. (2018•临安•3分.)z如图,正方形硬纸片ABCD的边长是4,点E.F分别是AB.BC的中 点,若沿左图中的虚线剪开,拼成如图的一座“小别墅”,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2 B.4 C.8 D.10
    3. (2018·浙江舟山·3分)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步骤①,②沿虚线对折两次,然后沿③中平行于底边的虚线剪去一个角,展开铺平后的图形是(    )

    A.   B.   C.   D. 
    4. (2018•嘉兴•3分)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步骤①,②沿虚线对折两次,然后沿③中平 行于底边的虚线剪去一个角,展开铺平后的图形是( )


    A. (A) B.(B) C. (C) D. (D)
    5. [2017·滨州]如图2-2-1,点P为定角∠AOB的平分线上的一个定点,且∠MPN与∠AOB互补,若∠MPN在绕点P旋转的过程中,其两边分别与OA,OB相交于M,N两点,则以下结论:①PM=PN恒成立;②OM+ON的值不变;③四边形PMON的面积不变;④MN的长不变,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B )
    A.4 B.3 C.2 D.1

    图2-2-1  第1题答图
    二、填空题:
    6. (2018·湖南省常德·3分)如图,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点B落在AD边上的点G处,点C落在点H处,已知∠DGH=30°,连接BG,则∠AGB=   .

    7. (2017齐齐哈尔)如图,在等腰三角形纸片ABC中,AB=AC=10,BC=12,沿底边BC上的高AD剪成两个三角形,用这两个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则这个平行四边形较长的对角线的长是  .

    8. (2018·辽宁大连·3分)如图,矩形ABCD中,AB=2,BC=3,点E为AD上一点,且∠ABE=30°,将△ABE沿BE翻折,得到△A′BE,连接CA′并延长,与AD相交于点F,则DF的长为 .

    三、解答与计算题:
    9. 在△ABC中,AB=AC,∠A=60°,点D是线段BC的中点,∠EDF=120°,DE与线段AB相交于点E,DF与线段AC(或A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1)如图①,若DF⊥AC,垂足为F,AB=4,求BE的长;
    (2)如图②,将(1)中的∠EDF绕点D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DF仍与线段AC相交于点F.求证:BE+CF=AB;
    (3)如图③,将(2)中的∠EDF继续绕点D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使DF与线段A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作DN⊥AC于点N,若DN=FN,求证:BE+CF=(BE-CF).




    10. ]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中线,AC=BC.一个以点D为顶点的45°角绕点D旋转,使角的两边分别与AC,BC的延长线相交,交点分别为点E,F,DF与AC交于点M,DE与BC交于点N.

    (1)如图①,若CE=CF,求证:DE=DF;
    (2)如图②,在∠EDF绕点D旋转的过程中:
    ①探究三条线段AB,CE,C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若CE=4,CF=2,求DN的长.






    【能力篇】
    一、选择题:
    11. [2017·株洲]如图,若△ABC内一点P满足∠PAC=∠PBA=∠PCB,则点P为△ABC的布洛卡点.三角形的布洛卡点(Brocard,point)是法国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克洛尔(A.L.Crelle,1780~1855)于1816年首次发现,但他的发现并未被当时的人们所注意,1875年,布洛卡点被一个数学爱好者法国军官布洛卡(Brocard,1845~1922)重新发现,并用他的名字命名.问题:已知在等腰直角三角形DEF中,∠EDF=90°,若点Q为△DEF的布洛卡点,DQ=1,则EQ+FQ的值为 (   )
    A.5 B.4 C.3+ D.2+

       答图
    12. (2018•湖北荆门•3分)如图,等腰Rt△ABC中,斜边AB的长为2,O为AB的中点,P为AC边上的动点,OQ⊥OP交BC于点Q,M为PQ的中点,当点P从点A运动到点C时,点M所经过的路线长为(  )

    13. ]如图43-2,AC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O是△ABC的内切圆,现将矩形ABCD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D与点O重合,折痕为FG,点F,G分别在边AD,BC上,连结OG,DG,若OG⊥DG,且⊙O的半径长为1,则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 )

    A.CD+DF=4 B.CD-DF=2-3 C.BC+AB=2+4 D.BC-AB=2

    二、填空题:
    14. [2017·绍兴]如图,∠AOB=45°,点M,N在边OA上,OM=x,ON=x+4,点P是边OB上的点,若使点P,M,N构成等腰三角形的点P恰好有三个,则x的值是 __.

    15. 如图43-3,正方形ABCD边长为1,以AB为直径作半圆,点P是CD中点,BP与半圆交于点Q,连结DQ.给出如下结论:①DQ=1;②=;③S△PDQ=;④cos∠ADQ=.其中正确结论是__ __.(填写序号)

    三、解答与计算题:
    16. (1)问题发现与探究:
    如图①,△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点A,D,E在同一直线上,CM⊥AE于点M,连结BD,则:
    ①线段AE,BD之间的大小关系是__AE=BD__,∠ADB=____,并说明理由.
    ②求证:AD=2CM+BD;
    (2)问题拓展与应用:
    如图②、图③,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过点A作直线,在直线上取点D,∠ADC=45°,连结BD,BD=1,AC=,则点C到直线的距离是____或____,写出计算过程.

    17. 在△ABC中,AB=AC,∠A=60°,点D是线段BC的中点,∠EDF=120°,DE与线段AB相交于点E,DF与线段AC(或A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图43-5
    (1)如图①,若DF⊥AC,垂足为F,AB=4,求BE的长;
    (2)如图②,将(1)中的∠EDF绕点D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DF仍与线段AC相交于点F.求证:BE+CF=AB;
    (3)如图③,将(2)中的∠EDF继续绕点D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使DF与线段AC的延长线交与点F,作DN⊥AC于点N,若DN=FN,求证:BE+CF=(BE-CF).


    18. (2018·湖北江汉·10分)问题:如图①,在Rt△ABC中,AB=AC,D为BC边上一点(不与点B,C重合),将线段AD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AE,连接EC,则线段BC,DC,EC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式为  ;
    探索:如图②,在Rt△ABC与Rt△ADE中,AB=AC,AD=AE,将△ADE绕点A旋转,使点D落在BC边上,试探索线段AD,BD,CD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应用:如图③,在四边形ABCD中,∠ABC=∠ACB=∠ADC=45°.若BD=9,CD=3,求AD的长.






    【探究篇】
    19. 类比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我们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凸四边形叫做“等邻边四边形”.
    (1)概念理解
    如图43-10①,在四边形ABCD中,添加一个条件使得四边形ABCD是“等邻边四边形”.请写出你添加的一个条件;
    (2)问题探究
    ①小红猜想:对角线互相平分的“等邻边四边形”是菱形.她的猜想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②如图②,小红画了一个Rt△ABC,其中∠ABC=90°,AB=2, BC=1,并将Rt△ABC沿∠ABC的平分线BB′方向平移得到△A′B′C′,连结AA′,BC′.小红要使平移后的四边形ABC′A′是“等邻边四边形”,应平移多少距离(即线段BB′的长)?
    (3)应用拓展
    如图③,“等邻边四边形”ABCD中,AB=AD,∠BAD+∠BCD=90°,AC,BD为对角线, AC=AB.试探究BC,CD,BD的数量关系.















    20. (2018·江苏镇江·9分)(1)如图1,将矩形ABCD折叠,使BC落在对角线BD上,折痕为BE,点C落在点C′处,若∠ADB=46°,则∠DBE的度数为   °.
    (2)小明手中有一张矩形纸片ABCD,AB=4,AD=9.
    【画一画】
    如图2,点E在这张矩形纸片的边AD上,将纸片折叠,使AB落在CE所在直线上,折痕设为MN(点M,N分别在边AD,BC上),利用直尺和圆规画出折痕MN(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并用黑色水笔把线段描清楚);
    【算一算】
    如图3,点F在这张矩形纸片的边BC上,将纸片折叠,使FB落在射线FD上,折痕为GF,点A,B分别落在点A′,B′处,若AG=,求B′D的长;
    【验一验】
    如图4,点K在这张矩形纸片的边AD上,DK=3,将纸片折叠,使AB落在CK所在直线上,折痕为HI,点A,B分别落在点A′,B′处,小明认为B′I所在直线恰好经过点D,他的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第36讲 操作探究问题
    【疑难点拨】
    1. 常见探究型问题有两种:(1)存在性探究型问题:一般思路是先假设结论的某一方面存在,然后在这个假设下进行演绎推理,若推出矛盾,即可否定假设;若推出合理的结论,则可肯定假设;(2)规律探究型问题:一般思路是通过对所给的具体结论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观察、分析、比较,从中发现其变化规律,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 几何综合探究题灵活多变,一般并无固定的解题模式或套路.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1)是根据条件,结合已学的知识、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分析、归纳逐步得出结论,或通过观察、实验、猜想、论证的方法求解;
    (2)是关注前面几个小题在求解过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会对最后一小题的求解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还可以把前面几个小题的结论作为已知条件,为最后一问的求解提供帮助.
    【基础篇】
    一、选择题:
    1. (2018·浙江临安·3分)如图,正方形硬纸片ABCD的边长是4,点E、F分别是AB、BC的中点,若沿左图中的虚线剪开,拼成如图的一座“小别墅”,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2 B.4 C.8 D.10
    【考点】阴影部分的面积
    【分析】本题考查空间想象能力.
    【解答】解:阴影部分由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组成,
    由第一个图形可知:阴影部分的两部分可构成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正方形的面积=4×4=16,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6÷4=4.
    故选:B.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得到阴影部分的组成与原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
    2. (2018•临安•3分.)z如图,正方形硬纸片ABCD的边长是4,点E.F分别是AB.BC的中 点,若沿左图中的虚线剪开,拼成如图的一座“小别墅”,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2 B.4 C.8 D.10
    【分析】本题考查空间想象能力.
    【解答】解:阴影部分由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组成, 由第一个图形可知:阴影部分的两部分可构成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正方形的面积=4×4=16,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6÷4=4. 故选:B.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得到阴影部分的组成与原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
    3. (2018·浙江舟山·3分)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步骤①,②沿虚线对折两次,然后沿③中平行于底边的虚线剪去一个角,展开铺平后的图形是(    )
    A.   B.   C.   D. 
    【考点】剪纸问题
    【解析】【解答】解:沿虚线剪开以后,剩下的图形先向右上方展开,缺失的部分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用直角边与正方形的边是分别平行的,再沿着对角线展开,得到图形A。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对称的性质,用倒推法去展开这个折纸。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 (2018•嘉兴•3分)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步骤①,②沿虚线对折两次,然后沿③中平 行于底边的虚线剪去一个角,展开铺平后的图形是( )



    A. (A) B.(B) C. (C) D. (D)
    【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两次折叠都是沿着正方形的对角线折叠,展开后所得图形的顶点一定 在正方形的对角线上,根据③的剪法,中间应该是一个正方形.
    【解答】根据题意,两次折叠都是沿着正方形的对角线折叠的,根据③的剪法,展开后所得 图形的顶点一定在正方形的对角线上,而且中间应该是一个正方形.
    故选A.
    5. [2017·滨州]如图2-2-1,点P为定角∠AOB的平分线上的一个定点,且∠MPN与∠AOB互补,若∠MPN在绕点P旋转的过程中,其两边分别与OA,OB相交于M,N两点,则以下结论:①PM=PN恒成立;②OM+ON的值不变;③四边形PMON的面积不变;④MN的长不变,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B )
    A.4 B.3 C.2 D.1

    图2-2-1  第1题答图
    【解析】 如答图,作PE⊥OA于E,PF⊥OB于F.∵∠PEO=∠PFO=90°,∴∠EPF+∠AOB=180°,∵∠MPN+∠AOB=180°,∴∠EPF=∠MPN,∴∠EPM=∠FPN,∵OP平分∠AOB,PE⊥OA,PF⊥OB,∴PE=PF,
    在Rt△POE和Rt△POF中,
    ∴Rt△POE≌Rt△POF,∴OE=OF,在△PEM和△PFN中, ∴△PEM≌△PFN,∴EM=NF,PM=PN,故①正确;∴S△PEM=S△PNF,∴S四边形PMON=S四边形PEOF=定值,故③正确;∵OM+ON=OE+ME+OF-NF=2OE=定值,故②正确;MN的长度是变化的,故④错误.故选B.
    二、填空题:
    6. (2018·湖南省常德·3分)如图,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点B落在AD边上的点G处,点C落在点H处,已知∠DGH=30°,连接BG,则∠AGB= 75° .

    【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知:GE=BE,∠EGH=∠ABC=90°,从而可证明∠EBG=∠EGB.,然后再根据∠EGH﹣∠EGB=∠EBC﹣∠EBG,即:∠GBC=∠BGH,由平行线的性质可知∠AGB=∠GBC,从而易证∠AGB=∠BGH,据此可得答案.
    【解答】解:由折叠的性质可知:GE=BE,∠EGH=∠ABC=90°,
    ∴∠EBG=∠EGB.
    ∴∠EGH﹣∠EGB=∠EBC﹣∠EBG,即:∠GBC=∠BGH.
    又∵AD∥BC,
    ∴∠AGB=∠GBC.
    ∴∠AGB=∠BGH.
    ∵∠DGH=30°,
    ∴∠AGH=150°,
    ∴∠AGB=∠AGH=75°,
    故答案为:7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翻折变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翻折变换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
    7. (2017齐齐哈尔)如图,在等腰三角形纸片ABC中,AB=AC=10,BC=12,沿底边BC上的高AD剪成两个三角形,用这两个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则这个平行四边形较长的对角线的长是 10cm,2cm,4cm .

    【考点】PC:图形的剪拼.
    【分析】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而重新组合得出平行四边形,进而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对角线的长.
    【解答】解:如图:,
    过点A作AD⊥BC于点D,
    ∵△ABC边AB=AC=10cm,BC=12cm,
    ∴BD=DC=6cm,
    ∴AD=8cm,
    如图①所示:
    可得四边形ACBD是矩形,则其对角线长为:10cm,
    如图②所示:AD=8cm,
    连接BC,过点C作CE⊥BD于点E,
    则EC=8cm,BE=2BD=12cm,
    则BC=4cm,
    如图③所示:BD=6cm,
    由题意可得:AE=6cm,EC=2BE=16cm,
    故AC==2cm,
    故答案为:10cm,2cm,4cm.
    8. (2018·辽宁大连·3分)如图,矩形ABCD中,AB=2,BC=3,点E为AD上一点,且∠ABE=30°,将△ABE沿BE翻折,得到△A′BE,连接CA′并延长,与AD相交于点F,则DF的长为 .

    解:如图作A′H⊥BC于H.

    ∵∠ABC=90°,∠ABE=∠EBA′=30°,∴∠A′BH=30°,
    ∴A′H=BA′=1,BH= A′H= ,
    ∴CH=3﹣.
    ∵△CDF∽△A′HC,∴∴ =,∴ =,,∴DF=6﹣2 .
    故答案为:6﹣2.
    三、解答与计算题:
    9. 在△ABC中,AB=AC,∠A=60°,点D是线段BC的中点,∠EDF=120°,DE与线段AB相交于点E,DF与线段AC(或A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1)如图4-4-4①,若DF⊥AC,垂足为F,AB=4,求BE的长;
    (2)如图②,将(1)中的∠EDF绕点D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DF仍与线段AC相交于点F.求证:BE+CF=AB;
    (3)如图③,将(2)中的∠EDF继续绕点D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使DF与线段A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作DN⊥AC于点N,若DN=FN,求证:BE+CF=(BE-CF).

    图4-4-4
    解:(1)∵AB=AC,∠A=60°,
    ∴△ABC是等边三角形,
    ∴∠B=∠C=60°,BC=AC=AB=4.
    ∵点D是线段BC的中点,
    ∴BD=DC=BC=2.
    ∵DF⊥AC,即∠AFD=90°,
    ∴∠AED=360°-60°-90°-120°=90°,
    ∴∠BED=90°,∴BE=BD·cosB=2×=1;
    (2)证明:如答图①,过点D作DM⊥AB于M,作DN⊥AC于N,则有∠AMD=∠BMD=∠AND=∠CND=90°.
    图①

    ∵∠A=60°,∴∠MDN=360°-60°-90°-90°=120°.
    ∵∠EDF=120°,
    ∴∠MDE=∠NDF.
    在△MBD和△NCD中,

    ∴△MBD≌△NCD,∴BM=CN,DM=DN.
    在△EMD和△FND中,

    ∴△EMD≌△FND,∴EM=FN,
    ∴BE+CF=BM+EM+CF=BM+FN+CF=BM+CN=2BM=2BD·cos60°=BD=BC=AB;
    (3)如答图②,过点D作DM⊥AB于M,
    同(1)可得∠B=∠ACD=60°.
    图②

    同(2)可得BM=CN,DM=DN,EM=FN.
    ∵DN=FN,∴DM=DN=FN=EM,
    ∴BE+CF=BM+EM+CF=CN+DM+CF=NF+DM=2DM,
    BE-CF=BM+EM-CF=BM+NF-CF=BM+NC=2BM.
    在Rt△BMD中,DM=BM·tanB=BM,
    ∴BE+CF= (BE-CF).
    10. ]如图4-4-2,在△ABC中,∠ACB=90°,CD是中线,AC=BC.一个以点D为顶点的45°角绕点D旋转,使角的两边分别与AC,BC的延长线相交,交点分别为点E,F,DF与AC交于点M,DE与BC交于点N.

    图4-4-2
    (1)如图①,若CE=CF,求证:DE=DF;
    (2)如图②,在∠EDF绕点D旋转的过程中:
    ①探究三条线段AB,CE,C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若CE=4,CF=2,求DN的长.
    解:(1)证明:∵∠ACB=90°,AC=BC,AD=BD,
    ∴∠BCD=∠ACD=45°,∠BCE=∠ACF=90°.
    ∴∠DCE=∠DCF=135°.
    又∵CE=CF,CD=CD,∴△DCE≌△DCF.
    ∴DE=DF;
    (2)①∵∠DCF=∠DCE=135°,
    ∴∠CDF+∠F=180°-135°=45°.
    又∵∠CDF+∠CDE=45°,∴∠F=∠CDE.
    ∴△CDF∽△CED,∴=,即CD2=CE·CF.
    ∵∠ACB=90°,AC=BC,AD=BD,∴CD=AB.
    ∴AB2=4CE·CF.
    ②如答图,过点D作DG⊥BC于G,则∠DGN=∠ECN=90°,CG=DG.
    当CE=4,CF=2时,由CD2=CE·CF,得CD=2 .
    ∴在Rt△DCG中,CG=DG=CD·sin∠DCG=2×sin45°=2.
    ∵∠ECN=∠DGN,∠ENC=∠DNG,∴△CEN∽△GDN.
    ∴ ==2,∴GN=CG=.
    ∴DN= = =.

    【能力篇】
    一、选择题:
    11. [2017·株洲]如图,若△ABC内一点P满足∠PAC=∠PBA=∠PCB,则点P为△ABC的布洛卡点.三角形的布洛卡点(Brocard,point)是法国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克洛尔(A.L.Crelle,1780~1855)于1816年首次发现,但他的发现并未被当时的人们所注意,1875年,布洛卡点被一个数学爱好者法国军官布洛卡(Brocard,1845~1922)重新发现,并用他的名字命名.问题:已知在等腰直角三角形DEF中,∠EDF=90°,若点Q为△DEF的布洛卡点,DQ=1,则EQ+FQ的值为 (   )
    A.5 B.4 C.3+ D.2+

       答图
    【解析】 如答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DEF中,∠EDF=90°,DE=DF,
    ∠1=∠2=∠3,∵∠1+∠QEF=∠3+∠DFQ=45°,∴∠QEF=∠DFQ,∵∠2=∠3,∴△DQF∽△FQE, ∴===,∵DQ=1,∴FQ=,EQ=2,∴EQ+FQ=2+ .
    12. (2018•湖北荆门•3分)如图,等腰Rt△ABC中,斜边AB的长为2,O为AB的中点,P为AC边上的动点,OQ⊥OP交BC于点Q,M为PQ的中点,当点P从点A运动到点C时,点M所经过的路线长为(  )

    A. B. C.1 D.2
    【分析】连接OC,作PE⊥AB于E,MH⊥AB于H,QF⊥AB于F,如图,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AC=BC= ,∠A=∠B=45°,OC⊥AB,OC=OA=OB=1,∠OCB=45°,再证明Rt△AOP≌△COQ得到AP=CQ,接着利用△APE和△BFQ都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PE= AP= CQ,QF= BQ,所以PE+QF= BC=1,然后证明MH为梯形PEFQ的中位线得到MH= ,即可判定点M到AB的距离为,从而得到点M的运动路线为△ABC的中位线,最后利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得到点M所经过的路线长.
    【解答】解:连接OC,作PE⊥AB于E,MH⊥AB于H,QF⊥AB于F,如图,
    ∵△ACB为到等腰直角三角形,
    ∴AC=BC= AB= ,∠A=∠B=45°,
    ∵O为AB的中点,
    ∴OC⊥AB,OC平分∠ACB,OC=OA=OB=1,
    ∴∠OCB=45°,
    ∵∠POQ=90°,∠COA=90°,
    ∴∠AOP=∠COQ,
    在Rt△AOP和△COQ中

    ∴Rt△AOP≌△COQ,
    ∴AP=CQ,
    易得△APE和△BFQ都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PE= AP= CQ,QF= BQ,
    ∴PE+QF= (CQ+BQ)= BC= ×=1,
    ∵M点为PQ的中点,
    ∴MH为梯形PEFQ的中位线,
    ∴MH= (PE+QF)= ,
    即点M到AB的距离为,
    而CO=1,
    ∴点M的运动路线为△ABC的中位线,
    ∴当点P从点A运动到点C时,点M所经过的路线长= AB=1.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轨迹:通过计算确定动点在运动过程中不变的量,从而得到运动的轨迹.也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3. ]如图43-2,AC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O是△ABC的内切圆,现将矩形ABCD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D与点O重合,折痕为FG,点F,G分别在边AD,BC上,连结OG,DG,若OG⊥DG,且⊙O的半径长为1,则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 )

    A.CD+DF=4 B.CD-DF=2-3 C.BC+AB=2+4 D.BC-AB=2

    【解析】 如答图所示,设AB与圆O相切于点M,BC与⊙O相切于点H,连结MO并延长MO交CD于点T,连结OH,连结OD交FG于R,过点G作GN⊥AD于点N,分别交OD于点K,交OT于点P.

    由折叠易知,OG=DG,
    OH⊥BC,所以∠OHG=∠GCD=90°,∠HOG+∠OGH=90°,
    ∵OG⊥DG,
    ∴∠OGH+∠DGC=90°,
    ∴∠DGC=∠HOG,
    ∴△OHG≌△GCD,∴HG=CD,GC=OH=1,
    易得四边形BMOH是正方形,所以BM=BH=MO=OH=1,
    设CD=m,则HG=m,AB=m,
    ∴AM=m-1,
    又∵⊙O是△ABC的切圆,
    ∴AC=m+1+m-1=2m,
    ∴AC=2AB,∴∠ACB=30°,
    ∴BC=AB,2+m=m,解得m=+1,
    m=AB=+1,BC=2+m=3+,
    ∴BC-AB=2,D选项正确;
    BC+AB=2m+2=2+4,C选项正确.
    由折叠知,OG=GD,又OG⊥GD,
    ∴△OG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OR=RD,
    所以RG=RD,RG⊥RD,
    注意到GN⊥AD为所作,∴∠GRD=∠FRD=90°,
    ∠RKG=∠NKD,∴∠RKG+∠RGK=∠NKD+∠NDK=90°,
    ∴∠NDK=∠RGK,
    所以△RKG≌△RFD,所以FD=KG,
    易得四边形OHGP是矩形,所以PG=1,
    由GN∥DC,可得△OPK∽△OTD,
    ∴====-1,
    ∴PK=3-,∴KG=4-=DF,
    CD-DF=+1-(4-)=2-3,B选项正确;
    CD+DF=+1+(4-)=5,A选项错误.故选A.
    二、填空题:
    14. [2017·绍兴]如图2-2-3,∠AOB=45°,点M,N在边OA上,OM=x,ON=x+4,点P是边OB上的点,若使点P,M,N构成等腰三角形的点P恰好有三个,则x的值是 __.

    第3题答图①

    【解析】 分三种情况:①如答图①,当M与O重合时,即x=0时,点P恰好有三个;
    ②如答图②,以M为圆心,以4为半径画圆,当⊙M与OB相切时,设切点为C,⊙M与OA交于D,∴MC⊥OB,∵∠AOB
    =45°,∴△MCO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MC=OC=4,∴OM=4 ,当M与D重合时,即x=OM-DM=4 -4时,同理可知:点P恰好有三个;

    第3题答图②

    ③如答图③,取OM=4,以M为圆心,以OM为半径画圆,则⊙M与OB除了O外只有一个交点,
    此时x=4,即以∠PMN为顶角,MN为
    腰,符合条件的点P有一个,以N圆心,
    以MN为半径画圆,与直线OB相离,说明此时
    第3题答图③

    以∠PNM为顶角,以MN为腰,符合条件的点P不存在,还有一个是以NM为底边的符合条件的点P;点M沿OA运动,到M1时,发现⊙M1与直线OB有一个交点,∴当4<x<4 时,圆M在移动过程中,则会与OB除了O外有两个交点,满足点P恰好有三个.综上所述,若使点P,M,N构成等腰三角形的点P恰好有三个,则x的值是x=0或x=4 -4或4<x<4 .
    15. 如图43-3,正方形ABCD边长为1,以AB为直径作半圆,点P是CD中点,BP与半圆交于点Q,连结DQ.给出如下结论:①DQ=1;②=;③S△PDQ=;④cos∠ADQ=.其中正确结论是__①②④__.(填写序号)

    图43-3     第3题答图
    【解析】 ①正确.理由:连结OQ,OD,
    ∵DP=CD=BO=AB,且DP∥OB,
    ∴四边形OBPD是平行四边形.
    ∴∠AOD=∠OBQ,∠DOQ=∠OQB,
    ∵OB=OQ,∴∠OBQ=∠OQB,
    ∴∠AOD=∠DOQ,∴△AOD≌△QOD,
    ∴∠OQD=∠DAO=90°,DQ=AD=1.
    所以①正确.
    ②正确.理由:延长DQ交BC于点E,过点Q作QF⊥CD,垂足为F,
    根据切线长定理,得QE=BE,设QE=x,则BE=x,DE=1+x,CE=1-x,
    在Rt△CDE中,
    (1+x)2=(1-x)2+1,
    解得x=,CE=,
    ∵△DQF∽△DEC,
    ∴==,得FQ=,
    ∵△PQF∽△PBC,
    ∴==,
    ∴=,
    所以②正确;
    ③错误,理由:
    S△PDQ=DP·QF=××=,
    所以③错误;
    ④正确,理由:∵AD∥BC,
    ∴∠ADQ=∠DEC,
    ∴cos∠ADQ=cos∠DEC===,
    所以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④.
    三、解答与计算题:
    16. (1)问题发现与探究:
    如图4-4-3①,△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点A,D,E在同一直线上,CM⊥AE于点M,连结BD,则:
    ①线段AE,BD之间的大小关系是__AE=BD__,∠ADB=__90°__,并说明理由.
    ②求证:AD=2CM+BD;
    (2)问题拓展与应用:
    如图②、图③,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过点A作直线,在直线上取点D,∠ADC=45°,连结BD,BD=1,AC=,则点C到直线的距离是____或____,写出计算过程.

    图4-4-3
    解:(1)①∵△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C=BC,CE=CD,∵∠ACB=∠DCE=90°,∴∠ACE+∠ECB=∠BCD+∠ECB,∴∠ACE=∠BCD,在△ACE与△BCD中,
    ∴△ACE≌△BCD(SAS),∴AE=BD,∠AEC=∠BDC,∵∠CED=∠CDE=45°,∴∠AEC=135°,∴∠BDC=135°,
    ∴∠ADB=90°;
    ②证明:在等腰直角三角形DCE中,CM为斜边DE上的高,
    ∴CM=DM=ME,∴DE=2CM.∴AD=DE+AE=2CM+BD;
    (2)如答图①,过点C作CH⊥AD于点H,CE⊥CD交AD于点E,则△C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1)知,AE=BD=1,∠ADB=90°,∵AB=AC=2,∴AD==,∴DE=AD-AE=-1,∵△C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H=DE=;
    如答图②,过点C作CH⊥AD于点H,CE⊥CD交AD于点E,则△C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1)知,AE=BD=1,∠ADB=90°,∵AB=AC=2,∴AD==,∴DE=AE+AD=1+,∵△C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H=DE=.
    综上,点C到直线的距离是或.

    17. 在△ABC中,AB=AC,∠A=60°,点D是线段BC的中点,∠EDF=120°,DE与线段AB相交于点E,DF与线段AC(或A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图43-5
    (1)如图①,若DF⊥AC,垂足为F,AB=4,求BE的长;
    (2)如图②,将(1)中的∠EDF绕点D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DF仍与线段AC相交于点F.求证:BE+CF=AB;
    (3)如图③,将(2)中的∠EDF继续绕点D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使DF与线段AC的延长线交与点F,作DN⊥AC于点N,若DN=FN,求证:BE+CF=(BE-CF).
    解:(1)由四边形AEDF的内角和为360°,可知DE⊥AB,又∵AB=AC,∠A=60°,∴△ABC是等边三角形,
    ∴BD=2.在Rt△BDE中,∠B=60°,∴BE=1;
    (2)如答图①,取AB的中点G,连结DG,
    易证:DG为△ABC的中位线,故DG=DC,∠BGD=∠C=60°,
    又四边形AEDF的对角互补,故∠GED=∠DFC,
    ∴△DEG≌△DFC.
    故EG=CF,
    ∴BE+CF=BE+EG=BG=AB;

    第5题答图①     第5题答图②
    (3)如答图②,取AB的中点G,连结DG,
    同(2),易证△DEG≌△DFC,
    故EG=CF,
    故BE-CF=BE-EG=BG=AB.
    设CN=x,
    在Rt△DCN中,CD=2x,DN=x,
    在Rt△DFN中,NF=DN=x,
    故EG=CF=(-1)x,
    BE=BG+EG=DC+CF=2x+(-1)x=(+1)x,
    故BE+CF=(+1)x+(-1)x=2x,
    (BE-CF)=[(+1)x-(-1)x]=2x.
    故BE+CF=(BE-CF).
    18. (2018·湖北江汉·10分)问题:如图①,在Rt△ABC中,AB=AC,D为BC边上一点(不与点B,C重合),将线段AD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AE,连接EC,则线段BC,DC,EC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式为 BC=DC+EC ;
    探索:如图②,在Rt△ABC与Rt△ADE中,AB=AC,AD=AE,将△ADE绕点A旋转,使点D落在BC边上,试探索线段AD,BD,CD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应用:如图③,在四边形ABCD中,∠ABC=∠ACB=∠ADC=45°.若BD=9,CD=3,求AD的长.

    【分析】(1)证明△BAD≌△CA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答;
    (2)连接C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D=CE,∠ACE=∠B,得到∠DCE=90°,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即可;
    (3)作AE⊥AD,使AE=AD,连接CE,DE,证明△BAD≌△CAE,得到BD=CE=9,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即可.
    【解答】解:(1)BC=DC+EC,
    理由如下:∵∠BAC=∠DAE=90°,
    ∴∠BAC﹣∠DAC=∠DAE﹣∠DAC,即∠BAD=∠CAE,
    在△BAD和△CAE中,

    ∴△BAD≌△CAE,
    ∴BD=CE,
    ∴BC=BD+CD=EC+CD,
    故答案为:BC=DC+EC;
    (2)BD2+CD2=2AD2,
    理由如下:连接CE,
    由(1)得,△BAD≌△CAE,
    ∴BD=CE,∠ACE=∠B,
    ∴∠DCE=90°,
    ∴CE2+CD2=ED2,
    在Rt△ADE中,AD2+AE2=ED2,又AD=AE,
    ∴BD2+CD2=2AD2;
    (3)作AE⊥AD,使AE=AD,连接CE,DE,
    ∵∠BAC+∠CAD=∠DAE+∠CAD,
    即∠BAD=∠CAD′,
    在△BAD与△CAE中,

    ∴△BAD≌△CAE(SAS),
    ∴BD=CE=9,
    ∵∠ADC=45°,∠EDA=45°,
    ∴∠EDC=90°,
    ∴DE==6,
    ∵∠DAE=90°,
    ∴AD=AE=DE=6.

    【探究篇】
    19. 类比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我们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凸四边形叫做“等邻边四边形”.
    (1)概念理解
    如图43-10①,在四边形ABCD中,添加一个条件使得四边形ABCD是“等邻边四边形”.请写出你添加的一个条件;
    (2)问题探究
    ①小红猜想:对角线互相平分的“等邻边四边形”是菱形.她的猜想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②如图②,小红画了一个Rt△ABC,其中∠ABC=90°,AB=2, BC=1,并将Rt△ABC沿∠ABC的平分线BB′方向平移得到△A′B′C′,连结AA′,BC′.小红要使平移后的四边形ABC′A′是“等邻边四边形”,应平移多少距离(即线段BB′的长)?
    (3)应用拓展
    如图③,“等邻边四边形”ABCD中,AB=AD,∠BAD+∠BCD=90°,AC,BD为对角线, AC=AB.试探究BC,CD,BD的数量关系.

    解:(1)AB=BC或BC=CD或CD=AD或DA=AB;(任写一个即可)
    (2)①正确.理由为:
    ∵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是“等邻边四边形”,
    ∴这个四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
    ∴这个“等邻边四边形”是菱形;
    ②由∠ABC=90°,AB=2,BC=1,得AC=,
    ∵将Rt△ABC平移得到Rt△A′B′C′,
    ∴BB′=AA′,A′B′∥AB,A′B′=2,B′C′=1,A′C′=,
    (Ⅰ)如答图①,当AA′=AB时,BB′=AA′=AB=2;
    (Ⅱ)如答图②,当AA′=A′C′时,BB′=AA′=A′C′=;
    (Ⅲ)如答图③,当BC′=A′C′=时,延长C′B′交AB于点D,则C′D⊥AB,
    ∵BB′平分∠ABC,∴∠ABB′=∠ABC=45°,
    ∴∠BB′D=∠ABB′=45°,∴B′D=BD.
    设B′D=BD=x,则C′D=x+1,BB′=x,
    ∵在Rt△BC′D中,BD2+(C′D)2=(BC′)2,
    ∴x2+(x+1)2=()2,
    解得x1=1,x2=-2(不合题意,舍去),
    ∴BB′=x=;
    (Ⅳ)如答图④,当BC′=AB=2时,与(Ⅲ)同理得:BD2+(C′D)2=(BC′)2,
    设B′D=BD=x,则x2+(x+1)2=22,
    解得x1=,x2=(不合题意,舍去),
    ∴BB′=x=;

    (3)BC,CD,BD的数量关系为:BC2+CD2=2BD2.
    ∵AB=AD,
    ∴如答图⑤,将△ADC线绕点A旋转到△ABF,连结CF,则△ABF≌△ADC,
    ∴∠ABF=∠ADC,∠BAF=∠DAC,AF=AC,FB=CD,
    ∴∠BAD=∠CAF,==1,
    ∴△ACF∽△ABD,
    ∴=,
    ∵AC=AB,
    ∴CF=BD,
    图⑤
    ∵∠BAD+∠ADC+∠BCD+∠ABC=360°,
    ∴∠ABC+∠ADC=360°-(∠BAD+∠BCD)
    =360°-90°=270°,
    ∴∠ABC+∠ABF=270°,
    ∴∠CBF=90°,
    ∴BC2+FB2=CF2=(BD)2=2BD2,
    ∴BC2+CD2=2BD2.
    20. (2018·江苏镇江·9分)(1)如图1,将矩形ABCD折叠,使BC落在对角线BD上,折痕为BE,点C落在点C′处,若∠ADB=46°,则∠DBE的度数为 23 °.
    (2)小明手中有一张矩形纸片ABCD,AB=4,AD=9.
    【画一画】
    如图2,点E在这张矩形纸片的边AD上,将纸片折叠,使AB落在CE所在直线上,折痕设为MN(点M,N分别在边AD,BC上),利用直尺和圆规画出折痕MN(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并用黑色水笔把线段描清楚);
    【算一算】
    如图3,点F在这张矩形纸片的边BC上,将纸片折叠,使FB落在射线FD上,折痕为GF,点A,B分别落在点A′,B′处,若AG=,求B′D的长;
    【验一验】
    如图4,点K在这张矩形纸片的边AD上,DK=3,将纸片折叠,使AB落在CK所在直线上,折痕为HI,点A,B分别落在点A′,B′处,小明认为B′I所在直线恰好经过点D,他的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解答】解:(1)如图1中,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D∥BC,
    ∴∠ADB=∠DBC=46°,
    由翻折不变性可知,∠DBE=∠EBC=∠DBC=23°,
    故答案为23.

    (2)【画一画】,如图2中,


    【算一算】如图3中,

    ∵AG=,AD=9,
    ∴GD=9﹣=,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D∥BC,
    ∴∠DGF=∠BFG,
    由翻折不变性可知,∠BFG=∠DFG,
    ∴∠DFG=∠DGF,
    ∴DF=DG=,
    ∵CD=AB=4,∠C=90°,
    ∴在Rt△CDF中,CF==,
    ∴BF=BC﹣CF=,
    由翻折不变性可知,FB=FB′=,
    ∴DB′=DF﹣FB′=﹣=3.

    【验一验】如图4中,小明的判断不正确.

    理由:连接ID,在Rt△CDK中,∵DK=3,CD=4,
    ∴CK==5,
    ∵AD∥BC,
    ∴∠DKC=∠ICK,
    由折叠可知,∠A′B′I=∠B=90°,
    ∴∠IB′C=90°=∠D,
    ∴△CDK∽△IB′C,
    ∴==,即==,
    设CB′=3k,IB′=4k,IC=5k,
    由折叠可知,IB=IB′=4k,
    ∴BC=BI+IC=4k+5k=9,
    ∴k=1,
    ∴IC=5,IB′=4,B′C=3,
    在Rt△ICB′中,tan∠B′IC==,
    连接ID,在Rt△ICD中,tan∠DIC==,
    ∴tan∠B′IC≠tan∠DIC,
    ∴B′I所在的直线不经过点D.





    相关学案

    备战中考初中数学导练学案50讲—第50讲跨学科结合与高中衔接问题(讲练版): 这是一份备战中考初中数学导练学案50讲—第50讲跨学科结合与高中衔接问题(讲练版),共2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疑难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中考初中数学导练学案50讲—第49讲数学文化问题(讲练版): 这是一份备战中考初中数学导练学案50讲—第49讲数学文化问题(讲练版),共1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疑难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中考初中数学导练学案50讲—第42讲阅读理解问题(讲练版): 这是一份备战中考初中数学导练学案50讲—第42讲阅读理解问题(讲练版),共3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疑难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备战中考初中数学导练学案50讲—第36讲操作探究问题(讲练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