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示范课ppt课件
展开庄子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三、疏通课文,感知辩论逻辑
1、概括内容,感知课文
问:通过朗读,同学们能不能用“谁+什么地方+做了什么”的形式来概括一下文章的内容
明确: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辩论
2、梳理翻译,感知逻辑
这篇文章共106个字,我们发现全文叙述性的语言是第一句,其他都是二者的对话。下面两位同学一组,借助文下的注释翻译下课文,看看庄子和惠子在辩论什么,遇到不懂的语词互相探究并做好标注。
别看这几句简短得对话,它可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辩论”---濠梁之辩。下面我们请6位同学,用我们熟悉的现代白话文去讲一讲这个故事。并随着我们的讲解把重点词标记在学案上。
(1)生译文,师点评,并串讲辩论逻辑
师:庄子的一句感慨,惠子听了很不认同,论辩由此展开。惠子是怎么发问的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第3句:安:怎么。惠子很确定庄子不是鱼,不可能知道鱼的快乐,语气是无疑而问,反问。(字下加点)读时一定要重读(一起齐读一遍)
第4句 面对惠子的质问,庄子是如何智慧的回答的呢?—第4位同学翻译
第5句 抛出去的问题又被问回来了,惠子怎么回击的呢。
强调:全,肯定是这样。肯定自己的观点,一定要重读,加点并齐读该句
固:我非子,固不知子 固:固然;
子固非鱼…… 固:本来
师:(我承认你说的)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但同样可以推理出)因为你本来也不是鱼,所以你也不知道鱼,是肯定的。那么惠子的观点有什么特点呢?像数学证明题一样,层层推理,逻辑严密,表面上是让步,实际以退为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第6句 循:追溯 之:代词,鱼之乐。
安:安知鱼之乐 怎么 疑问还是无疑而问:---反问
庄子如何回答?
汝安知鱼乐 哪里 庄子如何回答?---疑问
庄子很巧妙的,在一个字上做了文章,就巧妙地回应了惠子的发难。这种明明知道你说的意思,却故意偷换成它的另一个解释,这叫偷换概念。
(2)再读课文,读出辩论的意味
通过疏通课文我们感受到了两位智者辩论的魅力。下面让我们回读文本,再读课文加入人物的语气、表情,同桌两人一人做庄子,一人做惠子,争一争,辩一辩,把辩论的味道读出来。
(3)齐读课文
四、深度研析,讨论辩论智慧
1.分析他们在辩论什么
(庄子是否知)鱼之乐
两人的观点各是什么?
庄子:出游从容--- 鱼乐 惠子:子非鱼---不知鱼乐
2.小组讨论
二者的辩论到底谁是胜者,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说庄子略胜一筹,有人说惠子更胜三分。你认为谁的更有道理,你更欣赏谁的智慧?这个问题前后四个同学一个小组,讨论下。
3.学生发言
生: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惠子没有再说话,自然是认输了
生:从逻辑上,惠子胜。庄子是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得以在争论中维持自己的观念,通过偷换概念,诡辩,并未从正面接招,胜之不武
生:惠子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能让我们探寻事情的本源。庄子以赤子之心来看待万物,很浪漫可爱,像孩童一半天真浪漫
4.教师总结
总结:同学们的分析都有理有据,我们来用客观的两个词来评价他们,就是惠子是善辩,而庄子则是智辩。他们二人让我们共同感受到了辩论的机智。二人其实没有是非输赢之分,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其实二者观点的差异不只在这一件事情上,我们通过一个段视频来直观地感受一下:
Ppt播放动画《惠施的大葫芦》
总结:惠子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板书:客观逻辑)让我们去探寻接近实物的本源。
而庄子是道家,注重的是从感情,从美的、诗意的角度看世界,(板书:诗意从容,物我相融)他这种观点感染启发了很多人,所以才有了这后世许多动人的语句:
1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贺新郎》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3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五、总结升华,感悟诗意哲学
庄子一生崇尚自由追求天性 ,这篇寓言,你懂得了庄子想告诉我们什么么?
追求快乐自由,追求诗意的生活,以一种诗意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应以一种诗意的眼光、从容闲适的心境来看待世界,原天地之美。
赏濠梁之下一游鱼
知鱼趣,懂鱼乐,感受万物之美;也要去感悟
悟天地之间一庄子
感受他从容悠然的心境,学习他人生处世的大智慧。
老师写了几句诗来概括一下就是:
庄生梦蝶蝶化周,濠上观鱼乐鱼游。
天地大美自不言,诗意从容话千秋。
其实,今天的“濠梁之辩”只是《庄子》这部不朽巨著的冰山一角,还有无穷的人生智慧在他充满理趣的寓言故事中,等待着我们同学们去挖掘,去参透 。
六、作业:拓展阅读,深研庄子智慧
还记得我们上课时给大家的成语么?不止这些,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都是出自《庄子》 每一个成语,都是一则有趣的故事,课下去走近它们,看看背后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望洋兴叹、涸辙之鲋、朝三暮四、曳尾泥涂、坐井观天、 邯郸学步、丑女效颦、 庖丁解牛、螳臂当车、,相濡以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白驹过隙、呆如木鸡、招摇过市、化腐朽为神奇
板书
庄子知出游从容:诗意感性
鱼之乐
惠子不知子非鱼:客观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