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4 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教案设计
展开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
一、内容分析
轴对称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本章内容定位于生活中轴对称现象的分析,全章内容按照“直观认识——探索性质——简单图形——图案设计”这一主线展开,而这节课作为全章的最后一节,主要作用是将本章内容进行回顾和深化,使学生通过折叠、剪纸等一系列活动对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由“直观感受”逐渐过渡到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最后通过图案设计再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
轴对称是我们探索一些图形的性质,认识、描述图形形状和位置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后面的学习中,还将涉及用坐标的方法对轴对称刻画,这将进一步深化我们对轴对称的认识,也为“空间与图形”后继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①经历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及其性质。
②通过观察、猜想、折叠、剪纸、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③了解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借助学生的设计活动,感受对称美,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通过操作和设计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难点:由给出的操作步骤想象出相应的图案,以及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
四、教学方法
针对轴对称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广泛的应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所以图案欣赏采用情境教学法。
因为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以采用开放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为学生搭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做中学,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和一定的创新意识;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有很多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等实践活动,为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采用了我校“小组合作,团队竞赛”的教学策略,以达到“合作推动共赢,竞赛激发活力”的效果。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一) 图片欣赏,感受美
我剪出一个图案,让学生观察,它是轴对称图形吗?你知道它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吗?再让学生欣赏一些剪纸图案。
设计目的:
通过现场展示剪纸,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呈现剪纸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里面的轴对称现象和中国古老剪纸艺术的魅力。并自然引入课题。
活动预期:
师生共同欣赏,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带来的美与和谐所折服,形成较高的课堂关注。
(二)动手操作,发现美
这一环节共安排两个活动。
活动一
活动工具:一张长24cm,宽8cm的纸条、直尺和小刀
活动步骤:
1.将它分成每4cm一段;
2. 一反一正像“手风琴”那样折叠起来;
3.在折好的纸上画出字母E;
4.用小刀把画出的字母E挖去;
5.拉开“手风琴”纸条。
问题:
(1)拉开“手风琴”,你会得到怎样的图案?请你先画出你的猜想,再拉开纸条,和你的猜想一样吗?小组内交流。
(2)如果先把纸条纵向对折,再折成“手风琴”,然后继续上面的步骤。 此时会得到
怎样的花边?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先猜一猜,再做一做。
同桌两人合作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 同伴两人合作完成问题(1)和(2)。
★ 在活动中,要求先想象,并把猜想画下来再操作验证:折纸、画出字母E、挖去字母E、拉开纸条。
★ 小组交流,分析得到的花边图案的特征:
(1)得到一个以字母E为图案的花边,它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2)得到一个以字母E为图案的两层花边,它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先观察思考,再猜想得到的图案,最后操作验证。让学生充分经历动脑猜想、动手操作实验、探究发现的过程,结论的发现来源于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体验,既发展了学生的图形分析能力,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将书中活动二的纸条长度和宽度做了改变,是为了降低七年级学生实际操作的难度;与同伴合作完成,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和谐互助的精神。
活动预期:多数学生能按要求完成。学生一是猜想不出得到的图案是什么,要注意引导学生如何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进行猜想。由于七年级学生平日里动手操作不常使用刻刀,学生操作较慢,要给学生足够时间动手实践。因为用到刻刀,老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安全。
活动二
活动工具:一张正方形纸片和剪刀
活动步骤:
1.将正方形沿对角线对折,得到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2.再沿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对折;
3.将得到的角形纸上画一条黑线,并沿图中的黑线剪开;
4.去掉含90°的部分,打开折叠的纸,并将其铺平。
问题:
(1)你会得到怎样的图案?先猜一猜,再做一做。
(2)你能说明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图案吗?
应用学过的轴对称知识试一试,小组内交流。
(3)如图
对折一次 对折2次 对折3次 画出圆弧
①将正方形纸按上面方式对折3次; ②对照图形画上圆弧;
③然后沿圆弧剪开; ④去掉较小部分。展开后结果又会怎样?为什么?
(4)当正方形纸对折2次后,剪出的图案至少有几条对称轴?3次呢?小组内交流。
★要求学生先观察猜想,后操作,小组成员随时交流折叠的方法,互相指正,组长要关注本组成
员活动情况。
★实践操作:先组织学生先按要求完成问题(1)和(2),再完成(3)和(4)。
★探究发现:当纸对折2次时,得到的图案中至少有2条对称轴。
当纸对折3次时,得到的图案中至少有4条对称轴。
设计目的:先让学生猜想,积累感性认识,从视觉上去感知空间观念。再通过动手操作这些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活动的本质,折叠剪纸后得到的图案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理解所得图案的对称轴的条数与折叠方式有关,进一步体会对称轴就是折痕所在的直线。
活动预期:学生对剪纸活动充满好奇心,多数能较快地完成任务,但个别同学在“对折2次”和“对折3次”时没有按照图示操作,折叠后会剪出不一样的图案。老师要关注到学生在课堂上不同的操作方式,充分利用临时生成性的资源,在交流时进行点拨。
(三)设计应用,创造美
本环节共安排以下2个学习活动:
针对练习一:
试一试
你知道下面的图案是怎样剪出的吗?你能剪出类似的图案吗?完成一个作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学生先独立完成其中一个图案,也可创新设计一个图案。
★与同伴交流图案的剪法。
★全班共同展示作品,运用轴对称的知识分析图案的形成过程。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观察抓住图形的特征,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折纸、剪切,才能得到如图的轴对称图形。这样一来,就将操作和思考紧密联系起来,既促进了学生对轴对称知识的进一步认识,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活动预期:有的学生观察到图案是以数字1,2,3,4为基本图形经过对称得到的,也有的学生创作的图案是以数字5、6、7、8、9、0为基本图形经过对称得到的,学生在经历活动一和活动二的操作与交流之后,能较好的完成本次学习任务。
2. 设计生活化的标志
你了解吗?
(1)介绍生活中的各种标志,并以中国铁路标志和中国环境标志为例,说明其设计意图。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和思考周围的图形,拓展学生的视野,为下一步进行图案设计提供一些启示。
活动预期:学生非常有兴趣的观察和研究各种标志。
(2)做一名小小设计师:
★要求:充分发挥想象,设计一个作品,起一个贴切的名字,说明它的设计意图。
★作品展示:对设计巧妙、表述流畅的学生奖励加分,以此表扬、激励。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对称、和谐、美观、实用的图案,加深对轴对称知识的理解,体会创造的乐趣和艰辛,领略图形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活动预期:学生的创作热情被点燃,课堂气氛活跃,老师要引导学生能把自己的作品的含义完整、流畅的表述出来。还要关注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创意,通过老师和学生的点评,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功感和自信心。
(四)感悟反思,归纳提高
一方面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本节课的收获和学习感悟;另一方面,师生共同对小组合作、团队竞赛的表现情况作出评价。
设计目的:这一环节,让学生从数学知识、活动经验、数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反思。同时,对小组合作团队竞赛做出评价,以达到“合作推动共赢,竞赛激发活力”的效果。
活动预期: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五)布置作业
收集并欣赏与轴对称有关的图案、花纹、商标、剪纸等,以“我认识的轴对称图形”为题,办一期手抄报。
设计目的: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了2个作业:作业1收集与轴对称有关图案办手抄报,是对本节所学知识的再巩固。作业2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一是培养创新意识,二是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情感交流,共同分享学生的学习成果。
活动预期:这两个作业学生会巧妙设计、精心安排、图文并茂、新颖活泼,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六)板书设计
设计目的:针对这节课的特点,板书设计是:左边展示台是两个团队的设计作品展示区,让学有所长者享受成功的喜悦,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右边表格记录两个团队的竞赛结果。
初中北师大版4 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北师大版4 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练习,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4 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4 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图案欣赏,感受美,动手操作,体验美,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动手动脑,创造美,巩固练习,小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4 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4 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图案欣赏,感受美,动手操作,体验美,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动手动脑,创造美,巩固练习,小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