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0* 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教案
展开播放课文的录音,让学生标出朗读的停顿,然后让学生自由读。
初读探究
三、自读 · 品味
“见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1、创作的背景
弗罗斯特(1874-1963)出生于旧金山一个教师家庭,在美国西部度过童年。中学毕业后,他在哈佛大学学习两年后肄业,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同时他也开始写诗,但他的诗歌最初并未在美国引起注意。
1912年时弗罗斯特已经38岁,这一年他作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加平坦、安稳的生活,而选择了诗歌。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
夫妻二人商量后,决定到异地去闯一条路,找一个生活水平比较低,但更利于写诗的环境。于是他们卖掉了祖父遗传下来的农场,再加上几年教书所得的一点积蓄,就这样他们来到大海对岸的英国,在离伦敦不远的一个村子里找到了一座木板茅屋的新家。不久之后,他的第一本诗集《孩子的意愿》出版了,很快就以其特有的朴素坦率和真诚赢得了诗人们的好评。美国著名诗人庞德特别撰文推荐,说它是美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最好的一本诗集。
网友和学生精彩评论和采访视频(见课件)
学生分享阅读感受(预习笔记)
四、再读 · 领悟
“见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文本探究,交流领悟。(问题备选)
1、诗人为何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人迹更少的一条''道路'?
'这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也因为'人迹更少',需要人们去开拓,从而拓展成为一条大道;正因如此,这条道路更具有魅力,可见作者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
2、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明确: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3、诗人为何把诗题取名为“未选择的路”?
这首诗写人生道路的选择,全诗共有4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由此可见,诗人写作的重点是未选择的路,这从诗题中也体现了出来,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4、这首诗蕴涵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在人生的岔路口,你做出什么选择将决定你的一生如何度过。人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道路,所以要慎重。但也要有魄力,勇于创新和进取。
五、作业
1、每日随笔(阅读笔记与心得)
2、和同学分享本课自己的阅读感受
3、完成课后练习
附:教师阅读感悟
谈《未选择的路》
实验中学 林冠斌 2017.6
未选择的路 | [美]罗伯特·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呵,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The Rad Nt Taken
Rbert Frst
Tw rads diverged in a yellw wd,
And srry I culd nt travel bth
And be ne traveler, lng I std
And lked dwn ne as far as I culd
T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wth;
Then tk the ther, as just as fair,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Thugh as f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Had wrn them really abut the same,
And bth that mrning equally lay
In leaves n step had trdden black.
Oh, I kept the first fr anther day!
Yet knwing hw way leads n t way,
I dubted if I shuld ever cme back.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S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 rads diverged in a wd, and I-
I tk the 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这首诗的题目叫“未选择的路”,但是首先我们要问一个问题,那就是,诗人在写下这首诗的时候,到底是“未选择”还是“已选择”?
(虽然原文都用过去式时态,但“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一句原文也是过去式,可见这个“恐怕”的心态和诗中的“此刻”当是同一个时间。也就是说,即使这首诗描写的场景确是过去,但整首诗的叙述时间是内在一致的。)如果从前半部分来看(“呵,留下一条路改日再见!”之前),诗人是还未做出选择,他在诗中描写自己站在路的分叉口,详细描绘了眼中看到的两条路的景色,我们仿佛跟诗人一样,也看到了消失在树林尽头的一条路,和荒草萋萋的另一条路。
但接下来,诗人将眼光看向了未来(相对于诗中的“此刻”的“未来”),他预感到这次选择将至关重要,以至于“难以再回返”,诗人想象,在未来的某个时候,自己将重新回忆起此刻的这个选择,回首往事突然发现,当初的那个选择决定了自己后来的一生。
读到这里我们才发现,诗人很可能已经在当初的那条路上走了很远很久了,他已经选择过了,那么之前诗句中写到的“未来”,事实上正是现实中的现在,而诗句中站在路口面临选择的那个诗人,其实是现实中过去的自己。
这首诗开了一个关于时间的玩笑,在过去现在未来的交织中,把现实中曾经一个重要的选择表现得举重若轻。诗人为什么要这么写呢?这除了是一种技巧上的花样之外,更重要的是和这首诗要表现的主题有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个词叫做“蝴蝶效应”,听说太平洋上的一只蝴蝶闪闪翅膀,就能引起北美洲的一场飓风,说的是一个巨大的结果,往往来自一个微不足道的起因。我们在生活中有时也会有这种感受,直到事情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我们才恍然意识到,似乎只不过起源于曾经一个不起眼的小细节,比如有人评价你乐观开朗或者内向文静,但可能小时候的自己明明是完全相反的性格,只不过因为一次偶然的事件或某种自然而然的生活习惯,就让自己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诗人要表现的就是这种对比,他在诗中详细地描绘了“此刻”看到的一些细微的景色,比如草、比如路、比如叶子,给我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们好像也被带到那个真实的小路路口,看起来平凡无奇,微不足道。但在诗的末尾,诗人突然说破了这个时间的玩笑,笔锋一转说“从此决定了我一声的道路”,我们可以敏锐地感受到,“一生”这个词的份量就重得多了,本来这个词的意义就已经很郑重(我们说“一生一世”),在诗人的时间游戏中,我们仿佛像一个走完了人生大半部分的老头,坐着时光机回到了曾经少年时到过的那个地方,这种对比感是不言而喻的,也就让“一生”更加具有冲击力。
通过这种诗歌的语言,诗人打破了我们在现实中感受到的时间,时间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在诗歌中却可以如此真实和强烈地被感受。在这种强烈的时间感中,这首诗所写的关于选择的主题,才更加具有感染力,无论是选择的重要性、选择的不经意、选择的不起眼与结果的重大对比,都是这样,都需要在这种时间的强烈感受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共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未选择的路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未选择的路教案及反思,共5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望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望岳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古汉语知识,教师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